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5
六年级下册品社第一单元教学案第一单元为党唱支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2. 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及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意义。
3. 懂得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及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意义,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三、教具学具准备:准备《歌唱我们的祖国》歌曲,指导学生查找建国初期的一些有关资料。
四、教学步骤:1.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将10月1日定位国庆节?想看看开国大典庄严热烈的场面吗?播放CD《开国大典》,学生感悟,谈感受。
2.合作探究提出问题(1)知道新中国是怎样诞生的吗?你知道哪些史实?(2)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要内容吗?(3)国旗、国歌是谁设计创作的?国旗图案是怎样构成的?国旗的底色及五星排列的含义?讲一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小组交流,分享互助小组内集体交流自己搜集新中国成立的资料及图片、有关国旗、国歌的来历及创作的历史背景。
课堂展示,质疑释疑分组汇报,展示材料课堂升华,深化感情齐唱国歌,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朴实而真挚的感情三、巩固检测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四、板书设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资料补充:开国大典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尚未成立,筹备工作主要由刚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担。
事亦凑巧,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8月就被内定调华南工作,准备解放广东,9月初就到江西赣州去了。
中央任命时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接任。
当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阅兵时,中央军委又任命他担任阅兵总指挥。
虽然北平市各机关团体、各民主党派共25个单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会成立筹委会,并公推聂荣臻为主任委员,但实际筹备工作早已开始。
未来版品社六下《第一单元走进地球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走进地球村》是未来版品社六下的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自然、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本单元共包含三个课时,分别是《世界文化》、《世界自然》和《世界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不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自然、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各地的人文、自然、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搜集和整理好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自然、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自然、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如建筑、风光、民俗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世界各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教学目标:1.知道成功的路是布满崎岖、布满艰辛的,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才能到达终点。
2.明确为实现目的就要从现在做起,培养坚忍不拔的优良质。
3.让学生懂得每个人只要努力,踏踏实实地付出自己的劳动,就必定有所收获。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树立为理想而努力的信念并寻找成功的道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做一个有梦想、有目标、坚持不懈的人。
教学准备:调查表若干,搜集有关因坚持不懈而成功的人的故事、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名人的故事。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及其故事呢?生自由说2、师: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期望获得成功,但是成功并不容易。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今天,我们用的电灯泡里的灯丝,就是一百多年前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克服了许多困难而研制成功的。
3.板书课题:与成功有约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教师出示课件资料,包括曹雪芹、李时珍、司马迁等著名仁人志士和陈景润等著名科学家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背景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学生继续进行资料补充。
师:这些与成功有约的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3.师:听了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与成功有约的名人,成功的道路是充满坎坷、充满艰辛的。
因为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陈景润、南丁格尔的故事。
想一想:他们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考试”、“参加某个比赛或活动”、“学习某项技能本领”等方面去自己为实现梦想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榜样。
3.说说我们身边为实现梦想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榜样。
(比如学骑自行车、学习乐器、绘画、书法等)4.教师采访学生:在为取得成功而努力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过因为太苦了而产生放弃的念头?教师用课件呈现一组记者采访名主持、名演员的谈话。
部编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第1课: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第2课:学会保护自己第3课:安全伴我成长2. 第二单元:我们与大自然第4课: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第5课: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第6课:绿色生活,低碳行动3.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7课:公共场所守秩序第8课:遵守交通规则第9课:爱护公共设施,共建美好家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健康成长。
2. 培养学生保护自己、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
4.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保护自己、关爱自然、遵守公共秩序。
2. 教学重点:健康成长、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公共道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
例题讲解:讲解与课程相关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新课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课程内容。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检查学习效果。
4.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组织课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道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道德与法治2. 内容结构: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第二单元:我们与大自然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第一单元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
针对第二单元,设计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并说明实施步骤。
根据《公共场所守秩序》一课,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公共秩序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尊重他人》的知识点和重点词汇;2.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尊重他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发音、语调和语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研究要点。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经验。
6. 团队合作活动:设计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相互尊重、合作和协作。
7. 口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4. 情景对话: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口语表达:通过口语练,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团队合作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整体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