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电测距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30
光电测距仪的基本原理
光电测距仪是一种利用光的传播速度来测量物体距离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一束激光或红外线的光束,当光束遇到物体时被反射或散射回来,通过测量光束的时间延迟来计算出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光电测距仪主要包括光源、光电探测器和计时电路三个关键部分。
光源通常使用激光二极管或红外发射管,通过电流的驱动来产生一束相干光束。
光束经过透镜或准直器的调节后被发射出去,形成一条射线。
当光束遇到目标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散射或吸收。
其中,反射是最常见的情况。
被反射的光束会在物体上再次形成一束反射光线。
这束反射光线会被传回光电测距仪的接收器。
光电探测器是测距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
光电探测器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等光电传感器件。
当探测器接收到光信号时,会产生一个电信号。
接收到的电信号会被送入计时电路进行处理。
计时电路会测量光信号从发射到接收之间的时间延迟,并根据光的传播速度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计时电路通常采用微处理器或计数器芯片来实现,可以精确测量非常短暂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光电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源的发射功率、光束的散射角度、目标物体的反射能力等。
还有一些特殊环境因素,如强光、雾气、湿度等也会对测量结
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试和校准,以保证测距精度的准确性。
测量学4距离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测量距离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所谓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长度。
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还必须改算为水平距离。
按照所用仪器、工具的不同,测量距离的方法有钢尺直接量距、光电测距仪测距和光学视距法测距等第一节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一、量距的工具钢尺是钢制的带尺,常用钢尺宽10mm,厚0.2mm;长度有20m、30m及50m几种,卷放在圆形盒内或金属架上。
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在每米及每分米处有数字注记。
一般钢尺在起点处一分米内刻有毫米分划;有的钢尺,整个尺长内都刻有毫米分划。
由于尺的零点位置的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的区别。
端点尺是以尺的最外端作为尺的零点,当从建筑物墙边开始丈量时使用很方便。
刻线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线作为尺的零点,丈量距离的工具,除钢尺外,还有标杆、测钎和垂球。
标杆长2-3m,直径3-4cm,杆上涂以20cm间隔的红、白漆,以便远处清晰可见,用于标定直线。
测钎用粗铁丝制成,用来标志所量尺段的起、迄点和计算已量过的整尺段数。
测钎一组为6根或ll根。
垂球用来投点。
此外还有弹簧秤和温度计,以控制拉力和测定温度。
二、直线定线当两个地面点之间的距离较长或地势起伏较大时,为使量距工作方便起见,可分成几段进行丈量。
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已知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一般量距用目视定线,三、量距方法1.平坦地区的距离丈量丈量前,先将待测距离的两个端点A、B用木桩(桩上钉一小钉)标志出来,然后在端点的外侧各立一标杆,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后,即可开始丈量。
丈量工作一般由两人进行。
后尺手持尺的零端位于A点,并在A点上插一测钎。
前尺手持尺的末端并携带一组测钎的其余5根(或10根),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处停下。
后尺手以手势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方向上;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B点,当两人同时把钢尺拉紧、拉平和拉稳后,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刻线处竖直地插下—测钎,得到点l,这样便量完了一个尺段。
光电测距的出发公式
1、采用可见光或红外光作为载波,通过测定光线在测线两端点间往返的传播时间t,算出距离D。
2、计算公式为:D=1/2ct,
式中,c为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它可以根据观测时的气象条件来确定。
3、测定t的方法有:
①直接测定光脉冲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时间的仪器,称为脉冲式光电测距仪。
②通过测量调制光在测线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移,间接测定时间的仪器,称为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4、光电测距种类很多,以激光为载波的称激光测距仪,以红外光为载波的称红外测距仪。
5、激光测距是以激光器作为光源进行测距。
(1)根据激光工作的方式分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
氦氖、氩离子、氪镉等气体激光器工作于连续输出状态,用于相位式激光测距;
(2)双异质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用于红外测距;
(3)红宝石、钕玻璃等固体激光器,用于脉冲式激光测距。
6、激光测距仪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等特点,加上电子线路半导体化集成化,与红外光电测距仪相比,不仅可以日夜作业、而且能提高测距精度,显著减少重量和功耗,使测量到人造地
球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
光电测距的原理及应用一、光电测距的原理光电测距是一种利用光的传播速度和物体反射光信号来测量物体与测距仪之间距离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光的速度是已知的,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往返时间,可以得到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这个数值是由物理学实验所测得,并且被广泛接受为一个标准值。
2. 光信号的产生和传输在光电测距中,通常使用激光器产生高强度的光信号。
这些光信号经过光纤或者空气传输到目标物体上,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测距仪接收器。
3. 光信号的接收和测量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后,测距仪会记录下接收到光信号的时间点。
通过光的速度已知,并计算出光的往返时间,就可以得到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二、光电测距的应用光电测距技术因其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特点,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电测距应用示例:1. 工业领域•距离测量和定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光电测距仪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定位。
•非接触式测量:光电测距可以实现对工件和零件的尺寸、外形等重要参数的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对物体的损伤。
2. 自动化仓储•仓储货物距离测量:在自动化仓储系统中,光电测距可以用来测量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物料的准确分拣和定位。
•货架管理:通过光电测距技术,可以实现对货架的准确定位和追踪管理,提高仓储效率。
3. 安防监控•人员和车辆的距离测量:光电测距器可以用于监控区域内人员和车辆与设定的安全距离之间的关系,确保安全控制。
•光栅测距:光电测距器可以用于构建光栅测距系统,可以精确地检测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4. 运动测量•速度测量:光电测距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速度测量,可以应用于车辆速度测量、工艺流程的速度监控等场景。
•位移测量: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位移速率,用于运动学分析和运动控制。
三、总结光电测距技术是一种基于光信号传输和速度测量的距离测量方法。
任务3光电测距【任务描述】作为工程测量人员,要掌握光电测距的过程和计算公式的工作。
活动1光电测距的原理【活动目标】掌握光电测距的原理【基本知识】一、光电测距简介前面介绍的钢尺量距,作业工作十分繁重,而且效率较低,在山区或沼泽地区使用钢尺更为困难。
视距测量精度又太低。
为了提高测距速度和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20世纪40年代末人们就研制成了光电测距仪。
它具有测量速度快、方便,受地形影响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现已逐渐代替常规量距,如今,光电测距仪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作业的速度和效率,使测边的精度大为提高。
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划分有:短程测距仪(≤5km)、中程测距仪(5~15km)、远程测距仪(15km以上);按测量精度划分为:I级(1 mD I<一5mm)、Ⅱ级(5mm。
<I mD l≤lOmm)和Ⅲ级(I mD I≥lOmm)(I mD I为lkm测距的中误差);按采用载波划分有:微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和红外测距仪。
二、光电测距仪测距的原理如图4—13所示,光电测距的原理是以电磁波(光波等)作为载波,通过测定光波在测线两端点间的往返传播时间£:D,以及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来测量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若电磁波在测线两端往返传播的时间为t:口,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可求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图4-13 光电测距原理D=1/2c*t2D (4—11)式中:c——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
(c。
为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反射棱镜其值为299 792 458m/s;n为大气折射率,是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的函数);f:D——光波在被测两端点间往返传播一次所用的时间(s)。
从式(4—11)可知,光电测距仪主要是确定光波在待测距离上所用的时tzD,据此计算出所测距离。
因此测距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测定时间t:D的精度,时间£zD的测定可采用直接方式,也可采用间接方式,如要达到±1em的测距精度,时间量测精度应达到6.7×10‘11 s,这对电子元件的性能要求很高,难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