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用地规划条件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72.69 KB
- 文档页数:3
用地规划条件一、用地概况(一)用地位置:位于南沙区黄阁镇,京珠高速以东、黄阁北路以南、庐前山南路以北。
(详见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二)用地性质:地块一:二类居住用地(R2);地块二:二类居住用地(R2)。
(三)总用地面积:地块一用地面积30475平方米;地块二用地面积26446平方米。
(四)地形图号:192-58-3、192-58-4。
二、经济技术指标(一)容积率地块一≤2.0(按用地面积30475平方米计算),地块二≤2.0(按用地面积26446平方米计算)。
(二)建筑密度地块一≤30%(按用地面积30475平方米计算),地块二≤30%(按用地面积26446平方米计算)。
(三)绿地率地块一≥35%(按用地面积30475平方米计算),地块二≥35%(按用地面积26446平方米计算)。
(四)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地块一≤60950平方米,地块二≤52892平方米。
(五)建筑限高地块一、地块二原则上限高90米,以城市设计要求及南沙新区规委会建筑环境与文化艺术委员会审定方案为准。
三、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配套要求居住用地内独立设置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必须在规划地块建设总量(不含上述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50%前建设完毕,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
其中,垃圾压缩站、变电站、公共厕所、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消防站、派出所、燃气设施和燃气抢险点、公交首末站、老年人福利设施、幼儿园等设施应当先于住宅首期工程或者与其同时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在住宅首期工程预售前先行验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依据《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进行规划、建设和移交,具体配置要求如下:注:具体配建指标应当符合《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附表二《广州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
其他商业服务设施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置,可包括综合百货、超市、餐饮、中西药店、书报、银行、储蓄所、小型影视厅、电信营业所、美容、综合修理、智慧家居、快递服务等,普通社区按不大于住宅建筑面积3.3%进行设置,可市场化经营,不作为公共配套移交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其目的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要求科学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包括: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规划编制。
科学性要求规划编制的前提是有准确的数据支持,充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综合考虑各种利益诉求和约束条件。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要求合理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要求。
合理性包括: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求可操作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要求。
可操作性包括:规划要能够具体、明确、可操作,并与其他规划和政策相协调。
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限,能够为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实施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规划还应该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期准备、中期调整和后期完善,以保证规划的可持续性。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要求可持续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长远要求。
可持续性包括: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在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潜在的风险。
规划要有强大的可调整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总结起来,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为实施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限;具备可持续性,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规划设计条件(某城市地块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城市地块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地块特点确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旨在保障城市用地合理有序利用,实现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下面是具体的规划设计条件。
一、土地用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和地块特点,确定土地用途,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要合理控制各种用地比例,确保城市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二、建筑密度根据地块规模和周边环境,确定建筑密度。
要充分考虑到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合理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容积率,确保地块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建筑布局根据地块形状和周边环境,确定建筑布局,包括建筑之间的距离、道路布置、绿化规划等。
要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用地,形成紧凑、有序、美观的地块建设布局。
四、交通配套根据地块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状况,确定交通配套设施。
包括道路规划、停车场布置、公共交通设施等。
要确保地块内外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提高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效率。
五、生态保护根据地块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确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包括保留绿地和植被、建设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采用可再生能源等。
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文化特色根据地块所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遗址,确定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示措施。
要充分利用地块的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鲜明个性的建筑和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七、安全防灾根据地块所在地的地质和地理环境,确定相应的安全防灾措施。
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以及建筑物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
要确保地块的安全性和居住环境的稳定性。
八、社会配套根据地块居民的需求和城市的社会配套政策,确定相应的社会配套设施。
包括学校、医院、商店、体育馆、公园等。
要充分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总之,城市地块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涉及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布局、交通配套、生态保护、文化特色、安全防灾和社会配套等方面。
编号:规划条件通知书(一地块)蒲江县规划管理局2019年月日蒲江县规划管理局规划条件通知书编号:根据《蒲江县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蒲江县寿安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蒲江县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研究,同意“一地块”按下列规划条件进行设计:一、用地规划要求1.用途:工业用地。
2.建设位置:地块位于3.规划净用地面积:平方米(约亩)。
4.用地使用强度:容积率:不小于1.0,不大于3.0。
建筑密度:不小于40%配套建筑要求: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或总建筑面积的15%可按有关规定用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应满足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二、建筑规划要求建筑间距:用地内部建筑间距应满足工业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建筑退离道路红线距离:建筑退离道路红线及绿线距离不小于5米(其中门卫室退离道路红线、用地红线距离不小于2米),建筑退离用地红线需满足消防规范的相关要求。
化粪池、垃圾房、污水处理池、生化处理池、锅炉房、配电房、自行车棚等不宜临道路设置。
入口大门处须做建筑景观处理。
地块内涉及到的水沟、电力线、通讯线等,须符合规划要求。
三、交通规划要求1.交通出入口:远离道路交叉口红线切角。
2.内部交通须满足消防规范的相关要求。
3.停车数量:厂房: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0.2车位/100㎡建筑面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置大型车辆停车位。
办公:机动车停车位不小于0.6车位/100㎡建筑面积。
四、绿化环境规划要求绿地率:不大于20%。
五、城市设计要求1.总平及建筑方案中应采用我局提供的工业区项目主要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和建筑明细表模板。
2.企业须设计自身形象标志,并在沿道路的显著部分体现;要求厂房外墙材质有所变化,主立面上采用线条小构架相结合,丰富立面样式。
临道路厂房应结合企业自身特色作景观处理,严禁出现厂房立面不经处理直接临道路建设;厂房顶部颜色尽量使用银灰色调,严禁出现蓝屋顶。
3.科研楼、办公楼、倒班房等非厂房建筑应优先临道路建设,以现代简约为主,须采用玻璃幕墙,严禁出现火柴盒建筑,应有进退、错落,屋顶须有所变化;建筑外墙各类管道及搁板的位置应结合立面统一设计,不得临道路设置;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外墙宜采用石材、环保复合材料、玻璃、金属等高品质的装饰材料展现建筑的品质感;临街面必须设置封闭式阳台。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合理布局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利用、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提升。
本文将从土地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内容以及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与意义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空间,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动农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规范农村土地利用已成为发展的重要环节。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出台,旨在推动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统筹管理农村用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 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综合利用原则: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适度集约原则: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鼓励适度集约利用农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土地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调查研究法:对农村土地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发利用程度、土地生产力水平等信息。
2. 专家评估法:依托专家团队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土地的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
3. 综合评价法: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评估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目标。
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内容1. 农业生产用地:按照农田质量、耕地保护、农业类型等因素,规划农业生产用地的布局和利用方法,提高农业用地的效益和质量。
2. 农村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农村住宅用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供应和布局,保障农民的住房和基本生活需求。
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地块规划设计条件一、土地用途:一类工业用地(M1),用于建设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工业厂房和附属设施,研发中心、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服务。
禁止作为宿舍及休闲娱乐设施,行政办公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占总用地和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超过7%和10%;二、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及要求:(一)总用地面积:平方米;(二)用地位置:(三)建筑密度:35%~55%;(四)容积率:1.5~2.5;(五)建筑层数:≤6层,建筑高度≤24米;(六)绿地率:≤20%。
三、建筑物退让用地红线及建筑间距:(一)建筑退让红线:东侧≥15米,南侧≥10米,其余各侧≥8米,并满足建筑规范及消防规范的要求,防火安全间距须在本用地红线内落实;(二)建筑物间距:建筑物南北主朝向控制不少于1 H,如东西向布置则各向间距控制不少于0.7 H,建筑退让用地红线和市政道路中线间距原则上按上述建筑退让间距减半计算(H为建筑物女儿墙顶至室外地坪的垂直距离)。
以上距离取高值。
四、靠近市政道路一侧,应尽量少布置一些零碎的建、构筑物。
同时应注意临路的建筑立面效果,应尽量美观,并与周边环境协调。
如需设置门卫室,应满足退缩用地红线5米以上,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下。
五、汽车出入口:东侧临开创大道与KXC-I4-4地块共设一个,净宽控制在12米以内,具体位置要避开路灯等市政设施,同时与道路交叉口、港湾式停靠站的距离要满足有关规范。
六、室外地坪标高:参照四周道路标高,结合土地平整后标高定,应考虑地块内的土方平衡。
注意与周边地块的竖向衔接,满足该地块内雨水排放的同时,不得影响周边企业。
厂区与公共退缩绿化护坡坡顶的高差须在地块内绿化放坡处理。
七、建筑物造型及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并力求美观,为保证景观效果,空调器、排水、通风管道不应裸露于建筑物外墙,应作遮饰处理。
户外广告位置须同时设计,经批准后才能实施。
八、汽车停车场:按需要设置,生产所用汽车位不低于一个泊位/1千平方米的标准,办公所用汽车位不低于二个泊位/1千平方米的标准。
----地用地规划条件一、用地情况(一)用地位置: ---------。
(二)总用地面积: M2其中:建设用地(净用地)面积: M2代征城市道路面积:―― M2代征绿地面积:―― M2(三)用地范围:--------------(详见用地红线图)。
二、用地性质(一)建设用地性质:用地代码:。
(二)可兼容使用性质:。
三、建设用地使用强度:(一)容积率:(二)建筑密度:(三)建筑高度:建筑层数―限高:。
四、绿地配置:绿地率:。
五、建筑规划设计要求(一)建筑退让距离:退让道路红线距离:退让建筑红线距离:退让用地边界距离退让河道距离:距离河道上口不小——米。
(二)建筑间距:(三)建筑空间布局(四)建筑色彩:(五)建筑亮化:六、道路交通规划要求(一)出入口:(二)停车泊位:设置要求:(三)交通组织方式:七、市政设施规划要求(一)公建配套设施:(二)竖向设计:(三)管线接入口:(四)其他要求:八、公共设施规划要求(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其他设施:(二)配建要求九、其他要求(一)本规划条件是办理建设用地及审批规划建设方案的依据,用于土地出让时,有效期----年,逾期需重新核定。
(二)如设计方案在用地使用性质、用地使用强度等方面超出本规划条件要求时,应先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政府批准后再行申报。
(三)项目建设时,除满足本规划条件所列要求外,还应符合《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及国家标准规范和法规、规定的要求,满足环保、消防、人防、园林、环卫、市政等相关部门的要求。
因涉及建设,在申报规划设计方案前,应取得部门的意见。
(四)建设单位应按本规划条件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报审方案不少于套。
-----------------年月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一、引言土地资源是国家宝贵的非再生资源,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分类、评估、配置等工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
本文将讨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标准,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资源评估与分类1. 土地资源评估土地资源评估是指对地表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的过程。
评估指标包括土地的质量、产能、潜力和可利用性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土地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2. 土地分类土地分类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不同类别土地的特征和用途。
土地分类可以根据土地利用功能、土地质量和土地开发程度等指标来进行。
常见的土地分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保护用地等。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1. 保护优质耕地优质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重视保护优质耕地,限制非农业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并采取措施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能。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农村土地过度利用。
合理规划和利用城乡土地,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3.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等。
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并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4.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是有限资源,必须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降低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
分析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预测未来的土地需求和供给。
2. 制定总体规划方案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方案应包括可行性研究、目标设定、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等,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利用土地资源,经过科学的分析、评价和综合考虑,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它以合理、高效、可持续的方式,指导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国土空间的良性布局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土地利用规划不仅对于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一、总体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性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 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在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环境保护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破坏。
4. 风险防范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要注重防范各类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避免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二、农业用地规划要求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基本生活是农业用地规划的首要目标。
农业用地规划要求如下:1. 合理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资源禀赋,科学布局农业用地,确保区域农业的高效、稳定发展。
2. 优化结构。
调整农业用地结构,适度减少耕地面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转型。
3. 生态保护。
农业用地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田水利设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支持政策。
农业用地规划要结合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工业用地规划要求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用地规划的目标是促进工业发展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工业用地规划要求如下:1. 合理布局。
根据地区工业发展的需求和区域资源条件,合理布局工业用地,促进工业集聚效应,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
用地规划条件一、用地概况(一)用地位置:南沙区明珠湾区起步区(横沥岛)(详见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二)用地性质:文化设施用地(A2)、二类居住用地(R2)。
其中,地块一为文化设施用地(A2),地块二至地块十为二类居住用地(R2)。
(三)总用地面积342754平方米,其中地块一面积203525平方米,地块二面积16136平方米,地块三面积16115平方米,地块四面积26364平方米,地块五面积14663平方米,地块六面积15480平方米,地块七面积11545平方米,地块八面积14096平方米,地块九面积10972平方米,地块十面积13858平方米。
(四)地形图号:184-62-02、184-62-02、188-62-17。
二、技术经济指标(一)地块一:建筑密度≤50%,绿地率≥30%(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203525平方米计算,具体指标以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建筑方案国际竞赛中标方案为准)地块二:容积率≤3.5,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16136平方米计算)。
地块三:容积率≤3.86,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16115平方米计算)。
地块四:容积率≤3.87,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26364平方米计算)。
地块五:容积率≤4.0,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14663平方米计算)。
地块六:容积率≤4.0,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15480平方米计算)。
地块七:容积率≤4.2,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11545平方米计算)。
地块八:容积率≤4.2,建筑密度≤35%,绿地率≥30%(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14096平方米计算)。
地块九:容积率≤4.2,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10972平方米计算)。
(完整版)规划设计条件(某城市地块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包括技术指标以及市政情况和公建配套设施)
XXXXXXXXXXXX
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注:1.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附件,也可
单独核发,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具有同等效力;
2.建设单位持本《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
单位编制两套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其方案应满足《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各项要求;
3.与本《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同时核发的还有规划设计条件附图,文
图一体方为有效文件;
4.本《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有效期为一年,逾期自行失效;
5.本《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一式四份;
6.本《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由XXXXXXX负责具体解释。
核发部门签章:
核发日期: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
第二章土地使用门槛和标准一、政策依据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1999〕40号)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0号)4、《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以下分别简称《限制目录》和《禁止目录》)5、《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6、《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48号)二、两个目录的适用范围: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1、凡列入《限制目录》第一至第十类的建设项目或者采用所列工艺技术、装备的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凡列入《限制目录》第十一至第十四类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目录规定条件,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2、、凡列入《禁止目录》的建设项目或者采用所列工艺技术、装备的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3、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凡采用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或者生产明令淘汰产品的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第一至第十类项目在规定条件下不得用地)一、农林项目1. 单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2. 单线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3. 1000吨/年以下的松香生产项目二、煤炭项目1. 单井井型低于下列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陕西、内蒙古30万吨/年;东北及华北、西北其他地区、河南省15万吨/年;其他省区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3万吨/年三、电力项目1. 除西藏、新疆、海南等小电网外,单机容量在30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发电项目2. 除西藏、新疆、海南等小电网外,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常规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常规空冷发电机组发电项目四、石油、天然气和化工项目1. 10万吨/年以下聚酯装置2. 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装置(连续法及间歇法)3. 1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装置4. 10万吨/年以下ABS树脂装置(本体连续法除外)5. 60万吨/年以下乙烯装置6. 8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7. 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装置、4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装置、8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装置、80万吨/年以下延迟焦化装置8. 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装置9. 20万吨/年以下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12万吨/年以下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10. 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装置(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11. 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装置12. 22.5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13. 20万吨/年以下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14. 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装置15. 20万吨/年以下乙烯法醋酸装置、1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装置16. 100万吨/年以下氨碱装置17. 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18. 2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装置、1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装置19. 1000吨/年以下铅铬黄生产线20. 5000吨/年及以下氧化铁红颜料装置21. 2.5万千伏安以下(能力小于4.5万吨)及2.5万千伏安以上环保、能耗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电石矿热炉项目22. 5000吨/年以下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23. 15万吨/年以下烧碱装置24. 2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装置25. 单线2万吨/年以下铬化合物生产装置26. 单套1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HF)生产装置(配套自用和电子高纯氟化氢除外)27. 单套反应釜6000吨/年以下、后处理3万吨/年以下的F22生产装置(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除外)28. 2万吨/年以下的(甲基)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29. 8万吨/年以下的甲烷氯化物生产项目(不包括为有机硅配套的一氯甲烷生产项目)30. 8万吨/年及以上、对副产的全部四氯化碳没有配套处置设施的甲烷氯化物生产项目31. 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五、钢铁项目1. 18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项目2. 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以下或1000立方米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煤粉喷吹装置、除尘装置、余压发电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铁高炉项目3. 公称容量120吨以下或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煤气回收、除尘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达不到标准的炼钢转炉项目4. 公称容量70吨以下或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未同步配套烟尘回收装置,能源消耗、新水耗量等达不到标准的电炉项目5. 800毫米以下热轧带钢(不含特殊钢)项目6. 25万吨/年及以下热镀锌板卷项目7. 10万吨/年及以下彩色涂层板卷项目8. 2.5万千伏安以下、2.5万千伏安及以上环保、能耗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铁合金矿热电炉项目(中西部具有独立运行的小水电及矿产资源优势的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地区,单台矿热电炉容量≥1.25万千伏安)9. 直径550毫米以下及2万吨/年以下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线10. 5万吨/年以下炭块、4万吨/年以下炭电极生产线六、有色金属项目1. 单系列10万吨/年以下规模粗铜冶炼项目2. 单系列5万吨/年及以下规模铅冶炼项目3. 单系列10万吨/年以下规模锌冶炼项目4. 4吨以下的再生铝反射炉项目5. 10万吨/年以下的独立铝用炭素项目6. 1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铅项目七、黄金项目1. 日处理金精矿50吨以下的独立氰化项目2. 日处理矿石100吨以下,无配套有采矿系统的独立黄金选矿厂项目3. 日处理金精矿50吨以下的火法冶炼项目4. 处理矿石5万吨/年以下的独立堆浸场项目(青藏高原除外)5. 日处理岩金矿石50吨以下的采选项目6. 处理砂金矿砂20万立方米/年以下的砂金开采项目八、建材项目1. 日熔化量500吨以下普通浮法平板玻璃生产线2. 100万平方米/年及以下的建筑陶瓷砖生产线3. 50万件/年以下的隧道窑卫生陶瓷生产线4. 新建日产1500吨及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 2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6. 5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聚乙烯膜层厚度在0.5毫米以下的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生产线7. 15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单班年生产能力2.5万立方米以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及单班年生产能力15万平方米以下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生产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人造轻集料(陶粒)生产线8. 10万立方米/年以下的加气混凝土生产线9. 3000万标砖/年以下的煤矸石、页岩烧结实心砖生产线10. 5000吨/年以下岩(矿)棉生产线九、机械制造项目1. 2臂及以下凿岩台车制造项目2. 3立方米及以下小矿车制造项目3. 直径2.5米及以下绞车制造项目4. 直径3.5米及以下矿井提升机制造项目5. 40平方米及以下筛分机制造项目6. 直径700毫米及以下旋流器制造项目7. 800千瓦及以下采煤机制造项目8. 斗容3.5立方米及以下矿用挖掘机制造项目9. 50马力及以下拖拉机制造项目10. 30万千瓦及以下常规燃煤火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综合利用机组除外)11. 6300千牛及以下普通机械压力机制造项目(数控压力机除外)12. 直径400毫米及以下各种结合剂砂轮制造项目13. 直径400毫米及以下人造金刚石切割锯片制造项目14. 220千伏及以下高、中、低压开关柜制造项目15. 8.8级以下普通低档标准紧固件制造项目16. 100立方米及以下活塞式动力压缩机制造项目17. 20立方米以下螺杆压缩机制造项目18. 56英寸及以下单级中开泵制造项目19. 通用类10兆帕及以下中低压碳钢阀门制造项目十、轻工项目1. 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毫米)塑料袋生产线2. 年加工皮革10万张(折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项目3. 生产速度低于1500只/时的单螺旋灯丝白炽灯生产线4. 电子计价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15千克)5. 电子汽车衡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300吨)6. 电子静态轨道衡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3000,称量≤150吨)7. 电子动态轨道衡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500,称量≤150吨)8. 电子皮带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5/1000)9. 电子吊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1000,称量≤50吨)10. 弹簧度盘秤项目(准确度低于最大称量的1/400,称量≤8千克)11. 2万吨/年以下的玻璃瓶罐生产线12. 3万吨/年以下三聚磷酸钠生产线13. 2000吨/年以下牙膏项目14. 100万吨/年以下北方海盐项目;60万吨/年以下矿(井)盐项目;20万吨/年以下湖盐项目十一、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1. 中央和地方省级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须经国务院批准2. 省级以下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十二、城市主干道路项目1. 用地红线宽度(包括绿化带)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小城市和建制镇40米,中等城市55米,大城市70米。
用地规划条件用地规划条件是指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时需要满足的一系列要求和条件,以确保城市的合理发展、空间利用的高效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用地规划条件的相关要点:1. 国家政策:用地规划条件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法等。
2. 自然资源条件:用地规划应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等自然要素的限制和影响,避免因自然条件不适宜而引发的问题。
3. 基础设施条件:用地规划需要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的配套情况,如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等,确保规划区域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
4. 交通网络:用地规划要考虑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便捷性,合理布局道路和交通枢纽,便于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
5. 生态保护:用地规划应尊重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6. 城市功能布局:用地规划考虑不同城市功能需求,合理划定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功能区域,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和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7. 建筑高度和密度:用地规划需要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确保城市建筑的规模适宜、布局合理,并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自然通风。
8.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规划应考虑公共设施的布局和覆盖范围,确保人民生活和社会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和均等性。
9. 历史文化保护:用地规划应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建筑的保护,避免过度拆迁和破坏,使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融合。
10. 经济可行性:用地规划应考虑城市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总之,用地规划条件是在城市用地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一系列要求和条件,以确保城市的合理发展、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南海路以东、以北,威海路以南、湘江路以西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一、用地情况:该地块位于南海路以东、以北,威海路以南、湘江路以西,总用地面积约为206.3亩(以实测面积为准)。
二、用地使用性质:工业用地。
三、建筑控制要求:1. 南侧、西侧退南海路道路中心线至少30米为道路红线,退道路中心线至少45米为用地红线。
退用地红线至少5米为建筑红线。
2. 北侧退威海路道路中心线至少15米为道路红线,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重合。
退用地红线至少6米为建筑红线。
3. 东侧退湘江路道路中心线15米为道路红线,退道路中心线至少56.5米为用地红线。
退用地红线至少5米为建筑红线。
4. 建筑的体量、高度、材料、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且应沿路形成统一的整体风格。
四、场地设计要求:1. 交通组织及出入口设置:地块沿威海路设置主出入口,并退后道路红线交叉点不少于50米,同时处理好与周边城市道路的衔接。
做好厂区内人、货交通组织,主要人流和货流线路避免交叉。
12. 停车位: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按照0.2-0.6车位/100㎡建筑面积设置。
3. 沿路围墙应采用透景式围墙,并与绿化相结合,透景围墙实体部分高度不宜大于0.5米。
4. 应结合周边道路、地块的标高,做好场地内的竖向设计。
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容积率:0.7-1.2。
建筑密度:30%-45%。
绿地率:20%-30%。
建筑高度:24米以下。
厂前区用地面积比例:不高于7%。
六、市政要求:该地块内综合管线布局应与市政管网合理对接。
七、遵守事项:1.持本规划设计条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设计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提报比选方案不得少于3套。
2. 本规划设计条件是我局审批设计方案的依据。
3. 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版)》《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年版》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等要求。
4. 本项目涉及消防、安全、水利、防洪、海洋渔业、人防、文物、环保、管线、防灾、机场控高等问题时,必须符合相关主2管部门的要求。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土地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农村土地规划中的各项标准和规程,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农田水利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权合理流转等。
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城乡规律,将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规划。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1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布局规划: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的问题。
同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1.2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保护农村环境,应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考虑到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使农民居住在较为便利的地方,提高生活品质。
1.3农村公共设施布局规划:农村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场所。
应合理规划这些设施的布局,使之符合当地农民的需求,并避免过度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农田水利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是指根据农田灌溉、排水和水资源保护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水利设施布局和规划。
以下是农田水利规划中的一些标准:2.1灌溉设施规划: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和作物需水量,合理规划灌溉设施,确保农田的灌溉水源充足并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2.2排水设施规划:考虑到农田的排水需要,合理规划排水设施,确保农田排水通畅,防止水浸和积水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3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农田用水需求,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三、生态保护规划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应制定生态保护规划。
以下是生态保护规划中的一些标准:3.1农田退耕还林还草规划:根据当地的森林和草地资源状况以及农田的适宜性,合理规划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和范围,恢复农田的生态功能。
用地规划条件一、用地概况(一)用地位置:位于珠江工业园区块,灵新大道以东、南珠大道以西。
(详见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
(二)用地性质:新兴产业园综合用地(M0)。
(三)总用地面积55302平方米(其中住宅用途用地面积应为总用地面积的10%-15%)。
(四)地形图号:184-62-20。
二、技术经济指标(一)容积率≤3.0,建筑密度≥20%且≤30%,绿地率≥25%且≤35%(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55302平方米计算)。
(二)建筑面积:≤165906平方米(以上指标均按可建设用地面积55302平方米计算)。
其中产业用途的建筑面积应为计容总建筑面积的60%;产业和办公用途的建筑面积应为计容总建筑面积的80%;住宅用途的建筑面积应为计容总建筑面积的20%。
(三)建筑限高:限高100米。
具体以城市设计要求为准。
(四)规划道路边线、规划河涌边线、绿化用地边线、轨道交通等控制线如所附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所示。
三、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配套要求居住用地内独立设置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必须在规划地块建设总量(不含上述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50%前建设完毕,并获得规划条件核实。
涉及垃圾压缩站、变电站、公共厕所、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消防站、派出所、燃气设施和燃气抢险点、公交首末站、老年人福利设施、幼儿园、小学、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应当先于住宅首期工程或者与其同时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在住宅首期工程预售前先行规划条件核实,城市更新改造的安置房项目经市政府批准的除外。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依据《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进行规划、建设和移交。
具体配置要求如下:建筑区划内以及区划外直接相邻的市政规划道路位置及宽度,垃圾压缩站、变电站、公共厕所、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消防站、派出所、燃气供应站、公交首末站、肉菜市场等配套设施的用途、具体位置、规模等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时应以书面方式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给予公示。
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武规(陂)条字【2013】118号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位于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岱黄高速公路以西,盘龙一路东侧地块(详见附图)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如下:一、规划用地情况1、用地位置:岱黄高速公路以西,盘龙一路东侧;2、规划净用地面积:47858.93m2;3、规划建设用地性质:居住用地;土地用途(二级类):城镇住宅用地;二、土地使用指标及要求1、建筑容积率:不大于 3.6;即:地面以上可建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172292平方米;2、建筑密度:不大于20%;3、绿地率:不小于30%;4、建筑限高:依据具体方案确定;5、主体建筑物性质:住宅建筑。
三、建筑及市政规划设计要求1、建(构)筑物退线:(1)建筑物:后退西侧(临盘龙一路)净用地边界线距离不低于15米,后退北侧净用地边界线距离不低于15米,后退东侧、南侧净用地边界线距离均不低于12米;大型商业设施其主要出入口临规划路时、还需在上述基础上另行加大后退距离;后退其他净用地边界线遵从相关规定。
(2)构筑物及围墙:后退西侧净用地边界线距离不低于10.0米,后退东侧、南侧、北侧净用地边界线距离均不低于1.0米,后退其他净用地边界线遵从相关规定;临规划路均为穿透式围墙。
2、车辆交通:(1)机动车停车泊位:按0.7个(标准停车位)/100m2(建筑面积)配建,其它按相关规定执行;(2)主要交通出入口:共计不超过3个。
3、必配公益性设施:(1)社区工作用房(含社区管理与服务、文化活动、公共卫生、警务、物业管理)总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45平方米,其中首层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2)幼儿园按武汉市相关规定及相关建筑规范设置,且须临城市规划道路单独设置出入口。
4、地块内自行落实环卫、供电、燃气等各项市政配套设施;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所有工程管线一律地下埋设。
5、其他未尽事宜还应符合武土资规发【2011】207号《武汉市规划用地兼容性规定(试行)》、《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武汉市市政工程及其他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土地用地规划条件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地用地规划条件
一、用地情况
(一)用地位置: ---------。
(二)总用地面积: M2
其中:建设用地(净用地)面积: M2
代征城市道路面积:―― M2
代征绿地面积:―― M2
(三)用地范围:--------------(详见用地红线图)。
二、用地性质
(一)建设用地性质:用地代码:。
(二)可兼容使用性质:。
三、建设用地使用强度:
(一)容积率:
(二)建筑密度:
(三)建筑高度:建筑层数―
限高:。
四、绿地配置:绿地率:。
五、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一)建筑退让距离:
退让道路红线距离:
退让建筑红线距离:
退让用地边界距离
退让河道距离:距离河道上口不小——米。
(二)建筑间距:
(三)建筑空间布局
(四)建筑色彩:
(五)建筑亮化:
六、道路交通规划要求
(一)出入口:
(二)停车泊位:
设置要求:
(三)交通组织方式:
七、市政设施规划要求
(一)公建配套设施:
(二)竖向设计:
(三)管线接入口:
(四)其他要求:
八、公共设施规划要求
(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其他设施:
(二)配建要求
九、其他要求
(一)本规划条件是办理建设用地及审批规划建设方案的依据,用于土地出让时,有效期----年,逾期需重新核定。
(二)如设计方案在用地使用性质、用地使用强度等方面超出本规划条件要求时,应先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政府批准后再行申报。
(三)项目建设时,除满足本规划条件所列要求外,还应符合《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及国家标准规范和法规、规定的要求,满足环保、消防、人防、园林、环卫、市政等相关部门的要求。
因涉及建设,在申报规划设计方案前,应取得部门的意见。
(四)建设单位应按本规划条件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报审方案不少于套。
-----------------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