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知识点一、古文阅读1.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通读、理解和吟咏。
2.古文的断句:根据文意断句,标志词的位置要准确。
3.推敲古文:细致揣摩,体察词义和修辞手法。
4.理解古文文章结构:把握篇章的首尾、开头、承接、转折和结尾等部分。
二、诗歌鉴赏1.诗体和格律:绝句、律诗、古体诗等。
2.押韵和平仄:押韵要求和平仄规律。
3.意象鉴赏:诗歌中的意象要进行准确的解读。
4.对仗与对称:句子和词语之间要有合理的对仗与对称。
三、文言文阅读1.认识和区分文言词:熟悉文言词的词义和用法。
2.辨析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准确辨析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的句子成分。
3.句式的识别与解读:理解句式的结构和含义。
4.词语的翻译和意义推敲:准确理解古文中词语的意义。
四、骈文阅读1.骈文的特点:通过对比、对照、夸张等手法表达。
2.疏密骈文的鉴赏:理解骈文的疏密之间的关系。
3.对周密骈文的理解:把握嵌套的层次和结构。
4.领会骈文的写作目的:理解骈文的表达意图。
五、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比较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2.夸张: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修辞表达。
3.反复: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4.排比:通过并列的排列来进行修辞表达。
六、古代文学名篇1.《论语》:逻辑严密,行文简洁。
2.《红楼梦》:描写丰富,人物形象鲜明。
3.《西游记》:情节曲折,形式多样。
4.《水浒传》:人物众多,结构独特。
七、现代文阅读1.散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特点、主题和写作手法。
2.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诗歌阅读:理解现代诗歌的特色和意义。
4.戏剧阅读:欣赏戏剧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意义。
八、赏析作品1.《传》:文言修辞手法丰富,人物形象深刻。
2.《范进中举》:现实题材,融入了讽刺和幽默。
3.《旧舍·山市别来风光好》:通过细腻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4.《桃花源记》:想象空间广阔,反映了人们追求理想的愿望。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解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能力和阅读水平。
2024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古诗文篇1.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古文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文的主题和时代背景4.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5.鉴赏古代文学名篇二、文言文篇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4.历史故事与文言文阅读5.文言文名篇欣赏三、现代文阅读篇1.现代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现代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4.现代戏剧的阅读方法与技巧5.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四、修辞格与写作篇1.修辞格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应用3.修辞格在现代文中的应用4.写作技巧与示范分析5.修辞手法的演绎与运用五、古代文化篇1.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发展3.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品鉴赏4.古代文化与传统节日的关系与意义5.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六、现代语言应用篇1.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与发展2.规范汉语与地方方言的关系与特点3.现代汉语语法与文字运用4.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运用5.现代汉语写作与口语表达七、中国文学史篇1.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与特点2.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与特点3.中国现当代名人及其代表作品鉴赏4.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与影响5.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作品八、名著阅读篇1.古代名著阅读方法与技巧2.现代名著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代名著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4.古代名著与现代文学的互动与影响5.名著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永恒价值九、古代故事与寓言篇1.古代寓言的发展与传播2.古代寓言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3.古代故事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4.古代故事与童话故事的关系与共通之处5.古代故事与人生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十、文化常识与跨文化交流篇1.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2.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与发展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比研究4.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与传播5.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应对与处理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包括古诗文篇、文言文篇、现代文阅读篇、修辞格与写作篇、古代文化篇、现代语言应用篇、中国文学史篇、名著阅读篇、古代故事与寓言篇、文化常识与跨文化交流篇等十个篇章,总计____字。
新高一语文课外必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主要包括诗歌、楚辞、赋、曲以及散文等几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2. 《诗经》:古代华夏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周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风土民情。
3.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体裁,代表着楚国的文化和民间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1. 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古代诗歌追求音韵美和意境美,注重抒发诗人的感情与思想。
2.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3. 《黄鹤楼》:李白的代表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展现了李白的豪情与壮志。
4. 《静夜思》:李白的代表作,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散文1. 宋词:宋代散文的代表形式,以抒发情感为主,较为自由,相对于唐诗更注重细腻的表达。
2. 《枕草子》:北宋女作家齐梦桃的代表作,通过描写生活琐事,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致观察力。
3. 文言文散文:文言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将散文的写作方法应用到文言文中,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四、现代文学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的重要标志,发起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2.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作品探讨了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对中国文学与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许德拉的自述,揭示了封建社会下个体的困境与无奈。
4. 《野草》:鲁迅的代表作,是一部散文、小说和杂文交织的作品集,对当时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五、现代诗歌1. 新诗: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反对传统的诗歌形式,注重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的代表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的追问和思索。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毕淑敏的代表作,通过对钢铁生产过程的描写,抒发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社会建设的思考。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上)一、文学常识1.文学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小说常见的叙事方式:一、完全叙述法,二、交叉叙述法,三、倒叙叙述法,四、回忆叙述法,五、插叙叙述法。
3.小说的叙述结构:一、线性结构,二、环形结构,三、辐射结构,四、平行结构,五、错综结构。
4.小说的人物特点:一、个性独特,二、形象丰满,三、构思合理,四、情感真实,五、有代表性。
5.诗歌形式:一、四行诗,二、五言绝句,三、七言绝句,四、五言律诗,五、七言律诗。
6.诗歌的结构:一、抒情结构,二、叙事结构,三、议论结构。
二、文化常识1.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一、思想文化,二、文艺文化,三、物质文化,四、社会文化。
2.唐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诗歌,二、艺术绘画,三、语言文字。
3.宋代文化的代表:一、经学思想,二、官僚文化,三、社会艺术。
4.元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思想,二、美术雕塑,三、音乐舞蹈。
5.明清文化的代表:一、文艺流派,二、书法篆刻,三、科举制度。
6.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思想:一、儒家思想,二、道家思想,三、佛教思想。
三、文学批评常识1.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诠释、评价、批判。
2.文学批评的主要理论: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意识流批评、后现代主义。
3.文学批评的主要标准:真实性、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
4.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创作思想、主题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5.文学批评的主要手段:分析比较、批评评论、评价鉴赏、修辞研究。
6.文学批评的主要作用:指导艺术创作、提高文艺水平、推动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下)四、文艺评论常识1.文艺评论的主要内容:艺术创作、文化文明、社会现象、时代价值。
2.文艺评论的主要任务:分析阐释、评价评判、推介指导、思考启示。
3.文艺评论的主要形式:书评、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批评。
4.文艺评论的基本观点:审美立场、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艺术感受。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文背诵1. 《诗经》选篇- 《关雎》- 《蒹葭》- 《卷耳》2. 唐诗宋词- 李白《将进酒》- 杜甫《春望》- 苏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如梦令》3. 文言文-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出师表》 - 诸葛亮二、现代文阅读1. 散文- 朱自清《背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小说- 鲁迅《阿Q正传》- 茅盾《子夜》节选三、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新文化运动2. 文学术语-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仗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引言- 正文- 结尾2. 修辞手法- 夸张- 反问- 设问五、语言知识1. 成语- 必背成语100条 - 成语故事2. 古诗文默写- 课本内古诗文- 经典文言文篇章六、阅读理解1. 主旨大意-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作者意图2. 细节把握- 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七、古文翻译1. 直译与意译- 理解古文原意- 现代汉语表达2. 词汇与句式-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结构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此文档旨在为高一学生提供必背的语文知识点概览,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指导。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1. 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了解古代和现代相关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
作品。
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病句的修复,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古文观止:熟悉《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章,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学习现代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5.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
史和作家的基本知识。
6.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分类和运用,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分析和理解
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7. 文学批评方法: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如评点、评述、评析等,能够分
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8. 作文写作技巧: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等,能够写出符合语文表达要求的优秀作文。
9. 古代文化与文学: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
作品。
10. 现代文化与文学:了解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现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作品。
注意:以上列出的是高一语文的必背知识点,但实际上,语文知识点非常广泛,学生还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篇1)一、通假字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二、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
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
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1.适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2.谢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3.令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4.举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5.为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6.相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⑧不图子自归(自己)自誓不嫁举动自专由进止敢自专哪得自任专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篇2)《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鸿门宴》重难点】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常考一、文言文常考知识点:1. 古文阅读:应重点掌握古代文人的传世佳作,如《古文观止》等文集中的文章,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 古文背诵:掌握古文的背诵篇目,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经典著作,背诵过程中要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3. 句式和修辞: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并灵活运用。
4. 句读:掌握文言文的准确朗读方法,注意声调、停顿和语气的把握,能够让文言文更加生动有力。
5. 文言文的翻译: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句子,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二、现代文常考知识点:1. 文章阅读:能够准确理解现代文的主题和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2. 写作技巧:掌握现代文写作的常见技巧,如描述描写、议论说明、批判评价等写作形式,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
3. 修辞手法:掌握现代文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说服力。
4. 文字表达:注意文字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句通顺流畅。
5. 稿件写作:掌握新闻、评论、议论等不同类型的稿件写作方法,了解写作结构和语言风格的特点。
三、修辞手法常考知识点: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2.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特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夸张:语言的夸张和放大,用以突出事物的重要性或特点。
4. 反问:表达思想观点或判断时,用反问句来暗示答案或强调论证。
5. 对偶:通过对比两个相似而相反的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和对立面。
四、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1. 古代诗词:掌握《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的背诵和理解,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古代小说: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
(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
(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2、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3、亡郑而有益于君。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备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一必备知识点1一、常见常用字的分辨1.多音字的分辨攒攒射(cuán)沓拖沓(tà)积攒(zǎn)一沓(dá)难以数计(shǔ)便便宜(pián)数数见不鲜(shuò)方便(biàn)数量(shù)芳菲薄(fěi)弄弄堂(lòng)芳菲(fēi)弄潮(nòng)给给予(jǐ)脉脉搏(mài)给以(gěi)脉脉含情(mò)孱孱头(càn)豁豁然开朗(huò)孱弱(chán)豁出去(huō)颤颤抖(chàn)参加(cān)颤栗(zhàn)参人参(shēn)参差(cēn)抹杀(mǒ)抹抹布(mā)倔倔强(jué)拐弯抹角(mò)倔头倔脑(juè)擂大吹大擂(léi)栅栅极(shān)擂台(lèi)栅栏(zhà)俩俩人(liǎ)期不期而遇(qī)伎俩(liǎng)期年期月(jī)没没齿难忘(mò)塞款塞入朝(sài)没有(méi)塞住(sāi)不塞不流(sè)屏屏风(píng)屏息(bǐng)单单于(chán)姓单(shàn)处处罚(chǔ)骑胡服骑射(qí)怔怔住(zhèng)处所(chù)铁骑(jì)怔忡(zhēng)2形近字的分辨荫庇(bì)惴惴(zhuì)瑕疵(cī)揣摩(chuǎi)端详(duān)刚愎自用(bì)相悖(bèì)心腹(fù)脖颈(bó)崎岖(qí)众口铄金,矍铄(shuò)倚马可待(yǐ)闪烁(shuò)骑兵(qí)瓦砾(lì)绮丽(qǐ)一诺千金(nuò)淆乱乾坤(xiáo)偌大(ruò)肴馔(yáo)喏喏连声(nuò)半晌(shǎng)不容置喙(huì)响遏行云(xiǎng)如椽大笔(chuán)军饷(xiǎng)缘木求鱼(yuán)掾吏(yuàn)绵亘(gèn)城垣(yuán)气馁(něi)永恒(héng)绥靖(suí)齐桓公(huán)肆无忌惮(dàn)耸峙(zhì)殚精竭虑(dān)持久(chí)邯郸(dān)侍奉(shì)弹药(dàn)恃才傲物(shì)箪食壶浆(dān)长篙(gāo)汩汩高一语文必修一必备知识点21.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诗集。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一、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1.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乃”“则”等高频词语的多义性和用法。
2.文学常识熟记必背篇目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文学背景,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篇目的文学特色。
3.古诗词鉴赏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手法及典型意象,尤其是常考的比兴、对仗等手法。
4.现代文阅读理解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论证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5.修辞手法理解并识别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与作用。
6.作文写作强化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结构,特别是论点的明确、论据的恰当引用与语言的流畅性。
7.成语与病句掌握常见成语的正确用法,以及病句的类型与修改方法。
二、高一语文成绩逆袭提升的高效做题技巧1. 抓住重点,集中复习复习时要集中力量攻克必考的知识点,尤其是高频出现的文言文实词、虚词、诗文默写等。
根据往年考题,总结出高频考点并进行针对性复习。
2.多背诵,打牢基础古诗文背诵和默写是拉开分差的关键。
每天坚持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结合默写进行巩固,确保在考试时能够准确写出所有内容。
3.精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题往往考查对文章结构和论点的理解,复习时可选择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做精读训练,逐步提高分析能力和答题速度。
4.文言文注重词语积累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是重点,要多做积累。
将每篇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分类归纳,并多做练习巩固,用词典帮助理解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式。
5.反复练习,形成写作思路写作是语文考试中分值较高的一部分。
要通过写作训练,掌握文章的结构技巧、论点布局等,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6.定期整理错题,查漏补缺将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中,并定期翻看、总结。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和提升。
7.注重答题技巧,提高得分率语文考试中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答题技巧也同样重要。
对于选择题、阅读理解题,要学会用关键词、中心句定位,尽量简洁答题,保证得分率。
高一上册必背知识点语文一、古代文学1. 《诗经》:宋代后,又称《毛诗》。
共收入305篇诗歌,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2. 《楚辞》:东汉乐府风格的文集,作者屈原,共分为九个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3.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言行,是儒家经典之一。
4.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共分为本纪、表、书目、世家和列传五个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二、古代诗词1. 五言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句与句之间通常没有押韵。
2. 七言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句与句之间通常没有押韵。
3. 律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对字数和押韵有严格的要求,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字数不定,字数相同的叫做平水韵,字数不同的叫做杂言韵。
4. 词: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主要以抒发个人感情为目的,形式上以四句为一首,每首四句字数固定为28个字,前两句叫做对仗句,后两句叫做排句。
三、古代文言文1. 句读: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式,即逐句分析句子成分,确定每个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字义猜测: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熟悉的字词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其意思,尤其是通过熟悉的偏旁部首来猜测字义。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通过理解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4. 语态转换:文言文中的动词语态有被动语态和使役语态,需要通过上下文分析,确定动词的语态,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现代文学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章回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写了贾宝玉和贵族世家的兴衰。
2.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年迈的古巴渔夫桑地亚战胜困难、追求自由的故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高一语文必修一笔记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一种古老的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双音节平仄格律,具有韵律美。
- 注重字句的紧凑和简练,避免冗长和啰嗦。
- 使用较为复杂的虚词和句式,需要通过阅读掌握其用法。
2. 文言文的基本元素- 字:汉字是文言文的基本单位,需要熟练掌握常用字的义、形、音。
- 词: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独特,多为双音节词,需要通过词语记忆掌握。
- 句:句是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单位,包括四平、四仄格,需要按照音律准确朗读。
- 篇:篇是由多个句组成的完整语篇,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整体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是指使用白话文字的文学作品,相较于文言文,具有以下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 表达方式多样化,可以使用对话、叙述、描写等手法。
- 句式灵活多变,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 阅读策略- 精读:通过仔细阅读,把握每个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 泛读: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和结构,为精读做准备。
- 阅读理解:通过读懂并分析文中的线索,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古诗文欣赏1. 古文的分类- 散文:古代的散文作品,常包含杂记、志怪、游记等形式。
- 诗歌:古代的韵文作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形式。
2. 古文的鉴赏- 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以便理解作品的内涵。
-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包括对比、夸张、拟人等手法。
- 感受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体味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写作技巧1. 议论文写作- 确定立场:明确自己对于论题的观点和立场。
- 提出论证理由:列举有力的论证理由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 引用例证:引用具体事例或权威的研究来加强说服力。
- 结束陈述:对论题进行总结,并给出自己的结论。
2. 记叙文写作- 描写细节:通过对人物、场景、心理等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
- 增加伏笔:在文章中适当穿插一些伏笔,增加情节的张力。
- 合理安排结构:文章应该有引子、承接、高潮和结尾,结构完整。
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归纳作为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知识点非常多。
下面将对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供学生们复习和参考。
一、古文阅读1. 古文基础知识(1)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拆字解义、疏通句意、品味意境。
(2)古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夸张等。
(3)古文的篇章结构:承接、转折、扣题等。
2. 名篇赏析(1)《离骚》:了解屈原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论语》: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会体会其中的哲理。
(3)《史记》:了解司马迁的写作风格,感受历史故事的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1. 散文阅读(1)名家散文:鲁迅、朱自清、丁玲等的代表作品。
(2)阅读策略:提炼主旨、分析段落、品味修辞、发掘文化内涵。
2. 小说阅读(1)名家小说:《红楼梦》、《老人与海》、《茶馆》等的作者和主要情节。
(2)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解读。
三、古诗文1. 诗歌鉴赏(1)学会理解古代诗歌作品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2)熟悉唐宋诗的作家、作品及其特点,如李白、杜甫、陆游等。
2. 文言文(1)背诵典籍:《诗经》、《论语》等的篇目和主题。
(2)读懂经典:《孟子》、《庄子》等的诵读和理解。
四、作文技巧1. 作文基本功(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的灵活运用。
(2)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的语句构建。
2. 文章结构(1)开头引入:引发读者兴趣的方法和技巧。
(2)承接中间:论证观点、添加论据的方式。
(3)总结收尾:归纳主要观点、留下深思等的方式。
五、修辞手法1. 比喻手法(1)形象比喻:用一个生动的形象来说明事物。
(2)修辞比喻:以某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加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手法(1)借助人的行为来描写非人物,赋予其生命和感情。
(2)以人的感官和行动来描写事物,使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以上所列举的知识点只是高一语文书必背知识点中的一部分,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新高考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诗、赋、文、曲、辞、章、书等。
2. 古代文学家:杜甫、苏轼、白居易、辛弃疾等。
3.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二、古代文言文知识1. 句读点: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的使用。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的运用。
3. 典故:四书五经、史记、左传等的内容了解。
三、现代文学常识1. 季羡林、钱钟书、余华、莫言等当代作家。
2. 当代文学作品:《呐喊》、《白鹿原》、《红高粱家族》等。
3. 新诗、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四、修辞手法与鉴赏1. 比喻:直接比喻、暗喻和拟人比喻的意义与辨析。
2. 推理与比较:归类、举例、对比等思维模式的运用。
3. 表达技巧: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作欣赏。
五、古诗词鉴赏与写作1. 唐诗宋词:《登鹳雀楼》、《静夜思》、《水调歌头》等。
2.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古诗形式与创作格律。
3. 押韵、平仄和诗题的理解与运用。
六、古代散文1. 孔子、韩愈、柳宗元等古代散文名家。
2. 阅读与鉴赏:《论语选读》、《韩非子》、《陶渊明集》等。
3. 散文修辞手法与特点:议论、描写、抒情的写作方式。
七、现代散文1. 鲁迅、丁玲、徐志摩等现代散文家。
2. 当代散文与批判现实:《狂人日记》、《三重门》等作品。
3. 现代散文写作特点:生活感悟、社会批判的表达方式。
八、古代戏剧与京剧1. 昆剧、京剧、豫剧等不同地方戏曲形式的特点。
2. 古代戏剧名作:《长生殿》、《江洲司马青衫湿》等。
3. 京剧与角色扮演:武生、老生、净派等表演特点与技巧。
九、现代戏剧与话剧1. 巴金、曹禺、任伯年等现代戏剧家。
2. 当代话剧:《雷雨》、《日出》、《茶馆》等经典作品。
3. 话剧的舞台表演艺术和对人性、社会等主题的表达。
十、小说与阅读1. 莫言、余华、刘慈欣等现当代小说家。
2. 经典小说:《活着》、《围城》、《1984》等著名作品。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
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然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篇二】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遗】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当】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孔雀东南飞》)
3、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篇三】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