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次计划评估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8
xx航线设计从船舶所经水域不同可分成大洋航线和沿岸航线。
一、xx航行的特点1.航线长、离岸远、水深、危险物少,船舶航行中有较大的活动余地,航线有较大的选择性。
定位和导航主要依靠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如GPS和测天定位。
2.洋流的影响比潮流大,而且是长期的、恒定的作用,因此在选择航线和推算船位时,决不可忽视洋流对船舶的影响。
3.天气情况复杂。
在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晴、阴、雨、雾、雪和暴风雨天气。
风力时强时弱,海面会出现有平静、大涌大浪、冰冻和冰山移动交替出现的情况。
这些天气现象,有的航前难以完全预测,也有的在航行中难以回避,对航行安全威胁很大。
4.驾驶员对航行海区不够熟悉,只能依赖航海图书资料的介绍。
二、xx航线种类大洋航行(ocean navigation)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航线:1.xx向线航线它不是航程最短的航线,而是操纵极为方便的单一航向航行的航线。
在低纬度或航向接近南北时,它和大圆航线的航程相差甚小。
2.等纬圈航线它是恒向线航线的特例,当出发点与到达点位于同一纬度时,可沿等纬圈航行,即计划航向为090°或270°的航线。
3.大圆航线它是地面上两点间航程最短的航线。
大圆航线(greatcircle sailing)与所有子午线相交成不等的角度。
所谓的大圆航线,是将大圆弧分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仍走恒向线(rhumb line)。
利用大圆海图拟定大圆航线较为方便,在大圆海图上,大圆弧为直线,纬线为凸向赤道的圆锥曲线。
拟定大圆航线的方法如下:⑴根据航行海区查《航海图书总目录》抽选相应的大圆海图。
⑵在大圆海图上,用直线连接起航点和到达点,即为大圆航线。
⑶在直线上每隔经差5°~10°或一天左右的航程取分点,然后逐点量出其经纬度。
⑷将各分点逐点移到航用海图上,用直线连接相邻分点,便得折线状大圆航线。
⑸量出各段恒向线的航向和航程,并列表备航。
⑹有GPS的船舶,应将大圆航法的有关数据输入。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航次计划书篇一:航次计划与航线设计航次计划与航线设计航次计划一、航次计划概述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拟定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外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航行实际,充分考虑航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利用船舶驾驶学科的专业知识。
因为,船舶航次计划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99年11月25日通过了A.893(21)号决议——航次计划指南(Guidelines for Voyage Planning),其主要内容有:航次/航线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和监控五个部分。
目前世界上某些港口在PSC检查和SMC年度外审中已涉及船舶航次计划。
二、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的船舶,不同的海上环境,航次计划的内容也将各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船舶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其包括如下:航行前航海图书资料的准备和改正;各种助航仪器的检修与起动;人员配备和载货(卸货)计划的完成;淡水、燃油及日用品的配备;航线的确定;开船时间、航行时间及过重要水域船时的计算;航行中重要水域或狭水道的航法研究;跨洋航行时大圆航线的起始点和到达点的选定;航线在某海区可能遭遇的海况及恶劣天气;到达港的概况、通讯、引航以及航道特征等等。
三、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的任务航次计划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共同完成的,船长是起到计划、指导、审核和补充的作用。
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负责的航线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拟定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二副应协助船长完成以下工作:1. 研究资料,选择航线。
仔细研究必要的航海图书资料,了解起、迄港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并根据航次气象、海况条件结合船舶载货以及船员应变能力选择航线,在总图上粗略画出航线,求取概略航程。
航次计划安全风险评估
航次计划安全风险评估是对航次计划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降低风险并确保航次的安全进行。
安全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航次计划的航线和航速:包括航线选择、航行速度、航段长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风险。
2. 天气条件:包括风力、浪高、能见度等因素,不良的天气条件可能增加船舶的风险,例如可能发生艏浪或翻船等情况。
3. 航次计划的时间安排:包括航次的起始时间、预计到达时间等。
如果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航行或者时间安排不合理,可能会增加船舶的风险。
4. 航次计划中的船舶装备和设备:包括船舶自身的安全设备、导航设备、通讯设备等。
如果设备不完善或者不符合标准,可能会增加船舶的风险。
5. 船员的素质和培训:船员的素质和培训水平也会影响航次的安全风险。
如果船员能力不足或者缺乏必要的培训,可能会增加船舶的风险。
评估完成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安全风险:
1. 选择合适的航线和航速。
2. 关注天气预报,避开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航行。
3. 合理安排航次计划的时间。
4. 确保船舶装备和设备的完善和符合标准。
5. 提高船员的素质和培训水平,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总之,航次计划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综合考量航次中各种因素对安全风险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航次的安全进行。
这对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航次计划一、航次计划概述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拟定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外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航行实际,充分考虑航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利用船舶驾驶学科的专业知识。
因为,船舶航次计划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 IMO )在 1999 年 11 月 25 日通过了 A.893(21) 号决议- -航次计划指南(GuidelinesforVoyagePlanning),其主要内容有:航次/航线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和监控五个部分。
目前世界上某些港口在 PSC 检查和 SMC 年度外审中已涉及船舶航次计划。
二、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的船舶,不同的海上环境,航次计划的内容也将各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船舶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其包括如下:航行前航海图书资料的准备和改正;各种助航仪器的检修与起动;人员配备和载货(卸货)计划的完成;淡水、燃油及日用品的配备;航线的确定;开船时间、航行时间及过重要水域船时的计算;航行中重要水域或狭水道的航法研究;跨洋航行时大圆航线的起始点和到达点的选定;航线在某海区可能遭遇的海况及恶劣天气;到达港的概况、通讯、引航以及航道特征等等。
三、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的任务航次计划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共同完成的,船长是起到计划、指导、审核和补充的作用。
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负责的航线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拟定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二副应协助船长完成以下工作:1.研究资料,选择航线。
仔细研究必要的航海图书资料,了解起、迄港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并根据航次气象、海况条件结合船舶载货以及船员应变能力选择航线,在总图上粗略画出航线,求取概略航程。
这些工作要求船舶备妥整个航线所涉及的海图和必要的出版物(其中包括某些地方规则),并改正到使用之日。
航次计划内容(共4篇):航次计划内容新学期新计划手抄报学前班月计划表内容幼儿园学前班周计划表篇一:航次计划航次计划一、航次计划概述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拟定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外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航行实际,充分考虑航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利用船舶驾驶学科的专业知识。
因为,船舶航次计划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 )在1999 年11 月25 日通过了 A.893(21) 号决议- -航次计划指南(GuidelinesforVoyagePlanning),其主要内容有:航次/航线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和监控五个部分。
目前世界上某些港口在PSC 检查和SMC 年度外审中已涉及船舶航次计划。
二、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的船舶,不同的海上环境,航次计划的内容也将各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船舶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其包括如下:航行前航海图书资料的准备和改正;各种助航仪器的检修与起动;人员配备和载货(卸货)计划的完成;淡水、燃油及日用品的配备;航线的确定;开船时间、航行时间及过重要水域船时的计算;航行中重要水域或狭水道的航法研究;跨洋航行时大圆航线的起始点和到达点的选定;航线在某海区可能遭遇的海况及恶劣天气;到达港的概况、通讯、引航以及航道特征等等。
三、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的任务航次计划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共同完成的,船长是起到计划、指导、审核和补充的作用。
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负责的航线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拟定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二副应协助船长完成以下工作:1.研究资料,选择航线。
仔细研究必要的航海图书资料,了解起、迄港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并根据航次气象、海况条件结合船舶载货以及船员应变能力选择航线,在总图上粗略画出航线,求取概略航程。
民航安全评估评估
民航安全评估是指对民航运输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的过程。
这一评估旨在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评估其严重程度和概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民航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飞行操作评估:评估飞行操作的程序和技术,包括起飞、降落、飞行中的机动和导航等,以确保飞行操作符合安全标准。
2. 飞行器适航性评估:评估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是否满足安全标准,包括对飞行器结构、动力系统、航电系统、燃油系统等方面进行评估。
3. 空中交通管理评估:评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运行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包括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通信设备、导航设备和监视设备等进行评估。
4. 机场安全评估:评估机场的运行和设施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包括对跑道、停机位、航站楼、设备、通信系统和消防系统等进行评估。
5. 安全管理系统评估:评估航空公司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安全管理系统是否满足国际标准和要求,包括对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培训和安全报告等进行评估。
通过进行全面的民航安全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民航运输的安全。
这对于旅客的安全和信心以及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航次计划(注:本资料整理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阅读使用,其实这些东西在课本《航海学》中亦有更详细的介绍,另外文中所述的航海图书号或海图号请以实际工作中UKHO、IMO及相关权威机构的最新更新为准。
)一、航次计划概述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拟定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外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航行实际,充分考虑航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利用船舶驾驶学科的专业知识。
因为,船舶航次计划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99年11月25日通过了A.893(21)号决议航次计划指南(GuidelinesforVoyagePlanning),其主要内容有:航次/航线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和监控五个部分。
目前世界上某些港口在PSC检查和SMC年度外审中已涉及船舶航次计划。
二、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的船舶,不同的海上环境,航次计划的内容也将各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船舶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其包括如下:航行前航海图书资料的准备和改正;各种助航仪器的检修与起动;人员配备和载货(卸货)计划的完成;淡水、燃油及日用品的配备;航线的确定;开船时间、航行时间及过重要水域船时的计算;航行中重要水域或狭水道的航法研究;跨洋航行时大圆航线的起始点和到达点的选定;航线在某海区可能遭遇的海况及恶劣天气;到达港的概况、通讯、引航以及航道特征等等。
三、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的任务航次计划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共同完成的,船长是起到计划、指导、审核和补充的作用。
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负责的航线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拟定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二副应协助船长完成以下工作:a.研究资料,选择航线。
仔细研究必要的航海图书资料,了解起、迄港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并根据航次气象、海况条件结合船舶载货以及船员应变能力选择航线,在总图上粗略画出航线,求取概略航程。
航线计划表篇一:航线计划于设计航次计划与航线设计航次计划一、航次计划概述航次计划通常是指船舶在接受新的航次任务后,拟定从一个港口泊位航行到另外一个港口泊位的过程中,有关航行安全保证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航次计划内容覆盖面较广,要求结合航行实际,充分考虑航次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利用船舶驾驶学科的专业知识。
因为,船舶航次计划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在1999年11月25日通过了a.893(21)号决议--航次计划指南(GuidelinesforV oyagePlanning),其主要内容有:航次/航线计划的目标、评估、计划、执行和监控五个部分。
目前世界上某些港口在PSc检查和Smc年度外审中已涉及船舶航次计划。
二、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对于不同的船舶,不同的海上环境,航次计划的内容也将各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船舶航次计划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
其包括如下:航行前航海图书资料的准备和改正;各种助航仪器的检修与起动;人员配备和载货(卸货)计划的完成;淡水、燃油及日用品的配备;航线的确定;开船时间、航行时间及过重要水域船时的计算;航行中重要水域或狭水道的航法研究;跨洋航行时大圆航线的起始点和到达点的选定;航线在某海区可能遭遇的海况及恶劣天气;到达港的概况、通讯、引航以及航道特征等等。
三、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的任务航次计划是由船长和驾驶员共同完成的,船长是起到计划、指导、审核和补充的作用。
二副在制定航次计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负责的航线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拟定航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二副应协助船长完成以下工作:1.研究资料,选择航线。
仔细研究必要的航海图书资料,了解起、迄港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并根据航次气象、海况条件结合船舶载货以及船员应变能力选择航线,在总图上粗略画出航线,求取概略航程。
这些工作要求船舶备妥整个航线所涉及的海图和必要的出版物(其中包括某些地方规则),并改正到使用之日。
航线可行性分析与评价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旅行的日益普及化,航空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航线的选择和经营管理对于航空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航线可行性分析与评价成为航空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本文将讨论航线可行性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航空公司提供决策参考。
二、航线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航线可行性分析与评价是指对于某一特定航线的经营前景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航线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航空公司可以了解该航线的潜在利润、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航线可行性分析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竞争分析等内容。
三、航线可行性分析的方法1. 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是航线可行性分析的关键环节。
通过调查和研究市场数据,了解旅客的出行需求、旅游热点、人口流动情况等,可以预测航线的总体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
2. 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评估航线可行性的重要工作。
通过计算机制化和明确航线的成本和收益,包括机票收入、货物收入、其他收入以及航线的运营成本、固定成本等,以此来评估航线经营的盈利能力和回报率。
3. 竞争分析:在航线可行性分析中,竞争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竞争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票价政策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判断航线的竞争优势和潜在风险。
四、影响航线可行性的因素1. 经济环境:航空业的发展受制于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繁荣时期,旅游需求增加,航线可行性相对较高;而经济下行期,需求减少,航线可行性相对较低。
2. 地理条件:航线的地理条件对其可行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位置独特的航线往往拥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如连接两个热门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
3. 政策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环境对航线可行性有直接影响。
政策的开放程度、投资限制等都会对航线经营带来影响。
4. 航空公司实力:航空公司的实力对航线的可行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强势航空公司拥有更多资源和客户群体,能够更好地经营航线。
二副业务知识问答(油化船)1、此前上船之前除履约培训之外,确实接受过哪些方面的培训?答:每次上船工作之前都由船队指导船长对我进行技能职责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培训,除此之外还参加过公司组织的知识更新的课程,主要学习关于油船化学品方面的知识更新以及安全操作方面的内容,休假期间还接受过船队组织的业务知识学习的培训,主要针对三副二副的业务,操作,职责,安全等方面的学习和知识更新。
2、简述一下STCW公约中二副的职责,为哪一级别?答:在STCW公约中二副为操作级,二副的主要职责是在船长、大副的领导下履行规定的船舶航行值班职责,根据船长指令拟定航行计划并报告船长审批,并主管助航设备;装卸期间接大副的布置管理货物装卸;进出港口、靠离移泊时,在船尾按船长的指示指挥工作,并将现场情况和周围环境及时报告船长;另外负责管理驾驶台、海图室和所管库室的物品,张贴驾驶台规则、驾驶台与机舱联系制度及主要说明等;负责管理海图、航海书籍、航海参考资料、各种航行记录簿等,并及时登记改正;负责按要求填报航次报表;负责编制分管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负责分管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和检测;负责向新到任的驾驶人员介绍仪器设备的性能、误差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负责向大副提出分管设备、仪器的修理、更新、配置等申请,外来人员上船修理时应陪同并协助,并做好监修和验收工作。
3、何为“基本安全知识熟悉”,何为“特殊安全知识熟悉”?答:基本安全知识熟悉所要掌握关于消防,救生,防污染,应急方面的基本知识,比方说熟悉应急集合点,各信号,消防站位置,紧急出口等等,特殊安全知识是指包括交接班,航行值班,助航设备熟悉,货物装卸与管理,船舶作业与人员管理,以及GMDSS 操作。
主要有以下内容:基本安全知识熟悉:熟悉各类应急及救生集合地点及程序熟悉并理解各种应急及弃船信号,对应的锣及汽笛(音响)信号等熟悉消防站的位置及程序熟悉船舶基本布置包括紧急出口;有开启或关闭通风孔,防火,防风雨及水密门的能力(除船体开口位置除外)熟悉下列消防设备的位置熟悉里本人最近的火警按钮,警铃,便携式灭火器,消防栓,太平斧和水龙带和紧急出口熟悉本人经常工作及生活场所最近的火警按钮,警铃,便携式灭火器,消防栓,太平斧和水龙带和紧急出口熟悉启动应急消防泵的程序及位置熟悉船上指定吸烟室的位置及要求熟悉消防员装备的穿着及存放地点熟悉固定是消防系统的启动释放位置及程序熟悉CO2钢瓶贮存室的位置及位于机舱,泵浦间,液货舱灭火控制阀的位置,熟悉操作规程;熟悉大型泡沫灭火柜存储室及机舱,货泵间灭火站内灭火控制阀的位置,熟悉操作规程熟悉应急逃生呼吸器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熟悉燃油速闭阀的位置,作用,使用程序集注意事项能找到救生衣,浸水服,保温、衣,消防装具,并知悉其穿着方法熟悉防污染设备的存放位置,使用方法及程序熟悉货油泵的应急停止开关的位置及程序熟悉垃圾的分类,存放及处置的程序及存放的位置熟悉本人各项应急,救生,保安职责熟悉开启及关闭各处所通风的位置及程序熟悉船上的医疗应急设备的位置,使用方法及程序,包括担架,急救箱,氧气呼吸器熟悉各类安全标志,符号的含义熟悉机舱污水泵的应急停止程序的位置,报告及操作程序熟悉逃生路线前往几号救生艇,并熟悉救生艇,救生筏的操作程序熟悉火箭操作器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熟悉各类遇险信号(火箭信号,红火信号和其他烟火信号)的数量,存放位置,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熟悉并理解公司控制酒精,毒品政策熟悉船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知道公司指定人员,公司保安员及获得其联系方式得到位置特殊安全知识熟悉熟悉驾驶台助航设备的操作程序和维护熟悉驾驶台通讯导航设备的操作程序和维护货物的管理船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4、航行值班期间,须考虑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航行值班的环境因素包括船舶所处水域的自然条件,航道或水域条件,交通条件,比如通航条件密度,区域,气象条件海况以及能见度,设备的运转情况,障碍物以及水深。
航次计划之船舶风险一、船舶内部风险(认为因素、船舶及货物因素)1.人为因素:①航海经验、知识的匮乏。
②船舶定位错误,值班或了望疏忽。
③过度自信、恃强,心理调节能力差。
④过度疲劳,酒后工作。
⑤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⑥不熟悉船舶、机器、设备的性能,操作不当。
⑦机器、设备维护、保养不良。
⑧不了解货物特性,配载错误,系固不当。
⑨不了解气象情况,错误估计自然现象的破坏能力,对环境判断失误等。
2.船舶和货物因素:①船舶结构及强度差,锈蚀严重,②船舶设计不合理,稳性差,③主机、辅机、舵机、锚机等重要机器设备的工况差,易发生故障。
④GPS、雷达、罗经等助航仪器及通讯设备性能差,不稳定,易发生故障或失灵。
⑤货物本身的特殊性质,如易燃、易爆、易腐蚀、毒害、放射性、不易绑扎固定等. (END)船舶风险的识别二、船舶外部风险(管理因素、环境因素)1.管理因素:①没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②人员、资源分配不合理。
③没有相应的安全教育及培训。
④组织机构不健全。
⑤没有健全监督机制。
⑥对事故缺乏深入的分析等等。
⑦船公司海机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⑧港口或当局管理不到位。
(END)船舶风险的识别2.环境①航行环境复杂,多浅滩、礁石、碍航物。
②可航水域狭窄、弯曲、流急、浅点多。
③恶劣天气、大风浪。
④航道与水深的变异。
⑤助航标志、导航设施的移位、灭失,不能正常工作⑥雾、雨、雪等导致的能见度不良。
⑦异常潮汐。
⑧船舶通航密度大且混乱。
(END)船舶风险评估和控制一、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航行1.风险因素1)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水深浅,航行障碍物多2)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水流复杂,受潮流影响大3)船只较多,渔船密集,违反交通规则和海上避碰规则的情况较多4)沿岸航区,通航密集区交通环境复杂,回旋余地小,避让困难. (END)2.风险如何控制1)勤测船位2)保持正规瞭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保持不间断的正规瞭望3)及时,准确转向,转向后保证船舶航行在计划航线上4)及时接受航行警告,并标注在相关海图上;海图、图书资料改到最新5)及时接受气象传真,注意海况变化,对恶劣天气及早、果断采取预防措施6)利用一切方法正确识别岸形和助航标志7)充分合理运用位置线导航. (END)二、狭水道、岛礁区航行1.风险因素1)狭水道、岛礁区航道狭窄弯曲,航行危险物多,船舶活动受限制2)狭水道、岛礁区水流急,受潮流影响明显,流向多变,船位难控制3)狭水道、岛礁区往来船只频繁,常有小船阻塞航道,航行困难4)狭水道、岛礁区水深浅,水深变化大,大船易搁浅。
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范文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引言航次安全风险评估是指评估航次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安全风险,包括人员伤亡、船舶损坏、货物丢失等,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和控制这些风险。
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确保航次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进行而制定的,本文将对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制度目的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航次中的安全风险得到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通过实施本制度,可以帮助船舶公司和船员预测和避免可能的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制度适用范围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承担航次任务的船舶及其船员。
无论是长期航行还是短期航行,本制度都要求所有船员在出航前进行航次安全风险评估,并在航行过程中及时进行风险管理。
四、管理责任和职责1.船舶公司应指定安全风险评估的专职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管理航次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2.船舶公司和船员负有共同的安全责任,必须遵守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3.船舶公司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船员具备进行航次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
五、航次安全风险评估流程1.出航前评估:在船舶出航前,包括船舶公司和船员都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航次目的、航线、天气条件、船舶状态、人员素质等。
2.航行过程中评估:在航行过程中,船舶公司和船员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包括定期检查船舶设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修复设备故障等。
六、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和方法1.指标: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包括人员伤亡率、船舶损坏率、货物丢失率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指标阈值。
2.方法: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利用统计数据和模型进行计算,定性评估则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评估。
七、风险管理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和控制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风险管理措施:1.改善设备和技术条件:及时修复设备故障,改善航行技术条件等。
船舶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规定船舶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规定1.船长收到“航次指令”后,应对航次指令及可能所涉风险进行评估,以确认本航次船舶可能的潜在风险,制定规避措施。
2.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规定2.1船长在进行航次计划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a船舶适航能力;b在船高级船员的素质及技能;c船舶现有设备技术状况;d船舶适货能力;e如承运新货种,有无特殊要求,且能否满足;f开辟的新航线、所抵港口当局有无特殊安全、防污染要求且能否满足;g其它安全和防污染要求。
2.2船长在进行航次计划风险评估时,还应充分考虑从(A)出发港到(Z)目的港的航行计划,从A点到Z点,途径B、C、D、E、F、G、H、I、J、K、L……等海区或关键海域。
假设B为引航水域或受限水域;C为沿岸水域;D为通航密度大水域或受限水域;E为狭水道或分道通航制水域;F为岛礁区水域;G为能见度受限水域;H为恶劣天气海域;I为冰区海域航行;J为海盗或恐怖活动猖獗海区或地区;K为战区航行等等。
2.3标识出航线各个不同海域/海区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并制定规避措施。
或最低要求船长和驾驶员应在船舶进入某一海区之前,意识到可能会发生的险情或隐患,应如何规避和发生后如何采取正确行动进行处理。
2.4航次计划风险评估结果填入“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表”中,风险等级Ⅰ是指低度风险,船舶可以控制;风险等级Ⅱ是指中度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控制;风险等级Ⅲ是指高度风险,船舶不可控制。
2.5当出现风险等级Ⅰ、Ⅱ时,船长应组织安全策划,针对安全隐患,制定详细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确保落实到部门及相应岗位。
并将“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表”报船舶管理部海务部。
2.6当出现风险等级Ⅲ时,船长应及时召开由主要船干参加航次指令安全风险评估会议,并在“航次会记录簿”上记录。
将航次计划否决的理由填入到“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表”中报船舶管理部海务部。
3记录管理3.1“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表”由船长保存3年4附表4.1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表附表船舶航次计划风险评估表编号:船名航次航线驾引人员确认内容状态(否应说明)船舶适货、适航能力是否船舶现有状况是否载船高级船员的素质及技能是否是否承晕的新货种、有无特殊劳动保护要求,且能否满足开辟的新航线、所抵港口当局有无特殊安全、防污染要求且能否满足是否其它安全和防污染要求是否风险规避措施风险等级船方可控船方不可控备注:风险等级I是指低度风险,船舶可以控制;风险等级II是指中度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控制;风险等级III是指高度风险,船方不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