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教学设计.pdf
- 格式:pdf
- 大小:28.03 KB
- 文档页数:6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
课文通过种田人偶然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学习本课时,可以立足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经验,从读准字音,停顿准确和想象、补白文言文故事中的省略处着手,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大概内容。
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
“株”是“树桩”的意思。
“冀”是“希望”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借助图片理解“耒”,了解这一农具。
二、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三、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四、教学难点1.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图激趣,指导书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
请大家翻到第二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读一读上面的几句话,猜一猜: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什么体裁呢?生: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寓言故事。
师:说得非常对。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什么呢?哪位同学来回答?生: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师: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习作时不仅要按顺序观察图画,还要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设计意图】单元篇章页揭示了这个单元的阅读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及习作要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守株待兔、窜、乐滋滋”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析题意,存疑惑,粗知文本。
师:亲爱的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师:这个故事呀,就藏在我们的27课,打开课文之前,孩子们一定要听清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想,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行,现在赶快打开读读吧!生:读文师: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叫——(生齐说)真棒,现在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书空,跟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守”字。
上面一个宝盖头,表示的是房子,下面一个寸字。
看着这个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看,课文里的他守的是--------对了,是树桩,也就是标题里所说的“株”。
( 画:树桩简笔画)师: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二、齐探疑,知文意,解“为何守”。
师:孩子们记忆力真好,再考考大家,谁在守(生:种田人)种田人守到了什么你们能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 画:种田人简笔画 )(片段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请学生来评价生所读,评后再读A师:老师听到你把一天一天读得很慢,感觉真的过去了很多天,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受一起来读读吧!B师:老师听到你把一天一天读得很快,老师感觉日子过得飞快,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受一起来读读吧!师:从这句中你明白了什么(板:庄稼全完了)师:庄稼为什么全完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请用“”把句子划出来。
(ppt片段二: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守株待兔》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
二、课时两课时三、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便放下农活,天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
它揭示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哲理。
这篇课文的文言文版本简短精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好素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明白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心存侥幸。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言文这种较为古老和简洁的文学形式可能会感到陌生。
他们在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语法结构以及寓意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故事充满兴趣,好奇心强,能够通过简单的引导去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守、株、待、宋、耕”等生字,会写“守、株、待、耕”等生字,掌握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背诵课文。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借助注释、插图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积累文言文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果。
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读音、书写和含义,尤其是一些古今异义词,如“走”(古文中为“跑”的意思)。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2. 培养学生对勤劳和智慧的认识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如农夫种田、兔子撞树等。
2. 观察相关图片,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守株待兔的故事。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场景。
(2)教师讲解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如农夫种田、兔子撞树等。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了解不同版本的守株待兔故事,记录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守株待兔故事。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守株待兔的了解,以及他们对勤劳和智慧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勤劳和智慧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并和家人一起观看相关的文化节目。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守株待兔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守株待兔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勤劳和智慧的关注程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1.《守株待兔》是统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摘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孩子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宋国一农夫,守着田里的一个树桩,希望能再得到撞上树桩而死的兔子。
故事说明不愿付出努力,想侥幸获得意外成功是行不通。
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39个字,就把一个故事及议论写得清清楚楚。
它与“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一起,既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寓言提供了范本,又为“快乐读书吧”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做了铺垫。
2.人文专题这一单元的主题“寓言故事”,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和略读课文《池子和河流》4篇寓言。
作为文言寓言这是继《司马光》的第二篇文言寓言。
关于寓言这一主题,这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组合出现。
3.课后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是三上“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的朗读目标提高,即学生需要在了解文言文的语言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基础上,在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停顿,从而把课文读通顺。
4.课后的后两个练习题,指出了三下学习寓言的两个目标:(1)读懂故事内容,即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2)通过具体问题的回答,检测对寓意的感悟理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避免要学生高度概括寓意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1.《守株待兔》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上文言文《司马光》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乌鸦喝水》等数篇寓言故事,尤其是二下课文《寓言二则》更是直接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以及朗读方法虽然有了初步认识,但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道理;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谈谈对故事的第一印象,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情景。
2.讨论:农夫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他的想法对吗?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农夫是怎样等兔子的?他的心情如何?2.指名朗读,体会农夫的期待和幻想。
3.讨论:农夫能等到兔子吗?为什么?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农夫的结果如何?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2.引导学生理解“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含义,并讨论这个故事的寓意。
四、深入讨论,明理导行1.分组讨论:农夫的做法错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避免犯同样的错误?2.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总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目标,而不是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收集与“守株待兔”相关的故事或成语,了解其寓意,并与同学分享。
1.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寓言”,全单元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和《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本单元重点:(1)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教会学生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读完《陶罐和铁罐》,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鹿角和鹿腿》教会学生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池子与河流》告诉学生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看图画,写一写》,看图画,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单元教学目标教师活动: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要读出铁罐傲慢自大、陶罐谦虚有礼的语气和神态。
(出示课件31)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出示课件32)自由朗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交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陶罐和铁罐各是什么结局?3.教师引导交流: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找不到坚固的铁罐子呢?(出示课件34)4.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出示课件35)5.(出示课件36)教师引导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出示课件37)6.教师提出问题:物品各有长处和短处,人呢?请结合自己来谈一谈长处和短处,也可以谈谈其他人。
(出示课件38)7.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带来的启示吧!(出示课件39)教师小结:事物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也同样如此,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睦共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摘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守株待兔》中兔子自己撞死再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课文仅有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文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笠,在一截树桩旁坐着,脸上是一副“冀复得兔”的表情,耕田用的耒倒在地上。
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
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学情分析】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上文言文《司马光》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感悟这个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插图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感悟这个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PPT。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学习目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活动准备】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延伸活动: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2篇】《守株待兔》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守株待兔》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3、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1)这些生词你会读吗?(2)请大家帮忙为这些生字找好朋友。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能够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3)朗读指导:A、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读。
B、你对他的朗读满意吗?那你能试一试吗?C、寓言的朗读和其它课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它就好象在讲一个笑话故事,听老师来读一读。
D、谁还愿意读?E、一天、两天、三天,从此他再也不出门劳动了,就在树桩旁傻等,让我们一起读,一起去感受一下吧!(4)小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不过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2、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掌握学习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不怕失败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掌握学习的方法。
2. 难点: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3. 巩固练习:通过造句、组词、填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练习等方法。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造句、组词、填空等。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并写一篇读后感。
3.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软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使用实物展示台,展示课文中出现的物品或图片等。
七、结论本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课堂练习和作业方面,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评价方式则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外国语学校褚晓松5守株待兔一、教学目标:1、认识宋、冀等4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指导写好释、耕两个字,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三、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学生:预习寓言。
五、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看图猜成语故事,老师展示你们猜,好吗?生反馈:好。
出示图片,学生猜。
(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狐假虎威)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平时都有所积累,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发现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生答——寓言故事!师提问,那什么是寓言故事呢?(指生答)寓言故事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阐述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师总结:回答的真好!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告诉我们: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相信大家通过学习寓言,一定能明白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新的寓言——《守株待兔》,通过题目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能说说《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吗?(指生说:守着树桩等着兔子的到来。
)(二)、分析课文老师相信很多学生都听过这个故事.但今天师带来的这篇文章和你们读到的不太一样,它是古人用文言文写出来的故事,选自我国古代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所创作的散文《韩非子·五蠹》,这篇文章是我们学的第二篇文言文了。
上学期我们学过《司马光》一课,现在大家还记得吗?生反馈:记得。
可以齐背一遍吗?生背诵。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
听完了教师的范读,老师接下来想请一位同学读读,但老师有要求,希望你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
守株待兔-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3.能够理解故事中所表现的寓意,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引入:守株待兔
2.故事主体:守株待兔的发生过程
3.故事后记:如何运用守株待兔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1. 故事引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里的情节与寓意。
2. 故事主体
(1) 课文朗读
老师或学生先朗读课文,学生听懂故事情节和意义。
(2) 情节分析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以帮助学生理解。
(3) 学生练习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彼此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4) 故事读后续写
老师让学生完成故事读后续写,即续写小说中的故事结局。
3. 故事后记
(1) 寓意理解
老师解释守株待兔背后的寓意,并让学生理解寓意。
(2) 学生运用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把守株待兔的寓意运用到日常生活,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故事本身是一个个体验,也是心理背景丰富的,学生在文本理解和背景理解上都需要投入极大的努力。
因此,在故事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应适度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
同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故事的寓意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以激发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这些道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三、教学难点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看,这是什么?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株什么意思?指图,(树桩的图片)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就是等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①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②注意读准平舌音“宋”,翘舌音“守、株、触、释”,后鼻音“耕、颈”。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①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株颈熟字加偏旁:“寸+宀=守”“寺+彳=待”“木+宀=宋”“耒+井=耕”“角+虫=触”“北+田+共=冀”②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③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④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耕”——左面的部分不是“来”,而是“耒”。
“释”——左右等宽,注意与“彩”的区别。
⑤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⑥展示学生作品。
(三)初读课文,正确朗读1、请你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哪三步曲?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情道理2、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第【1】篇〗根据学习内容我指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的五个环节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
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
在这一环节()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
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习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
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
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
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
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
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
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找出相应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