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电子商务和ERP的关系主要体现分析一、电子商务和ERP的关系ERP为电子商务的运行提供了即时传递信息的平台。
ERP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为公司建立了所有产品的信息库,包括产品的库存和价格信息等,使公司可以迅速查找和提供产品的情况;同时ERP还能提供产品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材料采购计划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ERP系统成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ERP和电子商务又是同一层次应用上的不同方面,ERP主要运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电子商务则负责与外部进行沟通。
二者侧重点不同,但却密不可分。
电子商务为ERP的价值实现开启了一扇特有的窗户,是开拓企业市场的有效渠道。
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和ERP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供应链的兼容性对应于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存在着三条供应链,分别为:物资供应链流、资金供应链流和信息供应链流。
由于电子商务的存在,物流和资金流出现了新的现象,即网上采购和销售。
尽管ERP使用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早于电子商务,但供应链并不依赖于ERP的存在而存在,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企业应用系统。
因此,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重组,电子商务也融入了供应链的思想。
2.业务流中的辅助作用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都是在ERP系统的管理下运行的,电子商务可以为ERP提供辅助性的帮助,表现在为决策层的数据查询与分析提供帮助,为中间层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帮助,为作业层的业务实现提供帮助。
3.应用的互补性ERP侧重于内部管理,电子商务侧重于外部交流,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互相补充,共同起作用。
二、电子商务和ERP的结合电子商务和ERP本身就是一体的,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他们处于游离状态,它们的结合是必然的。
传统的电子商务只是在网上进行交易,但并不管理这些交易,使得通过电子商务从网上获得的信息,和企业ERP内部管理系统获得信息不能很好地结合,不能共享数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ERP的这种分离状况已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不能接到更多的订单,从而导致在电子商务的运用上始终处于一个低级阶段,不能向高级阶段发展。
科技信息2008年第26期SCIENCE &TECHNO LO GY INFORMATION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 系统应用问题探讨王兴伟(徽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22)【摘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传统商务活动的ERP 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双方进行调整,使之相互适应就成为当前研究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与E R P 的关系,对电子商务协同ERP 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实现途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ERP;供应链;信息技术一、电子商务与ERP 的关系E RP 和电子商务可以认为是信息技术同一层次不同侧面的应用,ERP 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则以与外部交互为主。
作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中心,ERP 重点改进企业内部流程效率,电子商务侧重于企业外部流程的有效性及市场销售,ERP 系统支持商业战略,电子商务则是开启新战略机会的大门,则ERP 与电子商务联系密切。
1.他们基于共同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到企业采购与销售业务。
因此,通过网上采购和网上销售,使企业原有的物流和资金流分别增加一个入口和出口,并成为新物流与资金流的一部分。
这就是说,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电子商务可以纳入供应链管理之中。
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新的ERP 系统应以Internet 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具有柔性来满足企业变化的需要,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国际市场。
2.应用的互补性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内外部条件,企业在引进电子商务时,不会完全摒弃传统的采购与销售模式,单单使用网上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两个系统会共同存在,互为补充。
3.新一代的ERP 系统应该是面向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从功能上,在原有功能上需要增加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支持供需链上各环节的管理;支持远程通信、w eb /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 、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等功能。
ERP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主题,释放互联网能量的最佳方式就是电子商务(E-Business),它必将是分阶段,长期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实践证明,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电子商务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打持久战。
毫无疑问,企业的信息化是推进电子商务的关键,而应用ERP的方法与技术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本途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ERP是基本条件。
中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从火爆到迷茫,再到理智的回归之后,当今的主旋律之一将是推行企业ERP管理。
企业管理变革的途径
全球制造管理的趋势,正由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向“大批次定制”的方向转化,由过去强调“规模”到现今强调“灵活”,也就是说,今天的制造业必须培育并拥有在“多批次”基础上的“大批量”组织生产和供给的能力,这是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种发展反过来也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迅速发生改变,经营导向由传统追求“大鱼吃小鱼”,转化为追求“快鱼吃慢鱼”,组织形态也由传统“基于功能的组织”体系,转向“基于流程的组织”重组,目的在于追求“一体化的运作管理”,通过整体效能的综合调优,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实践证明,ERP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是迎合并顺应产业趋势,迅速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中国工业化进程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必须用5年左右的时间,去追赶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历程。
中国企业的管理,一方面,需要锐意变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又不可以简单地照搬,或者跟从。
结合中国的国情,推行ERP管理,是中国企业跟踪产业发展趋势,迅速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
要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其基础和核心是推广ERP在广大企业中的应用。
推行ERP管理,进行变革管理和优化,需要注意参照的几项准则:
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
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一次性获取,共享使用
客户与供应商是企业整体流程的一部分
企业若要生存发展,生产工艺或者服务手段的改善固然至关重要,流程管理、过程控制也决不可忽视。
现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后者甚至更为紧迫。
如果不能在管理上做到与国际接轨,我们会看到一个又一个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反复出现,我们将失去市场。
而国际企业制胜的法宝,却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流程”和“模式”。
看起来这些管理方法并不需要多大的物质上的资源,只是“理念”,但确实是这些思想战胜了我们的物质基础,因为未来的竞争将是知识的竞争,管理的竞争。
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利器
最近,新闻媒体发布一条消息: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的办事处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手中抢走了一个大客户——著名的手机制造和销售商NOKIA,这将涉及每年20亿元的相关金融业务。
金融界的专家在分析时明确指出,这仅仅是一个信号,加入WTO之后,我们将面临来自国际的各类企业的挑战。
此次国有银行失利的直接原因,是无法提供一种类似信用、信贷的综合业务。
而无法提供的原因,专家分析,在于我们银行的内部缺乏一套有效的业务核算体系,这就使得综合业务的开展无法做到,最终使我们失去了客户的所有业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国企业若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化竞争,就必须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上完成补课甚至超越,而ERP将是帮助企业完成这一使命的利器。
企业推行ERP管理与实施ERP软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导入ERP软件系统是推行ERP管理的基本前提。
由于中国企业工业化进程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推行ERP必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变革与改善,而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模式、流程电脑化的过程。
真正意义上的ERP应用软件,至少涉及企业管理的财会、生产、分销、人力资源等功能领域的多个方面,可以说,这些方面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众多方法所涉及的要点。
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哲学,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业务流程,都必须实现集成化协同、集约化运营,以及扁平化授权管理。
ERP不等同于财务、进销存、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等单一应用的叠加,它必须从系统的底层设计开始就非常强调信息的关联性和复杂性。
这种系统的底层设计思想的深度和复杂度,是单类应用间的接口设计所远远无法达到的,必须能够做到“一处变化,处处响应”,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好的ERP系统包含的要素
首先,它的底层设计是高度集成化的设计,系统各模块间的数据关联和共享非常彻底和灵活;其次,它要采用最先进和稳定的IT技术,因为ERP应用对系统的运行效率要求很高,但同时必须要非常稳定;再有,就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到实际的验证,无论是IT技术本身,还是行业特色应用,都要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成功案例;最后,系统的提供者要能够保证它的持续、健康的发展,除了拥有雄厚的实力与经验积累以外,必须有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产品管理体系,使得产品与经营双重成功,客户与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