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都市精灵》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2
21.都市精灵(舒乙)(一)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柳叶儿》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了解二、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柳叶儿》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文中“乐”、“苦中带涩”的情感内涵。
3、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的生活。
重难点:体会文中“乐”、“苦中带涩”的情感内涵。
三、教材分析《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二单元从写作体例上说是散文单元,本单元要点是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柳叶儿》这篇课文属于时令行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我们讲述了关于柳叶儿的故事,把人们带入了那个苦涩的时代。
设喻精巧,将精致描写可以说发挥到了一种极致。
学生通过前面散文的学习,已积累了一些关于散文意境的欣赏方法,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赏析的绝佳文本。
通过赏析,唤起同学们对那段困难岁月的关注,体会到过去父辈的艰辛,从而能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
四、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学领悟和心里体验的思维方法,运用引导探究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
2、在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发挥大家的智慧,来挖掘文本内涵。
3、充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校园幽径,到处都可看见柳的身影。
/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8%CA%F7%CD%BC%C6%AC&in=13064&cl=2&lm=-1&st=-1&pn=0&rn=1&di=64558826235&ln=2000&fr=&fm= index&fmq=1332144736836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 e=2/show/1/47/d28b86151c5edfb6.html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对柳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学生畅所欲言)可是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完全不同。
《都市精灵》导学案
高邮市临泽镇初级中学杨志祥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和谐的画面;
2.赏读课文,增强环保的意识;
3.品读课文,揣摩生动的语言。
学习过程
预学导航:
1、通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值得积累,需要提醒同学们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自己正音、释义;有不会或不懂的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走近作者:
《都市精灵》一文的作者是___,是中国当代作家。
互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感知和谐
(1)作者列举了哪些城市什么样的“精灵”?它们的生活现状有什么不同?
(2)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读课文走近和谐:
(1)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动物,并让其成为“________”。
请你谈谈都市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对
城市生活有哪些好处?
(2)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揣摩和谐: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作者选用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动物的状态,语句富于韵律,节奏感、音乐性强。
请同学们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说说你喜爱的理由。
示例: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
这句话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大海鸟的矫健身姿,表现了旧金山人与海鸟令人向往的和谐关系。
课堂检测:
完成《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回顾文本:
本文有感于____________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________的观点,表达了________的愿望。
13.《父母的心》选自《》,作者是,国小说家,获1968年奖。
14.《木兰诗》选自朝编的《》这是朝的一首民歌。
叙述女英雄木兰的故事。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作者是,诗中赞颂的领袖是。
《把牢底坐穿》作者是,《花》作者是,两人都曾被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代诗人。
《己亥杂诗》作者是,朝家、家。
《专题汉字》古老的汉字指,,,。
汉字造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写的一曲的赞歌。
作者是(国家),主人公是(写全名),请你写出一则有关他的故事:(举出一例即可)。
常见的短语有、、、、五种。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等。
13.《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是川端康成,日本国小说家,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14.《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
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作者是任先青,诗中赞颂的领袖是毛泽东。
《把牢底坐穿》作者是何敬平,《花》作者是白深富,两人都曾被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王勃,唐代诗人。
《己亥杂诗》作者是龚自珍,清末朝思想家、文学家。
《专题汉字》古老的汉字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汉字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写的一曲义的赞歌。
作者是前苏联(国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写全名),请你写出一则有关他的故事:参加苏维埃红军(举出一例即可)。
常见的短语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五种。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
舒乙《都市精灵》全文阅读都市精灵舒乙我工作的地方以前是清朝太后的行宫,里面有一个古树参天的大院子,幽雅得很。
由于游人稀少,常有鸟儿飞来栖息,最多的是喜鹊和灰喜鹊。
喜鹊多是成双成对,而灰喜鹊则成帮成伙,一来就是一大群,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
我常常带领国内外参观者丫在树下指着嬉戏的鸟儿们,说:“瞧,这是我们的一景!”碰巧了,还能看见一只小松鼠。
在北京,在喧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简直是奇迹。
它是打哪儿来的呢?太奇怪了。
我常常感叹生物界生命力之顽强,于是我又又常常说:“现代文学馆还有一宝,一只小松鼠。
“听者无不惊讶,点头称赞,都觉得小松鼠长在北京城里真不容易。
其实,仔细观察,能发现,一年四季,有许多品种的鸟会轮流光顾我们这个大院子,不过多半只是一只或一双;它们中有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还有一种体型特别小巧的鸟只及小麻雀的一半大,歌可是唱得很好听。
一听见它歌唱,我会立刻扔下笔,跑到院中去看它,听它那动人的鸣叫,以为是难逢的幸事。
冬天,在院中,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
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
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
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
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一飞就是乌压压一大片,总有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
它们很准时,人们按着它们飞出飞进的钟点劳作休息,倒真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
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其实,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巧用对比主题鲜明——简析《都市精灵》一文的对比手法《都市精灵》一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类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的主题,其对比手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今昔对比【课文在线】①还有一种体型特别小巧的鸟……以为是难逢的幸事。
②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达到遮天的地步……【含英咀华】因舒乙先生所住的庭院树木繁多,少有人来,因此平日会有一些鸟类光顾这里。
尽管这样,鸟还是显得稀少,这才使得舒乙先生一听到鸟儿动听的歌唱,便马上放下笔出去聆听,且把这当作是“难逢的幸事”。
而几十年前,老鸹常是成群成队地在北京城飞来飞去。
今昔对比,表达了舒乙先生对以往时光的无限怀念。
★城市对比【课文在线】①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②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③我佩服上海人……多可爱!【含英咀华】舒乙先生将北京与昆明、上海作了对比。
北京:老鸹和燕子很稀有,麻雀也元气大伤;昆明:红嘴鸥在每年春节前后有成千上万只;上海:在广场上放养鸽子,孩童和鸽子亲密接触。
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舒乙先生对有动物城市的羡慕之情。
★中外对比【课文在线】①碰巧了,还能看见一只小松鼠……简直是奇迹。
②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
【含英咀华】舒乙先生将北京城与美国的都市作对比,在北京城能看到一只松鼠,便感到是“奇迹”,而旧金山却称得上是海兽海鸟城,上百头野生大海狮可以“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通过中外对比,道出了舒乙先生“城市要有动物”的观点,表达了舒乙先生渴望城市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意识的愿望。
都市精灵教案部分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确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2.体会本文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从而明确作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情感变化与理性思考。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学法指导】在诵读的基础上,首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再次阅读,师生合作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抓住本文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运用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作手法,从而体会人与自然必须友好相处的主旨。
【教学时数】两课时【课堂助学】第一课时1.导入。
2. 出示学习目标。
3. 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想一想:本文题目中的“精灵”是指什么?本文具体写到了哪些精灵?文中写到的这些精灵分属于哪些城市?(2)说明下列词语概括的具体内容。
a.行宫的“一景”“一宝”b.北京“一景”c.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d.昆明人的“一大骄傲”e.旧金山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f.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g.一个“漂亮而荒诞的(3)课堂活动:作者提出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的观点,并强调应以小动物作为“标志和象征”,足见某种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请你再读课文,然后以其中的一种小动物的口吻说一说“都市精灵”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5.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请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或通过自我描写流露感情的句子。
(2)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感情的变化:喜爱——悲伤——难过——惋惜——羡慕——佩服6.释疑解难7.小结第二课时1.再读课文,把握主旨。
(1)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
你能找出几幅,并且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2)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能表示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第6、11、12小节。
(3)齐读这三小节。
(4)学生思考:根据这三小节的内容,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意思的? 2.圈划诵读,品味语言请你快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最富表现力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都市精灵》课堂作业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硕.大()老鸹.()栖.息()遮.天()肆无忌惮.()围剿.()荒诞.()觅.食()2. 解释下列词语。
(1)嬉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久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肆无忌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光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 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 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 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4. 选词填空。
(1)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__________难过。
(2)我常常_______生物界生命力之顽强。
《都市精灵》教案设计执教:泰兴市古溪初中孙爱军一、教案背景1.学段:八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已有网络搜索的能力,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搜集并整理作者的相关介绍,以及搜索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广告词、倡议书等课外知识。
二、教学课题:《都市精灵》“用心感受优质生活,用爱共建和谐环境”——《都市精灵》是一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之随笔。
文章用现在北京的“一景”、“一宝”,动物稀有而珍贵的现象开篇,与几十年前的北京“成群”“遮天”的现象纵向对比,又与其它拥有标志性动物的都市横向对比,以此抒发作者情感,发表作者观点,提出“与狼共舞”的都市生活,优化生存环境。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人与动物共处的观点和态度,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文中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表现观点的方法,进而掌握其写作方法。
三、教材分析《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人与自然”。
《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随笔,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人与动物共处的观点和态度。
②体会文中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表现观点的方法。
③了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①诵读品味,在揣摩中主动发现,解决问题。
②讨论交流,在合作互动中加深理解。
③比较阅读,在探究中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感情的流露。
课文重点与难点的理解是否透彻,关键在于对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的外延分析是否透彻。
开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都市精灵》的教学素材,深入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了该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第一单元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
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
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
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
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单元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
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