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 格式:ppt
- 大小:428.00 KB
- 文档页数:29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就是“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一类则于状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言志”,如于谦《石灰吟》。
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
咏物诗导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但一般认为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
唐代以前咏物诗以追求形似为主,物态描摹有余,传神造境用力不足。
到了唐代,咏物诗有迅猛的发展,无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传情,都超越了前代,杜甫是唐代咏物诗的集大成者。
宋元明清,咏物诗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苏轼、陆游、元好问、龚自珍等都是咏物诗的重要诗人。
【鉴赏指津】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体察物态,形神兼似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人通过白描的手法将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诗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也表现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咏物诗在思想内容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所以描摹物态不能仅止于“形似”,更要追求“神似”。
如林逋《山园小梅》诗中二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写临水梅花之姿态,紧扣梅花稀疏的特点和姿态,状其影入水中,美妙至极;“暗香浮动”写月下梅花之神韵,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沁人心脾。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基本特点1、标题:直接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鉴赏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一)注意“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
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一、概述诗歌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一般分三类:一是人物形象造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二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三是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的描绘或欣赏,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诗歌。
这类诗有的以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曹邺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用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
有的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的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
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了作者追求清廉正直,不为浊世之风污染的高尚情操。
有的描摹情态,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中海棠就是诗人本人,其爱花、惜花之情极为深切,可感触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二)咏物诗常见物象:1.蝉:悲凉或品行的高洁。
2.梅花:代表高洁人格。
3.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4.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为隐者所爱,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5.菊花:傲霜之花,隐逸、高洁、脱俗。
6.莲花:代表高洁、雅致、宁静等。
7.东风: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