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套装图解
- 格式:xls
- 大小:613.50 KB
- 文档页数:2
茶具包装设计作品方案
方案一:
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一个具有浓郁古风的茶具包装。
以中国传统画作中常见的云纹、山水、花鸟等元素为背景,结合浓厚的中国风色彩,创造出独特的茶具包装效果。
在设计中运用金色和红色等传统色彩,增加包装的庄重感和仪式感。
通过精美的图案设计和独特的构图方式,让茶具包装更具观赏性,为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方案二:
以简约和现代为主题,设计一个简洁大方的茶具包装。
利用光滑的纸盒材质,搭配黑白色系的简洁配色,将茶具包装呈现出简约而不失高贵的风格。
在包装上运用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形成独特的图案效果,突出现代感。
同时,在包装上加入品牌标志和产品信息,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可信度。
方案三:
以自然和环保为主题,设计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茶具包装。
选用可降解的纸盒材质和植物染料,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环保的理念。
借鉴大自然中的元素,运用枝叶、花朵等植物图案作为包装的装饰,呈现自然的美感。
同时,在包装上注明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和宣传语,引导消费者更加关注环保意识,为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方案四:
以现代艺术为灵感,设计一个抽象风格的茶具包装。
运用鲜艳的色彩组合,结合线条、形状和纹理等元素,创造出富有个性
的图案和装饰效果。
在包装上融入品牌标志和产品特点的描绘,营造出时尚和高端的氛围。
同时,通过创新的设计形式和材质选择,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新颖而不拘一格的感觉,赋予茶具包装更多的艺术品位。
27种常见的茶具及其详细介绍一、基础茶具1、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用盖碗品茶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相传盖碗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崔宁与其女都喜爱喝茶,那时茶杯没有衬底非常烫手,于是崔宁的女儿就发明了木盘子来托茶杯,但茶杯易滑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固定,这便是最早的盖碗。
盖碗早期是个人使用,冲泡与饮用合二为一,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今天的盖碗更多被当作茶壶来使用,因为使用盖碗泡茶更易于观察汤色和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茶壶来得方便。
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器皿,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盖碗被茶友称为“万能茶具”,各种茶都可以用盖碗来完成冲饮。
拿盖碗的手法很重要,错误的手法就会使得手被烫到成为常态,食指第一关节按在盖钮的边沿,拇指中指抱对点两手指抓住盖碗边缘,搭配食指三点一线拿稳盖碗。
2、公道杯:又称匀杯、分茶器。
使用公道杯倒茶,可以保持倒出来的茶汤口感尽量一致,避免了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一样,由此也升华到了精神层面,继承了“公道”精神。
“公道”出自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礼运》,意为“天下为公”,强调的是公平、客观、合理的原则。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浮梁县令,为了迎合朝廷喜好,特别是为了讨好皇帝朱元璋,下令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们限期研制一种特别的瓷器——九龙杯。
这种杯子因其特殊的构造或寓意,如具有公平均衡的特性,而被皇帝赐名为“公道杯”。
从此以后,“公道杯”不仅成为了宫廷御用之物,也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和茶道、酒文化中的重要器具,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公正、平等精神的崇尚和追求。
选公道杯一般要略大于所用的壶或盖碗,满足每一道茶且出汤能沥干水分的要求。
公道杯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以称手为宜。
再检查一下出水口是否断水利落,断水时不易沿着杯子外壁流的为好。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
茶道用具有什么?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一起来看看。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主茶具乃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1)茶壶用以泡茶的器具。
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
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
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
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
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
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2)茶船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
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其主要种类有: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
(3)茶盅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
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
其主要种类有:①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②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
有盖或无盖。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
唐代茶具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
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
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
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
有关唐代宫廷茶具,下面已分件专述。
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风炉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
“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
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
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
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
风炉的三个足上,均铸有古文字注脚: 一足上铸有“圣唐灭胡明年铸”。
一般认为“圣唐灭胡”,是指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讨“安史之乱”之际,而这一年的“明年”,当指公元764年,这里说的是制造该风炉的年代。
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
按《杂卦》之解,说的是风在下,以兴火;火在上,以助烹,也就是说,煮茶的水放在上面□内,风从炉底洞口吹入,火在炉腔中燃烧,说的是煎水烹茶的基本原理。
一足上铸有“体均五行去百疾”。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此句结合人的腑脏器官,运用生克乘侮理论,说饮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消散,指明了茶的药理功能。
而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又分别铸有“伊公”、“羹陆”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
“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
《辞海》引《韩诗外传》曰:“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第一道:净手和欣赏茶具从卫生角度上看,泡茶之前必须洗手。
客人来喝茶之前自然也是先看茶具也就是所谓的“赏具”。
第二道:汤杯温壶泡茶需先将茶具用开水冲洗一遍,不仅是给茶具清洁卫生,更是为了给茶具预热,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才更香。
然后再将开水倒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依次预热,也有茶友管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简单的说就是将茶叶放进杯中,很多经验丰富,动作娴熟的茶艺师还会加上一些花式动作,这样会更显得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洗茶就是慢慢的将沸水倒入壶中,让茶叶浸泡在水中,然后又将沸水倒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那些炒制不好的茶叶过滤掉,将茶叶表面的污物清洗掉。
第五道:冲泡洗过茶之后,便是泡茶,将沸水倒入壶中,不过倒水时要将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就把壶倒满了。
第六道:春风拂面倒入沸水时,水需要高处壶口,然后用壶盖将表面飘起来茶末去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客人在喝茶时不让漂浮在表面的茶叶进入口中。
第七道:封盖把壶盖盖上,再用沸水浇遍整个茶具,为的是不让冲泡的香气散出。
第八道:分杯喝茶之前,需要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这样好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慢慢的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让每位客人品尝。
第十道:分壶倒茶讲究七分满,在分壶时将每一个客人的闻香杯中只倒七分满,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双手抬起茶送到客人前,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之本“以茶奉客”。
第十二道:闻香把茶汤倒入品茶杯中,拿起盖闻杯中的余香,这是客人做的事情,茶艺师只需在一旁观看。
第十三道: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成三口饮下。
中国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中国茶道茶具简介中国茶道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具作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品茶仪式的重要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茶道中常见的几种传统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碟和茶托。
一、茶壶茶壶是茶道中最重要的茶具之一,也是用来沏泡茶叶的主要工具。
中国的茶壶种类繁多,因其材质、形状和工艺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常见的茶壶有紫砂壶、瓷壶、玻璃壶等。
1. 紫砂壶: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壶,其由富含铁质的宜兴紫砂泥制成,具有保温、透气、易于保养等特点。
紫砂壶不仅外形美观,还能增添茶汤的口感和香气。
2. 瓷壶:瓷壶是中国茶道中最常见的茶壶之一,其釉色艳丽,造型独特。
瓷壶表面光滑,易于清洗,适合沏泡多种茶叶。
3. 玻璃壶:玻璃壶是一种透明的茶壶,可以清晰地观察茶叶的变化过程。
玻璃壶通常使用于绿茶或花茶的沏泡,能够展现茶叶在水中的舞蹈美。
二、茶杯茶杯是品茶时专门用来盛放茶汤的器具。
中国茶道中常用的茶杯有紫砂杯、白瓷杯和透明玻璃杯等。
1. 紫砂杯:紫砂杯是由宜兴紫砂泥制成的茶杯,杯壁厚实,杯底略微凸起,杯沿光滑,握感舒适。
紫砂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保持茶汤的温度。
2. 白瓷杯:白瓷杯通常采用高温烧制而成,杯面洁白光滑,给人以简洁、清雅之感。
白瓷杯可以凸显茶汤的色泽和透明度,适合品饮绿茶或清香型茶叶。
3. 透明玻璃杯:透明玻璃杯可以让人清晰地观察茶汤的色泽和浮动。
杯底的坡度设计能够方便观察茶叶的底部形态和悬浮状态。
透明玻璃杯通常使用于品饮花茶或乌龙茶等。
三、茶碟茶碟是茶杯的配套器皿,用来放置盛茶的茶杯。
茶碟通常由瓷器或玻璃制成,形状圆盘状或托盘状,样式简约、典雅。
茶碟的作用不仅是为茶杯提供一个放置的平台,而且可以用来观察茶杯底部的空气孔,判断茶水的品质和香气。
在茶道中,茶碟也是视觉上的一种装饰。
四、茶托茶托是茶道中的附属用具,用于托起茶杯和茶壶,防止烫伤桌面。
茶托通常采用瓷器或竹木材质制成,制作精美,外观简单大方。
茶具的功能和使用技巧茶具是泡茶的必备工具,它不仅具备一定的功能,还需要正确的使用技巧。
本文将分别介绍茶具的功能以及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和使用茶具。
一、茶具的功能1. 泡茶:茶具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泡茶。
茶具的设计和制作材料均对泡茶过程起到关键作用,例如茶壶的内部结构、茶杯的形状等,都可以影响茶叶的沉淀和茶汤的浸泡效果。
2. 保持温度:茶具中的茶壶、茶杯等都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帮助茶汤保持适宜的温度。
特别是在冬季,茶具的保温功能能够让喝茶的体验更加舒适。
3. 展示与品味:茶具作为一种艺术品,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材质可以用于展示和品味。
许多茶具都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美的享受。
二、茶具的使用技巧1. 选择适合的茶具:茶具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茶叶来进行。
例如,绿茶适合使用玻璃茶具,可以观察茶叶的展开过程;而红茶则更适合使用紫砂壶等陶制茶具,能够保持茶汤的浓郁口感。
2. 茶具的清洁和保养:茶具的清洁非常重要,尤其是茶壶、茶杯等常用的茶具,建议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彻底清洗。
使用温水和软毛刷进行清洗,避免使用过多的清洁剂,以免影响茶具的口感。
3. 控制泡茶时间: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泡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
在泡茶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同时也需要细心观察茶叶的展开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来控制泡茶。
4. 茶具的烹饪技巧:一些茶具如功夫茶具需要掌握一定的烹饪技巧。
例如,注水的姿势、茶叶的投放方式等,都会影响茶汤的浸泡效果。
因此,对于特殊的茶具,使用前最好学习相关的烹饪技巧,以免影响茶的品质。
5. 如何欣赏茶具:茶具并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
在欣赏茶具时,可以从形状、材质、工艺等多个角度进行品味。
了解背后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茶具的价值。
综上所述,茶具作为泡茶的必备工具,不仅具备泡茶的功能,还能起到保温、品味和展示的作用。
器皿设计配色方案
器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无论是餐具、茶具、花瓶还是家居装饰等,均需要一个恰当的配色方案来增添美感和气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器皿设计配色方案。
单色调方案
单色调方案是最简单和常见的一种器皿设计配色方案,它运用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调来达到和谐的效果。
例如,使用不同深浅的蓝色来设计餐具套装,或者运用浅咖色和深咖色来设计花瓶和花盆等。
这种方案的亮点是简单而美观,同时方便搭配其他物件和陈设。
对比色方案
对比色方案是将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使它们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达到特别的视觉效果。
例如,将黑色和白色运用在茶杯和茶托上,或者将红色和绿色运用在花瓶和花盆中。
这种方案的亮点是充满活力和异国情调,既适合现代化家居,也适合传统风格家居。
渐变色方案
渐变色方案是利用从深到浅或者从浅到深的渐变效果来创造特别的视觉效果。
例如,将紫色和粉色渐变运用在花瓶和花盆中,或者将蓝色和白色渐变运用在餐具套装中。
这种方案能为器皿增加立体感和艺术感,同时也能为家居带来柔和的气氛。
三色搭配方案
三色搭配方案是利用三种颜色配合运用,使它们既和谐又有活力。
例如,将红色、蓝色和白色运用在餐具套装中,或者将绿色、黄色和
灰色运用在花瓶和花盆中。
这种方案的亮点是富有层次和变化,既能
体现设计师的创意,也能为家居增添不同的气息。
总结
以上几种器皿设计配色方案都各有特点,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可
以灵活运用,遵循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例如运用颜色环、色彩对比
等等,让器皿设计更加精美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