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审查细则 -最新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生产审查细则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食品生产审查细则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食品生产审查细则篇1一、目的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二、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三、职责1、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
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
向公司管理层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2、自查组长:提出自查小组名单,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负责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年度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经理提交自查报告。
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自查,起草自查报告。
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3、自查小组成员: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及时实施自查,提交自查报告。
4、受检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自查,负责本部门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四、实施程序要求1、食品安全自查的策划1.1 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质量负责人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1.2 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
a)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
b)组织的内部机构、生产工艺、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1.3 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由质管部提出,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
2、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2.1由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质量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即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一、前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食品生产许可是食品生产企业合法生产的重要凭证,为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制定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管理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和审批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审查工作,包括初审、现场核查和终审等环节。
三、审查内容1.申请表的填写:申请表必须详细、准确、真实地填写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生产范围、设备、生产工艺、产品名称、规格、包装、标签等相关信息,其中产品名称、规格、包装和标签的规范性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
2.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化学、微生物和物理危害控制计划、产品召回计划、卫生控制计划等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与员工进行培训和操作。
企业必须具备食品生产相关人员、设备、场地、环境、设施、水源等条件,并定期进行抽检和检测。
3.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用、加工、贮藏等环节,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规的要求。
企业必须采用合适的原料进行生产,生产工艺应当符合需要,必要时应当采取微生物、生物、化学等科学技术手段,确保产品的质量。
4.生产设备的选择、管理和维护:企业必须选择符合国家要求的生产设备,设备必须安全可靠,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企业必须保证生产设施设备的干净、卫生、整洁,现场应当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标准。
5.产品包装及标签:产品包装及标签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能够体现产品的质量、保质期等重要信息。
企业必须确保包装材料和标签符合法规要求,不含有毒性有害物质。
6.现场核查:对于需要的申请企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合格才能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
四、申请流程1.企业须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将申请书和申请资料报送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如初审通过则进行现场核查。
3.现场核查通过后进行终审,审核合格企业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核不合格的企业书面告知不予颁发许可证的理由。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SC审查细则1. 总则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相关企业。
2. 管理机构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由SC审查机构负责实施。
SC审查机构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并对审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3. 审查内容SC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
3.2 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企业是否持有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许可证所规定的生产范围是否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
3.3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审查企业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方面。
3.4 生产工艺和设备审查企业的生产工艺是否合理,设备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有食品安全隐患。
3.5 原料和辅料审查企业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否有食品安全隐患。
3.6 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审查企业的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是否真实反映产品信息。
3.7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审查企业是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 审查程序SC审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4.1 企业申请企业向SC审查机构提交审查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4.2 初步审查SC审查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企业是否具备审查条件。
4.3 现场审查SC审查机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查,核实企业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审查要求。
4.4 审查结论SC审查机构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审查结论,并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合格证书。
5. 监督管理5.1 SC审查机构应当对企业进行定期复查,确保企业持续符合审查要求。
5.2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对生产质量进行自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SC审查机构应当及时处理。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1.总则为规范申请人按规定条件设立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通则。
2.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对申请人生产许可规定条件的审查工作,包括审核资料、核查现场和检验食品。
3.使用要求本通则应当与《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相应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结合使用。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及本通则涉及的相关责任主体,均应依照规定使用相应格式文书,不得缺失。
4.审查工作程序及要点4.1申请受理收到申请人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后,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发给申请人《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应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不属于食品生产许可事项的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应发给申请人《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4.2组成审查组审查组织部门根据申请生产食品品种类别和审查工作量,确定审查组长和成员,并通知确定的人员及其所在单位。
4.3制定审查计划审查组拟定开展审查的时间,熟悉需要审查的申请材料,与申请人沟通,形成审查计划,报告审查组织部门确定。
审查组织部门通知申请人,告知需要配合的事项。
4.4审核申请资料4.4.1审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审查组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审核申请人制定的组织生产食品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备,文本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4.4.2审核岗位责任制度审核申请人制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岗位分工是否与生产相适应,岗位职责文本内容、说明等对相关人员专业、经历等要求是否明确。
4.4.3必要时审核申请材料可以与现场核查结合进行。
4.5实施现场核查核查申请人生产现场实际具备的条件与申请材料的一致性,以及与申请生产的食品相关的卫生规范、条件及审查细则规定要求的合规性。
4.5.1核查厂区环境。
主要核查厂区内外环境是否与申请材料申述情况一致,是否符合相关卫生规范及条件的要求。
2023年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引言: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
为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制定了2023年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
该细则旨在明确食品经营者的审查指南,确保食品经营许可的申请与审批过程公开、公平、透明,达到食品安全的最高标准。
一、许可审查范围1. 食品生产企业:包括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和食品包装生产企业。
2. 食品销售企业:包括食品零售企业、食品批发企业和食品餐饮企业。
二、申请材料1. 食品生产企业:申请人需提供企业注册证书、生产设施与设备情况、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等相关证明材料。
2. 食品销售企业:申请人需提供企业注册证书、经营场所租赁合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审查标准1. 食品生产企业:a. 生产设施与设备必须符合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包括设施的布局、通风、照明、卫生条件等。
b. 生产工艺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并有明确的质量控制体系。
c. 原材料采购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保证供应商资质可靠。
d.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必须详尽,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环节。
2. 食品销售企业:a. 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包括场所布局、设施设备、通风卫生等。
b. 销售的食品必须经过检验合格,标签上要有明确的产品信息。
c. 供应商资质必须可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四、审查程序1. 食品生产企业:a. 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后,审查机构将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勘查。
b. 专家对生产设施、设备、工艺进行检查,并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确保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c.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检测结果,审查机构作出是否通过审查的决定。
2. 食品销售企业:a. 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后,审查机构将对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b. 检查包括场所的卫生情况、食品存储条件、销售环节等。
c. 根据检查结果,审查机构作出是否通过审查的决定。
五、审查结果与后续管理1. 审查结果:a. 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审查的企业将被核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并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食品生产流程管理SC审查细则1. 审查目的本审查旨在确保食品生产流程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2. 审查范围审查范围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采购、加工生产、仓储物流、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
3. 审查内容3.1 原料采购- 审查原料供应商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
- 审查原料质量检测报告,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审查原料采购合同,确保合同中包含食品安全相关条款。
3.2 加工生产- 审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确保生产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
- 审查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 审查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措施,确保生产环境整洁、卫生。
- 审查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3 仓储物流- 审查仓储物流企业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道路运输许可证等。
- 审查仓储条件,确保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 审查物流过程的温度、湿度控制措施,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3.4 销售渠道- 审查销售商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
- 审查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措施,确保销售环境整洁、卫生。
- 审查产品标签、说明书等包装材料,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4. 审查方法采用现场检查、文件审查、抽样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审查。
5. 审查结果处理- 对符合要求的环节,给予通过审查的评价。
- 对不符合要求的环节,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审查。
- 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环节,依法进行处罚。
6. 审查周期审查周期为两年一次。
7. 审查人员要求审查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相关专业背景,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生产流程。
8. 附则本审查细则的解释权归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就是食品生产流程管理SC审查细心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31类食品生产审查细则一、引言食品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食品生产审查细则。
本文主要介绍了31类食品生产审查细则。
二、食品生产审查原则食品生产审查的核心目标是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根据国内外的食品法规和标准,食品生产审查应遵循以下原则:1.法律法规原则:食品生产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2.安全原则:食品生产应符合卫生安全的标准;3.质量原则:食品生产应符合质量标准,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4.真实性原则:食品生产应公示真实的信息,不得虚假宣传。
三、31类食品生产审查细则1. 粮食及其加工品类1.1 大米: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大米品质指标的抽检; 1.2 面粉: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 1.3 面条、面包等加工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外观、口感等检查。
2. 肉类及制品类2.1 猪肉、牛肉、羊肉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对肉质、脂肪含量等进行检查; 2.2 火腿、香肠等加工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3. 蔬菜类3.1 菠菜、生菜等叶菜类: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残留农药的含量; 3.2 胡萝卜、黄瓜等根茎类: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重金属残留情况。
4. 水果类4.1 苹果、香蕉、橙子等常见水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农药残留情况; 4.2 草莓、葡萄等小果类: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重金属含量。
5. 饮料类5.1 碳酸饮料、果汁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甜味剂和色素的使用情况; 5.2 咖啡、茶饮料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含量。
6. 糕点类6.1 饼干、蛋糕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感、口味的检验;6.2 糖果、巧克力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7. 调味品类7.1 酱油、醋、酱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氨基酸含量; 7.2 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查添加剂的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