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特色针灸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43.30 MB
- 文档页数:35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位 颈椎病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下⾯店铺和⼤家⼀起学习颈椎病的针灸治疗⽳位。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位 按摩⽅法:可以采取针灸和⼿指揉按的⽅法。
采⽤左⼿的四指捂住右⼿的⼩拇指,这样左⼿的⼤拇指正好抵在后溪⽳这个位置,采取交替按摩的⽅法,能够缓解上班族的颈椎痛。
另外,双⼿也可以同时按摩,将双⼿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这样坚持三五分钟也能起到按摩效果。
功效主治:这个⽳位是属于⼩肠经上的⽳位,能治疗头和脖⼦的疼痛,背部和⼿肘等部位的挛痛等。
所以在医学上常针灸这个⽳位治疗腰部扭伤、落枕和⽿聋等现象。
颈椎病的治疗 ⽬的:松解劳损、紧张甚⾄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学特性,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扩⼤椎间孔、椎管、横突孔⾮连续⾻性管道的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应⼒状态和神经根张⼒,减少或消除神经、⾎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平衡。
治则:松解,调整。
部位及取⽳: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以风池、颈夹脊、天⿍、肩井、天宗、阿是⽳等为主。
⼿法:采⽤刺激性⼿法与颈椎调整⼿法并重,以刺激性⼿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
具体选⽤⼀指禅推法、滚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法等。
颈椎病推拿应分期分型治疗。
推拿操作常规由松解⼿法、颈椎调整⼿法和整理⼿法三部分组成,松解⼿法宜在逐步放松的情况下⽤轻缓柔和的刺激性⼿法,如⼀指禅推法、滚法、拇指按揉法在颈项肩背部操作,刺激关键⽳位及部位,并在⼿法刺激的同时,轻巧地⼩幅度被动运动头颈部。
当患者颈肩背部肌⾁逐渐放松之后,宜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幅度旋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错移。
颈椎病经验七穴针灸
今就颈肩腰背痛,整理陈教授常用的“颈椎病七针”,与大家分享。
第一针: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直刺。
第二针:双侧天柱(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向内斜刺。
第三针:身柱(位于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直刺。
第四针:双侧天宗(位于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向颈部刺。
第五针:双侧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向内斜刺。
第六针:双侧飞扬(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直刺。
第七针:三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此穴男取左,女取右,向掌指关节方向刺。
凡颈肩腰背痛,取此七穴,力求每针必有针感。
另外,针对每个人有不同体质,或是辨证不同,应配合其他治疗调理全身。
此七针,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之用,临床可依证配合使用。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从中医理论上分析,当人机体内的经脉气血不通,就出现了疼痛症状,也容易诱发颈椎病。
而中医治疗的方法大多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因此能够消肿止痛,进而使得病变位置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一般而言,中医针灸是属于其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属于中医药理论中重要组成,可分为针法、灸法两个部分,随着针灸技术不断发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常被运用到多种疾病的防治中。
文章主要详细对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优势针灸治疗颈椎病,其核心是选择患者局部穴位,并根据其病症类别配穴。
当进行针刺时,需掌握好其角度和深度,并联合熟练的提插捻转手法,另外,当配合电针治疗,能够强化止痛的效果,若病情严重,可结合拔罐等方式祛瘀止痛。
另外,若患者久病不愈且体质虚寒,可结合灸法(艾条灸、温针灸)共同治疗。
另外,耳针按压同样可起到预防效果,头针、穴位注射等在治疗颈椎病上也各有其优势。
总体而言,中医针灸法效果明显且不会出现毒副作用,医师往往会选择效果显著的穴位综合治疗法。
当然若病情严重骨赘压迫,需结合外科手术等方法。
2.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2.1针法治疗是在人体某个特定部位刺入一个精制的金属针,并结合适当方法刺激即可。
一般来说,存在以下情况需注意慎用针法治疗:首先是处于饥饿状态,或是精神高度紧张,体质虚弱等情况;其次是怀孕女性慎用,尤其是怀孕三月以上针刺有诱发宫缩的风险,再次,针刺时要避开血管位置,且有凝血功能问题的患者不可使用此方法。
最后则是刺入的角度和深度要适宜,避免对重要的脏器造成损伤。
以下,简单阐述了几种针法治疗方式:2.1.1刺血疗法中医师一般会选择患者颈部夹脊穴、大椎、阿是穴等穴位,随后针刺,或是叩刺其颈部病变位置,等到其出现轻微出血后再适当拔罐5分钟。
一般一周进行1~2次,10次1疗程,具体要依照患者康复情况为准。
2.1.2耳针疗法此方法是指在耳廓上某特定穴位处针刺达到治疗效果。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492020年 第29期后,白带分泌量增加,颜色表现为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部分女性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疾病加重,可能出现血性白带症状。
宫颈糜烂预防及护理措施①妇科检查。
女性在发现阴道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日常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导致妇科疾病损害身体健康。
如果出现白带量增多,颜色由透明变为黄白色或白色、脓性、有异味或带血丝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后如发现宫颈糜烂,需要及时治疗,可采取阴道内激光治疗、用药治疗、冷冻治疗等。
②合理性生活。
女性应注意个人阴道卫生,日常使用温开水进行清洁,同时需注意月经期保健,在该时期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细菌。
同时男性需要每日清洗生殖器官,以免将细菌带入女性阴道中感染炎症,避免与多个性伴侣接触。
因此无论是男女朋友还是夫妻都应注意性生活健康,尤其注意女性月经期不可进行性生活。
③做好阴道清洁。
日常女性应保持心态良好,未患病者做好日常清洁卫生,避免在清洗时使用各种洗液,以防阴道菌群平衡被破坏;保持外阴清洁度,禁止阴道内部冲洗,外阴与阴道也不要使用各种清洁剂和消毒剂冲洗;对于患有宫颈糜烂的女性,更需要注意个人卫生清洁,勤更换内衣裤,穿棉质宽松的内裤,同时保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过于烦躁、忧虑,维持身心健康。
④良好避孕。
做好日常性生活时避孕措施,避免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时需要进行刮宫,会损伤女性宫颈。
同时女性在妊娠生产时可能会出现宫颈裂伤,需及时进行缝合,并避免伤口感染。
⑤注意日常饮食,日常尽可能保证清淡饮食,尽量少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类食物,可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并加强机体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⑥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尽量避免熬夜,保证每日睡眠充足,同时加强体育锻炼,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舞等,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⑦在治疗期间不可进行性生活,且治疗后也需控制性生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非常好
导语:由于工作关系,大多数人平时都会天天对着电脑,这样就容易引起颈椎病,颈椎病出现的不适会让我们很难受,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了,
由于工作关系,大多数人平时都会天天对着电脑,这样就容易引起颈椎病,颈椎病出现的不适会让我们很难受,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了,特别是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很好。
1、温针灸:
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
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
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3、温灸器灸
选穴:风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加百会、太阳、后溪;多汗加复溜、肺俞。
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湿灸器内,外层温度控制在50~60O为佳,熨按上述诸穴,每穴3~5分钟,灸毕可行推拿手法整复椎体。
通过以上所介绍的内容,大家对于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应该有所了解了吧。
希望朋友们能够在了解后,尽早的展开对颈椎病的治疗。
4、自我运动治疗:
①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
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
②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
③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颈椎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针灸治疗颈椎病五法1.擅取颈夹脊穴颈椎病的临床特征因类型不同而表现迥异,不论是何种类型,其病位均在颈项,因而针灸选穴时应首重颈夹脊穴。
至于选何夹脊,应根据X线等检查结果,以选取相应的椎节。
又于颈椎病的病位多发生于颈5~7椎,故临证时多以选择颈5~7夹脊穴为主。
在选取颈夹脊穴的同时,还应重视颈部阿是穴的作用,这是本病的主要反应和治疗点,临证时不可小视其作用。
同时,在选取颈夹脊穴和阿是穴的基础上,如属神经根型者,则加取肩髃、手三里、三阳络、中渚、合谷;如属椎动脉型者,则加取百会、太阳、天柱、足三里;如属交感型者,则加取膻中、神门、内关、三阴交;如属脊髓型者,则加取肾俞、气海俞、关元俞、阳陵泉、丰隆、绝骨、昆仑。
2.严格操作顺序腧穴的针灸顺序,一般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等原则,这一原则也基本适用于颈椎病的针灸操作。
但有所不同的是,要特别重视颈部阿是穴的作用和应用,颈部阿是穴是本病的主要反应点和治疗点,首先针灸颈部阿是穴能起到更为快捷的通经活络作用。
因此,在操作顺序上,首先针灸颈部阿是穴,然后再根据操作原则依次施针或施灸其他腧穴。
从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来看,确有卓效。
3.倡用傍针刺法刺法在针灸临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根据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结合《内经》理论,首选傍针刺法以治疗该病。
《灵枢·官针》篇谓:“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这种刺法,多应用在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证。
是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
由于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称之为“傍针刺”。
本法具有较强的通经活络止痛作用,尤其适宜于颈椎病特别是神经根型的治疗。
4.控制刺激强度傍针刺法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取代针刺补泻手法,欲想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必须恰当地选用补泻手法。
根据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多选用平补平泻手法为主进行操作。
颈夹脊穴的刺激强度不宜过弱,应达到中度甚至重度刺激才会有著效。
针灸怎么治疗颈椎病由于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普及,导致不少人都养成了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等坏习惯,时间久了,就会给人的颈椎带来较大的负荷,从而致使颈椎受到损伤。
因此现如今患有颈椎病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那么针灸如何治疗颈椎病呢?一、针灸治疗不同类型的颈椎病1、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又称肌型颈椎病,只是以颈部肌肉僵硬酸痛为主要表现,X可见颈椎椎体骨质增生。
针灸治疗取穴主要以颈部夹脊穴为主,或以“靳三针”的“颈三针”为主穴,即天柱、百劳、大杼为主穴。
如果伴有肩部及肩胛区的疼痛,可加用完骨穴和肩井穴。
主要以舒缓颈部肌肉为主要目的,多采用泻法。
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导致,是以一侧或者双侧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当将头偏向一侧时症状加重,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
这种颈椎病的针刺需要以解决麻木疼痛为主,所以针刺选穴需要在颈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上相应部位穴位的选择,特别肩髃穴、曲池穴、少海穴、外关穴、后溪穴以及合谷穴需要酌情加减,远端多用泻法。
其中肩髃穴需要深刺、直刺才能发挥疗效。
3、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椎动脉迂曲或者狭窄导致,以头晕、头昏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发作时头晕较重,在旋转颈部时症状可加重。
这类颈椎病在以夹脊穴为主的基础上,须着重重视天牖穴的应用。
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在胸锁乳突肌止部后缘。
此穴横平第4颈椎横突,是椎动脉最容易发生曲折的地方。
此穴须轻柔进针,切莫过快,进针可1.2~2寸,直刺,不可过急地提插。
4、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重的一种,主要原因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致,大多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当然此类型多是后中央型突出,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是由于椎管狭窄引起。
主要表现多以四肢无力、肌肉萎缩,或胸部束带感,或者踩棉花感为主要表现。
二、不同的针灸疗法1、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在针灸的基础上,加上通电的一种新疗法。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针灸疗法为中医学核心构成之一,其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即为针法与灸法,其中针法主要指利用精制金属刺入人体特定部位内,以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灸法主要将艾条点燃之后,对穴位进行刺激,以此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及防治疾病。
人们当前部分群体处于长期久坐,增加颈椎病发生风险,现代针灸治疗颈椎病,被国内外学者加以重视,利用多种穴位刺激法治疗该病症。
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1.针灸分型治疗颈椎病针灸治疗颈椎病以局部取穴为主,伴随证循经远近配穴,针刺入颈部加脊穴时,施针者应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及角度,行提插捻转手法诱导经气传感为最终治疗成效的关键点。
为进一步增强止痛效果,可联合电针,适用于病久体质较寒患者。
患者病情长久入驻脉络,可选用刺络拔罐祛瘀止痛;耳针按压具有防治作用,配合颈部活动松懈肌肉,上述方式在治疗颈椎病各有优势。
针对类型不一的颈椎病,选取的穴位及治疗方式不一,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颈型颈椎病。
其主要表现以颈强为主,可针风池、合谷、列缺等;以颈痛咽喉为主,可选取后溪、外关、大椎等;②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若以痛感为主,可选取足三里、合谷、悬钟;若存在肩部疼痛、肘臂疼痛,应配合外关、尺泽、曲池;③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若主要症状为痉,可选取三阴交、气海、足三里、命门等;④椎动脉型颈椎病。
痰湿者应选取内关、丰隆、悬钟;血瘀者应选取风池、支沟、太冲;气虚者应在足三里、劳宫、气海、关元等。
施针者针刺过程注意事项:首先,针对患者处于饥饿、疲劳状态下,禁止针刺以免出现晕针;其次,针对妊娠期女性,针刺应谨慎,女性妊娠3个月以内,下腹禁针;三月以上腹部与腰骶部穴位施针,易引发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最后,面项及躯干部穴位,应严格依照各个穴位要求进针,避免损伤脏器。
1.电针主要以针刺为基础,形成新型的治疗方法。
针刺入穴位之后,留针过程中通入特定的电流,从而刺激留针,实现持续性运针的刺激效应,同时便于将刺激参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