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方格网高程测量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97.50 KB
- 文档页数:6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方施工技术场地平整理论知识: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1. 读识方格网图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所示.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1)场地初步标高:H0=S(H11+H12+H21+H22)/4M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M——方格个数.或:H0=(∑H1+2∑H2+3∑H3+4∑H4)/4M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 Hn------角点设计高程, H------角点原地面高程.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图1-4 零点位置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 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 a —方格网的边长,m. 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土方的体积和步骤。
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土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差。
然后,通过计算每个方格的体积,并将其累加,即可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测量区域边界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土地或施工场地的边界线,并在各个角点处标记测量点。
这些测量点将作为方格网中每个方格的角点。
第二步:确定网格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格网的间距。
间距的选择应该根据场地尺寸和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间距可以选择为1米或更小。
第三步:建立方格网使用测量点确定的位置,可以使用绳子或钉子等工具在地面上建立方格网。
确保方格网的边缘和角点都严格平行和垂直。
第四步:测量高程差使用水准仪或其他测量工具,对方格网中的每个角点进行高程测量。
记录每个位置的高程数值。
第五步:计算体积根据高程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
通常情况下,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计算公式为:V=(A1+A2+A3+A4)/4*h,其中A为方格四个角点的高程数值,h为方格中心点的高程数值。
第六步:累加体积将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累加,即可得到整个土地或施工场地的土方体积。
如果方格网是等距的,可以直接将每个方格的体积相加。
如果方格网是非等距的,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体积调整。
方格网法可以用于计算多个区域的土方体积。
例如,可以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按照上述步骤逐个计算每个区域的土方体积,并将结果累加得到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方格网法只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场地。
如果场地地形复杂或存在斜坡等情况,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土方计算,如三角测量法或通过地形测量仪器获取高程数据。
总结起来,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土方计算方法,适用于平坦的场地。
通过将场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各个角点的高程数值,然后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并累加,可以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
确定各角点的设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有三种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三种。
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方格网线一般用5×5米或10×10米平行于路中线,斜交道路应选便于施工放线的测量的方向,测出方格网上的地面高程并求出其设计标高,从而算出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标高计算网,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的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勾画出设计等高线。
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的主要优点是比方格网法能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其缺点是设计等高线上的各点不易放样。
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1.方格网法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当注:1)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3. 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常用横截面计算公式土方量汇总表边坡土方计算步骤及方法边坡土方计算K D、K V值表。
高程测量实施方案一、引言。
高程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土地规划、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高程测量的实施方案,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测量范围,在进行高程测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范围,包括测量的区域范围和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2.选择测量方法,根据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GPS测量等。
3.准备测量设备,根据选择的测量方法,准备好相应的测量设备,包括水准仪、GPS接收机、测量杆等。
三、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测量环境的选择,在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环境,尽量避免有遮挡物的地方,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时间的选择,在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时间,避免恶劣的天气条件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3.测量操作的规范,在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包括测量设备的校准、测量杆的垂直放置等。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1.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在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存储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平差、数据的插值等,得出最终的高程测量结果。
3.结果的呈现和报告,将处理和分析后得到的高程测量结果进行呈现和报告,包括制作高程图、编写高程测量报告等。
五、总结。
高程测量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土地规划、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高程测量时,需要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注意测量过程中的细节,以及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高程测量结果,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然后通过计算方格中的土方高差来确定土方的开挖或填方量。
方格网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土方工程量的区域范围。
这个区域可以是整个工程场地,也可以是工程场地的一个部分。
第二步:划分方格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
方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根据工程的尺寸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大小。
第三步:测量高程在每个方格的四个角或者中心点测量地面高程。
可以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进行测量。
第四步:计算高差计算每个方格的高差。
可以通过将每个方格的最高和最低高程相减来得到高差。
第五步:计算土方量根据每个方格的高差,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开挖或填方量。
如果高差为正值,则表示需要填方;如果高差为负值,则表示需要开挖。
第六步:汇总计算将每个方格的土方量累加起来,得到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计算。
它不需要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只需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然后根据高差来计算土方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场地,无论是平坦的地势还是复杂的地形,都可以使用方格网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然而,方格网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方格网法假设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高差是均匀分布的,可能忽略了地势的复杂性。
其次,方格网法适用于土方高差相对较小的情况,如果土方高差差异较大,可能需要其他更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总之,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直观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土方工程量。
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汇总计算出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然而,在应用方格网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格大小和其他计算方法。
CASS软件中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原理及误差分析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平整或近似平整的场地。
其原理是将场地划分为一系列边长相等的小方格,通过测量每个小方格的高程差,计算出土方量。
方格网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场地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场地的边界和范围。
2.划分方格: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小方格的边长。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大小的方格,例如边长为5米或10米。
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可以获得各个小方格的高程值。
3.计算高程差:对每个小方格的高程值进行测量,计算出每个小方格的高程差。
高程差可以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直接测量或者通过测量各个角点的高程值计算而得。
4.计算土方量:根据每个小方格的高程差,可以得到每个小方格的土方量。
将所有小方格的土方量相加,即可得到整个场地的土方量。
方格网法的误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边界误差:方格网法是基于场地的边界进行计算的,因此边界的精度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边界的确定不准确或者边界线的形状复杂,可能会导致计算结果的误差。
2.高程差误差:方格网法是基于高程差进行计算的,因此高程差的测量精度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如果测量仪器的精度较低或者测量操作不准确,会导致高程差的测量误差较大,进而影响土方量的计算结果。
3.方格尺寸误差:方格网法是将场地划分为一系列小方格进行计算的,因此方格的尺寸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选取的方格尺寸过大,可能会导致计算结果的精度较低;而选取的方格尺寸过小,则可能导致计算工作量增加,并可能增加测量误差。
4.场地复杂性:方格网法适用于平整或近似平整的场地,对于复杂的场地形状或地貌特征,方格网法的适用性可能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其他土方量计算方法。
总体而言,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土方量计算方法。
准确测量边界和高程差,合理选取方格尺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误差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土方量计算结果。
XXX项目总承包工程场地方格网高程测量方案目录场地方格网高程测量方案 (2)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和测量仪器的配备 (2)3.1、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2)3.2、测量仪器的配备 (2)4、场地测量及起始依据校测 (3)5、方格网高程测设步骤 (3)5.1、边角线的确定 (3)5.2、方格网的现场布置 (3)5.3、测量的方法 (4)5.4、测量数据整理 (4)6、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 (5)场地方格网高程测量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XXX区。
2、编制依据序号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桩位测量控制点2XXX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XXX项目施工组织设计》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3、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和测量仪器的配备3.1、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和测量方法的熟悉,测量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配备与检定,测量方案的讨论,工程测量重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具体为:(1)认真阅读相关专业图纸,对照图纸熟悉场地平面尺寸和场地内的高差变化情况。
(2)熟悉测量规范对施工测量的要求,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
(3)对照方格网测量平面布置图,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围墙线的桩点坐标、高程。
(4)测量人员配备:测量工2~3人,验线员1人。
3.2、测量仪器的配备序号名称数量用途精度1全站仪1台平面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方格网的标高测量角度测量精度2″距离测量精度±(3mm+2ppm)2水准仪5台标高测量控制±2mm/km3钢卷尺5把长度测量计量所鉴定合格4对讲机4对高程传递通讯5KM备注:另外需配备墨斗、钢钉、广线、线垂、标杆等。
测量仪器应通过计量所检验并有合格证书,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4、场地测量及起始依据校测(1)进场时,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并在现场用白灰撒6m×6m方格网,测量场地现状高程,作为土石方计算依据;以作为临时水电管线敷设及施工道路、暂设建筑物以及物料、机具场地的划分和定位等用。
建筑方格网测设建筑方格网(building square grids)――各边组成正方形或矩形且与拟建的建(构)筑物主要轴线平行的施工控制网。
其精度等级可分为Ⅰ和Ⅱ级,主要技术要求(国标GB50026-93)为:边长100~300m测角中误差分别为±5″和±8″,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1/20000。
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法,具体要求分别为: 1、轴线法1.1 宜位于场地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1.2 放样后的主轴线点,要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中误差不大于2.5″;直线度的限差在180°±5″以内; 1.3 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1.4 短轴线,根据长轴线定向后确定,精度同长轴线,交角的限差在90°±5″以内。
2、布网法加测对角线的三边网,平均边长≤2Km,测距中误差≤20mm,相对中误差≤1/100000。
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仪器选用J2级的中短程全站仪,测回数按3个控制,较差≤9″。
边长测定按4次控制。
建筑方格网主轴线的测设建筑方格网主轴线点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
1、调整坐标系,使测量控制坐标系统和施工坐标系统一致;2、按极坐标放样法,计算测设数据,对全站仪测设而言,也是必要的。
实例附图见附件;3、用全站仪测设A、O、B点的概略位置A′、O′、B′,用混凝土桩标定,同时在桩顶设置一块100mm×100mm的铁板供调整点位用; 4、 J2级仪器精确测定∠A′0′B′,看是否在180°±10″范围内,若超限,则作微小调整使其在一直线上,调整方法依现场实际和测量经验,不必按正规方法测设;5、定好A、O、B三个主点后,将仪器安置在O点,再测设与AOB垂直的另一主轴线COD,采用相对坐标测定和改正;6、纠偏CD 点位;7、最后精确测定O点与A、B、C、D点的距离,在桩顶刻出相应的点位。
XXX项目总承包工程
场地方格网高程测量方案
目录
场地方格网高程测量方案 (2)
1、工程概况........................................................................... . (2)
2、编制依据........................................................................... . (2)
3、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和测量仪器的配备 (2)
3.1、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 (2)
3.2、测量仪器的配备........................................................................... (2)
4、场地测量及起始依据校测 (3)
5、方格网高程测设步骤........................................................................... . (3)
5.1、边角线的确定........................................................................... . (3)
5.2、方格网的现场布置........................................................................... .. (3)
5.3、测量的方法........................................................................... .. (4)
5.4、测量数据整理........................................................................... . (4)
6、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 . (5)
场地方格网高程测量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XXX区。
2、编制依据
序号编制依据
1 业主提供的桩位测量控制点
2 XXX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 《XXX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和测量仪器的配备
3.1、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和测量方法的熟悉,测量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配备与检定,测量方案的讨论,工程测量重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具体为:
(1)认真阅读相关专业图纸,对照图纸熟悉场地平面尺寸和场地内的高差变化情况。
(2)熟悉测量规范对施工测量的要求,确保施工测量的质量。
(3)对照方格网测量平面布置图,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围墙线的桩点坐标、高
程。
(4)测量人员配备:测量工2~3人,验线员1人。
3.2、测量仪器的配备
序号名称数量用途精度
1 全站仪1台平面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方格网的
标高测量角度测量精度2″距离测量精度±(3mm+2ppm)
2 水准仪 5台标高测量控制±2mm/km
3 钢卷尺5把长度测量计量所鉴定合格
4 对讲机4对高程传递通讯 5KM
备注:另外需配备墨斗、钢钉、广线、线垂、标杆等。
测量仪器应通过计量所检
验并有合格证书,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4、场地测量及起始依据校测
(1)进场时,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并在现场用白灰撒6m×6m方格网,测量场地现状高程,作为土石方计算依据;以作为临时水电管线敷设及施工道路、暂设建筑物以及物料、机具场地的划分和定位等用。
(2)建筑围墙桩点、水准点、场区首级控制网由我方反复校测无误后,再由我方引测到施工现场。
(3)测量控制桩的校核
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导线点、高程成果,反算边长、角度、方位角、高差与现场实测比较,边长、角度、方位角的精度应达到导线相应等级精度,高差闭合为10n mm(n为测站数)。
应及时向业主方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结果。
(4)检定及试用测量仪器
对于新购置的测量仪器,应送到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检查精度是否达到厂家标准精度指标。
对于已有仪器,若超出检定周期,已应及时送检。
5、方格网高程测设步骤
本次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设,具体步骤如下:
5.1、边角线的确定
用全站仪将场区的边界线角点定出来1。
用油漆红点或钉打木桩做好固定标高的标记。
5.2、方格网的现场布置
为了让测量的标高点能像方格网图上面反映的那样,因此将施工场区分割为6m×6m的方格,并且用白灰做好标记。
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所示:
5.3、测量的方法
将全站仪架设于任意高程点上,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情况下,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测出待测点的高程,操作过程如下:
(1)仪器任意置点,但所选点位要求和已知高程点通视;
(2)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测出V值,并算出W的值,(W=HA+i-t=HB-V);(3)将仪器测站点高程重新设定为W值,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0即可;(4)照准待测点(方格网网线垂直交叉的点)测出其高程。
5.4、测量数据整理
根据现场测量记录在草图上的数据,一一换算成绝对高程之后,在方格网图纸上标注各点的标高。
测量的结果由监理、甲方确认签字。
6、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
(1)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政策与规范,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等程序,即先测设精度较高的场地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点位的定位测量。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设计图纸、文件、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4)测量方法要遵循科学、简捷、精度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
仪器选择适当,使用精心。
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题下,力争做到省时、省工、省费用。
(5)用好管好设计图纸与有关质料,实测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要及时保护好桩位。
(6)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实事求事,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