开发区农业规划工作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设想____年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项目经理,向大家汇报我们____年度的工作总结及下一年的工作设想。
____年是我项目组成立以来的第三个年度,我们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紧紧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深入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以下是我们在____年度的工作总结:一、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今年我们加大了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合作,凝练了一批适应本地农业发展需要的新技术。
我们在核心农作物的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灌溉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通过技术推广和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收益。
二、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渠道拓展今年我们积极引进了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并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厂和销售网点。
我们通过加工农产品,提高了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销售方面,我们积极拓展了线下渠道,同时也在电商平台上进行了推广。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产业链延伸今年我们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与养殖户、种植户等主要合作方积极对接,帮助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我们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旅游等产业链环节,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在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设备更新等方面,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也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其参与感和获得感。
五、农业人才培养今年我们注重培养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们与各大学院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了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同时,我们也鼓励农民参与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六、社会影响力提升今年,我们积极与媒体合作,加强了宣传推广工作。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工作措施
1. 规划与设计:制定详细的园区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园区的布局、功能区域划分、基础设施建设等。
2. 科技引进与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
3.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入园区,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4. 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享科技资源和成果,推动园区的科技进步。
5. 品牌建设与推广:注重园区的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
6.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大对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7. 可持续发展:注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
8. 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园区的发展状况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为园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的实施,可以打造一个具有领先科技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这些措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需要更多的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农业产业建设和区域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农业产业建设和区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1. 提高农业科研投入,优先支持农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3.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1. 按照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
2. 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产业链条效应,提高农业产值。
3.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三、实施农业品牌战略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
2. 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 加大农业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农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2.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3. 探索农村土地整治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抗旱涝能力。
2. 完善农业交通网络,提高农业物流效率。
3.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
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1. 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引进国外优质农业资源。
2. 加强农业对外投资,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
3. 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七、增加农民收入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2.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
八、强化农业政策支持1.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2. 优化农业信贷政策,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3. 落实农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九、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2024)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4.08.20•【字号】鲁科字〔2024〕77号•【施行日期】2024.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鲁科字〔2024〕77号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与管理,现将修订后的《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8月20日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推进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省级农高区)高质量建设发展,根据《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按照“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求,聚焦全省农业科技和产业关键领域发展重大需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布局与目标定位(一)总体布局按照“统筹布局、量质并重、协同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产业布局上,立足全省资源禀赋,突出区域产业特色,构建以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传统农业全链条转型升级,以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全方位培育壮大,以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来农业超前布局的各具特色的省级农高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关于加强农业区划的提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农业区划是指根据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需要,将农业区域按照一定的划分原则和规则进行分区,并依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合理确定和规划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加强农业区划工作,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生产方式的落后、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因此,加强农业区划的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加强农业区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将从农业区划的意义和目的入手,介绍农业区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其次,阐述农业区划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最后,给出加强农业区划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制定全面规划、完善农业区划管理体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引起广大农业生产者、农村居民、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促进农业区划工作的全面展开,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增品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通过加强农业区划的工作,才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将对农业区划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加强农业区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并提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加强农业区划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正文部分,首先将重点呼应第一个要点,即当前农业区划面临的问题。
这将涉及到农业资源的分布不均、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本文将探讨第二个要点,即加强农业区划的措施和方法。
这将包括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区、优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建议。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16, 4(4), 40-4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ulu /10.12677/ulu.2016.44005文章引用: 杨培玉, 李明军, 李秀雯. 潍坊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城镇化与集约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in We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Peiyu Yang 1, Mingjun Li 2, Xiuwen Li 11Economic Zone Branch, Weifang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Weifang Shandong 2The Third Rail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TianjinReceived: Oct. 23rd , 2016; accepted: Nov. 13th , 2016; published: Nov. 16th ,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relate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ields, so it is bound to face all kinds of problems. W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land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e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ving measures. Keywords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roblem, Proposal潍坊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杨培玉1,李明军2,李秀雯11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经济区分局,山东 潍坊 2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杨培玉等收稿日期:2016年10月23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3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6日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故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为了深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不断开创我区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现就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规划可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组织坚强、城乡和谐”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公平正义的理念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大做精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二、主要目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明显优化。
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7825.8万元,增长4%左右。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600万公斤左右;蔬菜、林果、畜禽和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到202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9878万元,年均增长6%,粮食总产量达到7800万公斤。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达到13600元。
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75%。
力争到2022年,南梁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在河南名列前茅,超出全市的平均水平。
——村庄规划建设快速推进,现代农村特色充分显现。
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完成全部村庄建设规划。
2020年新建和改造农民新居示范点3个。
完成310户农民新居新建和650户旧居改造工程。
到2022年农村新居新建和旧居改造将占到农村总户数的50%,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脏、乱、差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能源建设逐步推进。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20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建设任务,新建沼气池300座。
农业园区发展投资建议和意见
1. 市场调研:在投资之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农业需求、市场趋势以及竞争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适合园区的农产品种类、定位和市场策略。
2. 可持续发展:注重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环保、节能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鼓励园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4. 人才培养:投资于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和实践,吸引优秀的农业人才加入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5. 多元化经营:除了农业生产,考虑发展农业相关的多元化经营,如农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以提高园区的综合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6. 合作与联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与其他农业园区、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业园区的发展。
7. 政策支持:了解并利用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争取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
同时,积极参与农业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为园区的发展争取更好的政策环境。
8. 风险管理:投资农业园区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降低潜在风险对园区发展的影响。
总之,农业园区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农业园区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4.28•【字号】苏政办发〔2019〕46号•【施行日期】2019.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9〕4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聚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试验示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深化体制改革。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打造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突出问题导向。
针对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化肥农药投入偏高、名特优农产品偏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强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4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024年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如下:
1.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培育壮大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把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3. 推广农村电商发展: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提供便捷的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服务,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5. 发展农村旅游业: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农村旅游业,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
6.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
7.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制度,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8.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村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9.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农药使用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工作,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10.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以上是关于2024年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加强农民收入、质量安全监管,推广农村电商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农村旅游业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开发区、商务区管委会,台创园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和谐繁荣,现就全区2012年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的总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空间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创新体系、生态体系,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功能拓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主要发展指标目标。
全区农业园区化面积比重达到%;高效农业面积比重达到%;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8%;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实现农业生产安全零事故。
农业园区建设目标。
基本建成生物农业产业园、精品蔬菜产业园,整合优化农博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太湖水稻示范园,初步形成省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台创园核心区“一园五区”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斗山农业生态园、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绿羊花卉苗木园、鹅湖休闲渔业示范园等4个镇级园区;全面提升村级园区,积极构建区镇村农业园区组团式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重点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效化、复合化方向发展。
一是突出培育生物农业。
坚持把生物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推进,以生物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应用型生物农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园艺、水产等珍稀生物新品种、新技术以及生物能源、“感知农业”等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以生物农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替代传统农业。
二是突出培育设施园艺业。
坚持把设施园艺业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开展设施园艺高效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工厂化、智能化等现代化生产设施,并带动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后续跟进,着力培育壮大高档花卉、优质茶果、精细蔬菜、食用生物等设施园艺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向高效设施园艺业集聚扩张。
三是突出培育休闲观光农业。
坚持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提升附加值的重要产业,以多层次的休闲观光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种养殖产业为基础,突出体验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整合农业产业、生态和人文资源,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打造以农博园为龙头,以绿羊、斗山、鹅湖、晨东、山联等农业休闲园区为支撑,以农家乐为节点的休闲农业集群。
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空间体系。
按照“坚持市场宗旨、加强企业运作、提升综合效益”的要求,加快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功能组团空间结构,提升园区产业推动力、资源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文化影响力,发挥园区规模集约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立体发展效应、流通集散效应。
一是提升园区产业层次。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经营相结合,加快建设生物农业产业园“石杉碱甲”、“铁皮石斛组培”、“抗菌肽”、“植物工厂”等一批高端项目。
坚持精品定位、省内领先目标,加快建设精品蔬菜产业园引繁育苗、展示物流、检测加工中心和生产基地等项目。
坚持“一园一业、一园一品”导向,加快引进资本、注入科技、打造品牌,不断夯实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太湖水稻示范园及镇村园区产业基础。
二是提升园区功能内涵。
按照“形态与功能、形象与效益、集聚与辐射”有机结合的原则,以园区科技示范、农博园四季花展、镇村园区休闲观光等功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优化园区功能布局。
三是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思路,围绕园区规划、招商、土地流转、基础建设、产业开发、服务、经营、管理和提升等环节,构建园区“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提升运行质态和运作水平。
以培育规模市场主体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组织体系。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规模市场主体,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从简单种养模式和小农生产经营方式向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联合模式转变。
一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确保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倍。
同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与合作组织以及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加快发展合作组织。
以培育“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新建、整合、提升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机制,完善合作组织+园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合作组织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功能。
三是加快建设市场体系。
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物流企业,培育农产品运销大户,丰富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营销方式,促进产销衔接,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全区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确保达到75%以上。
以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坚持高点定位、高端合作、高质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构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一是优化农业招商理念。
确立农业全方位、宽领域开放理念,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招商,做到台资外资内资并引、资金技术管理并重、引资引智引才并举。
注重“选招商”,坚持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根据产业升级和园区开发需要,积极引进农业战略投资者。
注重“后招商”,引导已引进的前期优质项目“增资扩股”,实现滚动发展,并逐步淘汰一些低端项目。
二是强化农业招商重点。
以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台创园以及镇村农业园区为重点载体,以生物农业、智能农业、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农业现代服务业、园区功能配套等为重点项目,引导更多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开发。
三是完善农业招商机制。
建立农业招商推进机制,强化农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招商部门对接协调,做到农业招商与工业招商、服务业招商联动。
完善农业招商项目生成机制,精心筛选、编制项目,建立健全农业招商项目动态管理库,深化招商项目跟踪服务,优化农业招商环境。
以强化政产学研合作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按照“产学研资联动、农科教企结合”的要求,以强化政产学研合作为主抓手,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构建以科研院所为支撑、生产企业为主体、推广部门为依托、生物技术为核心、园区基地为载体的现代农业创新体系。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三创”载体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确保年内基本建成物联网农业分中心以及功能稻米、精细蔬菜、特种水产、高档花卉、景观苗木、食用菌菇新品种引繁中心等新型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生物农业研究中心运作水平,加快推动现代科技与农业的对接、衔接、嫁接。
二是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
灵活采取技术入股、股份合作、技术外包、委托开发、购买成果等形式,引导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示范大户与科研院所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品种引育、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形成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在政产学研之间合理有序流动。
三是强化农业创新人才引育。
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充分发挥“130”计划平台功能,创新农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合作等人才开发机制,年内引进生物农业高层次人才3名以上。
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建设,加快构建以质量安全、节约减排、循环利用、生态屏障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一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制订、升级步伐,建立政府扶持、部门推动、企业带动、农民实施的标准化实施机制,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力争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9个以上,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比重达到70%。
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按照“全覆盖监管、全过程监管、全品种监管”的要求,依法加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的质量监管,强化区、镇、基地、市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开展肉类、蔬菜等重点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的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
三是抓好农业生态安全建设。
以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化肥农药持续控制、畜禽水产养殖长效整治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化肥、农药分别削减8%和6%。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保障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要求,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切实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要建立完善“区级政府引导,主管部门和镇级政府规划指导,村级组织主要负责,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责任落实。
坚持把现代农业工作纳入区镇两级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健全考评机制,量化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要求,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考核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各有关涉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
加强规划引导。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衔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导向,加大现代农业规划编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增强规划的科学引领和综合调控作用。
围绕发展目标定位,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突出布局优化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三大主题,有机衔接镇村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在锡山区现代农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规划、空间规划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各园区的规划,全力拓展规划的先导、引导和指导作用,不断强化规划的落地转化能力,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稳步推进。
加强政策扶持。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灵活、高效、更具激励作用和可操作性”的农业政策体系,逐步增加公共财政支农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开发。
区财政继续安排800万元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和100万元农机专项资金,各镇、街道财政也要安排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新兴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关键领域。
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完善贷款、融资、担保及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体系,确保农业保险覆盖面积占应保面积比例和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100%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