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太湖污染治理的启示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16
2013年第5期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No.5.2013(总第147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Guizhou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Serial No.147)国外湖泊水污染跨域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吴湘玲,叶汉雄(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武汉430071)摘要:湖泊水污染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国际上公认湖泊水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是日本的琵琶湖,一个是北美五大湖。
我国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型环境污染阶段,水资源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水污染、水短缺、水浪费三种现象并存。
考察国外湖泊水污染治理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三方面启示:单纯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不足以防治水污染,非营利组织是湖泊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主体,合作协调机制直接影响湖泊水污染治理效果。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跨域治理;多元治理主体;信任合作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3)05-0077-05水污染防治对于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
由于水污染防治涉及多个主体、多个区域、多个领域,湖泊水污染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数十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致力于治理湖泊水污染,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由于发展情况不同,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湖泊水污染治理起步早,措施多,效果比较好;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对湖泊水污染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
本文对日本的琵琶湖、北美五大湖区水污染治理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治理经验,得出对我国湖泊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一、国外湖泊水污染治理经验(一)日本琵琶湖琵琶湖(Lake Biwa)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地区的滋贺县,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为东京、大阪等近畿都市圈的1400万人提供生活生产用水,被称为“1400万人的水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急速推进,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水、日常生活废水大量出现,导致琵琶湖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琵琶湖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日本水资源补偿机制对我国的启示马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水资源补偿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环节。
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水循环和水体功能、保证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良性开展、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然而,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恢复的补偿机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水资源补偿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可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与方法尚未成型。
日本水资源管理制度较早地涉及水资源补偿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为中国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研究日本水资源补偿机制,借鉴和吸收其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我国水资源补偿机制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一、水资源补偿机制的提出(一)生态补偿的涵义“生态补偿”一词在我国出现甚晚,在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文献中尚未见此词。
作为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目前其定义尚未明确。
毛显强认为,生态补偿是“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1]吕忠梅认为,生态补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对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生态补偿则还应包括对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居民进行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供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
[2]曹明德认为,生态补偿理应包括以下两层涵义:一是指在环境利用和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国家通过对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收费以实现所有者的权益,或对保护环境资源的主体进行经济补偿,以达到促进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
二是国家通过对环境污染者或自然资源利用者征收一定数量的费用,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或者用于开发新技术以寻找替代性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因开采而耗竭的补偿。
日本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1.河北中科环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299;2.河北省生态环境2.监测中心,石家庄 050037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消耗的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水体的污染越来越明显。
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政府越来越重视污染带给我们的负面作用。
如何更好的治理水污染,本文从日本污水治理体系建设谈起,分析我国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字:日本污水处理托管运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
大量的污水排放不仅破坏了水环境,也使水资源更加短缺。
而如何将污水净化和再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许多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和由此引发的恶臭污染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走在我们前面,本文依据实地考察结果简要介绍日本污水处理现状,为中国污水处理事业抛砖引玉。
1日本完善的污水治理体系作者简介:李国胜(1979-),男,汉族,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分析与管理工作。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水质污染非常严重,成为社会瞩目的问题。
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方面大型工厂和商业设施的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而另一方面下水道建设的滞后引起未经处理的生活杂排水的迅速增加。
1970年制定的水质污染防治法加强了对工厂污水的排放管理,而生活污水就成了公共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80年代,可用于处理粪便污水和生活杂排水的家用净化槽研制成功,这种新型净化槽在不适合下水道建设的乡村地区得到迅速普及。
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水环境的改善和水资源循环的形成。
1.1不同污水处理系统目前日本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覆盖城市及农村地区的较为完善的处理体系。
根据对象地区的人口密度,建设了不同类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地区或在居住比较密集的农村地区,主要建设下水道和农业村落排水设施这样的集中处理设施,而在人口密度低的城郊、农村、山区,则安装净化槽这样的分散处理设施。
日本琵琶湖治理琵琶湖概况:琵琶湖地处日本列岛中央,由于近几十年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改变,琵琶湖的自然和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0年代“围湖造田”,60年代农药喷洒,工厂排污,70年代,随着化学污染的严重化,重金属污染和PCB(多氯联苯)污染;日比野公害。
)尽管积极进行了各种环境保护工作,但琵琶湖的异常变化还是越来越大,如自来水的异味,淡水赤潮、蓝藻的产生,季节性的含氮量超标,微量元素混入湖水中,外来生物的繁殖和原有生物的减少等均有发生,同时在周边区域,由于芦苇群落、内湖、河边森林等减少,自然环境、景观和生态水循环等恶化的情况也日益明显。
琵琶湖污染概况:自来水异味、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时有发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琵琶湖污染治理:源水培育:琵琶湖周围的森林是了湖水的主要发源地。
伐木、管理不当、土壤流失等严重影响入湖径流的质量。
要有效地保护水循环,首先就要保证有足够的雨水浸润区和森林植被,保护琵琶湖周边有足够的林区和良好的绿化。
首先提出要通过下列措施来重点保护集水域的雨水渗透区的面积:①保林护林措施:对人工林进行间隔采伐、维护保养等科学管理;②造林育林措施:引入多层林木营造项目,培养森林管理人员,提高山区森林管理人员待遇;③砂防措施:通过建立防砂堤、防砂坝、固床工等措施来防止泥石流等灾害引起的水土流失;④治山措施:恢复荒废的山地,建造防灾林、保安林,危险边坡等;⑤保护梯田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确保在集水域范围内有一定的农地渗透地域;湖水治理:分析湖水污浊原因,主要是注入湖内污浊物质大量增加。
流入琵琶湖的污浊负荷来自于四方面:家庭、工业、农业和大自然本身。
农业、大自然本身污染所形成的面源负荷已占主要比例,其中COD占52.2%,氮占59%,磷占34.5%,所以综合治理计划在加强点源污染负荷治理的同时,也把面源污染负荷的治理作为重点,计划从污染源对策、流动过程对策和湖内对策三方面进行治理。
论 坛·FORUM42中国太湖和日本琵琶湖水质修复措施对比分析文_福英泰 南京大学摘要: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影响了湖泊水质、人的健康、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此研究对比日本琵琶湖和中国太湖2007~2017年总体状况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从水质、生物和环保规划探讨了两湖的修复状况,并对太湖修复工作提出借鉴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太湖;琵琶湖;氮和麟;环保政策;水处理厂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Restoration Measures of Taihu Lakeand Biwa Lake in JapanFu Ying-tai[ Abstract ]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brought by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ffects the water quality of lakes, the health of people and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s.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iwa Lake and Taihu Lake from 2007 to 2017. Through data analysi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storation status of the two lakes from the aspects of water quality,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restoration methods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aihu lake restoration.[ Key words ] Taihu Lake; Pipa Lake; nitrogen and 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water treatment plant太湖是中国第三大内陆湖泊,而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的三大古湖之一。
水利经济,第23卷第6期,2005年11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作者简介]马静(1982—),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与战略规划研究。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管理措施对太湖的启示马 静1,王秋静1,韩 青2(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上海 200434)[摘要]在借鉴琵琶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评价太湖的管理措施,并提出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综合规划管理;重视协商和公众参与管理等对太湖治理的管理措施,以完善太湖管理体系。
[关键词]琵琶湖;综合规划管理;公众参与管理[中图分类号]T V8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Ο9511(2005)06Ο0043Ο03 1972年起,日本滋贺县政府开始加强对琵琶湖的综合治理工作,把所谓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型的现代生活方式转换为立足于自然与人类共生的环境协调型生活方式,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和流域内各省、市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日本琵琶湖的管理措施对太湖的治理将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管理措施1.1 综合规划管理日本滋贺县政府针对琵琶湖不同地区的水量、水质、用水等方面采取全面规划的措施[1],进行统筹管理。
他们把流入琵琶湖的数十条河流及其支流以及以琵琶湖为供水源的下游地区加以综合考虑,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对策。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封山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减少各种污染;湖周围地区加强水质检测,防止环境污染;下游用水地区节约用水。
1.1.1 上游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日本琵琶湖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管理者努力使上游地区各县正确合理地利用土地。
①植树造林,以保全国土、提高水质。
具体措施有:治山事业、防沙事业;整治林内道路网络;培养森林管理人员等。
国外水环境治理对我国水环境保护的启示摘要:本文从立法、经济、制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四个方面梳理了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情况,对我国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经验。
由此得出我国水环境保朋可以从完善我国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立流域综合统一管理关制, 加大投入综合运用经济措施促进水环境治理、积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力度五个方面考虑,努力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
关键词:国外;水环境保护;治理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
由于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稀缺性,随着经挤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和凾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各国均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水环境治理,保护水资源。
1国外水环境治理和保护1.1严格立法德国《联邦水法》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做出了具体规定,是水资源管理基本法,修订后的《联邦水法》对水质、水量管理做出了全面规范,便于水质水量统一管理,利于水资源保护。
美国水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清洁水法》,该法严格控制地表水污染,以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对不同类型的点源污染源排放进行限制,对面源污染、填埋物、油类物质与危险物质泄漏事故等方面的控制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海洋倾倒法》《海岸带管理法》等专门性法律规章制度,主要是禁止在海上倾倒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和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
日本有较为完善的水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体系,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措施法》《关于有明海及八代海再生的特别措施法》《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等法律,其中《水质污染防治法》明确了水污染控制对象,水污染防治制度、排水设施和排水情况申报制度、超标排放强制措施等内容。
1.2经济调节德国采取自来水定价、征收生态税和污水排放费,建立节水基金、对私营污水处理企业减税等措施促使居民和单位节水、降低水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从而保护水资源。
美国实施水污染排污权交易,参与交易的污染源类型主要有点源与点源,点源与非点源、非点源与非点源三种。
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日本琵琶湖治理与生活环境主义的
应用
杨平
【期刊名称】《湖泊科学》
【年(卷),期】2014(026)005
【摘要】湖泊的环境、生态问题与流域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和解决湖泊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环境社会学一种理论如何付诸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尚处于探索过程之中.通过了解日本环境社会学以及生活环境主义的起源和思想,总结日本琵琶湖将生活环境主义思想应用于湖泊治理中的各种方法和实例,分析环境社会学在湖泊治理中发挥的作用.通过环境社会学在琵琶湖的治理中的经验,探讨生活环境主义在湖泊治理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认为在下一阶段的湖泊治理中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会成为重要内容.
【总页数】6页(P807-812)
【作者】杨平
【作者单位】日本滋贺县立琵琶湖博物馆研究部,日本滋贺县,草津市525-000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日本琵琶湖治理的"五保体系"对我国太湖治理的启示 [J], 贾更华
2.从生活环境主义的立场解读琵琶湖流域的河川管理 [J], 杨平
3.日本琵琶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J], 余辉
4.日本琵琶湖水环境保护与修复进展 [J], 白音包力皋;许凤冉;高士林;邓欢欢;商栩
5.中国太湖和日本琵琶湖水质修复措施对比分析 [J], 福英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机制对我国的启示1970年代,日本曾经发生过一系列的公害事件,如四日市田中污染事件、神户水俣病事件、伊势湾台风下石垣岛泄漏事件等,这些事件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社会的动荡以及公众的不满。
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联手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公害纠纷处理机制,对于我国的环境治理和公共危机应对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日本建立了完整的公害监测体系,包括空气、水、土壤及噪音等全方位的监测,让公众充分了解环境质量状况,提高了公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我国当前也正在逐步推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通过提高监测精度和颗粒度,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其次,日本实行了公害损害赔偿制度,政府明确了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和社会责任,依法追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并对受损失的群众进行了赔偿。
这种制度的建立,强化了企业环保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提高了公共福利的保障,也促进了公民意识的提升。
我国更新了环境保护法并严格执行,加强了对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强化和社会责任的强调,为日后的法律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日本成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建立了环境统一管理和监管的机制,并在实践中还将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联合建立了公害危机管理机制,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而我国当前正在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打造新型环保治理体系,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于环境治理的参与度,以推进协同治理,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最后,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还共同发起了一系列环保和环境宣传活动,唤起了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塑造出环保事业的社会价值,提高了社会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
我国也需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企业的环保责任和法律意识,并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公众增强环保意识,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机制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和参考,然而,各国的环境资源、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国在引入参考的基础上,仍需因地制宜,将环境治理机制体系化,从而更好地实现环保目标。
4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成效日益凸显。
我国地域辽阔,湖泊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自然资源,湖泊具有调节河流水量、减轻洪涝灾害、保持水土、提供水产品、提供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及旅游业快速发展,湖泊污染日益加重,湖泊萎缩退化、湖泊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湖泊生态功能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流域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更快更好地强化对湖泊污染的治理,推动湖泊绿色发展,成为目前各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湖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相关做法和经验教训,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湖泊的水质现状 我国湖泊众多,据统计,湖泊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约为2 700个,总面积约为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9%。
其中,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中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的五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分别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按湖泊水文特点,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以西北大多为盆地,与海洋隔绝,自成一小流域,属内流湖区;此线以东南地势呈西高东低,湖泊大多与海洋相通,属外流湖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有大量人口的生活依靠被污染的水源,治理污水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
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化肥使用过度以及各种工厂的肆意排污,我国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近半数河流和湖泊污染严重。
《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12个重要湖泊(水库)中,I类水质的湖泊(水库)8个,占7.1%,比2015年增加1%;II类28个,占25.0%,比2015年增加5%;III类38个,占33.9%,比2015年减少6.1%;IV类23个,占20.5%,比2015年增加4.5%;V类6个,占5.4%,比2015年减少0.9%;劣 V类9个,占8.0%,与2015年持平。
【黑臭水体治理经典案例】日本琵琶湖30年治理经验第一篇:【黑臭水体治理经典案例】日本琵琶湖30年治理经验【黑臭水体治理经典案例】日本琵琶湖30年治理经验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黄俊溢据公开资料整理当前,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水污染压力。
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地表水水质稳中趋好,但部分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近八成劣Ⅴ类水体集中在海河、淮河、辽河和黄河流域,海河、辽河流域主要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4%、33.3%。
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
14个富营养化湖库无明显改善。
近岸海域局部污染严重。
水环境领域中的湖泊污染治理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难题,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来治理。
诸多闻名于世的湖泊都经历过艰难的治理历程。
其科学的治湖举措和先进的治理思路,均可为我国的湖泊污染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期国际绿色经验将以被日本人视为母亲湖的琵琶湖为例,对其治理经验总结一二。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四面环山,面积约674km2。
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邻近日本古都京都、奈良,横卧在经济重镇大阪和名古屋之间,是日本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千百年来,日本人民在琵琶湖一带生活栖息,孕育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灿烂的精神文明,日本文化经典《万叶集》和《源氏物语》便成就于此。
因此,琵琶湖与富士山一样被日本人视为日本的象征。
琵琶湖纳入河流460条,流出河流仅濑田川一条,自然条件极为封闭,湖体净化周期为19年,进多出少的水流格局使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琵琶湖环境保护的自然净化条件并不好,虽然自明治时代实施对京阪地区供水以来,就一直重视对琵琶湖的水质保护,但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琵琶湖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水质下降,赤潮、绿藻时有发生,浅水区更是堆满了漂浮来的各种生活垃圾,京都市供水中一度出现过霉臭味。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危机,随着沿岸城市工业的发展,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设,彻底改变了琵琶湖封闭式的水资源利用的传统版图和格局。
v1.0 可编辑可修改【黑臭水体治理经典案例】日本琵琶湖30年治理经验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黄俊溢据公开资料整理当前,我国仍面临着巨大的水污染压力。
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地表水水质稳中趋好,但部分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近八成劣Ⅴ类水体集中在海河、淮河、辽河和黄河流域,海河、辽河流域主要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4%、33.3%。
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
14个富营养化湖库无明显改善。
近岸海域局部污染严重。
水环境领域中的湖泊污染治理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难题,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来治理。
诸多闻名于世的湖泊都经历过艰难的治理历程。
其科学的治湖举措和先进的治理思路,均可为我国的湖泊污染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期国际绿色经验将以被日本人视为母亲湖的琵琶湖为例,对其治理经验总结一二。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四面环山,面积约674km2。
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邻近日本古都京都、奈良,横卧在经济重镇大阪和名古屋之间,是日本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千百年来,日本人民在琵琶湖一带生活栖息,孕育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灿烂的精神文明,日本文化经典《万叶集》和《源氏物语》便成就于此。
因此,琵琶湖与富士山一样被日本人视为日本的象征。
琵琶湖纳入河流460条,流出河流仅濑田川一条,自然条件极为封闭,湖体净化周期为19年,进多出少的水流格局使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琵琶湖环境保护的自然净化条件并不好,虽然自明治时代实施对京阪地区供水以来,就一直重视对琵琶湖的水质保护,但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琵琶湖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水质下降,赤潮、绿藻时有发生,浅水区更是堆满了漂浮来的各种生活垃圾,京都市供水中一度出现过霉臭味。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危机,随着沿岸城市工业的发展,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设,彻底改变了琵琶湖封闭式的水资源利用的传统版图和格局。
工厂、生活用水等排出的废水中大量农药、化学合成品、重金属类物质破坏了水生环境,给水中的鱼类也带来了危害。
日本水环境污染治理综述及其借鉴意义An Overview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Japan andIts Enlightenment郜楚齐 韩雪婷 葛沛汝 黄舟艨 虞崖暖*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7)Gao Chuqi Han Xueting Ge Peiru Huang Zhoumeng Yu Yanua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摘 要 综述了日本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基础、手段与措施以及河湖水污染治理的方式方法。
阐述了日本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公众参与特色。
指出了日本水污染治理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湖水体 水污染治理 法律法规 日本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apan, water pollution became a serious ecological problem in the 1960s. Since then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a great effort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by legislative and technical means. With the cooperation among central government, prefectures and civilians, Japan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in several decades, and has now established a comple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rom central to local, as well as concepts of protection emphasising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ycle. Legislation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ackling water pollution, as well as public participation conducted in Japan could be of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China, especially to Shanghai and surrounding area fo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Key words:River/lake water bodies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ws and regulations Japan随着经济不断增长,生态环境相关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大瓶颈,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水环境污染。
2020年第18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40期Serial No.440No.18袁2020经济研究导刊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沉重的环境负担,另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江南水乡浙江来说,水是生产的基础、生态建设的关键、生命的源泉。
可见,治理水环境刻不容缓。
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了“五水共治”的总体方针,即将“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抓节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需要突破的改革项目。
由此可见,“五水共治”不仅是推动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也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重建。
的确,经济的重建使日本很快摆脱了战争带来的阴霾,重新步入发展正轨,世界经济排名也飞跃至全球第二。
但在此期间,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公害问题,日本也不得不为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经过多年各方的努力,日本国内环境尤其是水污染治理上得到很大的改善,现在甚至以“花园之国”著名于世界。
本文重点聚焦日本熊本水俣病、富山痛痛病,对比分析浙江“五水共治”和日本水污染治理,结合浙江实际,学习日本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为科学构建浙江水污染治理机制,打造宜人可居的浙江水乡环境提供经验借鉴。
一、日本主要的水污染事件1.水俣病。
日本熊本县20世纪发生的水俣病是由有机汞中毒引起的。
原因是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名为智硕的氮肥公司排放了未经处理的废水,这些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连续排入水俣湾和未知水体中。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使水生物(如鱼和贝类)中毒,之后人类摄入有毒水产品、水体后中毒发病。
患者会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痴呆,听力和语言机能受到损害,中毒的结果不可逆。
但政府和公司态度暧昧、互相推诿,最后以赔偿来大事化小解决。
直到10多年后第二次水俣病的爆发,政府才直视现存问题并采取相应救助措施,出台关于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这是一场跨度41年的维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