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请问在临床用药方面,青皮、橘皮、枳实、枳壳有何区别?
先正面回答您的问题。
青皮、橘皮、枳实、枳壳这四味是临床中中药的理气药,但是它们之间的作用范围却完全不同。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
青皮与橘皮
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组,先说青皮与橘皮这一组。
从来源上说,二者都来自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但是橘皮来源于成熟果实的果皮,而青皮来源于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其次橘皮的功效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于行气止痛、健脾和中、温化寒痰,也就是长于理脾肺之气;青皮的功效为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比如肝气郁结,食积腹痛,在临床中用青皮较为合适。
也就是长于理肝胆胃之气。
枳实与枳壳
谈到另外一组,枳实属芸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而它去瓤后的果皮称为枳壳,这是二者在来源上的关系。
作用上二者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虽然二者的作用部位相同,但是药效程度不同,枳实可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可用于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症,胸痹结胸;而枳壳的作用就相对缓和,长于行气宽中除胀。
陈皮与青皮在理气药物的家族中芸香科植物占了一个不小的比例,包括陈皮、青皮、枳实、枳壳、香橼、佛手等,最常用的是前面四种。
这四种其实只是两者植物:橘和枳(橙)。
橘产于江南,枳产于江北(也有说淮南淮北的),我们都熟悉晏子使楚的故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因此橘与枳虽然都是秋天的果实,秉秋金之气,却因地之一南一北而分别性凉性温。
陈皮与青皮都是性温的,枳实与枳壳性凉。
一般事物都是温热上行,寒凉下行,所以陈皮青皮的作用向上,枳实枳壳作用向下。
因为陈皮和青皮一为是成熟的果实,一为幼果,又决定了二者的性情大不相同。
陈皮成熟,所以性较为缓和,在行气过程中就能照顾的比较全面,行遍大部分的脏腑,应用范围也就非常的宽;青皮就不同了,是愣头小子,大家都知道不能让小孩单独过马路,因为他只知道往前突突地跑,不知道左顾右盼,青皮就是这样,只能走直线,不会顾及较多的脏腑,在体内直上直下的道路就是少阳三焦,同时它色青上行疏通,又能入肝胆。
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
它同人参、鳖甲,能消疟母;同枳壳、肉桂、川芎,治左胁痛,都说明了它与肝胆关系密切。
陈皮因为行气缓和,其强度只能化痰,不可能对疟母、痞块坚积等起到作用。
有文献记载青皮能下气,其实这是说它能沉入下焦,中药中认为体积大而成熟的上浮,体积小而不成熟的下沉,和枳壳治上,枳实治下的道理是一样的。
它的作用趋势仍然是向上,李时珍说过:“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说出杨仁斋《直指方》,人罕知之”。
既然能发汗,就说明它肯定是辛温向上的,很难想象一味下气的药物能发汗。
陈皮常用来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其实它又有两种用法,李东垣说:“留白则补脾胃,去白则理肺气”。
这是因为陈皮的苦辛之味全在橘红上,里面的白皮则甘淡无味。
行气药概述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第十四章行气药下面介绍第十四章,十四章行气药,书上在209页。
那么首先我们还是介绍行气药的含义。
我们书上说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长用于治疗气滞证的药物,叫作行气药。
简单地讲就是以行气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气滞证的药物,叫作行气药,记这么一句话就够了。
那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目前对于这一章的药物,有两种不同的称谓。
我们教材,把它叫作行气药,认为它是以行气为主要功效,那么在另外的一些中药著作,包括教科书把它叫作理气药,就认为这一类的药,能够调理气机,治疗气分的病证,称为理气药。
一般在称行气药的书上来说,它又叫理气药,称理气药的书上来说,它又叫行气药。
那么从表面上来看,好像就是说是同谓语,既可以叫行气药,又可以叫理气药。
其实行气和理气是不同的,这是学术观点上的一个认识的一个分歧。
那么认为这一类的药,应该叫理气的,它主要的依据就说这一类的药,它对气机有调理的作用,它比较广泛,尤其是这一章的药物当中,很多药物不但能够行气,而且能够降气,所以它的理气主要包括了行气和降气这样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把它称为理气,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就认为这一类的药物,它的主要功效是行气,降气只是部分药物兼有的功效。
所以称为行气比较准确,所以不赞同称为理气的。
我个人的观点,我是同意这类的药,称为行气药,不要称为理气药。
首先称为理气药,调理气分,那么人体的气分这是很广义的,气分出现的病理改变,现在至少有气滞、气逆、气虚、气陷、气脱,都是属于气分的病变,都需要调理,那么我们就说把什么气陷、气脱、气虚,把它除开,那么理气,调理的气分,调畅的气机,一个就是气滞,二个就是气逆,那么就把它局限在这两个方面。
但是理气本身不能反应药物的具体功效,我们是按功效来分类的,这教科书,理气很难讲是一个具体的功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没有很确定含义的一个术语,就是退一步来讲,我们给它赋予一个比较固定的含义,理气就包括行气和降气。
枳实和枳壳的鉴别枳实和枳壳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它们在药用价值、外观特征和药理作用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枳实和枳壳的鉴别。
一、外观特征1. 枳实:枳实是柑科植物枳树的果实。
它的外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2-3厘米。
表面呈褐色或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纹。
果实内部有一颗种子,种子外面包裹着厚实的果肉。
2. 枳壳:枳壳是枳树的树皮。
它的外形为长条状,通常呈褐色或暗褐色。
枳壳的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皮孔,纹理清晰可见。
二、药用价值1. 枳实:枳实具有理气、消食、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痰多等症状。
2. 枳壳:枳壳具有行气活血、祛痰止咳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痰气壅盛、咳嗽痰多等症状。
三、化学成分1. 枳实:枳实中含有挥发油、柠檬酸、苹果酸、橙皮素等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枳实理气、消食的功效。
2. 枳壳:枳壳中含有挥发油、柠檬酸、大黄素等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枳壳行气活血、祛痰止咳的作用。
四、药理作用1. 枳实:枳实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的作用,可改善消化不良和胃口不振。
此外,枳实还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2. 枳壳:枳壳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症状。
此外,枳壳还具有镇咳祛痰、抗菌的作用。
五、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通过观察其外形特征,枳实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皱纹;枳壳为长条状,表面有纵向皮孔。
2. 嗅觉鉴别:枳实具有淡淡的香气,而枳壳具有较浓烈的香气。
3. 味觉鉴别:枳实味微酸、微苦,而枳壳味苦涩。
枳实和枳壳在外观特征、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使用中药时,我们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药材,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用药青皮、橘皮、枳实、枳壳如何区别四者均为理气类中药。
一、青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橘树的青色果皮或未成熟的幼小果实。
南方各地均有出产,以干品或鲜品入药。
性味辛、苦,温。
归肝、胆、胃经。
功能:疏肝破气,散积化滞。
青皮气性峻烈,具有破气、散积之功。
适宜肝气横逆,郁滞之证。
常用于以下疾患:1、胸胁胀满。
2、乳痛乳痈。
3、疝气疼痛。
4、食积。
5、疳积。
6、经行不畅。
7、痞块积聚。
8、症瘕等证的治疗。
常用量3一9克。
水煎服。
生用或醋拌炒用。
注意!青皮性烈耗气,气虚忌用。
不可久用、过用可伤伐正气。
《图经本草》评价青皮:“主气滞、下食,破积聚及膈气”。
李杲称:“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
二、橘皮即陈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橘树的果皮,以成熟果皮入药。
性味辛、苦,温。
归脾、肺经。
功能: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常用于:1、脾胃不和。
2、呕吐。
3、咳嗽。
4、胀满不食。
5、眩晕等证的治疗。
常用量6一9克。
水煎服。
注意!陈皮辛散苦燥,温能助热,故舌赤少津及内有实热者慎用。
无气滞者勿用,易伤正气。
《本草纲目》称:“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
入食料解鱼腥毒。
”三、枳实为芸香科小乔木酸橙、香橼或枳实的果实。
以末成熟的干燥果实入药。
性味苦、辛,微寒。
归脾、胃经。
功能行气消积,消痰除痞。
适宜积滞内停,气机阻滞而见痞、满、胀痛诸诸证。
临床常用于:1、阳明腑实胀满。
2、胸痹。
3、结胸。
4、便秘。
5、泻痢。
6、产后腹痛等证的治疗。
常用量3一9克。
水煎服。
生用攻下,行气消胀宜麸炒。
注意!枳实破气力强,能伤人正气,耗散真气,无气滞邪实者忌用,体虚和孕妇慎用。
《医学启原》评价:“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
四、枳壳为酸橙及其栽培枳实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功效与枳实相同。
但作用较为缓和,能理气宽中,行气消胀,常用于:1、胸胁气滞。
2、胀满疼痛。
3、食积不化。
4、痰饮内停。
5、胃下垂。
6、子宫脱垂。
陈皮、枳壳、枳实、青皮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文档共享文档2018-06-30 2页 5.0分用App免费查看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在理气药物的家族中芸香科植物占了不小的比例额,包括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等。
它们都具有疏理气机,消除气滞之功效,调整脏腑之功能。
气病的范围很广泛,今以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为例谈个人浅识。
这四种药材其实是两种植物:橘和枳(橙)。
橘产于南方,枳产于北方,确因地至异一南一北而分别性凉性温。
陈皮和青皮都是温性的,枳实枳壳凉性的。
温者上行、寒者下行,所以陈皮青皮的作用向上枳实枳壳的作用向下。
陈皮是柑橘成熟的果皮青皮则是未成熟的果皮,所以二者性情大不相同。
陈皮药性温和在行气过程中能够行遍大部分的脏腑,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气、咳嗽气喘。
其中陈皮又有两种不同的用法,“留白补脾胃,去白理肺气”。
所以陈皮虽说作用脏腑广泛但还是以脾肺而脏为主。
古方记载“陈皮同白术则补脾胃,同甘草则补肺,独用则泄肺损脾”。
青皮药力迅猛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胀痛、乳痈、疝痛。
青皮同人参、鳖甲能消疟母;同枳壳、川芎、肉桂可以治肋痛。
有文献记载青皮能下气,这说明它能沉入下焦,同时青皮还有发汗的作用这与它药力迅猛有关。
尽管小儿消食多用青皮但小儿出汗者不能用青皮。
中药认为体积大而成熟的上浮,体积小而不成熟的下沉,这和枳壳治上、枳实治下的道理是一样的。
枳实的药力比枳壳要大,而且重在破气,有散结消痞的作用;枳壳的作用主要是行气宽中,兼有祛痰的作用。
古书记载:“枳实、枳壳,一物也。
小则其性酷速,大则性而和缓。
”枳实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
枳壳用于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
临床上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总结:1 陈皮陈皮味辛苦,性温,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
常用于消胀止呕,祛痰止咳,理气开胃。
1.1消胀止咽因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用本品配合枳壳、半夏、苏梗、苏子等同用,兼有胃热见苔黄,喜冷饮的可加黄芩、川楝子,兼有胃寒见苔白,喜热饮、喜热敷的,可加茯苓、苍术等。
中药材鉴别要点陈皮与枳壳的区别与使用方法中药材鉴别要点:陈皮与枳壳的区别与使用方法中药材的鉴别对于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在中药材市场上,陈皮和枳壳是常见的两种药材,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使用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陈皮和枳壳的区别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陈皮的特点与使用方法陈皮,学名橙皮,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
它是由晒干的新鲜橙皮经过贮存一段时间后制成的。
1. 外观特征:陈皮的外观呈现深棕色或黑褐色,表面有皱纹,并带有明显的皮孔。
它的形状多为碎片或弯曲的片状,质地较坚硬。
2. 气味特征:陈皮的气味独特,有鲜香的柑橘气味,略带苦味。
3. 主要功效与使用方法: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 煎服:将陈皮破碎后,配以适量的水煎服,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b. 炮制:将陈皮与其他药材炒制,增强其理气化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气困滞所致的胸闷胁痛、食滞不化等症状。
c. 配伍:陈皮具有广泛的配伍应用,可与柴胡、白术、厚朴等药材组成方剂,以增强药效或调节配伍关系。
二、枳壳的特点与使用方法枳壳,又称枳实,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
它是金橘果实成熟后晒干而成。
1. 外观特征:枳壳呈红褐色或棕褐色,表面有皱纹,果皮较薄,易碎。
形状多为碎片状或半片状,质地较硬。
2. 气味特征:枳壳的气味独特,有浓郁的柑橘香气。
3. 主要功效与使用方法:枳壳具有行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膈胀满、痞块不化、乳汁不通等症状。
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 煎服:将枳壳破碎后,配以适量的水煎服,可用于治疗痰湿阻滞所引起的胸闷症状。
b. 配伍:枳壳可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如与厚朴、砂仁等组成方剂,以增强其行气化湿的功效或调和药性。
三、陈皮与枳壳的区别尽管陈皮和枳壳都属于柑橘类中药材,但它们在外观、气味和功效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1. 外观区别:陈皮呈现深棕色或黑褐色,枳壳呈红褐色或棕褐色。
中药材鉴别要点陈皮与枳壳的功效与禁忌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积极探究中药材的特性、功效和禁忌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材陈皮和枳壳的鉴别要点以及它们的功效和禁忌,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这两种药材。
一、陈皮的鉴别要点及功效陈皮,是干燥成熟的橘皮,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在购买和使用中药材陈皮时,需要注意以下鉴别要点:1.外观特征:陈皮呈红褐色或褐黄色,较薄且较脆,具有特殊的香气。
2.气味:陈皮有明显的柑橘香气,气味浓郁。
3.质感:陈皮质地富有弹性,触摸时有一定的厚实感。
陈皮作为中药材,具有以下主要功效:1.行气化滞:陈皮具有行气化滞、解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胸闷、脘腹胀满、食积等症状。
2.理气止痛:陈皮可以调理气机,减轻胃肠道疼痛,常用于治疗胃脘痛、胸胁痛等。
3.降逆止呕:陈皮有助于降逆止呕,对于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湿热壅滞:陈皮性温和,不适用于湿热壅滞证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2.大便溏泄:陈皮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因此不适用于大便溏泄者。
二、枳壳的鉴别要点及功效枳壳,是枳实的果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在鉴别和选择枳壳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外观特征:枳壳呈现灰褐色或暗红褐色,干燥脆硬,具有一定的香气。
2.气味:枳壳具有明显的陈皮香气,味道较为酸涩。
3.质感:枳壳质地坚硬,质感比较粗糙,触摸时略有粗糙感。
枳壳具有以下主要功效:1.理气燥湿:枳壳能够疏通气机,促进湿气排出,对于脘腹胀满、食积不化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解痛止泻:枳壳对于肠胃蠕动过快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有调理作用。
3.祛风湿:枳壳具有祛风湿的功效,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疼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气虚便秘:枳壳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因此不推荐气虚便秘者使用。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枳壳性温暧,具有行气化滞的作用,不适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总结:陈皮和枳壳都是中药材中常用的药材之一,它们具有独特的药用功效。
中药材辨别使用注意事项陈皮与枳壳的异同点解析陈皮与枳壳是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在药材形态、功效和用法上有一些异同点,下面将对陈皮与枳壳的辨别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解析。
一、陈皮的特点和用途陈皮是指晒干后的柑橘果皮,外观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的薄片状。
其主要成分有挥发油、柚皮苷、黄酮类、维生素C等。
陈皮性味微苦,有行气理滞、健脾除湿的功效。
1.辨别陈皮的方法陈皮的外观应该是干燥而有光泽的,质地坚硬,无虫蛀或霉变迹象。
香气浓郁,有柑橘的特殊芳香味。
在使用时,可以将陈皮用手捏碎,若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证明陈皮质量较好。
2.陈皮的用途陈皮有助于消食化滞、健脾开胃、理气止痛。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陈皮还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中,如痰湿化瘀胶囊、二妙丸等。
二、枳壳的特点和用途枳壳是指枳实的果皮,外观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的薄片状。
其主要成分有苦杏仁苷、黄酮类、挥发油等。
枳壳性味苦寒,有燥湿化湿、行气止痛的功效。
1.辨别枳壳的方法枳壳的外观应该是完整、光滑的,无虫蛀或霉变现象。
质地坚硬,断面平整,颜色均匀。
枳壳的香气浓郁,有明显的苦味。
在购买时,可以用手轻轻按压,若能涌出一些粉末,证明枳壳质量较好。
2.枳壳的用途枳壳具有化湿燥湿、行气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湿阻、胸腹胀满、腹泻等症状。
此外,枳壳还常被用于解毒、祛风湿以及治疗寒湿痹痛等方面。
三、陈皮与枳壳的异同点1.外观特点:陈皮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的薄片状,而枳壳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的薄片状。
2.气味特点:陈皮具有柑橘的特殊芳香味,而枳壳具有明显的苦味。
3.功效不同:陈皮主要用于行气理滞、健脾除湿,而枳壳主要用于化湿燥湿、行气止痛。
4.用途区别:陈皮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症状,而枳壳常用于治疗脾胃湿阻、腹泻等症状。
在使用陈皮与枳壳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优质的药材,并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
中药材鉴别要点陈皮与枳壳的适用场合及注意事项中药材鉴别要点:陈皮与枳壳的适用场合及注意事项中药材是中医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的鉴别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陈皮和枳壳是常见的中药材,它们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两者容易混淆。
本文将重点介绍陈皮和枳壳的鉴别要点、适用场合以及注意事项。
一、陈皮的鉴别要点陈皮,是指柑橘属植物的成熟果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鉴别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外观特征:陈皮呈现深棕色至暗褐色,皮质较厚,表面有许多皱纹。
手触摸时,质地干燥,硬度较高。
2. 气味香气:陈皮具有独特的香气,气味浓烈,有明显的柑橘味。
3. 性状特征:将陈皮捏碎,具有易碎性,能够迅速碎成细小的粉末。
二、枳壳的鉴别要点枳壳,是指枳实成熟后的果皮,具有理气化痰、止呕止泻等功效。
鉴别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外观特征:枳壳呈现稍微弯曲的长条形,颜色较浅,一般为浅黄至棕色。
果皮表面较光滑,质地较脆。
2. 气味香气:枳壳具有特殊的气味,闻起来有浓烈的苦味和木质香气。
3. 性状特征:将枳壳捏碎,具有一定的韧性,难以完全碎成粉末。
三、陈皮和枳壳的适用场合1. 陈皮的适用场合:陈皮主要用于理气化痰、调中和胃的功效。
中医常常将其用于胃气不和、胸闷痰滞等症状的治疗。
此外,陈皮还具有舒气宽胸、理智安神等作用,适用于忧郁烦躁、食欲不振等情况。
2. 枳壳的适用场合:枳壳主要用于疏肝理气、降逆止呕的功效。
中医常常将其用于胸闷胁痛、呕吐泄泻等症状的治疗。
此外,枳壳还具有祛湿化痰、行气止痛等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情况。
四、注意事项1. 慎重使用:无论是陈皮还是枳壳,在使用时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并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2. 药用限量:中药材的使用,需要掌握适用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3. 孕妇禁用:孕妇应避免使用陈皮和枳壳,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4. 慎用过敏者:对陈皮和枳壳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疏肝、止痛、理气——陈皮,佛手,枳壳,青皮谁更合适?健脾理气选陈皮每个中医师治疗胃胀都有自己的偏好,总的来说健脾理气我喜欢用陈皮,不喜欢用枳实,或者枳壳。
这是因为陈皮是理气药中,极少数有健脾作用的中药。
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茶枝柑,大红袍,温州蜜柑,福橘的干燥成熟果实。
陈皮辛,苦,温,它的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在理气药中,无论枳实还是川楝子,久服都有破气之虞。
破气是什么感受?我用下来的感受就是,患者不想吃饭,吃不下饭,厌食,所以如果不是急性期应激,我一般是不会用枳实的。
而陈皮真的可以长服,久服,不会伤脾,反而能够健脾。
除了陈皮,在理气药中,木香也有行气,止痛,健脾的功效,所以,陈皮和木香算是一对绝配,值得长期拥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陈皮急性胀痛选枳实枳实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甜橙的干燥幼果,它能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它的力量是非常强的,可以强力破解留气、气塞、气痞等气被“密闭”起来的“气滞状态”,堪称药力猛烈。
所以在一些重剂中我们会用到这个药,例如治疗阳明腑实证,可峻下热结的大承气汤中就有枳实;可攻下少阳兼阳明之实邪的大柴胡汤中也有枳实;在治疗心下痞塞不通连及胸胁,胸中痹而满痛的枳实瓜蒌薤白桂枝汤时也看可到枳实。
可见枳实不仅仅可以作用于腹部,它还可以作用于胸部,作用于心下,作用于胁肋,作用于一切气被密闭的地方。
将枳实炒过之后,它的力量会平缓一些。
而当枳实再长大一些,接近成熟时,我们把它晒干,就叫枳壳了。
枳实小则性苦而速,枳壳大则性和而缓,它的功效是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这和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年幼时,就容易“冲动”,容易“愤怒”,年纪大了,喜欢的就是“岁月静好”了,脾气也会缓和一些。
无论枳实还是枳壳都是破气行痰之品,脾胃虚弱者和孕妇均不适宜使用,如《得配本草》所言,久服,会损真元,出现我上面说的“破气”、“厌食”等症状。
枳实肝气郁结选佛手和青皮一般来说,经常胃胀的人情绪也不太好,若兼有肝郁气滞的症状,例如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或者有咽部异物感等等,所以,这时便是佛手和青皮出场的时候了。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讲011:枳壳、白豆蔻、青皮、陈皮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讲011:枳壳、白豆蔻、青皮、陈皮41.枳壳枳壳微寒,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42.白蔻附:白豆蔻花、白豆蔻壳白蔻辛温,能祛瘴翳,温中行气,止呕和胃。
43.青皮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4.陈皮附:橘白、橘红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2017.11.15 阴天星期三湖心亭公园好,我们《药性歌括400味》,今天又开始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你一天想要有精神,要早起。
早起一个人的气会比较兴旺,因为顺着大自然节气走,你的身体会很棒。
你看我们在江边,如果坐船顺水的话,那很轻松,如果非得跟它逆着干,那很辛苦。
我们现在是坐在时间这条船上,如果顺着天地规律时间走,那会很轻松。
所以长寿老人基本上都是四个字“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枳壳微寒,快气宽肠。
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我们接着昨天讲,枳实枳壳讲完了,但枳壳我们还可以再讲。
枳壳微寒,快气宽肠。
有七冲之门皆破美称的枳壳。
它能破七冲之门,从这个咽喉实到胃、阑尾、大小肠、肛门各个狭窄的管口它都可以用。
所以我们临床上四逆散为什么用那么多?因为我们这年代啊,消化道堵塞的患者实在太多了。
肥浓腐肠之药,你吃的太美太好了,肠道就受不住了,就产生炎症了。
所以它能快气宽肠,让肠道蠕动力加强。
它破七冲之门,它能够从咽喉这里开始,我们说咽喉有气结,枳壳配什么?苏梗。
胸中有气结呢?枳壳配桔梗。
胃里有痞结呢?枳壳配陈皮、麦芽。
如果肝胆部有痞结,肋部,我碰到一个开吊车勾机的司机。
他又爱喝酒,他说胁肋部一片都是硬邦邦,胀痛难耐。
哦,肝胆部有痞结,枳壳配元胡、川连,加进四逆散,两剂药就好。
如果是乳房周围有痞结的,有这些气结。
用枳壳配橘叶配香附--疏肝解郁。
如果肚腹有痞结,枳壳配厚朴。
所以我们有句医谚:叫做胸满用什么?枳壳或枳实。
腹满呢?,腹满用厚朴。
如果一个人腹部堵塞又引起胸中烦闷,那就枳壳厚朴并用,枳壳下胸胁中闷气,厚朴下肚腹中郁气。
陈皮与青皮的作用与区别
黄炳杰医生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陈皮和青皮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中药材,他们的功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很多时候人们会把他们误当做同一种中药,虽然它们是同一种植物,只是用药时采集时间不同,但是陈皮和青皮在功效上是有诸多不同的。
那么大家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和区别吗?
1.药物来源:
陈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青皮: 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
2.性味归经:
陈皮:味辛、苦,性温。
归脾、肺经。
青皮:味辛、苦,性温。
归肝、胆、胃经。
3.功效: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4.临床应用:
陈皮: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等病症。
青皮: 主治肝郁气滞证,气滞脘腹疼痛,食积腹痛,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5.使用注意:
陈皮: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青皮:气虚者慎服。
6.总结:
陈皮、青皮为同一种植物,根据采收的时间不同而有了青皮、陈皮之分。
陈皮温而不峻,行气力较缓;青皮行气力较峻烈,苦泄辛散力强,能破气。
陈皮兼有健脾;青皮兼有疏肝破气,散结止痛。
陈皮还能燥湿化痰,为治痰之要药;青皮还能消积化滞。
@快问中医#快问中医超能团##中药#
2020-08-29 15:14:55。
理气药要分清等级(四大等级)
对于气滞而言,
就需要用到理气药了。
下面是沐子健提供理气四大方阵。
这是按照理气之力强弱而分成四大方阵。
当然第一方阵是最强的理气药物。
第一方阵,是破气药,
有青皮、枳实、薤白。
青皮以破气为主,主要破肝气郁结。
枳实以破脾胃大肠之气滞为主。
薤白以通胸阳为主。
第二方阵,是行气药,
有木香、乌药、沉香、香附。
木香以行脾胃肠之气为主。
香附以疏肝气为主。
乌药以理三焦之气为主。
(为调理三焦气滞之常用药物)
沉香偏温,行气而温中。
同时有降气之功。
第三方阵,是调气药,
有陈皮,枳壳
陈皮以调脾胃之气为主。
李克绍老先生用陈皮消蛋积。
(沐沐,也试过,吃多了水煮蛋,不消化,吃点陈皮就好了)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常与桔梗配合,升降疏理胸中之气。
第四方阵,
是最平和,最轻清走上的花类。
如豫章名医江公铁喜用花类,轻调肝气。
如玫瑰花;
此类适合日常泡茶使用,偏性不是很大。
所以平时遇到气滞的问题,
就要根据气滞的程度从而选择不同的理气药。
感觉到有收获,麻烦点一下在看,
沐子健谈,和你谈谈中医,谈谈健康。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陈皮、青皮、枳实、木香】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详情如下:
1.陈皮
【性能】辛、苦,温。
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脾胃气滞证。
(2)呕吐、呃逆。
(3)湿痰、寒痰咳嗽。
为治痰要药。
(4)胸痹。
2.青皮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主治病证】肝郁气滞证;气滞脘腹疼痛;食积腹痛;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3.枳实
【性能】苦、辛、酸,温。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应用】
(1)胃肠积滞,湿热泻痢。
(2)胸痹,结胸。
(3)气滞胸胁疼痛。
(4)产后腹痛。
此外,尚可治脏器下垂病证。
4.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病证】脾胃气滞证;泻痢里急后重;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胸痹。
此外,本品醒脾开胃,在补益药中用之,可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
枳实、枳壳、青皮、陈皮、橘红、化橘红的比较(药典2010版摘录,附原药材图)枳壳: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
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
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 c m ,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 2瓣,少数至1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揭色,内藏种子。
质坚硬,不易折断。
气清香,味苦、微酸。
枳实: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
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
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
质坚硬。
气清香,味苦、微酸。
青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5 ~6 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性状】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0. 1~0. 2cm。
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
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
气香,味苦、辛。
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2cm,。
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0.2cm,外缘有油室1-2列。
瓤囊8-10瓣,淡棕色。
气清香,味酸、苦、辛。
陈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 U r i u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
在理气药物的家族中芸香科植物占了不小的比例额,包括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等。
它们都具有疏理气机,消除气滞之功效,调整脏腑之功能。
气病的范围很广泛,今以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为例谈个人浅识。
这四种药材其实是两种植物:橘和枳(橙)。
橘产于南方,枳产于北方,确因地至异一南一北而分别性凉性温。
陈皮和青皮都是温性的,枳实枳壳凉性的。
温者上行、寒者下行,所以陈皮青皮的作用向上枳实枳壳的作用向下。
陈皮是柑橘成熟的果皮青皮则是未成熟的果皮,所以二者性情大不相同。
陈皮药性温和在行气过程中能够行遍大部分的脏腑,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气、咳嗽气喘。
其中陈皮又有两种不同的用法,“留白补脾胃,去白理肺气”。
所以陈皮虽说作用脏腑广泛但还是以脾肺而脏为主。
古方记载“陈皮同白术则补脾胃,同甘草则补肺,独用则泄肺损脾”。
青皮药力迅猛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胀痛、乳痈、疝痛。
青皮同人参、鳖甲能消疟母;同枳壳、川芎、肉桂可以治肋痛。
有文献记载青皮能下气,这说明它能沉入下焦,同时青皮还有发汗的作用这与它药力迅猛有关。
尽管小儿消食多用青皮但小儿出汗者不能用青皮。
中药认为体积大而成熟的上浮,体积小而不成熟的下沉,这和枳壳治上、枳实治下的道理是一样的。
枳实的药力比枳壳要大,而且重在破气,有散结消痞的作用;枳壳的作用主要是行气宽中,兼有祛痰的作用。
古书记载:“枳实、枳壳,一物也。
小则其性酷速,大则性而和缓。
”枳实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
枳壳用于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
临床上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总结:
1 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
常用于消胀止呕,祛痰止咳,理气开胃。
1.1消胀止咽
因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用本品配合枳壳、半夏、苏梗、苏子等同用,兼有胃热见苔黄,喜冷饮的可加黄芩、川楝子,兼有胃寒见苔白,喜热饮、喜热敷的,可加茯苓、苍术等。
1.2 祛痰止咳
对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产生的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饮食、苔白、脉滑等症,常以本品配半夏、茯苓、苏子、杏仁、葶苈子、前胡等同用。
1.3 理气开胃
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可以本品配合麦芽、谷芽、神曲、山楂等同用。
2 青皮青皮味苦辛,性温,功能破气消滞,舒郁降逆,并能治疝疼痛。
常用于肝气郁结、疝痛。
2.1 肝气郁结
由于肝气郁结而致胸膈胀闷、气逆不食、胁肋痛胀、善怒、气滞胃痛等症。
可用青皮破气结,疏肝郁,常与枳壳、苏梗、香附、槟榔、厚朴、陈皮同用。
2.2 疝痛
肝主疝,青皮能破气平肝,引诸药至肝经,配乌药、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橘核等可治疝痛。
3 枳实
枳实味苦性微寒,主要功用是破气、消积、导滞、除痞。
常用于胃肠结气、胆囊炎、胃肠积滞。
3.1 胃肠结气
枳实善于破泄,胃肠结气对心下疼痛、胃脘硬胀、腹胀、腹痛、大便不畅.等症效果良好。
常与枳壳、木香、槟榔、神曲、麦芽、山楂、大黄等配伍使用。
3.2 胆囊炎
对胆道感染等引起炎症的脘腹胀满、呕逆、食物不下、两胁胀痛等症,可用小柴胡汤减党参、甘草,加枳实、槟榔、大黄、芒硝等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应随症应变加减。
3.3 胃肠积滞
枳实有下气导滞、通便功能,常用于胃肠积滞而大便秘结之症,可与大黄、厚朴、芒硝、瓜蒌、槟榔、大麻仁等同用。
例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
4 枳壳
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功效与枳实相近。
但枳壳力缓,主入脾胃、脾肺,偏于理气消胀,枳实力强,偏于破气消积。
枳壳配桔梗可宽胸消胀,配槟榔可使胸中结逆之气下行,配荆芥、防风、红花、赤芍能治遍身肌肤麻痒。
据现代医学研究,本类药主要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有的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收缩加强,从而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除,消除或缓解痞满、胀痛等症状,或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起到健脾开胃作用。
有的则抑制胃肠道蠕动,缓解其痉挛而止痛。
有的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显示降气平喘作用。
有的能促进气管分泌功能,使痰液稀释而易于排出,起到祛痰或化痰作用。
临床上应针对病情作适当合理配伍。
本药多辛燥,易耗伤阳,故气虚、阴虚慎用,孕妇慎用。
中药房:陈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