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发展趋势——苹果产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9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苹果早在1987年就注册了的域名,但我们只拿到了1997年之后的清晰截屏。
正好,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乔布斯回归之后的苹果,官方网站是如何变革与进化的。
以下是具体内容:1997年:变革开始1997年时的苹果主页看起来就和一份彩色报纸一样。
这是令人振奋的一年,乔布斯重回公司,去掉冗余的产品线,Mac OS X开始进入酝酿阶段。
这时候苹果官网的视觉设计受限于时代,同时也受到当时的Mac OS 8的设计语言的影响。
看看Mac OS 8的设计,你就明白了:1998年:“乔纳森式”设计发轫1998年时,苹果对自己的官网进行了大幅精简,并在主页用大量空间突出了全新iMac的广告。
此时苹果主打的iMac产品为iMac G3,也就是电影《乔布斯》结尾处乔纳森手稿上的那台线条流畅,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半透明外壳的一体机。
在这张网页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左下角充满浓郁90 年代风格的电脑主机和笔记本,和iMac G3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人们将苹果由此开始的这个阶段戏称为苹果的“浪漫主义时期”。
简洁与浪漫汇聚于此,我们在这张98年的网页上看到了乔布斯追求的简洁与艾维早期设计中的浪漫与精致。
不同于乔纳森之前设计的Newton系列掌上电脑的90年代工业风,从iMac G3开始,这个英国人开始把他内心的另一面呈现在产品上。
1999年:你好,色彩1999年,苹果在官网上力推当时最新推出的i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
今天,我们将这款线条柔和色彩活泼的笔记本亲切的称为“贝壳机”,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产品线全部更新换代,在乔布斯和乔纳森的主导下,苹果几乎全部产品线(高端的Powerbook系列笔记本除外)都开始在工业设计上融入多彩的元素,使用晶莹剔透的高品质工程塑料来制作外壳。
在99年的这张网页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底部中央的AirPort和左侧的高端工作站 Mac Pro G3 也使用了同样的设计语言。
而于此同时,Mac OS 9也在同年推出,设计上延续了Mac OS 8,但是你可以在用色和字体上看出,这一次的升级在视觉上更加现代了,图标和UI控件的细节打磨得更加细腻了。
苹果案例分析报告一、ipod受欢迎的原因(一):IPOD卖的是文化和品牌早些年苹果推出高端Mac计算机,由于用户对Mac全新平台不适应导致市场局面一直打不开,苹果的知名度也一直不够响亮。
直到几年前适逢便携式播放器和网上在线音乐产业处于萌芽待发的时候,苹果一举推出音乐播放器iPod,一炮打响,咸鱼大翻身。
几年来,苹果在便携式播放器市场一路领先,不同价位、不同配置、不同存储容量的产品层出不穷,通过不断添加最新元素到iPod 产品中,2004年Q4的市场占有率到达60%。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MP3播放器生产商能够挑战苹果的霸主地位。
苹果锐意改革和不断创新,已经把iPod和“苹果”品牌捆绑在一起了。
(二):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的的竞争1、是创新iPod具有苹果公司产品一脉相传的灵感和风格;2、是合适的载体和准确的进入市场时机,苹果在最适当的时候以iTunes 形式进入在线音乐领域不得不让人叹服。
所以,即使其他消费电子厂商,例如索尼、创新、Rio等具有比苹果更多的资源,但市场份额始终不能与苹果抗衡,原因很简单,就是缺乏时机和创新。
苹果仅仅凭借iPod一个产品就占据了60%的市场,但索尼和创新却在不恰当的时期同时推出四款产品,甚至一些是闪存播放器。
我们知道,尽管要拿两种不同生产线的产品相互竞争,甚至希望某种产品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比较困难的。
但一般来说,硬盘式播放器相对较昂贵,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闪存式播放器。
全球最大系统集成商之一的戴尔也曾经力推过Jukebox,但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原因是Jukebox不够iPod制作精致,而且给消费者带来的冲击力也不够大。
创新的实力可以说是几大消费电子厂商中唯一较接近苹果的。
尽管创新的Zen产品线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可以预言其潜力已经到头了。
理由很明显,就是缺乏创新理念。
是不是从起步到现在,创新没有机会超越苹果?注定落后苹果?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iPod的电池和硬盘出现问题,很多机器被紧急召回返修,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苹果”赢在设计的根源分析作者:陈军营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1期摘要:苹果设计团队虽然只有十几个人,并且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和新西兰等世界各国的行业拔尖年轻人才。
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他们窝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批萨时构想出来的。
苹果给予了这些设计师们的高薪、高水准、高密度的“三高”团队待遇。
团队合作是苹果产品开发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人在一起共事了15年之久,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也是他们取得设计灵感的重要一部分。
关键词:苹果;设计;团队;策略近十年间,美国苹果公司(简称“苹果”)已经证明了这样一种能力:无论它进入哪个市场,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它总能找到一种吸引消费者的方式,并确立自己的地位,深受各国消费者喜爱,使之成为风靡全球的苹果电子产品。
大部分人自然会想到那位传奇老板——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但这个以设计独特、用户体验度高为口碑的产品,幕后功臣却是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顶级工业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和他的精明能干的设计师们。
艾维在1998年设计的iMac,挽救了苹果的命运。
当时苹果面临巨大困境,甚至有可能破产倒闭。
而在2001年,艾维主导设计的iPod更进一步,完全颠覆了唱片产业。
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时,同样在手机产业掀起了一场革命。
而苹果2010年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更是引领了一个全新计算机类型的发展。
当乔布斯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要求设计一种创造多彩廉价的CRT电脑时——这将会是第一台IMAC。
艾维在一家糖果工厂待了数小时以获取色彩灵感。
对苹果这家如今市值200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他价值达数亿英镑,短短几年中,这个加利福尼亚公司做的设计彻底改变了从音乐和电视到移动电话和手持电脑的所有的一切。
但究竟是什么让苹果的产品如此独特?笔者通过研究苹果的产品设计分析后发现,他们的成功决非偶然,而最主要原因归综为如下几点:一设计队伍:精干团结苹果产品普遍设计优美且销量优异。
工业设计的经典案例工业设计是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打造出具有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产品。
下面列举了十个经典的工业设计案例,展示了工业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1. 苹果MacBook Pro苹果公司的MacBook Pro是一款经典的工业设计产品。
它采用了铝合金外壳,使得整机更加坚固耐用,同时又保持了轻薄便携的特点。
键盘和触控板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2. 特斯拉Model S特斯拉的Model S是一款电动汽车,其外观设计简洁大气,线条流畅。
车内采用大尺寸中控屏幕和简洁的操作界面,使得用户操作更加便捷。
此外,特斯拉采用可持续材料和先进的电池技术,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
3. 飞利浦剃须刀飞利浦的剃须刀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手柄形状符合手掌的曲线,使得使用更加舒适。
刀头采用多刀片设计,提高了剃须效果。
此外,剃须刀还具备防水功能,方便用户在洗脸时使用。
4. 宜家家具宜家家具以简约实用的设计风格闻名,其产品线丰富,涵盖了从家居装饰到办公家具的各个领域。
宜家的设计注重用户的使用需求和空间布局,同时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减少资源浪费。
5. 索尼Walkman索尼的Walkman是一款经典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
其设计小巧轻便,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享受音乐。
Walkman的音质和耐用性也备受用户好评。
随着技术的发展,Walkman逐渐演变为数字化的MP3播放器。
6. 耐克Air Jordan鞋耐克的Air Jordan鞋是一款经典的篮球鞋。
其设计灵感来自于NBA球星迈克尔·乔丹,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出色的运动性能。
Air Jordan鞋不仅在篮球领域广受欢迎,也成为了时尚潮流的代表。
7. 宝马Mini Cooper宝马的Mini Cooper是一款经典的小型汽车。
其外观设计充满活力和个性,独特的圆形车身和大灯造型使其在道路上独具特色。
APPLE品牌分析相关资料●关于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 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25岁就成为亿万富翁的背后,是努力执著。
-- Steve Paul Jobs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之一,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
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苹果swot分析优势:1.其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增加了旗下的Macintosh电脑(苹果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微型计算机)的销售量。
2.苹果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健康的IT品牌之一,有着众多忠诚的客户热衷于追捧这个品牌。
3.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历史悠久。
4.产品外观很漂亮,标新立异是他能够成功的优势。
5.在高科技企业中一创新而闻名。
劣势:1.2005上半年,苹果公司宣布解除与长期战略伙伴、其芯片供应商--IBM的合作关系,转而向Intel投出橄榄枝。
一些业界专家认为这种摇摆可能会使苹果的消费者感到困惑。
2.据报道,苹果出品的iPod Nano的屏幕可能损坏。
公司已经声明有一批产品的屏幕在包装中就已损坏,现在公司正在召回这批损坏产品。
先前的iPod产品的电池也有问题,这又让公司为顾客免费更换电池板。
3.音乐版权费用:苹果被迫增加销售音乐下载文件的价格,从音乐产业本身,苹果公司很坚决,一旦它对音乐制作人屈服,这将成为该公司已个商业弱势。
4.劣势在于技术方面,苹果最新推出的手机评测,竟然有23个难以接受的地方,技术跟不上,再华丽也只是个花瓶。
机会:1.苹果可以将它的iTunes和音乐播放器技术研发成手机的形式2.为了方便听众,播客(可下载的广播)可以从因特网下载,然后在iPod和其他MP3设备中回放。
针对苹果手机的分析评论苹果公司(Apple Inc.),原称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个人电脑、服务器、外围设备、计算机软件、联机服务及个人数字式辅助设备。
苹果公司的设计过程不同于绝大多数其他公司。
传统的设计研究主要依赖于重点群体和客户对现有产品的反馈,根据客户在想象不出产品时也无法说出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或功能的理论,苹果公司往往不太重视证据,而是更多的依靠直觉。
客户需要别人向他们展示出他们可以有怎样的选择,苹果把自己看作是革命性可供选择的产品的创造者。
从苹果公司的手机方面我归结了几个优势:优势一:忠实的苹果拥护者使用苹果公司产品的用户群非常庞大,而苹果公司本身的产品线涵盖面也非常的广,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数字电视盒、移动硬盘、键盘、鼠标、音乐播放器、手机等等。
很多用户都是从使用当初最早的苹果电脑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些甚至还是“子承父业”开始使用和接触一些苹果产品。
优势二:苹果风格的电容式触控屏iPhone手机最吸引人的是漂亮的外观和简单灵动的操作界面。
其中,iPhone 手机3.5英寸触控面板采用投射式电容触控传感器,除了吸取传统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各项优点之外,还拥有代表人机接口重要发展趋势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功能。
从苹果手机的外观设计而,它们有很多优势:1、外形小幅重新设计。
2、背部的廉价塑料感得以减轻。
3、厚度更薄。
4、体重更轻。
iPod touch 1代优势三: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自从苹果在2001年正式发布Mac OS X起,很多PC用户就被Mac OS X的唯美风格所征服,开始纷纷以在Windows系统中模拟出惟妙惟肖的Mac OS X操作环境为荣。
在他们眼里Mac OS X不单单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件艺术品,一种生活的态度。
优势四:苹果风格的工业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就要数德国博朗、美国苹果、日本索尼三家最为出名了。
苹果案例分析报告专业电子商务班级 31426 姓名田峰2苹果公司的企业解析企业概括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中,苹果公司较早展示了风险投资的不同凡响.1976年,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微机(苹果一号),受到社会欢迎。
后来,风险投资家马克首先入股9.1万美元,创办了苹果公司.从1977年到1980年3年时间,苹果公司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亿美元.1980年,公司公开上市,市值达到12亿美元,1982年便迈入《幸福》杂志的500家大企业行列。
一家新公司在5年之内就进入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苹果公司就是首例。
苹果公司的上市犹如核爆炸的成功一样震憾着世界。
早先在苹果公司下赌注的风险投资家更是丰收而归。
回顾本世纪第一个10年,总裁乔布斯重返公司后,借力几款明星产品使销售额迅速增长,终于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低谷,公司利润率持续处于行业内高端水平。
2004年以来,苹果公司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平均利润率近32%。
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自此,智能手机市场的原有格局完全瓦解。
2009年金融风暴后,业界经营一片惨淡,苹果公司却仍稳居福布斯全球高绩效公司榜单企业文化对苹果公司的重要性苹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
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每一家电脑公司都加入它开启的新潮流。
不仅是勇于创新,事实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
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
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
公司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傲.在其创办初期,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
然而正是这种价值观造就了苹果的成功。
设计—首先,每个员工都必须牢记苹果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
通过SWOT分析iphone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状况:1.优势(strengths)(1)2007 年以来“苹果”现象持续升温,iPhone广泛的影响力,为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节省了许多开销;即便是没有强势的广告,也不可以抵挡苹果的汹涌来袭。
(2)忠实的苹果拥护者。
即使在中国,也有一定数量使用苹果公司产品的用户群,而苹果公司本身的产品线涵盖面也非常的广,使得iPhone能在用户间更快捷得得到推广。
(3)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丰富强大的软件扩展功能;强大的娱乐系统迎合消费者需求,抢占智能市场。
⑷独特的苹果风格的工业设计,以及贯穿始终的人性化操作;多角度的差异化组合。
⑸硬件创新,科学定价,抢占市场先机;质量支撑体系和营造出流行文化气氛,时尚流行的象征。
(6)iPhone 上市前的创新饥饿式营销策略。
通过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和紧凑的供应链,苹果公司对用户体验的打造有效的动员了其目标客户群。
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
而iPhone 的饥饿营销却并非如此,而是已经完全超出这个基本的概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iPhone 的饥饿营销和传统的策略不同,在苹果公司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他并没有去控制产品的产量来制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而是把产品的相关信息转化成一种市场饥渴,让消费者渴望了解iPhone。
2.劣势(weaknesses)(1)运营模式受考验。
苹果iPhone在美国市场采用的策略---与运营商独家合作,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分成,获取用户所产生的百分之三十的收入,在中国市场也许会水土不服。
(2)市场策略灵活性欠佳。
苹果公司的市场战略以及产品战略缺少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是容易处于曲高和寡的局面;(3)手机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iPhone的定价对中国市场的消费群体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使得其难以迅速融入大众;相对价格始终是苹果产品中国市场的矛盾,售价过高目前仍是影响iPhone大规模普及的主要障碍。
一,4P-4C分析(1)产品—消费者(Consumer)苹果除了我们熟知的智能手机IPHON,旗下有宝库电脑品牌iMac。
数字视听品牌IPOD,数字音乐品牌ITUNES,以及平板电脑IPAD,在众多知名品牌中,苹果以非凡的创新精神打造了一个以“i”字开头的数字产品王国”。
消费者:乔布斯曾说过IPHONE的目标客户群是“同时拥有手机和iPod”的人,这实际上是代表了一类人,也就是时尚,看重音乐和“酷”体验的手机高端娱乐用户。
同时苹果宣布IPOHNE具有更长的电池寿命,吧目标瞄准向IPOHNE升级的已有的IPOD 用户基础,特别是那些认为可能为获得额外的功能而牺牲想电池寿命等特性的用户。
而旗下产品在发布初期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而这种特质不断的创造出销售新高,刺激消费,使其拥有一群忠实的粉丝群—“果粉,这些人对苹果公司怀有强烈的归属感,他们认为自己就是苹果公司大家庭的医院,IPOHEN在定位目标客户考虑到这些果粉的特征,对自己产品的功能和定位也考虑到了延续性,以确保留住已有客户。
(2)产品定价—成本成本1、据市场研究公司IHS拆机分析显示,苹果公司新推出的iPhone 6智能手机的部件和劳工成本在200美元到247美元之间。
分析还称,标准版iPhone 6 Plus的部件和劳工成本为216美元起,128GB版则最高可达263美元。
其中,每部手机的流水线劳工成本为4到4.50美元。
2、相比之下,iPhone 6的裸机售价为649美元到849美元,iPhone 6 Plus裸机售价则在749美元到949美元之间。
内存较大版本的iPhone售价较标准版高100美元到200美元,但与16GB版相比,苹果公司生产128GB版iPhone所需额外花费的成本仅为47美元左右。
其结果是,128GB版iPhone的利润率较16GB版略高1%左右:128GB版的利润率约为70%,16GB版约69%。
定价苹果定价诱饵之一——价格诱饵。
Steven Wozniak ( 沃兹涅克 ) 和 Steven Jobs ( 乔布斯 )这两个天才少年在高中的时候已经成了 形影不离的朋友, Wozniak 有机会涉足计算机设计领域,并在 1976 年设计出后来被成为 Apple I 的电脑,附有远见的 Jobs 坚持要试着去卖这台机器。
于是 1976 年 4 月 1 日,苹 果破土而出了上海工业设计。
Apple I 市场反应冷淡。
直到 1977 年 Apple II 诞生并作了第一次商业展示后才引 起人们的注意。
苹果的销量大幅增加,造型设计公司的规模也自然而然的扩大。
-1979 年 Jobs 和其他几个工程师慕名访问了施乐公司的 PARC 试验室,并从那 里“偷学”到了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苹果电脑。
-1980 年苹果已经有几千名雇员,并且产品开始销往世界各地,苹果成了电脑的 代名词。
-1983 年,外观设计 Jobs 开始聘请前百事可乐公司的主管 John Sculley 任苹果 的CEO ,相信他会让这棵未老先衰的苹果 枯木逢春”。
年 Jobs 和 Sculley 的分歧越来越大产品设计, 苹果的 Jobs 不得不离开了Sculley 获得了工业设计苹果绝对的领导权。
年,苹果发布其Mac II ,功能强大的家用计算机,月销售达到 5万台。
苹 -1991 年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是: Mac OS ,但其与流行的兼容机软硬件不兼容。
这大大束缚了它的发展。
这曾经非常成功的市场策略,现在却让它吃尽了苦头, 微软的操作系统很快占领了广大的市场。
-1993年6月他们免除了 Scully 的职务。
设计在线 冲国-1994 年苹果发布其家用机 PowerMac 。
第一台基于 IBM 和 Motorola 合作开发 的高速处理器 PowerPC 芯片的机型。
但因为其封闭的市场策略,只有少数厂家 得到有限的技术许可, 仍然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