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20.83 KB
- 文档页数:5
北五味子挥发油的研究现状作者:马月月杨利民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年第02期摘要:挥发油是北五味子的重要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及临床价值。
本文针对北五味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提取工艺及药理学进行了总结,以客观分析北五味子挥发油的潜在科研价值。
关键词:北五味子;挥发油;提取中图分类号: S56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31-3五味子又名五梅子、面藤、秤砣子、玄及、药五味子、会及、山花椒等[1],属木兰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
因唐《新修本草》中“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的记载,故有“五味子”之名。
五味子有南北之分[2],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材,以辽宁省所产质量最佳,有“辽五味”之称;南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产于河南、山西等地。
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性状不同,化学成分也有差异,尽管南五味子有着不可替代北五味子的药用价值[3],但是临床应用表明,南五味子的药效比北五味子弱[4]。
北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具有着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安神和补肾之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滑精尿频、久泻不止、津伤口渴、遗尿、自汗盗汗、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等[5]。
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出并被列为上品[6],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证明,挥发油是五味子的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7]。
1 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北五味子藤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含有丰富的挥发油[8、9]。
史琳等报道五味子中挥发油的含量可达5%~6%[10]。
挥发油中大部分成分皆为萜类成分,包括单萜类、倍半萜类、含氧单萜类、含氧倍半萜类等[11],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醇、酯、醛、酮以及苯和荼的衍生物等,主要为α-蒎烯(α-pinem)、茨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m)、月桂烯(Myrcene)、α-萜品烯(α-terpinene)、柠檬烯(Limonene)等[12]。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硕士论文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临床应用广泛。
我国七十年代临床用五味子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目前对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为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现将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五味子乙醇提取液、北五味子水提取物均可使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1],并可增强中枢安定药氯丙嗪及利血平对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对抗中枢兴奋药苯丙胺对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
五味子醇甲为五味子仁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五味子醇甲抑制小鼠由电刺激或长期单居引起的激怒行为,对大鼠回避性条件反射及二级条件反射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大剂量使大鼠产生木僵,该木僵可被脑室注射da 所对抗[2]。
五味子醇甲可使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提示五味子醇甲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与多巴胺系统有一定联系。
催眠五味子超微粉水煎液、五味子水煎液、北五味子水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丙素、醇乙等均可增加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只数,延长阈上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1]。
其中乙素及酯乙对小鼠的睡眠时间有先延长后缩短的双相性影响。
五味子挥发油能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与中枢兴奋药戊四唑及士的宁无协同作用。
五味子挥发油剂量为1.24g/kg 及0.71g/kg 时,能引起小鼠活动减少,并能显着增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含量。
因此提示五味子挥发油并无中枢兴奋作用,其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的机理,与其对肝药酶诱导作用有关,而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3]。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张进;高石曼;贾晓光;齐耀东;李建光;张本刚;刘海涛【摘要】内南五味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药材滇鸡血藤的基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其根、茎可供药用,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经活络的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内南五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HIV等生物学活性.本文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有关内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阐明内南五味子药效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其资源提供一定参考.%The dried stems of Kadsura interior A.C.Smith is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as "Dian-Ji-Xue-Teng"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sm,irregular menstruation,and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which is distributed in sou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Studies show that lignans are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in K.interior and have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such as anti-oxidation,antitumor,anti-HIV,etc.In this paper,herbal authentication,chemical constituent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K.interior are review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illuminating th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 and exploiting the resources of this plant.【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7(019)007【总页数】6页(P1045-1050)【关键词】内南五味子;木脂素;抗氧化;抗肿瘤【作者】张进;高石曼;贾晓光;齐耀东;李建光;张本刚;刘海涛【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内南五味子 Kadsura interior A.C.Smith为五味子科南味子属植物,又称凤庆鸡血藤、散血香,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主产于我国云南宝山、凤庆、临沧、耿马等地,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为常绿攀援灌木[1],其干燥根、藤茎可供药用,性温,味苦、甘,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筋活络的功能[2]。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五味子是我国的传统上品中药,其主要成分为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脂肪油等,可咳逆上气、益气、益男子精、强阴、补不足,文章分别对五味子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标签:五味子;主要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的果实。
是我国的传统上品中药,历史久远,源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书中记载曰:“本品咳逆上气、益气、益男子精、强阴、补不足。
”历代复有除热、养五脏、补虚劳、明目、令人悦泽等记载。
其果实酸、甘、辛、咸、苦五味俱有,故名为五味子。
近代中医学研究发现:五味子的主要成分是由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脂肪油等。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关于五味子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1.五味子的主要成分五味子主要成分是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但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提高,提取工艺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成分被精确的分离测定含量。
目前常使用的测定方法为:比色法、薄层层析、薄层扫描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提取工艺有:醇提法、水提法、超声提取法、乙醚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
临床上已经被鉴别出的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类:①木脂素类,五味子的鲜果中五味子素活性成分为0.12%,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安五酸、安五脂素、d-表加把辛、襄五脂素等。
②挥发性主要包括:α-蒎烯、茨烯、β-蒎烯、月桂烯、α-萜品烯、柠檬等。
③有机酸类,五味子的鲜果中有机酸成分10%,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
④其他成分:柠檬醛、叶绿素、树脂、VC、VE、甾醇、鞣质及多糖类等。
2.五味子的药理学作用2.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五味子对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的作用。
不仅可以改善人类的智力活动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而且五味子对中枢神经不同的部位均有兴奋作用,加强脊髓的反射能力,还可以使大脑兴奋,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率。
五味子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五味子是一种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五味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不断被挖掘。
本文从五味子的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中枢调节、改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免疫调节等方面进行最新研究,为其在临床的进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红北产者黑,人滋补药,必用北者乃良”。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中国药典》收录有两种五味子药材,分别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又名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尤以北五味子质量为佳,畅销国内外。
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的正品,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在西南及长江流城以南地区均有出产。
全世界有五味子约50种,其中我国有近30种。
五味子药用价值很高,其作为名贵常用中药具有悠久历史,在《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等质量标准中多次出现,是应用面较广、用最较大的中药材品种。
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是临床保肝降酶的首选药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有增加中枢神经兴奋,增强人体精神、体力和心血管系统张力及肝内有具心脏收缩力,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转氨酶等活性;同时五味子还具有选择性抑制神经递质、增加脑内5-HT含量,协同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
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人研究,为五味子各化学成分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1对肝脏的作用五味子具有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的作用。
四氯化碳(CC14)是其中一种对肝脏最具毒害的物质。
大量研究显示,五味子的强效保肝功效能对抗CC14的毒害作用。
包天桐等研究发现用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等引起小鼠肝损伤为模型,发现五味子的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化学物质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作用[1]。
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作者:闫丽丽白军昌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07期摘要:对国内外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按照化学成分进行分类。
结果:总结发现五味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结论:五味子具有开发药品及保健品的价值。
关键词:五味子; 化学成分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A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主产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等,本草中列为上品,认为有益气、明目、补不足、养五脏、壮筋骨的作用,且具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涩精、安神之功能。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在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将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对五味子的发药品及保健品有参考作用。
五味子中化学成分为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有机酸类、多糖类、苷类、其他成分等。
1 挥发性成分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醇、酯、醛、酮以及苯和奈的衍生物等,主要为α-蒎烯(α-pinem)、茨烯(camphene)、β-蒎烯(β- pinem)、月桂烯(myrcene)、α-萜品烯(α-terpinene)、柠檬烯(limonene)等。
周英等报道,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200个成分,其中包括34个三萜类成分。
秦波等报道,五味子挥发油含有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含氧倍半萜类和少量醇、酸等含氧化合物。
芮和恺等从五味子挥发油中鉴定了29中化合物,站挥发油总量的39.65%,除澄茄烯、依兰烯、防风根烯外,其余成分均属首次从五味子挥发油中发现,包括倍半蒈烯、α-花柏醇等。
刘风雷等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为12.1%,12.7%和13.0%。
戴好富等对辽宁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经水蒸气蒸馏得到其挥发油并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GC-MS定性定量分析,共检出8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O个化合物。
对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的探讨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藤本,中国药典2000年版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
五味子只特指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而南五味子特指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
味酸,甘。
性温。
入肺、心、肾经。
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
临床应用久嗽虚喘、津少口渴、体虚多汗等症,也可用于精滑不固、小便频数、久泻不止等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本文从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以及保肝、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菌抑菌等方面对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五味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
标签:五味子;药理作用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林蔚等人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试验测定小鼠直接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及阈下剂量的睡眠发生率、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潜伏时间。
结果五味子(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
得出结论五味子具有改善睡眠作用[1]。
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北五味子粗多糖(CPSC100、200、400mg/kg)灌胃给药,能明显对抗环磷酰胺(150mg/kg)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并增加免疫抑制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表明北五味子粗多糖具有升白细胞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以记录缺氧动物存活时间作为判断常压下耐缺氧能力的指标,以观察注射垂体后叶素(Pit)后动物心电图T波变化作为判断心肌缺血损伤的指标。
结果SCE 可明显延长动物在常压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可使Pit性心电图T波变化有显著改善,表明SCE能明显提高动物常压耐缺氧能力,对动物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北五味子煎劑静脉注射,对正常兔、麻醉兔和犬都有明显的呼吸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并且能对抗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切除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窦区神经后,呼吸兴奋作用仍然存在,由此认为其呼吸兴奋作用系对呼吸中枢直接兴奋的结果。
五味子有效成分的研究摘要: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
它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辛甘酸苦咸五味皆备,因此而得名。
五味子在中医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成分和提取方法的深入研究,对认识五味子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超临界超声微波五味子是目前比较有研究价值的中药材之一,系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呈不规则的球形或者扁球形,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者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以粒大,果皮紫红,肉厚,柔润,杂质少(不得过1%)者为佳。
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呈球形或者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于种子上,种子1~2枚,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从中医角度讲五味子的功效主要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从近代药理学讲: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再生因滥用酒精、药物或肝炎而受损的肝脏组织;具有消炎作用;具有保护及增强心脏机能的作用。
通过对五味子的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该文对其有效成分的一系列研究简述如下。
1 木脂素类1.1 概况在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中木脂素结构类型多,含量丰富,总木脂素含量约为2%~8%,立体化学复杂,而且生物活性广泛、显著,此类成分的母核大多为联苯环辛烯型,同时多数是有手性差异。
主要包括五味子素、新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乙等等。
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刘继永1,2,王英平1,刘洪章23(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吉林132109;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摘 要:综述了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为中药五味子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五味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五味子(Schisandra chi nensis (Turcz.)Baill.)为木兰科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
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
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20种,南五味子属有10种,分布于西南、华南至东北地区。
其中,有19种可供药用,最具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五味子(学名),其次为华中五味子。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产地不同,习愦地把产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称北五味子(又称辽五味子);产于南方的称南五味子;产于西北地区的称西五味子。
北五味子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西五味子和南五味子,颇受国内外众商和药厂青睐。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
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1]。
五味子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和药理的深入研究,对认识五味子及其成分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传统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研究到新药研发,必将对五味子药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开辟新的方向。
现将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五味子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维生素、木脂素、三萜、倍半萜及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2]。
111 木脂素类木脂素类化合物以1,2∶3,4-联苯1,3环辛二烯为母核,为五味子中最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
五味子中含有多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素(Schisandrin )、五味子甲素(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素A )(deoxyschisandrin )、五味子乙素(γ-五味子素、五味子素B )(Schisandrin B )、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 C )、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schisandrol B )、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rin A )、五味子酯乙(Schisantherrin B )、戈米辛A (gomisin A )等。
药用植物五味子研究进展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我国历代医学资料都记载了五味子有补脾、益气、生津、固涩等功效,主治肺虚喘咳、津亏口渴、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是常用中药之一。
从50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五味子展开现代药理学研究。
Frckhman首先从五味子中分离出几种化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70年代初,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五味子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并由此开发出治疗肝炎的药物联苯双酯[1]。
1.五味子的化学成分五味子以果实和种子入药,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萜类、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1.1木质素类化合物五味子果实和根茎中均含有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即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果皮和成熟种皮约含5%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根茎皮和茎皮中所含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4.88%-12.4%,5.6%-9.9%[2]。
Ikeya等人对五味子木脂素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从五味子中分离出多种木脂素类化合物[3]。
目前,已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出40余种木脂素化合物单体,其中五味子中含有32种。
在这40余种化合物中,已发现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有10种,五味子中含有其中的7种,分别为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均属于木脂素成分中的联苯环辛烯类。
1.2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五味子的挥发油中,五味子茎叶、果实和种子均含有丰富的挥发油。
秦波等[4]从五味子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组分,主要是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和含氧倍半萜类,其中以倍半萜类物质最多。
柯铭清报道五味子挥发油具镇咳功效,其效力是可待因的75%[5]。
1.3其他成分五味子果实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多种有机酸,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此外,在五味子果实中还发现了甾醇,维生素C、E,树脂,糅质及铁、锰、硅、磷等矿物质。
《南北五味子保肝作用评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五味子醇乙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南北五味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保肝、护肝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评价南北五味子的保肝作用,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五味子醇乙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二、南北五味子保肝作用评价1. 实验材料实验选用的南北五味子药材采自XX地区,经过鉴定和提取,获得五味子醇等有效成分。
实验动物选用小鼠和大型动物如狗等。
2. 实验方法(1)药物干预:分别对小鼠和狗进行南北五味子药物的干预,设定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
(2)指标检测:检测各组动物在药物干预后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以及肝脏组织学变化。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南北五味子对小鼠和狗的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在药物干预后,各组动物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变化也得到明显改善。
三、五味子醇乙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1. 五味子醇乙的提取与纯化从南北五味子中提取五味子醇乙,经过纯化处理,获得高纯度的五味子醇乙。
2. 实验方法与模型构建(1)体外实验: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构建肝纤维化细胞模型,观察五味子醇乙对细胞的影响。
(2)体内实验:通过化学或免疫方法诱导动物发生肝纤维化,观察五味子醇乙对动物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体外实验结果:在肝纤维化细胞模型中,五味子醇乙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降低细胞内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2)体内实验结果:在动物肝纤维化模型中,五味子醇乙能够显著改善动物的临床症状,降低肝功能指标,减轻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
同时,五味子醇乙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四、结论本文评价了南北五味子的保肝作用,并对其主要活性成分五味子醇乙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南北五味子对小鼠和狗的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五味子醇乙能够显著抑制肝细胞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降低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动物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减轻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
五味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擎;曲晓波;李辉;金道明;律广富;王建玮;王保森;李娜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五味子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其果实、根、茎、叶等多种部位均具有药用
价值,都可起到治疗作用。
五味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含有木脂素、挥发油、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化学活性成分。
五味子的化学活性成分与它的药理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对肝脏、心血管、神经中枢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因此,进一步研究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活性对于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626-628)
【作者】杨擎;曲晓波;李辉;金道明;律广富;王建玮;王保森;李娜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长春130117;吉林省前卫医院,长春130012;吉林省前卫医院,长春130012;长
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长春130117;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研发中心,长春13011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敛肺止汗药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J], 李洪兵
2.北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J], 陈仙春;姚莹
3.南五味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J], 程敏
4.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J], 刘仁俊
5.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白文宇; 王厚恩; 王冰瑶; 余河水; 李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