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基于“同课异构”精彩背后的再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决定成败——基于“同课异构”精彩背后的再思考

【关键词】思想品德同课异构细节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各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常用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各异,演绎出思想品德课堂不同的精彩。45分钟的课堂中隐含或生成着许多细节。每一个细节,可以生成或毁灭一次精彩。“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最终取决于每一个教学细节的落实上。笔者拟通过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从分析几位老师所执教的新课一北师大版八年级教材的《诚实待人》一课人手,就抓好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关键之点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先声夺人,导好新课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其中有不容忽视的细节。思想品德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中应该先声夺人,带领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在这方面,有的做法很好,有的做法则值得商榷。例如,一位老师在导入《诚实待人》一课时先给出一段材料(材料内容略),然后设置了3个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1)你觉得王刚的问题出在哪里?(2)请你出个主意,帮他解决所面临的问题。(3)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受到欢迎呢?这样导人,时间过长。其实,一般而言,新课导入最多占一节课总时间的10%左右,两三分钟最好,做到生动

形象、简洁直接更妙。例如,有一位老师就地取材,用班里新近发生的事情(最近该班有同学因冒老师签名请假被学校公开批评)直接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发人深省。还有一位老师播放有关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的新闻视频(3分钟),然后进行新闻点评,并提出问题:这段新闻反映了武秀君的什么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样教学,引入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由表及里,整合教材

新课程教材观认为: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材只是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教师共同开发制定的一些基本的教和学的材料,是课程实施的物质载体,是教师组织课堂的重要依据而非唯一依据。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体现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追求。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复制教材,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增减、加工重组,设计两三个精彩的细节,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生活性、思想性,使教学内容更趋合理。这一过程的指导原则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用教材教,首先必须要在课标的引领下,破其卷,取其神,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确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紧扣教材之“魂”进行教材整合。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例如,一位老师在整合《诚实待人》一课

的知识时,将其分为“履行承诺篇”“实事求是篇”“改正错误篇”“讲究策略篇”四个部分,形象又直接,能逐步突破重难点内容,实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目标。有的老师则把教材知识整合为“说诚实”“明诚实”“写诚实”三个部分,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关系去处理教材,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还有一位老师以“诚实待人”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讲诚信故事,发现诚实;谈诚实理解,感知诚实;知不诚信后果,感悟诚实;“我说我做我诚信”,强化诚实。同时,突出了“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通过整体感知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去粗取精,选取材料

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笔者认为,教学设计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教师必须精选材料。选择材料必须坚持真实性、典型性、开放性和补充性的原则,精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新的典型素材。如一位老师在讲授“诚实要讲究策略”的内容时,以他本人新近收到的手机诈骗短信为例,提醒学生社会是复杂的,讲诚信的同时不能放松警惕;在讲授“实事求是”的内容时,适当补充了文献、图片(诚信宣誓、高考的诚信承诺书、无人监考的考试)等原始材料,播放了简短的视频(广州阿婆无人售报亭的钱箱被盗事件),介绍一些时政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值得注意的是,引用材料必须坚持适可而止的原则,不宜过多过滥。播放视频一般情况下不超过5分钟,否则会冲

淡教学主题。如果要引用名人、名家的观点,要经得起推敲,还要考虑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四、有的放矢,导思导想

一个巧妙的设问可以牵动学生的神经,使学生豁然开朗,有利于驱动学生深入思考,升华情感,提升能力。笔者认为,提高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必须注意:第一,问题设置应抓准关键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有一位老师先用约25分钟的时间讲课,余下的时间主要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由一组同学提出问题,另一组同学解答问题,以此类推,直到无人提出问题为止。一节课下来,多数时间都耗在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上,教学效果不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抓住关键点来设问。第二,问题的设置应该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还应力求解决障碍点,排除拦路虎,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针对学生提出的“现在很少有人讲诚信,老实人最终都是吃亏的”的观点,一位老师因势利导,用“三鹿集团生产劣质奶粉导致信任危机,最终企业破产”的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辨析“老实人是否会吃亏”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理解、交流、展示。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老师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偌大的一个全国知名的奶粉企业,为何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破产?你认为问题出在何处?怎样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这样设置问题层次清楚,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

五、相得益彰,和谐互动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两个主体,不可过于强调某一个主体而忽视另一个主体。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是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只有做到教与学的相得益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打破“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课堂。一位老师在讲授“我说我做我诚信”的内容时,将很多材料展示在大屏幕上,老师讲解完后,答案立刻就投影在屏幕上。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真正留给学生反思、自我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实在太少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下来,让学生有思考、感受和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其次,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必须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度”和“质”。不能为探究而探究,应该主题明确、规模适当、内容适合。一堂课所组织的探究活动一般为1-2个,掀起1-2阵高潮,必须紧扣教学重难点,不宜过多。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要真正做到互动与规范、分工与共享、认知与体现的统一。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题,学生一看便知,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尽量少用表面热闹却缺乏思维碰撞的模拟角色扮演。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观察与倾听,通过这两种方式,了解各小组、各学生进行探究的具体情况,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再次,强调师生的有效互动并不排斥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变成“一盘散沙”。实践证明,教师的讲是传统教学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发挥其优势,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