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技术发展简介精编
- 格式:docx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6
触摸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一、概述1.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程触摸屏技术,作为一种直观、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科技创新的史诗,从最初的电阻式触摸屏到现代的电容式、光学式以及声波式触摸屏,每一步的进展都极大地推动了人机交互方式的进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电阻式触摸屏就已出现。
这种触摸屏由两层导电材料组成,中间以隔离物隔开。
当用户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材料在触摸点处接触,形成电流,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电阻式触摸屏具有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但触摸反应速度较慢,且不支持多点触控,限制了其在高端设备上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容式触摸屏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
电容式触摸屏通过在屏幕表面形成一个电场,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会改变电场分布,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电容式触摸屏具有反应速度快、支持多点触控等优点,因此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进入21世纪,光学式触摸屏开始受到关注。
光学式触摸屏利用摄像头捕捉屏幕表面的光线变化,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这种触摸屏具有分辨率高、触摸体验好等优点,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易受环境光干扰等因素,目前在市场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近年来,声波式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这种触摸屏通过在屏幕表面产生声波,当手指触摸屏幕时,会改变声波的传播路径,从而确定触摸位置。
声波式触摸屏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历史。
从电阻式到电容式,再到光学式和声波式,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为我们带来了更便捷、更高效的人机交互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触摸屏技术将会更加先进、更加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2. 触摸屏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现代生活中,触摸屏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设备的普及,触摸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互动的主要界面。
触摸屏的发展历程
触摸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早期触摸屏技术主要采用电阻式触摸屏。
这种触摸屏技术通过电阻膜在玻璃表面形成一个电场感应层,实现了对触摸的响应。
然而,这种触摸屏技术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如易受污染、易磨损、触摸精度不高等。
随着电容式触摸屏的出现,触摸屏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
电容式触摸屏通过玻璃表面的透明导电层检测人体的电容影响,实现了对触摸的精确感应。
电容式触摸屏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耐久性好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触摸屏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流行,触摸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除了传统的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外,还出现了其他类型的触摸屏技术,如表面声波触摸屏、红外线触摸屏、压力感应触摸屏等。
这些新技术为触摸屏带来了更多应用场景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触摸屏技术的发展还带来了多点触控和手势控制等功能的实现。
多点触控技术允许用户同时用多个手指进行操作,极大地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手势控制技术则通过识别用户的手势动作,实现了更直观、自然的交互方式。
总的来说,触摸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电阻式触摸屏到电容式触摸屏,再到各种新型触摸屏技术的出现,为人机交互提供了更简单、便捷、直观的方式,推动了智能设备的进
步和普及。
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触摸屏技术将继续不断演进,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未来的计算机界面触摸屏和手势识别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计算机界面:触摸屏和手势识别技术的发展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中,计算机界面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触摸屏和手势识别技术作为新一代计算机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未来计算机界面的主导趋势。
本文将探讨未来计算机界面触摸屏和手势识别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触摸屏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形式。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触摸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未来的触摸屏技术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并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应用潜力。
1. 多点触控技术未来的触摸屏技术将不仅局限于单点触控,而是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
通过多指触控,用户可以进行更加灵活和自然的操作,大大提升交互的效率和便利性。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两个手指在屏幕上放大或缩小图片,或是使用三个手指切换不同的应用程序。
2. 弹性触摸屏技术弹性触摸屏技术是一种新型触摸屏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比传统的硬性触摸屏,弹性触摸屏允许用户进行更加细腻和精准的操作。
此外,弹性触摸屏还有着更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够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和使用场景。
3. 可折叠屏幕技术可折叠屏幕技术是触摸屏技术的又一次突破和创新。
通过采用可折叠屏幕,未来的计算机界面将具备更大的屏幕比例,同时又能够轻便易携带。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屏幕展开或者折叠,实现从手机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多种形态转换。
二、手势识别技术的发展手势识别技术是指通过感应和解读人体手势动作,实现计算机交互的技术。
随着人们对自然交互方式的需求增加,手势识别技术正逐渐成为计算机界面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方向。
1. 3D手势识别技术未来的手势识别技术将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而是能够识别和理解更加复杂的三维手势动作。
通过3D手势识别技术,计算机可以获取更加精准和全面的用户手势信息,提供更自然和智能的交互方式。
平板电脑触摸屏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的渗透率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平板电脑触摸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一、平板电脑触摸屏技术的基础平板电脑触摸屏技术是用户与设备进行交互的一种主要方式。
传感器接收用户的指令,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指令对平板电脑进行控制。
最常见的触摸屏技术有电阻式触摸屏和电容式触摸屏两种。
在电阻式触摸屏中,两层玻璃之间覆盖有导电性涂层。
当用户触摸平板电脑的屏幕时,导电性涂层之间会形成电接触点,从而检测并传递用户的输入信号。
而在电容式触摸屏中,屏幕上覆盖有一层感应电极,并有一定距离的绝缘材料隔离。
当用户触摸电容式触摸屏时,感应电极内电容电平会改变,从而通过算法分析用户的输入信号。
二、平板电脑触摸屏技术的新特点近年来,随着平板电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触摸屏技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展现出了几个新特点。
首先,多点触摸技术正在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电容式触摸屏和电阻式触摸屏仅支持单点触控,而多点触控技术则可以实现多个手指同时在屏幕上操作。
在多点触控技术中,通过检测电容传感器的变化,可以将用户的指令转化为动作或操作。
这种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编辑文档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放大和缩小动作来更改文本的大小。
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多点触控技术也能带来不同的乐趣。
其次,新的高灵敏度触摸屏技术正在崭露头角。
如今,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新的高灵敏度触摸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允许不用直接触摸屏幕就能够控制设备。
这种技术加入了空中手势识别模块,可以识别用户在压力、摩擦力和力度等方面的小动作。
因此,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手势来轻松地控制设备。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抵抗水、油和灰尘对触控屏幕的影响。
这种技术在消费电子市场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最后,震动反馈技术正在广泛的应用中。
这种技术可以转化符号、数字和其他输入信号的输入行为并通过触摸屏电子振动方式来传达给用户。
当用户在屏幕上输入时,触摸屏会给出一个微小的震动反馈,带来更加真实的互动体验。
触摸屏技术发展前景分析摘要:触摸屏技术作为一种直观、人机交互方式的重要形式,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通过对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触摸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场景。
1. 引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密切相关,而目前触摸屏技术已经迈过了初始阶段,逐渐成为各类电子设备的必备功能之一。
本文将对触摸屏技术的历程、应用和未来前景进行探究与分析。
2. 发展历程触摸屏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开发出来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对于人机交互方式的需求,触摸屏技术逐渐得到商业化的应用。
从最早的电阻式触摸屏,到后来的电容式触摸屏、超声波触摸屏、红外线触摸屏等不同类型的技术陆续出现,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触摸屏技术的需求。
3. 应用领域触摸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数字签名板等消费电子产品中,同时也在医疗、交通、教育、娱乐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触摸屏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4. 技术发展趋势触摸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几个明显的趋势值得关注:4.1 灵敏度和精度的提升目前的触摸屏技术已经能够识别多点触控,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触摸屏的灵敏度和精度,实现更加精确的手势识别,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4.2 可弯曲触摸屏柔性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将使得触摸屏能够具备弯曲的特性,这将有利于其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汽车等领域,增加触摸屏的应用场景。
4.3 无物理触摸随着电磁感应和声波感应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触摸屏可能会实现无物理触摸,用户只需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手势操作即可完成交互。
4.4 触摸屏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触摸屏技术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结合将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比如触摸屏技术与人脸识别、眼球追踪等技术的结合,将开启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5. 应用前景由于触摸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其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液晶显示的未来发展方向-----触控屏技术发展摘要:目前的触控技术尚存在屏幕所使用的材源透光较差影响显示画面的清晰度,或者长期使用后出现坐标漂移、影响使用精度等问题。
而且,全球主要触摸屏生产大厂多集中在日、美、韩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主要技术、关键零组件和原材料更是基本掌握在日、美厂商手中,中国大陆的触摸屏/触控面板产业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触摸屏工作原理发展趋势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的人机交换做哟个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使用者只需要用手轻轻的触碰计算机的显示屏的图符或文字即可完成对主机的操作,这样摆脱了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是人机交换更加的直截了当,因此,触屏技术已经成为目前人机交流最简便的输入设备。
触屏技术发展到目前为止有十六种,其中包括常用的八种:电阻技术触摸屏,表面电容技术触摸屏,投射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SWA)技术触摸屏,光学触摸屏,弯曲波技术触摸屏和数字转换技术触摸屏。
此外目前新兴的有像素光传感器,聚合物波导,分布光,应变仪,多触点,双重力触摸,激光点激发触摸还有3D触摸。
触摸屏工作原理电阻式触摸屏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传感器,它将矩形区域中触摸点(X,Y)的物理位置转换为代表X坐标和Y坐标的电压。
很多LCD模块都采用了电阻式触摸屏,这种屏幕可以用四线、五线、七线或八线来产生屏幕偏置电压,同时读回触摸点的电压。
电阻式触摸屏基本上是薄膜加上玻璃的结构,薄膜和玻璃相邻的一面上均涂有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涂层,ITO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当触摸操作时,薄膜下层的ITO会接触到玻璃上层的ITO,经由感应器传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转换电路送到处理器,通过运算转化为屏幕上的X、Y值,而完成点选的动作,并呈现在屏幕上表面声波屏声波屏的三个角分别粘贴着X,Y方向的发射和接收声波的换能器(换能器:由特殊陶瓷材料制成的,分为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
触摸屏发展历史触摸屏(Touch 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从广州触摸屏维修资料查到: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一、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们用的受损、老化,触摸界面怕受污染、破坏性使用,维护繁杂等等问题。
红外线触摸屏只要真正实现了高稳定性能和高分辨率,必将替代其它技术产品而成为触摸屏市场主流。
过去的红外触摸屏的分辨率由框架中的红外对管数目决定,因此分辨率较低,市场上主要国内产品为32x32、40X32,另外还有说红外屏对光照环境因素比较敏感,在光照变化较大时会误判甚至死机。
这些正是国外非红外触摸屏的国内销售宣传的红外屏的弱点。
而最新的技术第五代红外屏的分辨率取决于红外对管数目、扫描频率以及差值算法,分辨率已经达到了1000X720,至于说红外屏在光照条件下不稳定,从第二代红外触摸屏开始,就已经较好的克服了抗光干扰这个弱点。
第五代红外线触摸屏是全新一代的智能技术产品,它实现了1000*720高分辨率、多层次自调节和自恢复的硬件适应能力和高度智能化的判别识别,可长时间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任意使用。
并且可针对用户定制扩充功能,如网络控制、声感应、人体接近感应、用户软件加密保护、红外数据传输等。
二、表面声波屏声波屏的三个角分别粘贴着X,Y方向的发射和接收声波的换能器(换能器:由特殊陶瓷材料制成的,分为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
是把控制器通过触摸屏电缆送来的电信号转化为声波能和由反射条纹汇聚成的表面声波能变为电信号。
),四个边刻着反射表面超声波的反射条纹。
当手指或软性物体触摸屏幕,部分声波能量被吸收,于是改变了接收信号,经过控制器的处理得到触摸的X,Y坐标。
三、故障总结1、表面声波触摸屏(1) 故障一:触摸偏差现象1:手指所触摸的位置与鼠标箭头没有重合。
触摸屏发展历史触摸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在70年代初,约翰逊教授在《Electronics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他所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
这种触摸屏可以在没有物理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电流的传输来感应手指的触摸,从而实现了触摸屏的基本原理。
这项技术的发明为触摸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70年代末,萨姆·赫斯特教授在肯塔基大学发明了另一种基于压力改变电流传输的电阻式触控技术。
尽管这种技术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应用于商业生产,但赫斯特博士认为,只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这项技术与计算机屏幕的结合将会替代鼠标成为控制计算机更加便捷的方式。
进入80年代后,电阻式触控技术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1982年,美国ULTRAHaptics公司的拉尼尔(Bob Lanier)发明了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触摸屏。
这种触摸屏由一个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通过接收器检测手指或其他物体在屏幕上的位置来实现触摸功能。
这种技术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在90年代初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阻式触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90年代末期,诺基亚公司推出了一款支持电阻式触控屏幕的智能手机,引起了轰动。
随后,苹果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iPhone,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电容式触控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了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技术。
进入21世纪后,触摸屏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触摸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今,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各种智能设备,几乎都采用了触摸屏技术。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电阻式触控技术到现在的电容式触控技术,以及苹果公司的多点触控技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触摸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触摸屏技术的简介与发展触控屏宽视角技术关键词:触摸屏技术、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线、表面声波引言:触控屏(Touch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当手指或其它介质接触到屏幕时,依据不同感应方式,侦测电压、电流、声波或红外线等,以此测出触压点的坐标位置,并将坐标位置信息传送给CPU。
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一:触摸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971年,美国人SamHur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触摸传感器。
虽然这个仪器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触摸屏并不一样,却被视为触摸屏技术研发的开端。
当年,SamHurt在肯尼迪大学当教师,因为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图形数据而不胜其烦,就开始琢磨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用最简单的方法搞定这些图形。
他把自己的三间地下室改造成了车间,一间用来加工木材,一间制造电子元件,一间用来装配这些零件,并最终制造出了最早的触摸屏。
这种最早的触摸屏被命名为“AccuTouch”,由于是手工组装,一天生产几台设备。
1973年,这项技术被美国《工业研究》杂志评选为当年100项最重要的新技术产品之一。
不久,SamHurt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和西门子公司合作,不断完善这项技术。
直到1982年,SamHurt的公司在美国一次科技展会上展出了33台安装了触摸屏的电视机,平民百姓才第一次亲手“摸”到神奇的触摸屏。
从此,触摸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和个人娱乐设备。
人们逐渐习惯用“摸”的方式,在电子售货机上选购商品,在卡拉OK机上点播歌曲,在银行、医院、图书馆、机场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
1991年,触摸屏正式进入中国。
199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触摸自助一体机投入生产。
触控科技:未来的交互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互动方式正在快速变化。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触控科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互方式,正以其便捷性和直观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
本文将深入探讨触控科技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触控科技的发展历程触控科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第一个触摸屏幕是由阿特·阿基曼(Atari)在1970年代初期开发出的,并首次应用于一些简单的游戏设备。
然而,真正使触控技术走入大众视野的是苹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的iPhone。
iPhone引入了多点触控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手指同时进行多项操作,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模式。
从那时起,触控科技迅速发展,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柔性显示器和智能家居设备等都纷纷采用了触控技术,使得这一科技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触控科技的主要应用领域2.1 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我们日常最常接触到的应用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触控界面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轻触、滑动、捏合等手势轻松操作各种应用。
从浏览网页到玩游戏,再到视频通话,触控技术提升了用户体验,使得互动更加直观和高效。
2.2 家庭自动化与智能家居近年来,智能家居设备也开始普遍采用触控界面。
从智能音箱、灯光控制系统到安全监控设备,用户只需通过触摸或者滑动就能够轻松管理家庭环境。
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操作便利性,还增强了个性化定制体验,使得每个家庭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打造智能化的生活场景。
2.3 医疗设备在医疗领域,触控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现代医疗设备与电子病历系统的软件界面通常设计为触控式,使得医生在处理病人的信息时,可以迅速获取所需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在年轻患者(如儿童)的治疗中,使用互动式触摸屏可减轻他们对医疗过程的恐惧,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引导他们配合治疗。
2.4 教育行业教育行业也是触控科技深度应用的重要领域。
触摸屏的发展历程触摸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了触摸屏的概念。
然而,在那个时候,触摸屏的技术还十分初级,只能通过放置一个透明的导电面板在CRT显示器上来实现用户的触摸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触摸屏的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1971年,发明家埃利斯分发明了第一个在计算机频谱上使用的触摸屏。
这种触摸屏技术基于电容感应原理,通过在显示屏上放置一层导电物质层,当用户触摸屏幕时,导电物质层检测到电流变化,进而确定用户的操作。
然而,由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相对落后,触摸屏的应用十分有限。
直到1982年,美国约瑟夫·海曼(Joseph Harman)发明了一种用于触摸屏的电阻式传感器,才让触摸屏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199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移动设备的兴起,触摸屏技术开始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1993年,日本的Fujitsu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商用化的电容式触摸屏产品。
同年,Apple公司在Newton MessagePad上首次使用了电阻式触摸屏,这也是第一款商用智能手机。
随后,Palm和Nokia等手机制造商也相继推出了触摸屏手机产品,将触摸屏技术引入了手机领域。
2000年代,随着电容式触摸屏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触摸屏在移动设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搭载了多点触摸屏幕,这一创新引领了智能手机的潮流,使得触摸屏成为移动设备的标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触摸屏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迅速增长,取代了传统的按键式手机,成为主流。
随着触摸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商场和银行等公共场所广泛使用触摸屏ATM机,使操作更加简便。
自助查询机、自助购物机等设备也广泛应用触摸屏技术,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此外,触摸屏在教育、医疗、工业控制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至今,触摸屏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常规的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摸屏,还涌现出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如声表面波触摸屏、压力感应触摸屏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一、前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触摸屏技术也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操作方式,它已经在各种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二、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历程1、早期触摸屏技术早期触摸屏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子压力感应的技术,由于其响应速度比较慢,其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除此之外还有基于电阻感应的技术,也就是在屏幕和显示器之间覆盖一层高阻抗透明膜,当操作者通过手指、笔等物品轻轻按压屏幕时,就能够完成相应的交互操作。
虽然这种技术响应速度较快,但因为需要覆盖一层高阻抗透明膜,所以光透过率会受到影响,并不能达到十分清晰的效果。
2、电容感应技术电容感应技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技术,它通过测量手指或其他外部物品在电容屏幕上的电容变化,来判断其位置和操作。
机身尺寸更小,更加轻便,使用更方便,而且操作速度也更快。
今天,已经有许多消费电子产品及工业设备使用电容式触摸屏。
除此之外还有双层电容式电阻技术,这种技术采用了双层电容膜来代替单层电容膜,提高了对触摸的灵敏度。
同时,还避免了细菌在触控屏上滋生的问题。
这种技术在医疗健康、机场航空等行业应用广泛。
3、超声波触摸技术超声波触摸技术则跑了一些不一样的路线,它通过振荡晶片发射出的高频声波,同时在屏幕收集反弹回来的声波来确定触摸位置。
这种技术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同时对触摸手势的识别也更加稳定。
三、触摸屏技术的应用前景1、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触摸屏技术也已经成为了与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智能手机依靠触摸屏技术的高效操作和导航功能,让我们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功能的调用。
2、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依托更大的屏幕和更高了成本的触摸屏技术,成为了移动生产力的重要工具。
触摸屏技术允许我们可以通过手势对屏幕进行操作,实现更好的使用体验。
3、车载导航随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汽车中的触摸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呼叫、音乐、导航等功能,汽车触摸屏使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
触摸屏发展历程
触摸屏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在那个时候,计算机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实现人机交互的方式,并且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直观、更方便的输入方式。
最早的触摸屏使用的是电阻式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两层薄膜夹层之间的电阻变化来感应触摸。
当手指触摸屏幕上的位置时,屏幕会测量电流的变化,并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电阻式触摸屏的优点是价格较低,但缺点是不够灵敏,并且易受物体的压力影响。
随后,表面声波技术的触摸屏开始出现。
这种技术利用了超声波传感器来感应触摸。
当手指触摸屏幕时,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触摸点的位置。
表面声波技术的触摸屏比电阻式触摸屏更灵敏,但仍然存在问题,比如易受环境噪声的干扰。
1990年代,电容式触摸屏开始普及。
这种触摸屏利用电容变
化来感应触摸。
当手指触摸屏幕时,触摸屏会测量电容变化,并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电容式触摸屏相对于之前的技术来说更加灵敏和准确,同时还具有耐用性和透明度高的优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多点触摸技术也成为了发展的方向。
多点触摸技术可以同时感应屏幕上多个触摸点的位置,从而实现更多的手势和操作方式。
这种技术在触摸屏移动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推动了触摸屏的发展。
近年来,触摸屏还迎来了更多的创新,比如无边框设计、压力
感应技术、手写识别等。
这些创新让触摸屏在用户体验和功能方面有了更多的提升。
触摸屏已经成为了现代计算设备的标配,不仅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广泛应用,也逐渐进入了汽车、家电等领域。
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触摸屏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触摸屏技术发展简介(Ⅱ)2.4 表面声波触摸屏表面声渡是一种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机械渡。
该种触摸屏由触摸屏、声波发生器、反射器和声波接受器组成,其中声波发生器能发送一种高频声波跨越屏幕表面.当手指触及屏幕时,触点上的声波即被阻止,由此确定坐标位置示于图4。
表面声波触摸屏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分辨率极高,有极好的防刮性,寿命长(5000万次无故障),透光率高(92%),能保持清晰透亮的图像质量,没有漂移,只需安装时一次校正。
有第三轴(即压力轴)响应,最适台公共场所使用。
表面声波触摸屏的触摸屏部分可以是一块平面、球面或是柱面的玻璃平板,安装在CRT、LED、UCD 或是等离子显示器屏幕的前面。
这块玻璃平板只是一块纯粹的强化玻璃,区别于其它触摸屏技术是没有任何贴膜和覆盖层。
玻璃屏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各固定了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超声渡发射换能器,右上角则固定了两个相应的超声波接收换能器玻璃屏的四个周边则刻有45。
角由疏到密间隔非常精密的反射条纹。
2.3 触摸屏三个基本技术特性231 透明性能触摸屏是由多层的复合薄膜构成,透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视觉效果。
衡量触摸屏透明性能不仅要从它的视觉效果来衡量,还应该包括透明度、色彩失真度、反光性和清晰度这四个特性。
2.3.2 绝对坐标系统我们传统的鼠标是一种相对定位系统,只和前一次鼠标的位置坐标有关。
而触摸屏则是一种绝对坐标系统,要选哪就直接点哪,与相对定位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绝对坐标系统的特点是每一次定位坐标与上一次定位坐标没有关系,每次触摸的数据通过校准转为屏幕上的坐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触摸屏这套坐标在同一点的输出数据是稳定的。
不过由于技术原理的原因,并不能保证同一点触摸每一次采样数据相同的,不能保证绝对坐标定位,点不准,这就是触摸屏最怕的问题:漂移。
对于性能质量好的触摸屏来说,漂移的情况出现的并不是很严重。
23.3 检测与定位各种触摸屏技术都是依靠传感器来工作的,甚至有的触摸屏本身就是一套传感器。
触摸屏技术发展简介精编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触摸屏技术发展简介2001/12/13 华东电子集团杨国栋沈培宏摘要:触摸屏的应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普遍,目前触摸屏产品在中国已开始形成了产业,本文专题介绍有关触摸屏的相关基础技术知识,供广大用户和业者参考。
随着多媒体信息查询的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触摸屏,因为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而且又适用于中国多媒体信息查询国情的输入设备,触摸屏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许多优点。
利用这种技术,我们用户只要用手指轻轻地指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操作,从而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这种技术极大方便了那些不懂电脑操作的用户。
这种人机交互方式。
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
触摸屏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主要有公共信息的查询,如电信局、税务局、银行、电力等部门的业务查询;城市街头的信息查询;此外还可广泛应用于领导办公、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点歌点菜、多媒体教学、房地产预售等,将来,触摸屏还要走入家庭。
随着城市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和电脑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信息查询都会以触摸屏——显示内容可触摸的形式出现。
本文提供一些有关触摸屏的相关基础技术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广大用户有所用处。
基本技术一、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为了操作上的方便,人们用触摸屏来代替鼠标或键盘。
工作时,我们必须首先用手指或其它物体触摸安装在显示器前端的触摸屏,然后系统根据手指触摸的图标或菜单位置来定位选择信息输入。
触摸屏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幕前面,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接受后送触摸屏控制器;而触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CPU,它同时能接收CPU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二、触摸屏的主要类型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屏,可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
其中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已退出历史舞台。
触摸屏红外屏价格低廉,但其外框易碎,容易产生光干扰,曲面情况下失真;电容屏设计理论好,但其图象失真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电阻屏的定位准确,但其价格颇高,且怕刮易损。
表面声波触摸屏解决了以往触摸屏的各种缺陷,清晰抗暴,适于各种场合,缺憾是屏表面的水滴、尘土会使触摸屏变的迟钝,甚至不工作。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我们把触摸屏分为四种,它们分别为电阻式、红外线式、电容感应式以及表面声波式,下面笔者就对上述的各种类型的触摸屏进行简要介绍:1、电阻式触摸屏电阻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多层复合薄膜,由一层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OTI,氧化铟),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OTI,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绝缘。
当手指接触屏幕,两层OTI导电层出现一个接触点,因其中一面导电层接通Y轴方向的5V均匀电压场,使得侦测层的电压由零变为非零,控制器侦测到这个接通后,进行A/D转换,并将得到的电压值与5V相比,即可得触摸点的Y轴坐标,同理得出X轴的坐标,这就是电阻技术触摸屏共同的最基本原理。
电阻屏根据引出线数多少,分为四线、五线等多线电阻触摸屏。
五线电阻触摸屏的A面是导电玻璃而不是导电涂覆层,导电玻璃的工艺使其的寿命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可以提高透光率。
电阻式触摸屏的OTI涂层比较薄且容易脆断,涂得太厚又会降低透光且形成内反射降低清晰度,OTI外虽多加了一层薄塑料保护层,但依然容易被锐利物件所破坏;且由于经常被触动,表层OTI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细小裂纹,甚至变型,如其中一点的外层OTI受破坏而断裂,便失去作为导电体的作用,触摸屏的寿命并不长久。
但电阻式触摸屏不受尘埃、水、污物影响。
这种触摸屏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
它用两层高透明的导电层组成触摸屏,两层之间距离仅为微米。
当手指按在触摸屏上时,该处两层导电层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和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摸屏控制器。
这种触摸屏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但手感和透光性较差,适合配带手套和不能用手直接触控的场合。
电阻类触摸屏的关键在于材料科技,常用的透明导电涂层材料有:A、ITO,氧化铟,弱导电体,特性是当厚度降到1800个埃(埃=10-10米)以下时会突然变得透明,透光率为80%,再薄下去透光率反而下降,到300埃厚度时又上升到80%。
ITO是所有电阻技术触摸屏及电容技术触摸屏都用到的主要材料,实际上电阻和电容技术触摸屏的工作面就是ITO涂层。
B、镍金涂层,五线电阻触摸屏的外层导电层使用的是延展性好的镍金涂层材料,外导电层由于频繁触摸,使用延展性好的镍金材料目的是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工艺成本较为高昂。
镍金导电层虽然延展性好,但是只能作透明导体,不适合作为电阻触摸屏的工作面,因为它导电率高,而且金属不易做到厚度非常均匀,不宜作电压分布层,只能作为探层。
2、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的构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镀一层透明的薄膜体层,再在导体层外加上一块保护玻璃,双玻璃设计能彻底保护导体层及感应器。
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四边均镀上狭长的电极,在导电体内形成一个低电压交流电场。
用户触摸屏幕时,由于人体电场,手指与导体层间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而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位于触摸屏幕后的控制器便会计算电流的比例及强弱,准确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电容触摸屏的双玻璃不但能保护导体及感应器,更有效地防止外在环境因素对触摸屏造成影响,就算屏幕沾有污秽、尘埃或油渍,电容式触摸屏依然能准确算出触摸位置。
电容式触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
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
由于电容随温度、湿度或接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故其稳定性较差,往往会产生漂移现象。
该种触摸屏适用于系统开发的调试阶段。
3、红外线式触摸屏该触摸屏由装在触摸屏外框上的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感测元件构成,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红外线探测网,任何触摸物体可改变触点上的红外线而实现触摸屏操作。
红外触摸屏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适宜某些恶劣的环境条件。
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不需要卡或其它任何控制器,可以用在各档次的计算机上。
此外,由于没有电容充放电过程,响应速度比电容式快,但分辨率较低。
红外线触摸屏原理很简单,只是在显示器上加上光点距架框,无需在屏幕表面加上涂层或接驳控制器。
光点距架框的四边排列了红外线发射管及接收管,在屏幕表面形成一个红外线网。
用户以手指触摸屏幕某一点,便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计算机便可即时算出触摸点位置。
因为红外触摸屏不受电流、电压和静电干扰,所以适宜某些恶劣的环境条件。
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不需要卡或其它任何控制器,可以用在各档次的计算机上。
不过,由于只是在普通屏幕增加了框架,在使用过程中架框四周的红外线发射管及接收管很容易损坏。
4、表面声波触摸屏表面声波是一种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机械波。
该种触摸屏由触摸屏、声波发生器、反射器和声波接受器组成,其中声波发生器能发送一种高频声波跨越屏幕表面,当手指触及屏幕时,触点上的声波即被阻止,由此确定坐标位置。
表面声波触摸屏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分辨率极高,有极好的防刮性,寿命长(5000万次无故障);透光率高(92%),能保持清晰透亮的图像质量;没有漂移,只需安装时一次校正;有第三轴(即压力轴)响应,最适合公共场所使用。
表面声波触摸屏的触摸屏部分可以是一块平面、球面或是柱面的玻璃平板,安装在CRT、LED、LCD或是等离子显示器屏幕的前面。
这块玻璃平板只是一块纯粹的强化玻璃,区别于其它触摸屏技术是没有任何贴膜和覆盖层。
玻璃屏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各固定了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右上角则固定了两个相应的超声波接收换能器。
玻璃屏的四个周边则刻有45°角由疏到密间隔非常精密的反射条纹。
三.触摸屏三个基本技术特性1.透明性能触摸屏是由多层的复合薄膜构成,透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触摸屏的视觉效果。
衡量触摸屏透明性能不仅要从它的视觉效果来衡量,还应该包括透明度、色彩失真度、反光性和清晰度这四个特性。
2.绝对坐标系统我们传统的鼠标是一种相对定位系统,只和前一次鼠标的位置坐标有关。
而触摸屏则是一种绝对坐标系统,要选哪就直接点哪,与相对定位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绝对坐标系统的特点是每一次定位坐标与上一次定位坐标没有关系,每次触摸的数据通过校准转为屏幕上的坐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触摸屏这套坐标在同一点的输出数据是稳定的。
不过由于技术原理的原因,并不能保证同一点触摸每一次采样数据相同的,不能保证绝对坐标定位,点不准,这就是触摸屏最怕的问题:漂移。
对于性能质量好的触摸屏来说,漂移的情况出现的并不是很严重。
3.检测与定位各种触摸屏技术都是依靠传感器来工作的,甚至有的触摸屏本身就是一套传感器。
各自的定位原理和各自所用的传感器决定了触摸屏的反应速度、可靠性、稳定性和寿命。
几种常用触摸屏的特性比较表见下列汇总表常用触摸屏特性比较表四、触摸屏的常见问题由于触摸屏大多数放置在公共场所或大厅中,供各位普通用户使用,而这些用户使用水平可能差别很大,这就很难保证触摸屏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在这里,现将一些常见问题介绍一下:1、与硬件相关的问题触摸屏一般用串口进行信号的传输,从PS/2端口取信号,而TPS屏幕是从主机电源直接取电。
如果指示灯不亮,说明没有取到信号,控制盒上的PS/2线可能坏了。
如果灯亮着,但依旧不闪,说明控制盒坏了,因此我们必须更换控制盒。
如果更换控制盒还是不行,有可能是屏幕被压得太紧,需要将四周的螺丝稍微松一下,因为触摸屏是由特殊材料组成,它本身不太容易损坏。
如果串口是坏的或被禁用,将导致驱动程序无法安装,因为安装驱动时,会自动寻找串口。
即使能够安装,也会出现鼠标不动或无法定位。
最好不要用串口鼠标来判断串口的好坏,可能串口9根针对它们来说各自用的方式不一样。
如果屏幕被压着,或者地线没有接好,会导致无法定位。
如果出现有些区域无法点击或反应迟缓,有可能是灰尘影响,需拆开外壳来除去灰尘。
2、与软件相关的问题软件问题主要是指驱动程序的安装,一台主机上不要安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触摸屏驱动程序,否则将导致无法使用。
3、其他相关问题更换显示分辨率、调整屏幕大小和第一次安装时都有会出现单击不准或漂移,需启动应用程序中自带的定位程序重新定位,定位尽量用比较细的笔或指尖进行定位,这样比较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