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
- 格式:pdf
- 大小:222.43 KB
- 文档页数:5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析《丰乳肥臀》英译本赵爽 长春理工大学摘 要:美国著名的翻译家葛浩文将莫言的《丰乳肥臀》进行英语翻译,引起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但有些译文并没体现中国五千年特色文化,而为迎合西方读者的期待,建构了东西方平等的话语权,从而促进东西方和谐发展,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东方文化特色;构建作者简介:赵爽(1995-),女,满族,吉林人,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60-01《丰乳肥臀》是莫言篇幅最为饱满的长篇小说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它涵盖了在20世纪期间中国社会的权力高层和民间势力,以家庭生活的变化来反映中国政治气候的变迁。
作家倾情将母亲塑造为承受疾苦的民间女神形象,从而体现了莫言对女性的赞美、敬重和爱戴。
但是葛浩文的翻译没有真正传达中国独有文化,而是译者所构建的中国文化。
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这部文学作品,对此我们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对它的英译本进行全新的解读。
后殖民主义又称后殖民批判主义。
文化研究的转向,是后殖民主义出现的重大理论背景。
后殖民主义是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化批判性的学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权问题。
它不是一种僵化的理论为适应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从属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者罗宾逊提出,在《翻译与帝国:后殖民主义理论阐释》书中指出,“全球化使得一直被压迫在文化边缘地带的旧殖民国家的文化身份变得日益模糊起来,那里的知识分子迫切需要寻找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文化身份的认同”(Robinson,1997:25).该理论“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审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翻译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斗争和权利运作,认为不同文化存在着权利差异,不同文化从未有过真正平等的对话”(王东风,2002(5):3)由于真正的话语权掌控在西方人手中,为了使理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和西方读者相合,在东方美学被译为西方读物时,与西方审美和价值观不符合的地方就会被删除或改写,所以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东西发生了变化,被译者扭曲,构建了译者心中的文化形象。
改写理论视野下的《丰乳肥臀》英译谭兴贺州学院,广西贺州542899[摘要]2012年迎来了第一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莫言,这位出道于上世纪晚期的乡土作家,虽然创作实绩斐然,却始终在文坛上保留一种比较低调与温和的姿态。
不露锋芒,沉默寡言,正如这个颇具深意的名字。
然而金子就算躲在土里,终究避免不了发光。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会会长马悦然(中国名)先生最终在高密东北乡的这片黄土里挖出了这块闪闪发亮的金子。
莫言的精神如同红高粱一样坚忍不拔,对传统文论的诟病又如檀香刑一般阴冷桎梏。
但是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最为著名的还要属《丰乳肥臀》。
这部小说通过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紧密结合,为中国文学创作领域中贡献出一部别样的编年史。
随着作品国际影响和国际关注程度的越发趋近,《丰富肥臀》逐渐被改编成外文的译本,而葛浩文英译编写下的《丰乳肥臀》,则是其中最为可圈可点的一部。
[关键词]改写理论;《丰富肥臀》;莫言;葛浩文;英译本[作者简介]谭兴,(1982-),男,湖北利川人,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贺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
前言:无需诺贝尔文学奖的刺激关注,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莫言的小说创作就开始在中国当代文坛里独树一帜并备受好评。
他的小说,从处女座《春夜雨霏霏》开始起步,直到《透明的红萝卜》、《檀香刑》、《红高梁家族》、《生死疲劳》、《蛙》、《酒国》等作品相继问世,莫言以一幅高密东北乡的全图勾勒出上世纪中国的社会编年史,与余华、苏童、阎连科等小说创作大家并驾齐驱,跻身于新历史主义、中国化的魔幻现实主义等新型流派代表者的行列。
他们的小说佳作有很多陆续被改编英译本,由此得以进入外国大众的文化消费视野。
其中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丰乳肥臀》看成翻译文学与比较文学中的经典之作[1]。
在这部作品中,充分显示出中英文翻译活动中改写理论的技巧优势,并有助于实现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阅读互动。
一、翻译活动中的改写理论(一)改写理论的相关定义介绍改写理论又称作“翻译改写理论”主要指的是在翻译活动中,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处于对本国文化习惯的服从的需要,而对原著的语言细节单位进行适度的改动的过程[2]。
读书心得——《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丰乳肥臀》是我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过程中备受世界文坛瞩目的作品。
该部小说讲述了上官鲁氏在上世纪遭遇的各种政治动荡,她的女儿在动荡的环境中进行恋爱。
故事历经抗日斗争、两党协作、我国数次政治变革运动以及改革开放,作品根据上官家族的变化描写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小说最吸引人的一点是故事中含有众多地方性文化意象,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大量的文化意象都是利用隐喻性语言进行表达的。
这些隐喻已经超出了原本语言修饰的范围,体现了莫言的思想情感,影射出了小说的主题。
若完整的找出作品中的隐喻性语言,并将其作为线索去探究英译本对文中这些隐喻的把控,可明显看出英译本对原著的展现程度。
1.概念隐喻的概述对隐喻的深入探究最早是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所出现。
他表示,隐喻性语言属于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方法。
从1980年莱考夫与约翰森共同创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后,相关人士开始对隐喻的概念展开研究。
认知学专家打破了亚氏的隐喻范围,重新提出了关于隐喻的思维模式。
莱考夫和约翰森表示,隐喻实际上是以源域为基础来认知目标域。
源域按照人们的经验形成,有着完善且连续性的结构,其中的概念比较详细。
而目标域的整体结构相对来说不够清晰,其中的界定也比较抽象。
概念隐喻是一种抽象性的概述,在这一抽象界定下会存在许多详细的隐喻性表达。
由此能够看出,认知理论跨越了原有的修辞理论,更加注重隐喻性语言表达蕴含的概念隐喻。
2.《丰乳肥臀》的主题在《丰乳肥臀》这部小说中,大量隐喻性的表达都含在概念隐喻体系当中。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逃荒过程中,母亲曾说过:“娘活了大半辈子了,总结出了几个道理。
那就是天堂再好,也不如家里那三间破旧的屋子。
孤身野鬼,害怕正直的人。
”这句话让上官金童印象深刻,其准确地表达出了该部小说的主题。
即对家和破旧屋子的不舍是广大村民对家乡最深沉的依恋。
万事艰难,人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始终未变。
从翻译存异伦理角度浅析葛浩文《丰乳肥臀》的英译作者:马亚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3期摘要: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翻译伦理的制约和影响。
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存异伦理”就是翻译伦理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
莫言作为中国文学领域最有声望的作者之一,其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而莫言的小说在全世界的文化输出与其英语译者葛浩文的关系密不可分。
作为莫言作品的首席英语译者,葛浩文很好地保留了莫言原作中的异质成分。
本文将从存异伦理的角度浅析《丰乳肥臀》的英译本,进而为今后中国文化的输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存异伦理;葛浩文;《丰乳肥臀》;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翻译是一种在当代社会非常普遍的社会活动,只要是社会活动,而且牵涉到两个以上的人,就必然会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伦理问题。
翻译和伦理是很复杂的互动关系,翻译往往会对译入语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一个文化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时候是通过翻译进行的,他们心目当中的异文化的形象也是正是由翻译来构建的,这是展开翻译伦理研究的背景。
韦努蒂认为翻译伦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译者采取彻底同化的策略,还是在翻译里面带有一定的异化倾向;一是对原文的选择问题-是选择合乎译入语文化期待的原文,还是选择不符合译入语文化成见的原文。
翻译伦理学的宗旨是建立跨文化交往活动的行为准则。
它是种以承认文化差异性并尊重异文化为基础,以平等对话为交往原则,已建立良性的文化间互动关系为目的的构想。
研究翻译理论,是为了促进文化间平等的交流。
译者在接受翻译工作一开始就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翻译的研究当中要考虑到道德层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翻译“存异伦理”伦理问题是关于“善”的问题,涉及“道德”或道德上“有价值的东西”,涉及作为人类行为的“标准”或“规范”。
读书心得——论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一、引言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小说英译的奠基人,对莫言小说英译及中国乡土文化对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越来越多的外国读者开始关注中国文学,了解中国文化。
葛浩文先生的翻译观体现为忠实、读者意识与创造性叛逆三原则。
首先,译者应将原文的“语气”“情感”“内涵”“外延”忠实地传递给译语读者,以达到内容和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读者意识在葛浩文先生的翻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英译中国文学作品根本上是为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考虑西方读者的阅读体验就成了重要一环。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创造性叛逆原则。
正如罗贝尔·埃斯卡皮所说,文学翻译是将一种文化传统之下的产物置于另一文化传统之下,通过翻译这一行为赋予其崭新的面貌和第二次生命。
二、译例鉴赏《丰乳肥臀》(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讴歌了母亲的朴素、无私与伟大,指出了母亲对生命延续具有的重要意义[1]。
该作品既有乡土语言朴实的一面,也有文学语言生动的一面,对方言俗语的灵活运用更是将高密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2]。
译例1原文:鹦鹉韩嘟哝着:“不要推完磨就杀驴吃嘛。
”译文:“I’ll advise you not to kill and eat the donkey after the milling”.译例2原文:“那姓沙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肠”。
译文:“That fellow Sha is a weasel coming to the chickens with NewYear’s greetings.He does not have good intentions.”以上两个译例充分体现了“忠实”这一首要原则。
对成语、俗语、歇后语的大量使用是莫言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3],这些表达可以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出丰富的含义。
上文中的“推完磨就杀驴吃(to kill and eat the donkey after the milling)”和“黄鼠狼给鸡拜年(a weasel coming to the chickens with New Year’s greetings)”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模糊”的取与舍——从葛浩文译本看《丰乳肥臀》中模糊语言翻译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
作为人类思维的“直接体现”文学语言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特点。
正因如此,文学佳作中才会有此处无声胜有声、“义生文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艺术效果。
自从2012 年10 月20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研究在国内外日益升温。
莫言曾经说过:“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我之所以获得诺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的创作性工作”。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葛浩文的翻译功不可没。
近年来有关其英译本的研究急剧加温。
据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国内对于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的研究共有18 篇,其中7 篇硕士论文和11 篇期刊论文。
大多是某种理论下的《丰乳肥臀》翻译策略研究,如陶欢的《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下的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研究》、张真真的《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本<丰乳肥臀>的研究》和余辉的《接受美学视角下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翻译策略研究》,但尚无对其模糊语言翻译研究。
语言具有模糊性,那么由语言组合成的文学作品也必然具有模糊性。
武柏珍和李文戈就认为:“文学翻译就是用译语模糊的美来表现源语模糊的美,也就是说再现源语的艺术效果”。
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转化,文学翻译则是这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更高级别、更复杂的转化,涉及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本的销售前景,涉及特色文化、语义、意象、句法、语用和主题等方方面面。
文学翻译中的模糊语言,很难处处达到“用译语模糊的美来表现源语模糊的美”,这是翻译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难题,也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
葛浩文《丰乳肥臀》英译本中对莫言原文本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按照模糊性的保留与否,可划分为不保留、保留、保留增译三大类。
一、不保留葛浩文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译本的销售市场、读者大众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和期待视野。
在遇到一些文化特指意味很强的模糊语时,为了避免读者的不解或误解,葛浩文会选择不保留原文的模糊性,直接准确地传达出莫言当时的确切含义。
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史国强胡安江教授在《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翻译策略,指出:“实际上,葛氏的归化译法几乎见于他的每一部作品。
”胡教授以葛浩文一九八六年译的《杀夫》(The Butcher’s Wife)、二〇〇二年的《尘埃落定》(Red Poppies:A Novel of Tibet)和《香港三部曲》(City of the Queen:A Novel of Co-lonial Hong Kong)为例,得出结论:“就英语世界而言,这样的书名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对于中国的所谓‘东方主义想象’。
事实上,这三部书在西方世界不俗的销售业绩,再次证明了葛氏遵守译入语文化规范的归化式译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①胡文指出了葛浩文在翻译当代汉语小说方面的一个特点,但因为作者在文中着重研究的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对葛浩文的翻译策略不过是稍带提及,所以拙文试图就这个话题再说几句,或可为葛浩文的行文风格勾画出一个轮廓。
阅读葛浩文的译文后能发现,“归化式译法”不是他的重要特点,更不是他的唯一特点。
至于“不俗的销售业绩”,因为胡文没有说明印数,所以这里不好推测,但据葛浩文自己说,他翻译的中国小说读者极其有限,几乎无钱可赚。
②翻译者在译文上总要留下即所谓的“个人印记”(idiosyncrasy)。
无论译者如何朝原文靠拢,都无法做到韦努蒂所说的纯粹的“隐身”和“透明”。
③高明的译者隐得深一些,不过如此。
资深译家如葛浩文,也不例外。
但对葛浩文这样经验丰富的翻译家来说,绝不是归化或异化能限定的。
要指出的是,葛在使用归化策略时是极其慎重的,尤其是书名翻译,他的异化策略反而用得更多。
如,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译成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一九七九)和Tales of Hulan River(一九七九)。
再如,黄春明的《溺死一只老猫》(The Drowning①②③见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中国翻译》2010年第6期。
葛浩文亲口对季进说:“目前美国出版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每年大概也就出版三五本的样子。
肯定不会很畅销,像莫言的《生死疲劳》能够卖一两千本就算是好的了。
莫言的小说,除了《红高粱》,一直都卖不好,连苏童的东西也不太好卖。
余华的《兄弟》可能好一些,海外也得到好评,但是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买。
”见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6期。
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Translation,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of an Old Cat,一九八○)、端木蕻良的《红夜》(Red Night,一九八八)、张洁的《沉重的翅膀》(Heavy Wings,一九九○)、莫言的《红高粱》(Red Sorghum,一九九三)和《檀香刑》(Death by Sandalwood,二○一○)、刘恒的《黑的雪》(Black Snow,一九九三)、王朔的《千万别把我当人》(Please Don’t Call Me Human,二○○○),以上都属于“异化”的译法。
其实,葛浩文在翻译时所使用的显然不是一种策略,如杨绛的《干校六记》(Six Chapters from My Life“Downunder”,一九八四)和萧红的《商市街》(Market Street:A Chi-nese Woman in Harbin,一九八六)。
这里译者有所增益,又有所删减。
再如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The Garlic Ballads.一九九五)里的“天堂”就有意被译掉了。
这种有增有减的译法,不妨称之为“杂糅”(hybridization)。
据译者说,他正在翻译王安忆的《富萍》和老舍的《骆驼祥子》,译名分别是Fuping和Luo-tuo Xiangzi。
我们尚未见到这两部译著,不知最终的定名究竟怎样,但可以推测,葛浩文越是后来越倾向“异化”。
以上说的还是他翻译的书名。
至于小说正文,情况还要复杂得多。
二○○九年葛浩文在接受季进采访时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读者,而不是作者。
”①如何才能对得起读者,葛浩文没有详说,但他的译著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注脚。
下面以莫言《丰乳肥臀》英文版第一部为例,分析葛浩文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因版面有限,葛浩文几个明显的翻译特点,这里省去例子。
如,他不用脚注,必要时用解释性译文(Kang炕,the brick-and-tamped-earth sleeping platform);在句法层面上保留原文的句子结构,一般连原文的标点都不轻易改动;在词法和修辞层面上做文章,这也是他最见功夫的地方,下文将就此逐项分析。
专有名词墨水河桥Black Water River Bridge,蛟龙河The Flood Dragon River,福生堂Felicity Manor,日本鬼子the Japs/JapDevils,小日本little Nips,红毛鬼子(马洛亚神父)redheaded devil,观音菩萨Guanyin/Bodhisattva Guanyin,天公地母Father of Heaven,Mother of Earth,黄仙狐精yellow spirits and fox fairies,樊三大爷Third Master Fan,司马亭Sima Ting,上官寿喜Shangguan Shouxi,孙大姑AuntySun,孙悟空magical monkey,鬼门关thegate of Hell。
②以上译法除“孙悟空”勉强算是归化,其余都属异化,而且还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如黄仙狐精yellow spirits and fox fairies。
其实这里的黄仙就是黄鼠狼。
四字成语浑身颤抖trembled,拳打脚踢kick,萎靡不振despondent,漫不经心careless,偷工减料given to cutting corners,欺世盗名hardly worthy of the name,上蹿下跳hopping around,穷追不舍after it(cat orduck),狐假虎威的短枪队a company ofarmed bodyguards,飞檐走壁leap overeaves and walk on walls,豁然开朗openedup,他笨手笨脚He is a clumsy oaf,别拐①②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6期。
文中所引例子出自莫言《丰乳肥臀》(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的第一部第一至九章和Goldblatt Howard译Big Breasts&Wide Hips(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04)。
弯抹角don’t beat around the bush,呆若木鸡stunned,油头滑脑slick character,仙风道骨poise and confident bearing。
对于变成普通用语的四字成语,葛浩文几乎都没做对应处理,唯一例外是“拐弯抹角”,其他都是作为一般用语翻译的,只翻译汉语成语合成的意思,对词法结构和文化标记不予理睬,更没有挖空心思从英语里寻找对应的成语。
经此翻译出来的译文,很少阻滞,读起来更加流畅,适合再现莫言那大河流水的行文风格。
总之,译者在翻译四字成语时,以流畅为要旨,所追求的是“可读性”(readability)和“顺”(fluency)。
习语、俗语、歇后语等咋咋呼呼za-za hu-hu,花生花生花花生,有男有女阴阳平Peanuts pea-nuts peanuts,boys and girls,the balance ofyin and yang,人在青山在While you live,the mountains stay green,一不欠皇粮,二不欠国税We owe no tariff to the emperoror taxes to the nation,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If the signs are good,we’ll be allright,男子汉大丈夫any man worth hissalt,上官吕氏用恨铁不成钢的目光恶直盯着儿子Shangguan Lv stared at her sonwith a look that said,Why can’t you be aman?在大街上跺跺脚,半个县都哆嗦stamped his foot,half the county quaked,夹着尾巴的狗一样like a whipped dog,尝尝我的厉害get a taste of my might,解铃还得系铃人whoever hangs the bell onthe tiger’s neck must take it off,上官家母鸡打鸣公鸡不下蛋The Shanguan hengoes and blames the rooster for not layingeggs,别磨牙啦This is no time to bicker,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You might stayhidden past the first of the month,butyou’ll never make it through the fifteenth,人过留名,雁过留声A man leaves behindhis good name,a wild goose leaves behindits call,去他娘的Up their mother,把吃奶的劲儿给我使出来put some shoulderto it,顾头不顾腚forgetting all about theirhindquarters,不是万不得已if I hadn’treached the end of my rope,病笃乱投医,有奶便是娘When a patient is dying,finddoctors where you can。
与翻译四字成语不同,在再现上述词语时,葛浩文尽量保留原文的意象,尤其是文化标记,让读者马上知道这些不是普通的词语,是有明显文化标记的词语,是原作者的刻意为之。
总的来说,他在这方面采取的是异化策略,不得已才稍作变通,但对应的译文也尽量在文化或修辞等信息方面力求等值,如“别磨牙啦”对应“This is no time to bicker”,以此来达到最为接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