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 “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 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 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铺 垫
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之前或 高潮到来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 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先声夺人 ”“山雨欲来”的艺术效果。
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 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①。锦帽貂裘②,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③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②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 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③节:符节。汉时冯唐曾 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 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④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 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 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伏笔照应
伏笔是指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
,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照应又
叫呼应,是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
(1) 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显得 紧凑、严谨。 (2) 照应的种类。 ① 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② 题文照应。内容多处与标题相呼应。 ③ 前后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 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