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基地使用农药、肥料的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点与管理方法无公害农产品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然而,要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并非易事。
本文将探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点和管理方法。
一、土壤环境保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必须保证土壤的良好质量。
首先,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
其次,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农业措施,以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最后,加强对土壤pH值的调查与管理,维持土壤的酸碱平衡。
二、种子选育与筛选选育优良种子是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
应该注重选育耐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
在种子筛选方面,要对种子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目标作物的病毒、杂质以及其他农药残留等指标。
只有通过合格的种子才能确保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
三、生态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
首先,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其次,合理规划田间布局,减少土地利用率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同时,通过建立生态农业示范点,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植被保护,实现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严格的农产品追溯制度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追溯制度对于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对农产品的种植、生长、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监测和记录,可以追溯产品的来源,查明其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了禁用农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只有建立完善的追溯制度,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无公害农产品。
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农民的技术水平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组织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
此外,农民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探讨生产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通过持续的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在生产中的专业素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如今食品安全日益受关注的形势下,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保护土壤环境、选择合适的种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追溯制度以及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我们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严格按照规定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要求进行生产的农产品。
为了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的相关内容。
二、生产环境控制1. 农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无重金属污染的农田作为生产基地,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良好。
2. 农田管理:加强土壤保育,定期进行土壤调查和监测,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控制农药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 水质管理:保证灌溉水源的质量安全,定期监测水质指标,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三、种植管理措施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稳定性。
2. 种植技术:合理安排种植密度,控制病虫害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施肥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施肥时间,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农药使用控制1. 农药选择: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避免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2. 农药施用:严格按照使用剂量和施用时间进行农药喷洒,避免超量使用和频繁使用,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五、农产品采收和加工控制1. 采收时机:根据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择适当的采收时机,保证农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采收方式:采用科学的采收方式,避免对农产品造成损伤和污染。
3. 加工控制: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质量监控措施1. 农产品抽检:定期对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抽检,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信息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数据,方便追溯和溯源。
七、质量认证和标识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审核,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饲料等投入品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投入品准入管理:对农药、化肥、饲料等投入品进行许可和准入管理,设立相应的准入标准和程序,确保投入品的质量安全和环境友好。
2. 投入品生产管理:对农药、化肥、饲料等投入品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管理,确保投入品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投入品使用管理: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在使用投入品时的施药施肥、使用剂量等进行管理,确保投入品的正确使用,减少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4. 投入品监督管理:对生产、销售和使用投入品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对投入品的质量控制和追溯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投入品安全问题。
5. 培育和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工作,鼓励农民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有机和绿色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民收入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二)一、前言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以无污染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基础生产出的农产品,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者只使用少量的化学农药、化肥和其他药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农产品。
为了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定的投入品管理制度必须基于科学研究结果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确保投入品的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2.公正性原则: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必须公正、透明,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干预和不公平竞争。
3.可行性原则:制定的投入品管理制度必须考虑到农民实际生产条件和能力,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农民能够顺利实施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化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化肥残留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 规范管理,严格执法。
建立健全化肥、农药管理制度,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等违法行为。
3. 科技支撑,提高效率。
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加强化肥、农药安全信息发布,提高公众对化肥、农药安全的认知,引导公众参与化肥、农药安全管理。
三、管理制度1. 化肥、农药经营许可制度(1)设立化肥、农药经营许可证,实行一证一店制度。
(2)化肥、农药经营单位应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销售合格产品。
2. 化肥、农药使用指导制度(1)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效率。
(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水平。
(3)建立健全化肥、农药使用档案,记录使用品种、数量、时间等信息。
3. 农药残留监测制度(1)设立农药残留监测机构,对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
(2)对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依法进行处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化肥、农药回收制度(1)设立化肥、农药回收点,方便农民回收废弃化肥、农药。
(2)对回收的化肥、农药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5. 化肥、农药安全信息发布制度(1)及时发布化肥、农药安全信息,提高公众对化肥、农药安全的认知。
(2)对化肥、农药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发布安全预警信息。
四、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非法经营、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的,依法予以处罚。
2. 对因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 对因管理不善,导致化肥、农药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总则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化肥农药使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单位、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者。
三、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将化肥农药安全使用放在首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科学合理,精准施用。
根据作物需求、土壤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方案,实现精准施用。
3. 依法管理,规范经营。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化肥农药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
四、管理内容1. 化肥农药经营(1)经营单位应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配备熟悉农药知识的业务人员。
(2)经营单位应建立农药购销台账,记录农药名称、规格、批号、数量、购销日期等信息。
(3)经营单位应向购买者提供农药使用说明书、安全标签和注意事项。
2. 化肥农药使用(1)使用者应了解化肥农药的性质、作用、用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使用者应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农药使用指南,合理确定化肥农药用量。
(3)使用者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化肥农药,不得使用禁用、限用农药。
(4)使用者应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1)使用者应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
(2)农药包装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鼓励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2)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替代产品,降低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五、监督检查1.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化肥农药安全使用监管工作,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查处。
2.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内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举报。
六、法律责任违反本制度,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等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无公害农药的安全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无公害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无公害农药安全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依法管理,规范操作;(三)严格监管,强化责任;(四)科技创新,持续改进。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四条无公害农药生产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二)具有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三)有专门的质量检测机构;(四)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无公害农药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质量标准生产;(二)使用合格的原料和包装材料;(三)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四)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成分。
第三章经营管理第六条无公害农药经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二)有专门的销售场所和仓储设施;(三)有熟悉农药业务的专业人员;(四)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
第七条无公害农药经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质量标准销售;(二)提供农药产品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三)严禁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四)不得经营国家禁止销售的农药。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八条无公害农药使用者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了解农药的性质、用途和风险;(二)掌握农药的使用技术;(三)遵守农药使用规定。
第九条无公害农药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农药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二)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三)注意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严禁在禁用区域使用农药。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条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无公害农药的监督管理,依法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二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农药使用者对无公害农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化肥和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可能给农田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风险。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技术支持和监管措施三个角度来探讨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制度。
一、政策法规为了规范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首先,农业部将化肥和农药列入农业生产的重点监管对象,并明确了农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
其次,对于农药,我国建立了农药登记制度,对农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以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化肥和农药使用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减量、减药,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二、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优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例如,推广绿色施肥技术,包括有机肥的利用、秸秆还田等,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此外,可以利用先进的农药喷洒技术,比如无人机进行精准喷洒,减少药物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同时,还可以通过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三、监管措施加强对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的监管是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储存等环节的监管,严禁使用假冒伪劣农药,确保农民购买到质量合格的农药;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的认识,避免不当使用农药造成环境和健康风险。
同时,可以建立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控农民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予以处理。
综上所述,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技术支持的创新和监管措施的加强,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一、背景介绍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和肥料,同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农产品。
为了保障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二、生产环境控制1. 土壤管理:采取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和调整,确保土壤的养分平衡和健康。
2. 农药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只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和不当使用。
3. 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三、生产过程控制1. 种植管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间距,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2. 施肥管理: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3. 灌溉管理: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4. 采摘和包装:在采摘过程中严格控制人员的卫生状况,避免污染农产品。
采摘后,及时进行包装,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四、质量检测措施1. 农产品抽检:定期抽取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2. 产品溯源: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追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种植和养殖环境等信息,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安全。
3. 农产品认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行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信任度。
五、市场监管措施1.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进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消费者宣传无公害农产品的优势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3. 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六、总结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无公害管理制度范文无公害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和有效监控,减少或消除农业生产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实现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的管理制度。
无公害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它通过管理农药使用、规范农作物种植、控制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而减少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无公害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农业生产规划和土壤保护,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使用管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等。
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无公害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和农户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不得污染水源,不得乱倾倒农药和化肥,不得滥用化学物质,严禁违规排污。
同时,要对农作物种植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农业生产规划和土壤保护是无公害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无公害管理制度要求农业生产要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包括确定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密度和面积,合理设置农田和别墅,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要加强土壤保护,做好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工作,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肥力,保持土壤的健康状况。
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使用管理是无公害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无公害管理制度规定了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原则和标准,要求农民使用合法注册的农药和化肥,按照使用说明书和农药登记证书的要求进行使用。
同时,要加强对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督和检测,确保农药和化肥的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标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无公害管理制度还要求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控制。
无公害管理制度规定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包括农产品的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和农药残留等指标。
同时,要建立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追溯体系,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监测,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能追溯到生产环节。
一、总则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化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从事农药、化肥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
三、农药化肥安全使用原则1. 优先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2. 严格执行农药、化肥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加强农药、化肥的质量监管,确保农药、化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水平,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四、农药化肥安全使用管理措施1. 农药、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农药、化肥的质量。
2. 农药、化肥经营企业应当设立专柜销售农药、化肥,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3. 农药、化肥使用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按照农药、化肥的标签和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改变使用方法和剂量。
(2)不得使用禁用农药、化肥,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登记的农药、化肥。
(3)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施肥量。
(4)使用农药时,注意个人防护,防止农药中毒。
4.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当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水平。
5. 农业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化肥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五、责任追究1. 农药、化肥生产、经营企业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擅自生产、经营农药、化肥的,由农业执法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2. 农药、化肥使用者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后果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3.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未履行职责,导致技术推广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后果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农业执法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田基地的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农民的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农田基地。
第三条投入品:指用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的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
第四条农田基地负责制定并实施本管理制度,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五条农田基地应当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台账,记录投入品的采购、使用和销售等情况。
第六条农田基地应当配备专职的投入品管理人员,负责投入品的采购、使用和销售等工作。
第七条农田基地应当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投入品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第八条农田基地应当依法依规经营,不得从非法渠道购买或使用投入品。
第九条农田基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选择合格的投入品,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规范的用量进行使用。
第十条农田基地应当妥善保存投入品的使用记录和购买凭证,并依法保留备查。
第二章投入品采购管理第十一条农田基地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需要,制定投入品采购计划。
第十二条农田基地应当从合法、正规的销售渠道采购投入品。
第十三条农田基地在采购投入品时,应当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采购。
第十四条农田基地应当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第十五条农田基地应当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验收投入品,确保投入品符合标准和要求。
第三章投入品使用管理第十六条农田基地应当制定并实施投入品使用计划,明确投入品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用量等。
第十七条农田基地应当建立投入品使用记录,记录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和用量。
第十八条农田基地应当确保投入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第十九条农田基地应当对投入品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投入品使用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第二十条农田基地应当定期对投入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投入品的正常使用和储存。
第四章投入品销售管理第二十一条农田基地应当建立投入品销售记录,记录投入品的销售情况和销售对象等。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其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通过科学管理和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保障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二、农田管理1. 土壤监测和调整:定期对农田进行土壤监测,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土壤调整,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和土壤酸碱度适宜。
2.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合理使用农药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灌溉管理: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过度灌溉和水质污染,确保农作物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
三、种子和种苗管理1. 种子和种苗的选择:选择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种子和种苗,确保其品质和纯度。
2. 种子和种苗的处理:对种子和种苗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3. 种子和种苗的追溯:建立种子和种苗的追溯体系,记录种子和种苗的来源和生产过程,确保其质量可追溯。
四、施肥管理1. 有机肥的使用: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
2. 施肥量的控制: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
3. 施肥的时机: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温和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施肥时机,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五、农药使用管理1. 农药的选择:选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药,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农药。
2. 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
3. 农药的使用时机:根据病虫害的生物特性温和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农药使用时机,提高防治效果。
六、采摘和包装1. 采摘时机:选择适当的采摘时机,确保农产品的成熟度和口感。
2. 采摘技术:采用科学的采摘技术,避免对农产品造成损伤。
3. 包装材料: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对农产品造成污染。
4. 包装规范: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包装规范,进行包装,确保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规定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第一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无公害生产。
第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害时,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应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量。
第三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下列农药使用原则。
1、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
2、提倡生物防治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3、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4、严格按照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使用农药。
5、使用农药应符合国家的“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要求。
6、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产期内避免重复使用。
第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禁止使用下列化学农药及其混剂。
1、有机氯类:六六六、滴滴涕、氯丹、林丹、艾氏剂、狄氏剂、五氯酚钠、三氯杀螨、杀螟威2、有机磷类: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久效磷(纽瓦克)、磷铵、甲基异硫磷、甲拌磷(3911)、乙拌磷、治螟磷(硫特普、苏化203)、蝇毒磷、水胺硫磷、灭线磷、氧化乐果、高渗氧乐果3、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铁灭威、速灭威、速扑杀4、取代苯类:五氯硝基苯、二溴氯丙烷5、其他:杀虫脒(克死螨)、西力生、赛力散、氰化物、敌枯双、普特丹、培福朗第五农产品生产者必须及时、准确、认真填写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记录。
开封县隆昌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药安全使用承诺书为了确保我基地种植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质量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郑重承诺: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均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相关要求,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农药化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药化肥管理,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化肥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农药化肥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倡导绿色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第四条农药化肥管理应遵循合理、安全、环保的原则,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肥料施用模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
第五条国家加强农药化肥管理,建立健全制度,促进农药化肥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督,并严惩违规行为。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农药化肥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药化肥管理工作的领导,确保农药化肥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二章农药管理第七条农药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许可证,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才能进行生产。
第八条农药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保障农药质量和安全。
第九条农药经销商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核,并取得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展经营活动。
第十条农药销售时必须明码标价,不得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产品。
第十一条农药使用单位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农药,并且要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农药使用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农田周边100米内的环境敏感点,如饮用水源点、学校、医院、水产养殖区域等,不得使用高毒、高效、高残留的农药。
第十三条对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农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章化肥管理第十四条化肥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展相关活动,而且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五条化肥销售单位不得销售过期、假冒伪劣的产品,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第十六条化肥使用单位要根据土壤的需求和作物生长周期,科学使用化肥,防止过量施用。
第十七条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一、总则为了加强化肥、农药安全管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严格遵守化肥、农药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规定,预防事故发生。
2. 依法管理、规范经营。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化肥、农药的经营行为。
3. 严格监督、确保质量。
加强对化肥、农药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鼓励科技创新,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肥、农药产品。
三、管理职责1. 农业部门负责化肥、农药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本制度。
2.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化肥、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3. 工商部门负责化肥、农药经营企业的市场监管。
4. 环保部门负责化肥、农药使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化肥、农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管理措施1. 化肥、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合法的企业法人资格;(2)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3)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4)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2. 化肥、农药产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包装标识规范、清晰;(3)农药产品标签应当注明产品名称、有效成分、含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4)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产品。
3. 化肥、农药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建立进货台账,确保产品来源合法;(2)建立销售台账,确保产品去向明确;(3)对经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4)不得销售过期、失效、假冒伪劣化肥、农药产品。
4. 农业生产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遵循科学施肥、用药原则;(2)按照产品标签上的使用方法使用化肥、农药;(3)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肥、农药;(4)合理处理残留农药、化肥,防止污染环境。
五、监督检查1. 各级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化肥、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
基地农药管理制度1.农药登记和使用许可:农药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审查和批准,然后才能被登记和使用。
在登记过程中,必须对农药的成份、剂量、使用方法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测试。
农药许可证也应该依据种植面积、农作物品种和需求来颁发。
3.农药储存和运输:农药的储存和运输要求严格,必须放在专门的储存室中,与食品、饮料等分开存放。
为了防止农药泄漏或污染环境,储存室应有防破坏、防漏、防火等措施,农药包装必须完好无损。
4.农药使用人员培训:农药使用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并持有合法的证书才能使用农药。
培训内容应包括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灾害应急处理、防护措施等。
5.农田农药施用管理: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施用。
施用过程中要注意风向,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危害。
施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喷雾设备和保存未使用的农药。
6.农药残留监测:应建立定期的农药残留监测机制,对农作物、土壤、水源等进行采样和检测,确保农药残留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安全威胁。
7.农药包装和废弃物处理:农药包装的回收和处理要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废弃的农药必须经过专门处理机构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排放到水源或环境中。
8.农药使用记录和报告:农药使用人员应详细记录农药使用的日期、品种、剂量和施用方法等信息,并定期报告给相关部门,以便监督和管理。
9.农药安全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开展农药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和农药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培养正确的农药使用观念和行为。
总之,基地农药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旨在保护农作物和消费者的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使用,才能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总则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区域内所有化肥、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个人。
三、管理职责1.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化肥、农药的监督管理,包括产品质量监管、经营许可管理、使用指导等。
2. 环保部门负责化肥、农药使用的环境监管,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3.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化肥、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四、化肥、农药的质量管理1. 化肥、农药生产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
2. 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并确保所经营的产品质量合格。
3. 使用单位必须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经过质量检测的化肥、农药。
五、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1. 使用化肥、农药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避免过量施用。
(2)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选择合适的化肥、农药。
(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2. 使用化肥、农药前,应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根据检测结果合理施肥。
3. 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肥、农药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口罩等。
4. 化肥、农药使用后,应及时收集残留物,防止污染环境。
六、安全防护措施1. 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
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知识。
3. 使用化肥、农药时,应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七、监督检查1. 各级农业、环保、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定期开展化肥、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
2. 对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化肥、农药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八、宣传教育1.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化肥、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肥料的管理制度
根据无公害农产品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在产地使用农药、肥料管理方面必须遵守以下制度。
一、梨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组织生产,严格、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按照各种不同配比浓度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产地用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少量的无机肥。
二、农药的种类和肥料的选择
1、梨病虫防治禁止使用的农药:三氯杀螨醇(酚)、甲胺磷、六六六、DDT、1605、1059、氧化乐果、水胺硫磷、毒杀芬、七氯、氯丹、本硫磷、异丙磷、呋喃丹、氰戊菊酯、甲基1605以及环戊二烯类等高残留农药和草甘磷。
禁用硝态氮、含氯的肥料和末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料。
2、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结合产地发生主要病虫的具体情况,选用农药;梨用肥选用农家肥;严禁使用未经本单位植保员同意的农药和化肥。
3、调购农资时,要认真验药、肥料名称、含量、产地、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有效期和适用范围等,方可确定是否购买。
三、化肥、农药的保管运输
1、化肥农药运输要注意安全,防止泄漏。
2、进出仓要履行验收手续,由专人负责保管,按类存放,并建立技术档案和仓库出入帐册。
四、农药、肥料的使用、发放、施用
1、农药、肥料出仓应办理出仓手续,填写出仓单。
2、农资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生产管理方案制定的农药、肥料用量如实发放,不得随意减少或超量。
当日使用剩余部分要及时收回统一保管,次日根据需要进行发放。
3、生产管理和具体操作人员应严格按单位制定的生产方案对照药、肥的使用量,严禁超标,特别是农药用量,必须严格执行用药说明的稀释倍数和使用剂量。
4、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配带口罩,注意生产安全,预防中毒事故发生。
5、认真做好病虫防治记录。
仓库、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对每次农药、肥料和施用地点、品种、面积、时间、用量进行逐一登记,及时确定每片使用后的果园,农残安全间隔天数,以便制定鲜果开采时间,确保产地的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
安顺市西秀区黔中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3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