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4物质的分散系苏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5
课时作业4 常见的分散系、胶体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纳米碳是一种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纳米材料。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透过滤纸④不能透过滤纸⑤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③⑤B.②③C.②④D.①③2.下列属于分散系的是( )A.Cl2B.NaClC.KClO3D.盐酸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种物质里分散着另一种物质的液体是溶液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5.有首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溶液,能永久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6.下列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浊液>胶体>溶液B.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C.溶液和胶体通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浊液不透明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7.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是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变。
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可能正确的是( )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B.纳米碳酸钙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已与原来碳酸钙完全不同D.纳米碳酸钙的粒子能通过滤纸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8.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淀粉溶液B.硫酸钠溶液C.石灰乳D.烟9.已知胶体遇到酸、碱、盐的溶液均可沉淀。
第四课时物质的分别系基础稳固1.浊液差别于其余分别系最实质的特点是()A.外观污浊不清B.分别质粒子不可以透过半透膜C.不稳固D.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分析 :依据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分别系往常有三种种类,即浊液 :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 m;胶体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 之间 ;溶液 :分别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 m。
所以浊液差别于其余分别系最实质的特点是分别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
答案 :D2.对于胶体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胶体属于混淆物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 ,有丁达尔效应产生C.氢氧化铁胶体不稳固,静置一会儿后就会有积淀出现D. 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积淀,所以常用于净水分析 :胶体属较稳固的分别系,静置不会出现积淀。
答案 :C3.以下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MgCl 2晶体B.NaCl 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的 NaCl分析 :A 、C、D 都属电解质 ,但 A 、C 不可以导电 ,D 熔融的 NaCl 能电离出自由挪动的离子,能导电。
答案 :D4.以下电离方程式必定错误的选项是()A.HCl+-H +ClB.Ba(OH) 2Ba2++2OH -C.NaHCO 3Na++H ++C++D.NaHSO 4Na +H +S分析 :HC不行拆成离子。
答案 :C5.以下变化或做法主要形成胶体的是()A.暴雨冲洗泥土形成的山洪B.微量二氧化硫气体泄露到空气中C.将纳米碳平均地分别到蒸馏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答案 :C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B.SO 3溶于水可导电,SO3属于电解质C.能导电的物质属于电解质,NaCl 属于电解质 ,NaCl 晶体可导电D. 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分析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由物质的分类可知,A不正确 ;SO3溶于水 ,生成了硫酸,,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而不是SO3自己电离导电,B 不正确;电解质自己不可以直接导电电离后才能导电,C 不正确 ;电离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D 正确。
专题1 第一单元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冬天,在多个地区持续发生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进入公众视野。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 PM2.5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危害人体呼吸系统,故A正确;PM2.5的直径大于胶体直径,所以不属于胶体,故B错误;实施绿化工程,能减少空气中颗粒物,所以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故C正确;烟、雾属于胶体,胶体的特征性质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各项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卤水点豆腐B.明矾净水C.静电除尘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解析:选D A.卤水点豆腐是胶体的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不选;B.明矾净水是胶体的吸附性的体现,与胶体的性质有关,不选;C.静电除尘是胶体的电泳,与胶体的性质有关,不选;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是溶液的性质,与胶体的性质无关;故选D。
3.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MgCl2晶体B.NaCl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的KOH解析:选D MgCl2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离子,故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镁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错误;氯化钠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它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液态氯化氢只存在分子,故不导电;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它是电解质,故C错误;熔融的氢氧化钾,因熔融有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KOH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D正确。
第四课时物质的分散系1.下列变化或做法主要形成胶体的是( )A.暴雨冲刷泥土形成的山洪B.微量二氧化硫气体泄漏到空气中C.少量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就属于非电解质B.SO3溶于水可导电,SO3属于电解质C.能导电的物质属于电解质,NaCl属于电解质,NaCl晶体可导电D.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解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由物质的分类可知,A不正确;SO3溶于水,生成了硫酸,而不是SO3本身电离导电,B不正确;电解质本身不能直接导电,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后才能导电,C不正确;电离是电解质导电的前提,D正确。
答案:D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解析:食盐、蔗糖易溶于水,植物油易溶于汽油。
A、C、D可制得溶液,而泥土与水形成浊液。
答案:B4.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 )A.明矾净水时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B.树林中的晨曦C.雾霾天气打手电能看到明显的光柱D.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的沉淀解析: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不属胶体范围。
答案:D5.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①鸡蛋白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H2SO4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A.②⑤B.①③④C.②④D.④解析:胶体溶液才有丁达尔效应,④不属于胶体分散系,②不属于分散系。
答案:D6.某溶液中,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4种离子(忽略水的电离),则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 )离子Na+A Cl-X个数3a2a a bA.N、4aB.S、4aC.C、8aD.S、8a解析:根据电荷守恒,1×3a+3×2a-1×a+n×b=0(n为X离子所带电荷),bn=-8a,当n=-1,b=8a;n=-2,b=4a,即B选项正确。
物质的分散系1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解析:选B。
这是一个渗析实验,如果半透膜完好无损,则只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烧杯中的液体中可以检验出硫酸根离子,检验不出淀粉。
即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可以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0-9 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解析:选D。
溶液与浊液不会发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B、C错误。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Ba(OH)2===Ba2++2OH-B.KNO3===K++NO-3C.H2SO4===2H++SO2-4D.Na2CO3===Na+2+CO2-3解析:选D。
D应为Na2CO3===2Na++CO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解析:选D。
铜和石墨都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氨气、二氧化碳水溶液都能导电,但使溶液导电的是一水合氨和碳酸,氨气和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B 错误;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氯化氢是电解质,氯化钠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导电,氯化钠是电解质,C错误;蔗糖和酒精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均是非电解质,D正确。
第1单元课时4物质的分散系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学会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2.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分散系、化合物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三、设计思路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为后续课程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导入] 初中我们学过溶液和浊液,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物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分散系。
溶液和浊液的性质有哪些差异?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
那么,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什么呢?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我们将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7m到10-9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实验1] 氢氧化铁胶体对光的作用(丁达尔效应)实验步骤: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
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基础梳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2.下列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①鸡蛋清②淀粉溶液③硫酸钠溶液④Fe(OH)3胶体⑤Fe(OH)3悬浊液A.①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⑤3.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A.在饱和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4.根据中学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虽然石墨有较好的导电性,但它属于非电解质B.实验测定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C.实验测定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D.蔗糖(纯净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属于非电解质5.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B.氨气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7.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均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如H+可结合一个水分子形成H3O+。
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CuSO4===Cu2++SO2-4B.HCl+H2O===H3O++Cl-C.NaHCO3===Na++HCO-3D.NaHSO4===Na++HSO-48(1)判断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能否电离,并说明理由:①.液态HCl ,。
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胶体呈胶状B.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C.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D.要形成胶体,必须是符合一定结构的分散质,如氯化钠就不能形成胶体和浊液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C.一种物质里分散着另一种物质的液体是溶液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沸水C.NaOH浓溶液D.NaCl溶液6.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B.都是混合物C.无色、透明的液体D.呈红褐色7.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溶有1 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 A个Fe(OH)3胶粒B.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但与胶体的知识无关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8.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称为酸B.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是碱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D.酸、碱、盐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导电9.下列物质中,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NH3B.Cl2C.HCl D.KCl10.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MgCl2晶体B.NaCl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烧碱1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O4===H+2+SO2-4B.Ca(OH)2===Ca2++(OH)-2C.AlCl3===Al+3+3Cl-D.Al2(SO4)3===2Al3++3SO2-412.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化合物电离时,只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是盐D.NH4Cl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13.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①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②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③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A.只有①B.①和②C.②和③D.全部14.“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课时作业4 物质的分散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方式3.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0-9~10-7 mB.光是一种胶体C.雾是一种胶体D.发生丁达尔效应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u和NaOH溶液均能导电,故Cu和NaOH均为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KClO3不能电离出Cl-C.NH3溶于水后,溶液能够导电,但NH3是非电解质D.NaH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5.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呈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系的稳定性不同C.因为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比溶液中的大,所以可以用滤纸过滤的方法把胶体粒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前者则没有6.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C.电解质必须通电才能发生电离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7.用下列方法制备胶体:①0.5 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2 mol/L的硫酸混合振荡;②把1 mol/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1 mol/L NaOH溶液滴到1 mol/L FeCl3溶液中,可行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D.①②③8.在测试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中,分别加入20 mL 3 mol·L-1的稀硫酸和20 mL 3 mol·L-1的Ba(OH)2溶液,灯光明暗程度相同。
课时训练4物质的分散系1.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胶体呈胶状B.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D.要形成胶体,分散质必须符合一定的结构,如氯化钠就不能形成胶体和浊液解析: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粒度在1~100 nm之间。
不同的胶体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有的胶体外观与溶液并无明显不同,因此A错误。
胶体也是一种较稳定的分散系,B错误。
区分胶体和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C正确。
胶体不是物质结构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
如氯化钠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而分散在乙醇(酒精)中则可形成胶体,若将饱和NaCl溶液降温或蒸发,则可形成浊液;氢氧化铁在水中既能分散形成胶体,也能形成沉淀,故D错误。
答案:C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解析:A项,胶体与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答案:B3.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A.铜丝B.熔融的MgCl2C.NaCl溶液D.SO3解析:紧扣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铜丝是单质;NaCl溶液是混合物,SO3是非电解质。
答案:B4.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
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在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了大量的离子解析:选项内容分析结论A NaCl固体不导电,但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所以NaCl是电解质错误B 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错误C NaCl溶液通电时灯泡亮,说明NaCl发生了电离正确D NaCl溶液中,NaCl电离出大量离子,H2O只能电离出少量离子错误答案:C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解析:食盐、蔗糖溶于水得到溶液,分散质(溶质)粒子分别是Na+、Cl-和蔗糖分子。
课时分层作业(四) 物质的分散系(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著名歌手那英在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溶液,能永久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B[雾、烟均为胶体,但在空气中不能永久稳定存在,时间长了要形成液体,固体颗粒沉降。
]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B.都是混合物C.无色、透明的液体D.呈红褐色B[溶液与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A不正确;溶液和胶体都是透明的,Fe(OH)3胶体为红褐色,FeCl3溶液呈黄色,C和D均不正确。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与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的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A项,Al(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食盐水不具有丁达尔效应,鉴别它们可用一束光照射;B项,白糖水和食盐溶液都是无色溶液,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只能借助试剂鉴别;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 4.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0-9~10-7 m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
]5.对电解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而能导电的物质C.氧化钠溶于水能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尽管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并非氧化钠本身电离出来的,因而氧化钠是非电解质D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而能导电的化合物D [A 选项中未说明该物质是化合物还是单质;B 选项未说明在水中生成的离子是化合物本身产生的,还是该物质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产生的,故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电解质的依据;C 选项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本身就是由离子构成的,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因此,氧化钠是电解质。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Ca(OH)2===Ca 2++2(OH -)B .FeCl 3===Fe 2++3Cl -C .H 2SO 4===H ++SO 2-4D .Al 2(SO 4)3===2Al 3++3SO 2-4D [A 项中氢氧根离子不应加括号;B 项中应电离为三价铁离子;C 项中氢离子应写为2H +。
]7.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导学号:90512017】A .二氧化碳、BaSO 4B .盐酸、蔗糖C .KNO 3、酒精D .NaOH 、氯气 C [A 中CO 2为非电解质、BaSO 4是电解质;B 中盐酸为混合物;D 中Cl 2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aCl 2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大于KCl 溶液的导电能力B .固体KCl 不导电,所以KCl 是非电解质C .在相同温度下,强酸溶液一定比弱酸溶液的导电性强D .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A [A 项,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大小共同决定溶液的导电能力,Ca 2+所带电荷虽大,但若K +的浓度远大于Ca 2+时,KCl 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CaCl 2溶液的导电能力;B 项,KCl 在熔融或溶于水时能导电,是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有关,强酸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大,弱酸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 、D 项错误。
]9.将以下4份溶液分别置于如图的装置中,其他条件相同时,灯泡最亮的是( )A .100 mL 1 mol·L -1的盐酸B .100 mL 2 mol·L -1的蔗糖溶液C .100 mL 1 mol·L -1的NaOH 溶液D .30 mL 1 mol·L -1的CaCl 2溶液D [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首先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 mol·L -1FeCl 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化学方程式为FeCl 3+3H 2O=====△Fe(OH)3 (胶体)+3HCl 。
【导学号:90512018】(1)氢氧化铁胶体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m。
(2)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________________。
(3)Fe(OH)3胶体净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9~10-7(2)丁达尔效应(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大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而沉淀11.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②空气③氯气④氨气⑤稀硫酸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 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化氢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
BaSO4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H2CO3,故NH3和CO2是非电解质。
铜和金属汞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答案】Ⅰ.稀硫酸、空气Ⅱ.氯化氢Ⅲ.硫酸钡Ⅳ.氨气、二氧化碳Ⅴ.铜、金属汞[冲A挑战练]1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向Fe(OH)3胶体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出现沉淀B.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中,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C.血液透析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变浑浊D[A项,属于胶体的聚沉;B项,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属于胶体的渗析。
]1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既能通过滤纸,也能通过半透膜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此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B[“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符合胶体粒子大小,所以“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因而具有丁达尔效应,能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纳米技术在生物学、光电器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HCl不导电,熔融态的HCl可以导电;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是酸;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A.仅①④B.仅①④⑤C.仅②③D.全部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在上述条件下自身能导电的化合物,而不是溶于水反应后再导电的物质,另外,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与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无关,紧扣条件,便可得到正确结论。
] 15.导电性实验可以作为研究电解质电离本质及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
【导学号:90512019】(1)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③蔗糖晶体④酒精⑤氯化钠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⑦稀盐酸⑧硫酸铜溶液(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下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________。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石灰乳中滴加稀盐酸D.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且Ca(HCO3)2易溶于水,若在(2)题图中,电解质溶液为Ca(OH)2溶液,向溶液中逐渐通入CO2。
则下列四个图中,________(填字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
【解析】(1)广口瓶中应放能导电的物质⑤⑥⑦⑧。
(2)硫酸逐滴加入Ba(OH)2溶液,因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故导电能力减弱,灯泡变暗。
当完全反应时,灯泡熄灭。
继续加H2SO4灯泡又变亮。
(3)随着CO2的通入,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导电能力减弱;当CO2与Ca(OH)2恰好反应,不导电;再通入CO2,发生反应CO2+CaCO3+H2O===Ca(HCO3)2溶液导电能力又增强。
【答案】(1)⑤⑥⑦⑧(2)D (3)D(备)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均能够电离,下列关于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C.X只能是盐类D.X只能是碱类A[非电解质熔融状态不电离,B错;X可以是酸、碱或盐,C、D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