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23
专题三物态变化3.4升华和凝华——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夏天的清晨,室外草叶上常出现露珠。
露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B【详解】夏天的清晨,室外草叶上常出现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答案】B【详解】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肉表面结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所以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C.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说明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C错误;D.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湿手被吹干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C.樟脑丸消失D.口中呼出的“白气”【答案】D【详解】A.湿手被吹干,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
3.4 升华和凝华(考点解读)(解析版)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注意①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②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例如碘化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也是升华现象。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4、水的三态变化(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等,也就是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3)水的三态变化图:【考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典例1-1】(2023•衡水模拟)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昆虫身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会吸热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冒白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C.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现象,会放热D.植物上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会吸热【答案】C【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露珠的形成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会放热,故A错误;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冒白气”,是液化现象,会放热,故B错误;C、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会放热,故C正确;D、植物上雾凇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会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典例1-2】(2023•蚌山区三模)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乘组返回地球。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学习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预习1、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
在这两种现象中,_______过程吸热。
2、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1)露是______;(2)霜是______;(3)雾是______;3、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放出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我的疑惑:(温馨提示:将预习过程中不能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你是最棒的!导学1: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活动:(1)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横线中。
加热时:______由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却时:______由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生活或自然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吗?请各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解释你所知道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2: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有关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物质三态变化的区分。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了或者不见了;冬天晾晒的衣服也能干了。
(2)升华吸热。
例如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来降低温度,创造一个低温环境,便于食品在低温下储藏,防止腐烂变质。
升华也有致冷作用。
(3)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有两个途径:①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
物态过程为先熔化再汽化。
②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
物态过程只是升华。
(4)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升华,加之蒸发也是任何情况下都在发生,所以在0℃的环境下,有0℃水,有0℃冰,有0℃的冰水混合物,还有0℃的水蒸气。
2、凝华(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如:冬天树枝上的“雾凇”;窗户上的冰花;路面上的霜。
(2)凝华放热。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就是因为下雪是凝华放热,化雪是熔化吸热。
3、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打入冰云层,干冰很快升华,冰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下落,下落中遇到暖气流熔化为雨滴降落到地面。
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高度固定的。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解析:(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的。
(2)由于研究的是碘的物态变化,所以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碘。
3.4 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霜的形成过程中什么物质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回答:固态二氧化碳,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收热量,造成温度降低,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三、物质的三态联系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关系的是A.B.C.D.2.一名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在调节天平时,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后,忘记了移动游码,当时游码处在0.2g的位置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放入50g、10g、5g 的砝码各一个,指针正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A.65g B.65.2g C.64.8g 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4.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6.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远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相机镜头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7.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⑤冰冻的衣服变干;⑥蜡烛的液滴掉落在桌面上变成蜡块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D.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9.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
3.4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过关(共2小题)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的过程要不断吸热,凝华的过程要不断放热,干冰是一种很容易升华的物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
【答案】升华;凝华;吸热;放热;升华【解答】解:升华指的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凝华指的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放热;干冰是一种很容易升华的物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烟雾效果。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吸热;放热;升华。
2.如图是一个知识网络图,请按要求作答。
(1)A:气态(填一种物质的状态)。
(2)B:液化(填一个物态变化名称)。
(3)C: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举出一例自然现象)。
(4)D: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1)气态;(2)液化;(3)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放热。
【解答】解:(1)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故A是气态;(2)B: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3)C: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自然现象如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D: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故答案为:(1)气态;(2)液化;(3)寒冬玻璃上出现的冰花;(4)放热。
二.过关检测(共8小题)3.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答】解:①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