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池在园林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试论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不当的人类行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引入变得迫切。
本文将试论生态学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关系,并探讨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基本原理1.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物种多样性:生态学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和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本地植物,以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3. 循环利用:生态学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注重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1. 植被规划与设计:植被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思想在植被规划与设计中强调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以实现植物群落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态水池的设置:生态水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生态水池,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和保护水质,为植物和动物提供生存条件。
生态水池还可以吸收并净化园林中的雨水,减少洪涝和水资源的浪费。
3. 生态景观的生态恢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
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护受损的生态系统,重建自然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4. 生态交通系统的设计:生态思想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交通系统的设计。
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出行方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景观水池景观水池是一种将自然水体与人工景观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舒适环境的设计元素。
它可以是一个小型的庭院池,也可以是一个大型的公共水域。
无论规模大小,景观水池都有着独特的美感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景观水池的各种设计概念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景观水池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起到了增添美感的作用。
通过灵活的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植被,景观水池可以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
例如,在花园内设置一个小型的水池,搭配多样的花草树木,可以创造出一个宜人的场所,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而在大型的公共空间中,景观水池则成为了一个亮点,吸引游客和居民前来观赏和休闲。
其次,景观水池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水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水池的设置可以促进水的循环利用,达到环境净化和水资源节约的目的。
例如,在城市中设置景观水池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水池还可以作为激活生态系统的栖息地,吸引鸟类、昆虫等动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另外,景观水池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人们在接触自然环境时会感受到很大的放松和平静,而水作为大自然的重要元素之一,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景观水池的存在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减轻压力,改善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因此,景观水池常被用于公共空间、商业区等地方,为人们提供一个远离城市喧嚣,静心放松的场所。
此外,景观水池还可以与其他景观元素相结合,产生更加丰富的效果。
例如,将喷泉、瀑布等水景元素加入到水池中,可以增加水池的动态感和趣味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石桥、木栈道等走廊,将水池与周围的景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
这种多元化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娱乐和游览选择。
然而,设计一个理想的景观水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
首先,需要考虑水池的规模和位置。
根据场地的大小和特点,确定水池的形状和面积,以及合适的位置和方向。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植被。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元素的应用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元素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元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应用,包括水池、喷泉、溪流、湖泊等。
水元素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美感,还可以起到绿化、降温、净化空气等功能。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水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水池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常见的水元素之一、水池通常是由水泵将水循环供应,并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音乐喷泉、荷花、彩灯等元素,使其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水池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景观元素,更能够使园林环境更加湿润,调节室外温度。
在炎热的夏季,水池可以为人们提供清凉和放松的场所。
其次,喷泉也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水元素之一、喷泉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射流喷泉、跳跃喷泉、涟漪喷泉等。
喷泉可以创造出水柱、水雾、水幕等效果,给人一种流动和动感的感觉。
喷泉的水流声和形态变化也可以增加园林的趣味和活力。
例如,在花园中设置一个喷泉,可以为花园增添一种特别的声音,使人们在欣赏花草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水声带来的舒适感。
此外,溪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水元素之一、溪流可以在园林中弯曲流动,仿佛一条小河从山间流淌而过。
溪流可以通过设置石阶、小桥等元素来增加趣味性,并可以种植水生植物,使其更具生命力和自然感。
在园林中设置一条溪流,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增加氧气释放和负离子浓度,使人们在园林中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最后,湖泊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水元素之一、湖泊通常是由天然形成或人工疏浚而成,可以在园林中形成一个自然的水体。
湖泊不仅能够提供观赏景观,还能够吸引鸟类和水生动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湖泊周围栽种花卉和草坪,并设置游步道和休闲设施,人们可以在湖泊边散步、娱乐和休息,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总之,水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水池、喷泉、溪流还是湖泊,水元素的加入都能够使园林更具艺术感和生命力,并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和放松的环境。
园林设计师可以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功能需求来选择和应用适合的水元素,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
水生态治理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化要求逐渐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要求,颜色单一的混凝土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回归自然正成为现代人生活的追求。
水作为一种自然要素,是园林景观的血脉,体现了园林景观的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在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主要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水生态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水生态治理技术;园林景观一、引言水景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使整个园林环境灵动起来,根据其特性,可以将水景分为流、落、滞、喷四种类型,并且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园林造景中可发挥不同的作用。
二、水景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水景和城市景观柔和自然为一体,流动性,现实主义的艺术,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与环境的连通性,新鲜性和快乐性。
借水流动自如能形成倒影的特性,使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并在这个自然的环境下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能力。
水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它表达的是独一无二的题材,软化自然空间,增添了景观艺术感,营造出清爽随意气息的艺术。
水的动静和水的声色在运动感官相结合使用时可以让人有感同身受的效果。
在公园,水景烘托出来的气氛中,其表达内容的完美体现。
人会体会到和谐氛围下的假山、水、泉和岩构成了一个心旷神怡画面,创造无限的自然之美。
三、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1.基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大面积的水面可以发挥托浮水景的基底作用。
同时,当整体水面空间具备一定的画面感时,较小的水面也可以发挥其基底作用,景观在具有画面感的水面上,产生倒影,进一步扩大与丰富空间[2~5]。
如靠近湖边的垂柳、天空中的云朵倒影在湖面,增大了空间范围及视觉感受。
2.系带效应水能够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水面统一在整体环境之中,不管是动态的水还是静态的水,都能实现整体立体感效应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串联各异的园林空间以及景观。
其他景观则围绕水体来进行布局,让景观产生极大的整体性,扩大人们的视野,但又使它们都具有水这一共同的元素而统一。
园林设计中的水池与喷泉应用水池与喷泉作为园林设计中常见的景观元素,不仅能为人们带来美感和愉悦体验,还可以增添环境的湿润度和凉爽感,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在园林设计中,水池与喷泉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公园、庭院、商业广场等各种场所。
本文将探讨水池与喷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技巧。
一、水池的应用1. 营造静谧与安宁的氛围水池可以通过其静谧的表面和微弱的水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将水池布置在庭院的中央或者偏僻的角落,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以供人们感受自然之美。
此外,可以在水池周围种植花草,以增加水池的美感和生态环境,营造出一个宜人的休闲场所。
2. 提供水资源和湿度在干旱地区或者城市中,水池可以提供水资源和湿度,改善周围的气候条件。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将多个水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型的水道,利用水的循环流动,为周围的植物和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水源,并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3. 增加景观层次感和动感在园林设计中,通过设置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水池,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感。
可以使用多层级的水池设计,让水从高处自然地流向低处,形成水台、水阶等景观元素,增加园林的空间变化和层次感,使整个景观更为丰富有趣。
二、喷泉的应用1. 创造壮观的景观效果喷泉作为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通过水流和光影的变化,创造出壮观的景观效果。
在公园或者广场中设置大型喷泉,可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为景区带来人气和知名度。
同时,喷泉的形状和设计也需要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以完美融入整体的园林环境。
2. 提供视觉和听觉的愉悦体验喷泉通过水的流动和水花的飞溅,给人以美妙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水流的连续变化和水花的跳跃声音,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水的活力和生命力。
在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灯光效果,让喷泉在夜晚展现出不同的魅力,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享受。
3. 调节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喷泉的水汽和雾化效果,能够有效调节周围的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
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水体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且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还能够改善空气品质、调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以及增加人们的娱乐活动空间。
本文将对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1200字以上的探讨。
首先,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水的流动、波光粼粼的效果可以为园林增加一层生动的色彩。
水体在反射阳光下形成的光影效果,可以为整个园林增添一种幽雅、神秘的氛围。
不仅如此,水面上的荷花、荷叶、莲蓬等水生植物的点缀也能够给园林增添一种独特的美感,增强人们的审美体验。
其次,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改善空气品质。
水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净化空气、改善气质。
特别是当水体与植物相结合时,水体中的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一步提高空气品质。
在人们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一个拥有水体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舒适的休闲空间。
此外,水体还可以调节气候。
水的蒸发会消耗热量,所以在夏季,水体能够吸热降温,为周围的气温降低提供帮助。
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水体可以改变气候,为人们提供凉爽的休息场所。
此外,水体还可以提供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鱼类、龟类、螺类等生物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增加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这些动物的存在不仅能够带来人们的乐趣,还可以平衡水体中的生物种群,保持生态平衡。
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现代社会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体可以为城市提供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最后,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能增加人们的娱乐活动空间。
水域可以成为人们进行荡舟、垂钓、观赏、游泳等活动的场所。
由于其能够提供舒适凉爽的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水域往往是人们乐于共享的场所,可以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
综上所述,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改善空气品质、调节气候、提供生态环境以及增加人们的娱乐活动空间。
自净化景观水池在庭院中的应用一、自净化景观水池的原理及作用自净化景观水池是一种通过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来达到水质净化的系统。
其主要原理是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等,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和净化,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自净化景观水池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灰尘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提高庭院的生态环境。
二、自净化景观水池的设计与建造1. 选址:首先需要根据庭院的实际情况和布局来确定自净化景观水池的选址。
一般来说,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地势较低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废水的自然降解。
2. 设计:在选址确定后,还需要根据庭院的大小和形状来设计自净化景观水池的形式和大小。
一般来说,自净化景观水池的形式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自然式、人工式或者复合式等不同设计形式。
3. 施工:在确定了选址和设计方案后,即可进行自净化景观水池的施工。
一般需要挖掘池体并进行防渗处理,然后进行水泥浇筑和防水处理等,最后安装水泵、过滤器等设备,循环水质。
4. 植物配置:自净化景观水池中的植物配置非常重要,一般选择一些耐污染、耐寒、美观或者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睡莲等。
这些植物在废水中可以吸收养分,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物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5. 维护管理:自净化景观水池建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包括清理池底杂物、修剪植物、更换滤材、加药消毒等,保持水质清澈,确保自净化景观水池的正常运转和作用。
2. 净化水质:自净化景观水池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净化水质,改善庭院的水质环境,提高庭院的生态价值。
3. 改善空气:自净化景观水池中的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改善庭院的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提高庭院的舒适度和健康价值。
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剖析水景是景观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自然要素,它不仅美观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水景的巧妙应用,可以为景区带来生机与活力,让人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本文将从6个方面逐一分析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一、增加景区的生态氛围水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要素。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传递出生态的氛围,营造出自然、和谐、舒适的环境。
大片茂密、繁茂的植被和灵动的水景相得益彰,能够营造出迷人的自然气息,让人们不自觉地放慢了自己的脚步,静静地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二、弥补缺少自然水域的场所三、提高景区的热度和美誉度在众多景区竞争的市场中,如何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了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因素。
恰当利用水景,可以让景区更有个性化、更与众不同的特征,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从而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同时也提升了景区的热度和美誉度。
四、丰富景区内的游览体验游客们不仅仅是希望在景区中领略自然美景,还乐于亲身体验其中的知识和文化。
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水景与自然山水、花卉植被相结合,能够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完整的游览感受。
游客在赏析水景的同时,可以了解到水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加深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此外,在水景周围的步行道、小路、观景平台等设施的设置,能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游览体验。
五、促进景区内部地域性特色的展现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各有千秋,各地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将当地景观特色巧妙地糅合到园林设计之中,以此达到展现出地域特色的目的,从而建立景区自身的风格。
水景可以作为这种地域性特色的体现之一,通过加工和设计,创造出各种地域特色的水景。
例如,有些景区可以采用喷泉、音乐喷泉、湖泊或山泉等元素,来展现水景的地域特色。
六、为景区的功能服务最后,水景还可以营造出多种场合,为景区内的各种功能服务,从而增加其使用性。
生态水池在园林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摘要因管理系统还不完善,城市园林景观水极容易造成藻类疯长、水体发绿,散发出有毒气体来,给园林景观及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就应利用生态水池处理技术对园林景观水进行处理,以此来提高水质量。
达到提升园林景观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水池处理技术;园林景观水体;水质量
1 概述
近年来,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在房地产项目中还增加了园林绿化和景观水体的设计。
但因专业的不同,很多设计师只考虑水景的外在表现,却忽视了水景内在的水质。
目前,对园林景观水体设计主要所采取的是生态水池处理技术,这也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1]。
2 景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园林景观用水出现水体污染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景观水是封闭状态,属于死水。
这样的水体缺乏流动性、复氧能力差、生物氧化有机物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水体自净能力差;二是景观水中缺少净化水质的生物链。
在净化水体方面,生物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园林景观水都没有完整的生物链系统;三是因外界影响因素造成的一系列污染。
如:碎屑、垃圾、扬尘、树叶、雨水等,这些物质在水中经过溶解、沉淀、腐烂这一过程,就必将导致水体质量出现恶化;四是园林景观水内源污染。
内源污染指的是融入水中的物质本来不具有污染水环境的能力,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在水中很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破坏水体质量的水污染物质[2]。
3 生态水池在园林景观水体中的应用分析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
在园林景观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喜水性植物(如鱼草、睡莲、芦苇、荷花、水葱、菖蒲等),水生植物可分割水面空间、增加层次,以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多种水生植物交错配植,使整个水池的意境非常幽静,同时也可创造宁静优雅的景观,營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
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
一般在0.3-1.5 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 m的高差。
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
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
不足0.3 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
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 厚土,种植水草[3]。
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日益严重,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对于改良水体、降低污染有显著作用。
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
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或抑制有害藻类繁殖,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利于水体的生物平衡等。
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地净化富营养化湖水,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也是人工湿地系统发挥净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4]。
园林景观水的质量,对技术指标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水景都有视觉效果要求,如:常年保持水质清澈见底、无臭味、水色自然、能养鱼和植物。
因此,设计者们在选择园林景观水处理技术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正常的水质维护及受到暴雨冲刷后景观水能够迅速恢复水质,在园林景观生态系统运行中要具有强大的抗冲击能力,这样既不会影响到水处理效果,同时水质也达到了设定的要求。
驳岸植物配植很重要,既能使陸地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作用。
可选择大批宿根、球根类植物,如天南星科的菖蒲、石菖蒲,鸢尾科的黄菖蒲、燕子花,毛茛科的马蹄草等植物,这类植物还可起到加固驳岸的作用[5]。
4 结束语
在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城市园林景观成了一道重要的风景线,其中景观水是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对生态水池处理技术做了简要的分析,将该技术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水体中去,可从根本上改善水体环境,发挥出自然资源的潜在能力。
总之,生态水池处理技术已经是水污染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以较低的成本为人们创造出了和谐的生活环境,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童宁军,潘军标,赵琦.常用园林生态水处理技术的研究[J].中国园林,2011,27(8):21-24.
[2]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09,30(8):63-66.
[3] 甘树应,杨青,潘煜,夏丹.景观水体污染处理工艺研究及工程应用[J].给水排水,2002,28(12):56-58.
[4] 蓝先琳.园林水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225-227.
[5] 郑益群.水生植物在校园水景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8,(3):14-16.
杨新卫(1982.7-)男,籍贯:陕西宝鸡;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门倩(1986.2-)女,籍贯:陕西咸阳;学历:研究生;职称: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
白转(1985.3-)女,籍贯:陕西西安;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