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暂行)内容与格式-《火电厂污
- 格式:docx
- 大小:25.55 KB
- 文档页数:9
火力发电厂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和内容深度规定SD 208-871 总则1.1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加强火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高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和实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化,特制订本规定。
1.2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火电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可以填表的应参照本规定,并根据(86)国环字第003号文附件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规定,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报建设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及省级环保部门或国家环保局审批。
1.3 本规定适用于5万kW及以上的大中型火电厂(供热机组为2.5万kW及以上),5万kW以下的火电厂一般只填写报告表。
1.4 火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应由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报告书应由电力系统持“综合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对评价结论负责。
1.5 环境影响评价应先编制评价大纲,经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省或国家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再进行环境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编制报告书。
1.6 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他有关文件;火电厂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1.7 新建工程的报告书(表)应根据项目建议书的规划容量编制。
扩建工程已按规划容量编制了报告书(表),并已经国家或省级环保部门审批,且建设项目的规模、地点无较大改变时,不再编制报告书(表),必要时可进行环境现状调查。
1.8 为确保火电厂“三同时”的实施,评价单位应在报告书中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和设施,要有方案比较、工艺流程、工程投资分析,要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1.9 扩建的火电厂,除按本规定进行工作外,尚应结合老厂统筹规划,对原有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治理。
1.10 火电厂的环保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对除尘系统、除灰系统、排水系统等的水量、水质平衡作全面规划,提出综合的治理方案,以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目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3.12.24
•【文号】环发[2003]214号
•【施行日期】2004.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
(环发[2003]214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环境管理,现批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我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现予公告。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
以上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可以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查询。
自以上标准规定的各时段排放限值实施之日起,下列标准废止: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
特此公告。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式,但其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必须对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下面是有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内容,共计500字左右。
首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通常由政府或相关环保部门颁布,以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这些标准一般包括对主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和汞(Hg)等的排放限值。
这些排放限值可以根据火电厂规模、燃煤质量和燃烧技术等因素进行调整。
其次,针对SO2排放,通常会根据火电厂的燃烧过程和燃煤质量来制定相应的限值。
这可以通过使用低硫煤和先进的脱硫装置来降低SO2排放。
对于NOx排放,可以通过优化锅炉设计、提高燃烧效率以及使用低氮燃烧技术等措施来减少排放。
颗粒物排放则可以通过安装高效喷射器和电除尘设备等控制技术来降低。
此外,控制汞排放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可以通过采用脱汞设施和使用低汞煤等手段进行控制。
另外,除了限制污染物排放,火电厂还应该实施综合控制措施,如建立废气排放的在线监测系统,以确保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控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应加强火电厂的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工作,促进公众、环保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参与。
最后,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管,并加大对火电厂的执法力度。
同时,火电厂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投资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同时,火电厂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改进技术和管理,以尽量降低污染物排放并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单台出力65t/h以上除层燃炉、抛煤机炉外的燃煤发电锅炉。
各种容量的煤粉发电锅炉;单台出力65t/。
h以上燃油、燃气发电锅炉;各种容量的燃气轮机组的火电厂。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燃气轮机组执行本标准中燃用天然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1)自2014年7月1日起,现有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机轮组执行表1规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
(2)自2012年1月1日起,新建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机轮组执行表1规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
(3)自2015年1月1日起,燃烧锅炉执行表1规定的汞及其化合物污染物排放限值。
表1 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单位:mg/m3注:(2 采用W型火焰炉膛的火力发电锅炉,现有循环流化床火力发电锅炉,以及2003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或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火力发电锅炉执行该限值。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2、时段的划分1996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或者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1时段排放控制要求。
1997年1月1日起至本标准实施前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2时段排放控制要求。
自2004年1月1日起,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3时段排放控制要求。
(1)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各时段火力发电锅炉二氧化硫最高高允排放浓度执行表2规定的限值。
第3时段位于西部非两控区的燃用特征低硫煤的坑口电厂锅炉须预留脱硫装置空间。
表2 火力发电锅炉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m3(1 该限值为全厂第1时段火力发电锅炉平均值。
(2 再标准实施前,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批复的脱硫机组,以及位于西部非两控区的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锅炉执行该限值(3 以煤轩石等为主要燃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锅炉执行该标准在本标准实施前,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批复的第2时段脱硫机组,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400 mg/m3的限值,其中以煤轩石等为主要燃料(入炉燃料收到基地位发热量小雨等于12250KJ/kg)的资源综合利用火力发电锅炉执行800 mg/m3(2)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表3规定的限值,第3时段火力发电锅炉须预留脱氮氧化物装置空间。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火电厂的排放进行限制和监管。
首先,针对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SO2)污染物,我国规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
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为每立方米烟气排放不得超过400毫克。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其次,对于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污染物,我国也做出了相应的限制。
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火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为每立方米烟气排放不得超过200毫克。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氮氧化物对大气的危害,减少酸雨的形成,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火电厂排放的颗粒物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火电厂的颗粒物排放标准为每立方米烟气排放不得超过30毫克。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减少颗粒物对大气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大气环境的清洁。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外,火电厂还会排放其他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针对这些有害物质,我国也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和限制要求,以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综上所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火电厂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排放标准,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火电厂排放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排放标准的执行,促进大气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火电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一)一般要求1、火电厂应遵循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污染物控制技术路线,应采用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2、火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的以及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浓度限值与本标准不一致时,执行其中严格的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3、火电厂应燃用符合国家有关质量要求的燃料。
(二)大气污染物1、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1)新建燃煤发电锅炉执行表1规定的排放限值(2)现有燃煤发电锅炉执行表1规定的排放限值。
表1燃煤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3)燃气轮机组执行表2规定的排放限值。
表 2 燃气轮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4)火电厂在启停机、低运行负荷等非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由排污许可证进行规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情况应及时按要求通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2、其他源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1)火电厂其他源向大气排放(或释放)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执行表3规定。
表3火电厂其他源向大气排放(或释放)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2)火电厂应在指定区域内堆放和储存煤、粉煤灰、石膏、石灰(石)粉料等可能产生扬尘的物质。
(3)火电厂灰库、渣仓、粉料筒仓等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应配置高效除尘设施,定期对除尘器进行检修,并保存检修记录。
(4)输送过程中,输煤栈桥、输煤转运站等应采用封闭措施。
(5)火电厂石灰(石)粉料及氨的储存、卸载、输送、制备等过程应密闭,粉煤灰装载、输送过程应密闭。
(6)火电厂应加强脱硝装置的运行管理,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氨逃逸。
(三)水污染物火电厂废水(含脱硫废水)执行表4规定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表4火电厂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四)厂界环境噪声1、火电厂执行表5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表5火电厂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2、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
3、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4、火电厂若位于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参照GB3096和GB/T15190的规定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并执行相应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来源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要求,切实加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防治,促进全省空气质量改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7年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7号)要求:2017年6月底前研究制定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燃煤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浓度限制,为燃煤发电机组深度治理提供法律依据;《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7个实施方案及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7〕71号)要求:2017年5月31日前,省环保厅、质监局制定实施《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燃煤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制定《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入2017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豫质监标发〔2017〕140号文件,项目编号:20171110658)。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于2017年3月下达了《河南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任务,由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牵头组织制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该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承担本标准编制工作。
1.2主要工作过程1.2.1 成立标准编制组,开展调研工作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接受任务后成立了标准编制组,于2017年3月启动了标准编制工作。
对国家以及上海、山东、河北等地方的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控制经验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大纲。
1.2.2 召开标准开题会2017年3月22日河南环境保护厅科技标准处组织召开了开题报告论证会,对标准框架及内容进行了讨论,初步编制了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
结合2015年、2016年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了河南省火电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对河南省现有燃煤电厂和发电锅炉产污、治污、排污现状进行了调研;对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达到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监督性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控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GB13223-1996代替GB13223-9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91)是199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较新标准,因此,本标准考虑到了与GB13223-91的衔接:本标准划分的Ⅰ、Ⅱ两个时段各包括的火电厂分别与GB13223-91中的“现有火电厂”和“新扩改火电厂”相一致,技术内容也基本一致。
本标准修订的重点是制定Ⅲ时段的各类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
本标准根据我国大气二氧化硫及酸雨污染日趋加剧、火电厂是排放二氧化硫的重点行业的特点,对位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1997年1月1日起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新、扩、改建火电厂(本标准将其划分为第Ⅲ时段)实行二氧化硫的全厂排放总量与各烟囱排放浓度双重控制,其他地区的实行全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
同时,对这一时段火电厂烟尘排放标准的制定考虑到推动四电场高效静电除尘器的应用。
另外,根据近几年我国已开始引进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为促进该技术推广发展,及早控制火电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本标准首次规定了排放氮氧化物的标准限值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223-91《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GB13223-91《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行废行。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火电厂最高允许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规定了第Ⅲ时段火电厂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本标准适用于单台出力在65t/h以上除层燃炉和抛煤机炉以外的火电厂锅炉与单台出力在65t/h及以下的煤粉发电锅炉的火电厂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ICS01.040.13Z10 DB12 天津市地方标准DB 1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征求意见稿)2018--发布--实施目次前言 (2)1 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5 污染物监测要求 (5)6 实施与监督 (7)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火力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辖区内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和监控等要求。
火电厂排放的水污染物、恶臭污染物和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位于天津市辖区内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按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实施之日后,新制定或新修订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本标准限值,以及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公告的,按照从严原则,按适用范围执行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由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保护科技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年×月××日实施。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发电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火力发电行业排放标准一、颗粒物排放标准火力发电行业颗粒物排放标准如下:1.颗粒物浓度排放限值:烟尘颗粒物浓度应低于50mg/m³(标态),其中单个颗粒物浓度应低于10mg/m³。
2.颗粒物排放速率限值:颗粒物排放速率应低于50kg/h(标态)。
二、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力发电行业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1.SO2浓度排放限值:烟气中SO2浓度应低于200mg/m³(标态)。
2.NOx浓度排放限值:烟气中NOx浓度应低于200mg/m³(标态)。
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地区环境容量和电厂具体环境条件,制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指标:根据燃煤类型和煤质,制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指标。
三、废水排放标准火力发电行业废水排放标准如下:1.废水排放量限制:火力发电厂废水排放量应低于1.5L/kWh(标态)。
2.废水中有害物质限制:废水中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四、噪声污染排放标准火力发电行业噪声污染排放标准如下:1.厂界噪声标准:火力发电厂厂界噪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声源噪声控制标准: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噪声设备的位置,采取消声、隔声、吸声等措施降低噪声排放。
五、固体废物处理标准火力发电行业固体废物处理标准如下:1.废物分类处理: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
2.焚烧处理要求: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应采用焚烧处理,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填埋处理要求:对不能焚烧处理的固体废物,应进行安全填埋处理,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废物转移管理:严格执行废物转移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废物转移。
六、节能和资源利用标准火力发电行业节能和资源利用标准如下:1.能效指标:火力发电厂能效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采用高效节能设备。
3.余热利用:加强余热回收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223—2011代替GB13223—2003⽕电⼚⼤⽓污染物排放标准Emissionstandardofairpollutantsforthermalpowerplants2011-07-29发布2012-0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ICS13.040.20Z62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1年第57号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和《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体健康,现批准《⽕电⼚⼤⽓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两项标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由我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电⼚⼤⽓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汽车维修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877—2011)按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的效⼒。
以上标准⾃2012年1⽉1⽇起实施。
以上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站()查询。
⾃以上标准实施之⽇起,不再执⾏下列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电⼚⼤⽓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
特此公告。
(此公告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陈钢会签)2011年7⽉29⽇GB13223—2011ii⽬次前⾔ (iv)1适⽤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2)5污染物监测要求 (4)6实施与监督 (5)GB13223—2011iv前⾔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电⼚⼤⽓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污染,促进⽕⼒发电⾏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电⼚⼤⽓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
附件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X》(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X》编制组二○○九年七月目录1项目背景11.1任务来源11.2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1.3工作过程12国内外场地环境调查概况22.1国外场地环境调查概况22.1.1美国22.1.2英国22.2国内发展概况23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23.1场地环境管理形势要求23.2国家相关文件要求23.3现有相关标准存在不足34标准主要技术内容34.1标准适用X围34.2标准的主要内容34.2.1术语和定义34.2.2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35主要技术要点说明35.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基本要点说明35.1.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的工作程序45.1.2资料收集与分析45.1.3现场踏勘45.1.4人员访谈45.1.5报告编制45.2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基本要点说明45.2.1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主要内容45.2.2采样布点45.2.3采样技术方法55.2.4样品的收集和保存55.2.5样品的追踪管理55.2.6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5.2.7结果分析65.2.8报告编制65.3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基本要点说明66主要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66.1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相关标准66.2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相关标准76.3国外标准特点7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78参考文献7《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X》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为加强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X场地环境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下达了制定《场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X》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332,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本标准属于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场地环境保护系列标准是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件3《火电厂除尘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规范编制组项目名称:《火电厂除尘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53.1承担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山东奥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新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
编制组主要成员:闫静、杨明珍、王连泽、朱法华、蒋亚彬、张延青、朱彤、王俩、陈志伟、李冬。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之茂技术处项目管理人:姜宏目次1 任务来源 (1)2 标准制定必要性、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2.1标准制定必要性 (1)2.2标准编制依据 (2)2.3标准编制原则 (2)3 主要工作过程 (3)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4)5 火电厂除尘器工程概况 (5)5.1火电厂除尘器应用现状 (5)5.2除尘器主要技术进展 (5)5.3火电厂除尘器工程应用实例 (9)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7)6.1一般性内容说明 (17)6.2污染物与污染负荷 (18)6.3总体要求 (18)6.4工艺设计 (19)6.5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 (21)6.6检测与过程控制 (21)6.7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22)6.8施工与验收 (22)6.9运行与维护 (23)7 标准实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24)7.1除尘器收尘效果 (24)7.2典型规模投资运行估算 (25)8 标准实施建议 (26)8.1配套管理措施 (26)8.2相关的科研项目建议 (26)1《火电厂除尘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为适应新发展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规范电力行业除尘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确保电力行业除尘设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全面控制火电厂颗粒物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8年2月下达了《电力行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暂行)内容与格式要求二○○八年五月附件二《×××工业(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封面)(送审稿/报批稿)《×××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二○○×年×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行业概况 (1)2.1 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2.2 行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1)3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1)3.1 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1)3.2 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保要求 (1)3.3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3.4 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 (2)3.5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4.1 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 (2)4.2 行业排污现状 (2)4.3 污染防治技术分析 (2)5 行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 (2)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6.1 标准适用范围 (3)6.2 标准结构框架 (3)6.3 术语和定义 (3)6.4 污染物项目的选择 (3)6.5 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 (3)6.6 其他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及制定依据 (3)6.7 监测要求 (3)7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 (3)7.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 (4)7.2 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同类标准的对比 (4)8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4)8.1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4)8.2 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技术分析 (4)9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4)10 标准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情况(送审稿增加内容) (4)11 标准技术审查情况(报批稿增加内容) (5)12 标准行政审查情况(报部常务会议用) (5)《×××工业(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1)标准制(修)订项目列入环境保护部计划的年度及下达计划的文件号。
(2)标准制(修)订项目的承担单位、参加单位的全称。
1.2工作过程(1)任务下达后标准编制组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工作(简要说明)。
(2)标准开题论证会情况等。
2行业概况2.1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1)行业规模现状,包括产能和年产量、年总产值(占全国工业年总产值的比例)、企业数量、企业规模等。
(2)行业内企业地理分布,以表、图形式说明企业在各省、流域、区域等分布状况。
(3)行业主要产品状况。
(4)行业产品市场供应、进出口状况(我国占世界产量的比例等)。
(5)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2行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1)行业内企业数量及地理分布状况(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行业主要产品年产量及产能。
(3)行业产品市场供应、进出口情况。
(4)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3.1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1)国家对环保和本行业的最新要求。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有关本行业的要求。
(3)《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本行业的要求。
(4)环保部门其他有关文件中有关本行业的的要求。
3.2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中的环保要求(1)行业发展规划。
(2)行业产业政策。
(3)行业准入政策等。
3.3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1)本行业SO2、COD、主要(特征)污染物、废水(废气)排放量。
(2)本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以图、表等形式表达)。
(3)相关污染事故、环境诉讼等。
3.4行业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1)清洁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工艺的最新进展。
(2)国家推行相关先进技术的指导性文件。
3.5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1)本行业执行的现行环保标准的名称及编号。
(2)分析现行环保标准中控制的污染物种类是否全面。
(3)分析现行环保标准中的污染控制指标设置是否合理。
(4)分析现行环保标准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是否能满足当前环保工作的要求。
(5)分析现行环保标准是否满足当前环保标准制(修)订的思路与要求。
(6)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4.1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1)行业采用的生产原料、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流程。
(2)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节点、排放方式(废水、废气)。
(3)排放污染物种类,包括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具有行业特征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环境激素类物、POPs物质等。
(4)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分析(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2行业排污现状(1)企业调查数据表(涵盖各种规模、各个地方及各种生产工艺)。
(2)行业排污水平分析。
(3)行业废水、废气年排放总量,及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
(4)行业主要水、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及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如COD、氨氮、汞、镉、六价铬、铅、砷、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和SO2、烟尘、粉尘等。
(5)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1)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该技术是支持达到标准要求的生产技术)。
(2)行业污染末端处理技术(该技术是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处理技术)。
(3)行业目前水、气污染物治理情况(主要治理技术种类以及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比例、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在总成本中比例等等)。
(4)工程实例。
5行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有毒有害污染物包括:POPs物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物质、《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以及其他经证实会对人体造成“三致”效应或对生态造成环境危害的物质。
(1)污染物的化学名称、通用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等。
(2)污染物的一般理化性质。
(3)污染物的毒理毒性数据。
(4)相关的污染事故及环境诉讼等。
(5)公认的环境安全浓度(量)。
6标准主要技术内容6.1标准适用范围(1)叙述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及依据。
(2)说明本标准不适用的情况及依据。
(3)叙述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衔接关系。
6.2标准结构框架(1)标准文本包括的主要章节内容。
(2)现有企业、新建企业的划分时间点,以及(包括特别排放限值)执行标准的时间。
(3)标准对适用行业中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产品类型等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6.3术语和定义(1)列出本标准采用的术语和定义,并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
(2)注明术语和定义的出处,如参考文献、编制组给出等。
(3)在叙述过程中不应直接复制标准文本的内容,避免重复。
6.4污染物项目的选择(1)全面分析并列出本行业可能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覆盖要全面,不能有重大漏项)。
(2)逐项详细分析标准中水、气污染物控制项目及选择、确定控制项目的主要依据,如总量控制、污染减排、对生态和健康的影响、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各污染物项目之间的关联性等。
6.5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1)逐项对每个限值的制定依据进行详细分析论证(2)逐项对每个限值的达标技术进行详细分析论证。
现有企业达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限值采用的达标技术;新建企业采用的达标技术;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达标技术;应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情况等(3)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对比分析,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综合排放标准》或现行行业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图表。
6.6其他污染控制指标的确定及制定依据(1)确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基准排气量、过量空气系数或掺风系数的依据(调查、统计、排污系数等)。
(2)控制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措施及依据(如边界或设施外污染物浓度限值、收集并净化污染物的要求等)。
6.7监测要求(1)对标准中新建立的监测方法进行简要说明(详细内容可作为附录)(2)对标准中的特殊监测要求进行说明7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包括:(1)美国(2)欧盟(3)日本(4)国际组织(世界银行、WHO、OECD等)(5)其他国家和地区(德国、香港、台湾等)7.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1)控制历程(该行业在该国的发展情况,污染控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2)污染控制措施(3)相关法律、法规体系(4)控制技术(BAT技术等)(5)相关标准(需说明国外标准制定的年代)7.2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同类标准的对比(1)本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控制水平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的情况,可定量或定性说明,需注意说明国外标准制定的年代、行业在该国家的发展情况。
(2)采用图、表方式。
(3)叙述比较的结论、综述。
8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8.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1)现行标准情况下和本标准实施后现有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减排分析。
(2)本标准第一阶段限值可削减的现有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存量部分,吨/年)。
(3)新建企业在实施本标准后的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分析。
(4)根据行业发展规划或发展前景预测,建设项目达到本标准第二阶段限值可以削减的新建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量部分,吨/年)。
8.2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技术分析(1)现有企业达到本标准第一阶段限值需要的总投资、年运行费用(或占生产成本比例)。
(2)预测在标准实施时,现有企业达到本标准第一、二阶段限值的达标率。
(3)建设项目达到本标准第二阶段限值环保投资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年运行费用(或占生产成本比例)。
(4)达标技术情况(现有企业达到第一阶段限值、第二阶段限值采用的达标技术;新建企业采用的达标技术;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达标技术;应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情况等)。
9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1)本标准实施需配套的管理措施、实施方案建议。
(2)本标准下一步修订建议。
(3)与本标准实施相关的科研项目建议。
(4)其他建议。
10标准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情况(送审稿增加内容)(1)本标准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内各有关业务司局、司内各处的主要意见及处理情况。
(2)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征求意见情况汇总处理表》11标准技术审查情况(报批稿增加内容)(1)本标准技术审查(审议会)工作的情况,主要意见和协调处理情况,审议会纪要或函审结论表。
(2)标准技术审查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
12标准行政审查情况(报部常务会议用)(1)本标准部长专题会议审查情况,会议决定的标准修改、完善的要求落实情况。
格式说明(1)正文一级标题:标题1、黑体、四号(2)正文二级标题:标题2、黑体、小四(3)正文三级标题:标题3、黑体、五号(4)正文四级标题:采用(1)、(2)……的形式编号,黑体、五号(5)正文标题自动编号(6)正文:正文、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符、两端对齐,页码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7)目录:自动生成,显示二级标题,页码编号采用罗马数字小写(8)图表标题:黑体、五号、居中,自动编号(9)图表文字:宋体、五号(10)参考引用文件:脚注,每页单独编号,例:XXXXX①(11)公式:用公式编辑器编辑(12)页面设置:上下各2.54厘米、左右各3.17厘米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