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秋学期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完成本册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
本班学生中部分好动、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这也为科学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学习习惯有待于改进,家庭条件和环境不够,给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天气: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
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的多种方法。
溶解: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
“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一课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活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
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动物王国》《材料与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水循环》《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共21个课题。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探索科学世界。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与进度:单元一:生活周围的物体1周- 认识生活周围的物体,如各种常见材料和物品。
- 研究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 研究物品的性质和功能。
-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体的特性。
单元二:观察事物的特点2周- 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 研究用语言描述和描绘事物的特点。
-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技巧和科学思维。
单元三:生物的生活与繁殖2周- 了解动植物的生活性和繁殖方式。
- 研究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单元四: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1周- 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 研究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作用和意义。
- 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天空中的天体现象。
单元五:水的探索2周- 研究水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如蒸发、凝结和沉淀。
-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总结与评价:本学期的科学教学计划围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展开,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和思维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科学领域的知识。
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既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又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综合评价中,将考虑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等方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科学知识与科学活动- 课程简介: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探索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小组合作探究。
第二单元:自然界的变化- 课程简介:探索自然界中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潮汐变化。
-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原因,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教学重点: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潮汐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物观察、图表分析。
第三单元:物体的性质- 课程简介:研究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性质。
-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 教学重点: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性质及其用途。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物观察、实验比较。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 课程简介:探索植物的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
-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 教学重点:植物的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需要的条件。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物观察、实验设计。
教学进度表以上为初步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时间安排还需根据实际教学调整。
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研究物体的性质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本教学计划将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单元一: 声音
- 课时1: 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已完成)
- 课时2: 声音的特征和分类 (已完成)
- 课时3: 声音的测量 (已完成)
- 课时4: 声音的传播速度 (已完成)
单元二: 气体与水
- 课时1: 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已完成)
- 课时2: 气温的变化与物体的性质 (已完成)
- 课时3: 气体的压力 (已完成)
- 课时4: 气体的测量 (已完成)
单元三: 植物生长
- 课时1: 植物的组成部分 (已完成)
- 课时2: 植物的营养过程 (已完成)
- 课时3: 植物的繁殖 (已完成)
- 课时4: 植物的生长环境 (已完成)
单元四: 动物世界
- 课时1: 动物的分类 (已完成)
- 课时2: 动物的特征和性 (已完成)
- 课时3: 动物的饮食性 (已完成)
- 课时4: 动物的生存环境 (已完成)
单元五: 人体结构与功能
- 课时1: 人的身体组织 (已完成)
- 课时2: 人体的呼吸系统 (已完成)
- 课时3: 人体的循环系统 (已完成)
- 课时4: 人体的消化系统 (已完成)
单元六: 科学实验
- 课时1: 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已完成)
- 课时2: 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已完成)
- 课时3: 实验记录与数据分析 (已完成)
- 课时4: 实验报告的撰写 (已完成)
以上为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每个单元包含四个课时,共计24个课时。
每个课时的内容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完成。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习和总结,确保学生对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教学计划单元一:科学与我- 课时数:4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科学的定义、科学家的工作以及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教学内容:- 了解科学的定义与科学家的工作- 探讨观察与实验在科学中的作用- 开展简单的观察活动和实验-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的定义与科学家的工作;了解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
- 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观察活动和实验,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活动单元二:季节变化- 课时数:6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四季的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 教学内容:- 分析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掌握不同季节的气象特征和物候现象- 研究季节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季节变化的规律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 教学难点: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掌握季节变化的实质和成因。
-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讨论单元三:水的急救- 课时数:5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水的安全知识和急救措施,培养学生自救和互救的意识。
- 教学内容:- 研究水的安全知识,如游泳安全、防止溺水等- 研究水下发生意外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水的安全知识和急救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危险性,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实践进度表- 第一周:单元一,完成课时1和2- 第二周:单元一,完成课时3和4;开展观察活动- 第三周:单元二,完成课时1和2- 第四周:单元二,完成课时3和4;进行季节观察- 第五周:单元二,完成课时5和6;开展实验活动- 第六周:单元三,完成课时1和2- 第七周:单元三,完成课时3和4;进行急救演练- 第八周:单元三,完成课时5;进行水下实践活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O一一—二0一二学年度秋学期教学课时安排计划
四年级上册科学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一8月27日
至
8月31日
1、我们关心天气(1) 1
二9月3日
至
9月7日
1、天气日历(1)
2、温度与气温(1)
3、机动(1)
3
三9月10日
至
9月14日
1、风向和风速(1)
2、降水量的测量(1)
3、机动(1)
3
四9月17日
至
9月21日
1、云的观测(1)
2、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
3、机动(1)
3
五9月24日
至
9月28日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
2、物质在水中怎样溶
解的(1)3、机动(1)
3
六10月1日
至
10月5日
1、物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
2、不同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1)、机动(1)
3
七10月8日
至
10月12日
1、溶解的快与慢(1)
2、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
食盐(1)3、机动(1)
3
八10月15日
至
10月19日
1、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1)
2、听听声音(1)
3、
机动(1)
3
九10月22日
至
10月26日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2、声音的变化(1)
3、
机动(1)
3
十10月28日
至
11月2日
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
2、声音的传播(1)
3、机动(1)
3
十一11月5日
至
11月9日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
2、保护我们的听
力(1)3、机动(1)
3
十二11月12日
至
11月16日
1、身体的结构(1)
2、骨骼关节和肌肉(1)
3、机动(1)
3
十三11月19日
至
11月23日
运动起来会怎样(2)2、机动(1) 3
十四11月26日
至
11月30日
1、食物在体内的旅行(1)
2、食物在口腔里的变
化(1)3、机动(1)
3
十五12月3日
至
12月7日
1、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1)
2、机动(1) 2
十六12月10日
至
12月14日
期终复习
十七12月17日
至
12月21日
期终复习
十八12月24日
至
12月28日
期终复习
十九12月31日
至
1月4日
期终复习
二十1月7日
至
1月11日
期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