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的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412.51 KB
- 文档页数:8
唾液淀粉酶的纯化与活性测定实验研究摘要:目的是利用基因工程将淀粉酶 (RSAA)转化为人类唾液,并利用它来代替唾液中的SAA来处理淀粉。
通过热休克法对大肠杆菌DH5进行改造,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皿中筛选抗逆转录病毒,培养、提取、消化和质粒测序抗逆转录病毒。
重组质粒转化为大肠杆菌BL21。
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皿筛选抗体b -ps1,培养bl-ps1。
细菌在pH值为6.8的磷酸酶缓冲液中被收集和重新激活。
顶部的浮油通过离心和超声离心来检测其淀粉的活性。
结果是,SAA cDNA的PS1原始细胞核表达载体已经建立。
RSAA可以在主BL21 (DE3)中溶解,RSAA可以有效地溶解淀粉。
结论用RSAA代替唾液中的SAA唾液淀粉是安全、方便和环保的。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A;pET-28a质粒;淀粉ABSTRACT:The purpose is to use genetic engineering to convert amylase (RSAA) into human saliva and use it to replace SAA in saliva to treat starch. E. coli DH5 was modified by heat shock method. The antiretroviral was screened in LB culture dish containing kanamycin, and the antiretroviral was cultured, extracted, digested and plasmid sequence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BL21. The antibody b-ps1 was screened by LB culture dish containing kanamycin and bl-ps1 was cultured. Bacteria were collected and reactivated in phosphatase buffer with pH 6.8. The activity of starch was detect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ultrasonic centrifugation. As a result, the PS1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SAA cDNA has been established. RSAA can be dissolved in main BL21 (DE3), and RSAA can effectively dissolve starch. Conclusion it is safe, conven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o replace SAA salivary starch with RSAA..KEY WORDS:Salivary amylase a; PET-28a plasmid; starch影响酶反应的因素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
唾液淀粉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将淀粉催化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的酶。
人体的唾液淀粉酶主要由下颌腺、舌下腺、腮腺等唾液腺分泌,混合在唾液中。
当米饭、馒头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进入口腔咀嚼时,口腔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能够与食物中的淀粉混合作用并发生水解,可生成麦芽糖、葡萄糖等物质,帮助更好地进行消化吸收,也可在进食时使味蕾感受到甜味。
唾液淀粉酶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主要分布在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中,β-淀粉酶主要分布在大麦、土豆等高等植物中。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仅对淀粉有效,而对蔗糖、葡萄糖等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当唾液淀粉酶进入胃肠道后,可被胃液等破坏分解,随之失效,故进食时应仔细咀嚼,使唾液淀粉酶与食物中的淀粉充分混合,有利于营养代谢吸收。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摘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质的酶,其活性可以被观察到并测量。
本实验对不同浓度淀粉溶液和唾液的淀粉酶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将结果图表化。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对于淀粉的消化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本实验为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目的:1.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测量不同浓度淀粉溶液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水解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活性来决定反应的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大时,酶的饱和度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如0.1%,0.5%和1%的淀粉溶液。
2.将淀粉溶液加入至离心管中,注入相应的唾液分别混合,并在室温下保存10分钟。
3.加入2ml的止血液,并室温下放置5分钟后停止反应。
4.将反应液室温下放置1小时,直到淀粉水解反应结束。
5.分别加入2ml的卡球蓝液,并室温下抖动管子,使卡球蓝充分混合后,观察颜色变化。
6.将各离心管中的反应液,吸取至比色皿中,并读取各样品的OD值。
实验结果:样品编号淀粉溶液浓度(%)OD值1 0.1% 0.1272 0.1% 0.1303 0.5% 0.1904 0.5% 0.1925 1% 0.2406 1% 0.241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溶液浓度越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这与理论原理相吻合。
同时,样品1和2以及样品3和4的数据相近,表明了实验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唾液淀粉酶对于不同浓度淀粉溶液的消化,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这为淀粉酶活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类型:验证型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实验观察、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熟悉淀粉及其酶解产物的特殊显色方法;电热恒温水浴的使用。
3.了解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预处理。
原理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发生反应,如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
当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为还原性麦芽糖和葡萄糖时,能使班氏试剂的Cu2+还原成Cu1+,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水解淀粉生成一系列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
不同程度的水解糊精可与碘反应生成紫色、棕色或红色络合物。
通过上述特征性反应,并以蔗糖等作对照,便可观察、验证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以及它的催化活性是否受到影响。
操作方法一、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处理1.制备唾液实验者先将痰咳尽,用自来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再在口腔内含蒸馏水约15ml,并作咀嚼咕漱运动,3分钟后吐入垫有两层经润湿处理的脱脂纱布的漏斗内,过滤于小烧杯中备用,为与下面稀释唾液相区别,此称制备唾液。
2.煮沸唾液取上述唾液约2ml,盛入1中号试管中,置沸水浴煮沸5分钟备用。
3.稀释唾液调整唾液淀粉酶活性,使之在pH6.8、37℃和既无激动剂又无抑制剂条件下,作用5min,水解淀粉至红色糊精为宜。
具体做法是取12凹白瓷反应板一块,按下列步骤操作:①第1排每凹各加1滴制备唾液,12、13、14凹分别加生理盐水1、2、3滴,用滴管采用抽吸法,由稀到浓(14→12)小心混匀各凹,勿使溅入相邻凹中。
每混匀一凹便取其1滴放入同列的2排凹中,剩余稀释唾液应全部放回原凹中。
②在盛有不同稀释度唾液的第2排各凹中,均加入4滴缓冲液(pH6.8),2滴1%的淀粉液和2滴蒸馏水,用①混匀法充分混匀,置37℃下5min。
③在第2排各凹中加I液一滴,混匀,观察比较各凹颜色,以浅棕-红色对应的稀释倍数,用生理盐水稀释3ml制备唾液备用。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
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化过程如下: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实验过程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唾液淀粉酶实验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啊,咱们的嘴巴里整天都在发生着神奇的事情呢。
每次吃东西的时候,唾液就开始忙活啦,这里面可就有唾液淀粉酶这个小家伙在发挥作用呢。
那咱们怎么来好好研究研究它呢?先准备好实验要用的东西呀,像淀粉溶液、碘液,还有啥?对啦,还有唾液。
怎么收集唾液呢?这可得动点小脑筋。
你可以先含一小口清水,在嘴里漱一漱,然后“咕噜”一下吐出来,再然后呢,就可以开始收集那宝贵的唾液啦。
接下来,把淀粉溶液倒进一个小杯子里,就像给它安了个小家一样。
然后呢,往里面滴上几滴碘液,你就会发现,哇塞,溶液变成蓝色啦!这就说明里面有淀粉呀。
这时候,唾液淀粉酶要登场啦!把收集到的唾液也加进去,然后就静静地看着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就好像一个小侦探一样,在等待着线索的出现。
过了一会儿,你再去观察,咦,蓝色是不是变淡啦?哈哈,这就说明唾液淀粉酶在努力工作啦,它把淀粉给分解掉啦!这就好像一个大力士在掰断一根根小木棍一样。
你说神奇不神奇?咱们嘴巴里每天都在进行着这样的奇妙反应呢。
想想看,如果没有唾液淀粉酶,我们吃下去的那些淀粉该怎么办呀?就会像一堆堆乱麻一样堆在我们身体里,那可不行呀!这个实验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样,看似不起眼,但是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呀,朋友们,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唾液淀粉酶实验,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了解那些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小秘密呢!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感受到那些小小的分子和反应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吧,去发现更多的奇妙和惊喜!。
酶的特异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酶的特异性概念。
2、掌握验证酶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和基本原理。
3、观察和分析不同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反应。
二、实验原理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
酶的特异性是指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特定的底物,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特定的产物。
本实验选取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作为研究对象,以淀粉和蔗糖分别作为它们的底物。
唾液淀粉酶能够水解淀粉分子中的α-1,4 糖苷键,生成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而蔗糖酶则能够水解蔗糖分子中的α-1,2 糖苷键,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生成,可以判断酶是否对特定底物具有催化作用,从而验证酶的特异性。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唾液:实验前要求受试者用清水漱口,然后收集其唾液。
蔗糖酶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班氏试剂斐林试剂碘化钾碘溶液2、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试管及试管架移液器量筒酒精灯四、实验步骤1、唾液淀粉酶的制备让受试者将口腔中的杂物清除干净,然后用清水漱口。
受试者舌尖抵住上颚,约 1 2 分钟后,将口腔中的唾液收集到小烧杯中备用。
2、酶促反应取 6 支干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 1 6。
在 1 号和 2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 淀粉溶液和 1ml 唾液淀粉酶。
在 3 号和 4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 蔗糖溶液和 1ml 唾液淀粉酶。
在 5 号和 6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 淀粉溶液和 1ml 蔗糖酶。
3、反应条件控制将 1 6 号试管置于 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15 分钟。
4、检测反应产物保温结束后,从 1 号和 2 号试管中各取出 2 滴反应液,滴入装有2ml 班氏试剂的试管中,摇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从 3 号和 4 号试管中各取出 2 滴反应液,滴入装有 2ml 班氏试剂的试管中,摇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从 5 号和 6 号试管中各取出 2 滴反应液,滴入装有 2ml 斐林试剂的试管中,摇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广西医科大学11级17班1组黄爱春黄燚燚程邦李定使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测量pH对酶活力影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pH 对酶活力的影响。
影响酶反应活力的因素很多,影响胞外酶的因素主要包括PH 值、温度和金属离子、抑制剂及其他小分子,以及酶浓度等因素。
在温度、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酶的活力在最适pH处达到最大,远离则变小。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接近最适pH的反应体系中消耗淀粉的量最大,剩余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越浅,吸光度越小,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各管的吸光度后,取处于升高与降低趋势之间的较小吸光度范围对应的pH值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吸光度前言: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酶在起作用,生命不能离开酶而存在。
酶量与酶活性的改变都会引起代谢的异常乃至生命活动的停止。
由于酶的独特的催化功能,使它在工、农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重大实用意义。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及其不需要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作用的特点是普遍化学催化反应所无法比拟的。
其研究成果给催化理论、催化剂的设计、药物的设计和作用原理的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遗传和变异等方面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新的概念。
正文:一、材料与方法仪器:吸量管(5mL,1mL),试管,试管架,小烧杯,722型分光光度计,恒温箱,吸耳球试剂:0.01mol/L碘液,0.2mol/L磷酸氢二钠,0.2mol/L磷酸二氢钠,淀粉溶液,唾液,蒸馏水方法: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pH不同的条件下,酶的活度不同,水解的淀粉量不同,剩余的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不同,通过测量吸光度,得出酶的最适pH范围。
实验步骤:1、缓冲液的配制:2、唾液淀粉酶的获取:先喝口蒸馏水,将口中食物残渣漱净,然后口中含一口水,做咀嚼运动2分钟即可.3、唾液淀粉酶的稀释:4、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的选择:根据颜色的深浅,最后我们组选择了1:5 的稀释倍数的唾液淀粉酶。
实验1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一)原理酶是指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生物催化剂。
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化学反应进行的能力即称为酶活性(酶活力)。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温度、PH 及某些化学物质等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在一定条件下,能使酶活性达到最高时的温度即酶的最适温度,而能使酶活性达到最高时的PH 即酶的最适PH 。
例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而其最适PH 是6.8。
能增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却又不使酶变性的物质叫酶的抑制剂。
凡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变性而丧失活性。
酶活性通常是通过测定酶促化学反应的底物或产物量的变化来进行观察的。
本实验用唾液淀粉酶为材料来观察酶活性受理化因素影响的情况。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淀粉在该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解,从而得到各种糊精乃至麦芽糖、少量葡萄糖等水解产物。
而碘液能指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淀粉遇碘可呈紫色、暗褐色与红色,而麦芽糖与葡萄糖遇碘则不呈颜色反应,如图所示:淀粉 糊精 麦芽糖+少量葡萄糖(二)试剂及器材:(1)0.5%(W/V )淀粉溶液:称取0.5g 可溶性淀粉,加少量预冷的蒸馏水,在研钵中调成糊状,再徐徐倒入约90ml 沸水,同时不断搅拌,最后加水定容为100ml 即成。
要求新鲜配制。
(2)稀碘溶液:称取1.2g I 2、2g KI ,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200ml 。
保存于棕色瓶中,用前5倍稀释。
(3)不同PH 溶液:A 液—0.2mol/L Na 2HPO 4溶液:称取35.62g Na 2HPO 4·12H 2O ,将之溶于蒸馏水后定容至1000ml 。
B —0.1mol/L 柠檬酸溶液:称取19.212g 无水柠檬酸,将之溶于蒸馏水后定容至1000ml 。
①PH5.0缓冲液——取A 液10.3ml 、B 液9.7ml 混合而成。
淀粉酶 淀粉酶棕黄色,碘本身颜色(紫红色、暗褐色或红色等)(蓝色)加碘后:②PH6.8缓冲液——取A 液14.55ml 、B 液5.45ml 混合而成。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 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专一性2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一)实验目的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酶,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
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变化过程如下: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悠久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唾液淀粉酶是一种很好的帮助人类祖先可以从淀粉中获取更多的能量,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化的历程。
这一发现对研究人类是否适应周边环境、遗传变异与人类进化的关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淀粉对现在这个物质生活水平很高的时代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获取能量的物品,然而如果人类唾液中淀粉酶不足的话,我们将无法很好的利用这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因为身体其它地方所包含的酶,无法做到像唾液淀粉酶这样很好的把淀粉分解开来。
之前曾有研究发现,某些人拥有的制造唾液淀粉酶的基因副本数量要比其他人多,但是关于这些多余副本的作用一直没有弄清。
在最新的实验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GeorgePerry和研究小组对拥有不同数量淀粉酶基因的人展开了研究。
他们测量了这些人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多余副本能制造更多的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研究人员随后扩大了实验范围,分别从非洲、亚洲、欧洲和北极采集了人类唾液样本,研究发现,食物中淀粉含量高的族群,比如坦桑尼亚的Hadza,往往拥有较多的淀粉酶基因,平均为6.7个副本;而食物中淀粉含量少的族群,如中非的Mbuti,所拥有的淀粉酶基因也较少,平均为5.4个副本。
另外,主要以水果为食的黑猩猩,所拥有的唾液淀粉酶基因只有两个副本。
通过比较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Dominy认为,人类唾液淀粉酶基因的增加是从几十万年前开始的,而这与农业的出现时间(大约15万年前)相吻合。
他推测,这种基因的增加促使人类脑容量增大,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不过他同时表示,还需要从不同文化的族群采集更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以确定淀粉酶基因增加的确切时间。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生物学家认为,像这样相关的研究,以后便会普及到各个地方。
此次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让我们很形象贴切的了解了人类进化的历程。
实验七酶的性质影响因素实验一、目的要求了解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与pH、温度、抑制剂和活化剂对酶活性的重要影响。
二、原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比较多,如温度、pH、活化剂、抑制剂等,本实验就这些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试验。
酶活性对pH极为敏感,每种酶通常只能在一定pH范围内表现活力,并且有一个表现为具有最高活性的pH,偏离最适pH较远,酶的活性越低,甚至消失,不同酶有不同的最适pH,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9,而胰蛋白酶的最适pH 为8.1。
人的唾液淀粉酶在pH3.8~9.4之间表现其活性,最适pH约为6.8。
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
然而,酶的最适pH受底物性质和缓冲液性质的影响。
例如,在磷酸缓冲液中,其最适pH为6.4-6.6,在醋酸缓冲液中则为5.6。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也很大。
一般说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活性增大,并且有一个使活性达到最大值的最适温度,偏离最适温度越远,酶的活性越小,甚至丧失(一种酶的最适温度,并非完全固定,它可受作用时间的长短,pH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一般作用时间长,最适温度低,而作用时间短,则最适温度高。
但一般来说,偏离值不会很大)。
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直到37℃左右,温度更高时酶的活性则下降。
有些酶促反应需要加入某种物质,反应速度才加快,如唾液淀粉酶遇Cl-时,活性增高,这种增高酶活性的物质,称为活化剂,其它的阴离子,如Br-、NO3-和I-对该酶也有激活作用,但较微弱;相反,在酶促反应中,有些物质能足以阻抑酶促反应速度,这种物质称为抑制剂,如Cu2+就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剂量是很少的,并且常具有特异性。
所以,酶的活性有时还受其它一些物质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以稀释的唾液作为淀粉酶液。
唾液内的淀粉酶可将淀粉逐步水解成各种不同大小的糊精分子,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
它们遇碘呈不同的颜色。
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或橙黄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显颜色:由于在不同温度,不同pH,或者在有激活剂或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则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所以,可由酶反应混合物遇碘所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从而可了解上述诸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