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站大温差一般换热机组
- 格式:ppt
- 大小:875.00 KB
- 文档页数:45
空调补燃型大温差供热组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基本上是采用小温差大流量的水水板换式供热机组,近年随技术进步,基于吸收式的大温差供热机组也崭露头角。
此类供热机组是将水水板片式热交换器和吸收式热泵通过管道安装在一起,通过两种换热方式并联工作,形成大温差供热的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会造成以下问题。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用户需要夏天制冷、冬季采暖,一年四季需要卫生热水,按照以往的模式就需要两至三套系统才能满足用户要求。
分别采用空调夏天制冷、板片式换热机组利用城市热网进行供热,锅炉提供卫生热水。
但在城市热网供热不足时不能提高采暖的效果,而且三套系统占地面积庞大,操作控制复杂。
为满足市场需求,湖南同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原燃气空调一机三用(即一台机组实现夏天制冷、冬天采暖、一年四季提供卫生热水)的基础上。
组织溴化锂行业的专家,教授针对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缺乏的现状,开发出新的一机四用机组。
该机组除能实现以往的一机三用的功能外,还能利用城市一网水实现大温差供热,且在城市一网水供热不足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天然气等燃料进行补燃,满足供热需求。
这样就可以只采用一台套机组来解决全年中央空调的制冷、采暖使用需求,可谓一举多得,也大幅度的减少人力成本和售后服务。
工作原理从冷凝器来的低温冷剂水喷淋到蒸发器传热管外侧,吸收传热管内流动的低温余热水的热量,蒸发成低温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同时使低温余热水温度降低。
低温冷剂蒸汽在吸收器内被从发生器来的浓溶液吸收,变成稀溶液。
在吸收过程中冷剂蒸汽变成水,释放出的热量加热吸收器传热管内的热网水,使热网水温度升高。
吸收器的稀溶液经溶液泵输送到发生器,被高温热源加热后产生高温冷剂蒸汽,同时稀溶液变成浓溶液,经溶液换热器放热后进入吸收器;高温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加热传热管内的热网水,高温蒸汽冷凝成冷剂水。
在冷凝器内热网水吸收高温冷剂蒸汽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进一步升高,产生可利用的中温热水,从而实现废热热水的热量向热网水热量的转移,达到余热利用的效果。
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综述及工程实例摘要:对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凝汽抽汽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热泵回收余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4种技术进行分析。
以古交兴能电厂至太原市区供热工程为例,阐明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汽轮机凝汽余热利用、大高差和大温差供热、多级中继泵联动、特长供热隧道、超长距离输送、高压板式换热器阵列)。
关键词:热电厂;余热利用;余热回收我国目前大多数电厂发电机组的凝汽余热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而是通过冷却系统冷却后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凝汽冷凝造成的冷源热损失一般约为2300kJ/kg。
以600MW发电机组为例,其主蒸汽量约为2000t/h,则凝汽热损失约4.6×103GJ/h,折合标准煤约为157t/h。
我国凝汽发电机组容量巨大,如果将这部分凝汽的热量应用于供热,则既可以大幅提高电厂综合能源利用率,降低电厂煤耗,也有效缓解了供热热源不足的问题,对减轻大气环境压力是非常有利的。
1 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综述1.1 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a.基本原理提高汽轮机凝汽压力,相应提高了其冷凝温度。
冬季供暖时,利用供暖供回水替代电厂循环水,吸收汽轮机凝汽潜热后,直接用于供热。
b.适用范围由于低真空运行时,供热参数较低(供水温度为70℃),供回水温差较小(20℃),造成供热管网流量大,供热管径大、输送能耗增加,为保障供热经济性,供热距离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电厂周围3km左右。
c.注意事项低真空运行改造方案需对汽轮机排汽缸结构、承受的轴向推力、末级叶轮的改造等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确保机组改造后运行安全。
低真空运行多用于容量较小机组。
1.2 凝汽抽汽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凝汽抽汽背压式(以下简称NCB)机组的汽轮机中压缸、低压缸分别带2台发电机,针对外界负荷情况,调节阀1、阀2的开度(图1),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
图1 NCB机组运行流程1.3 热泵回收余热技术热泵既可以采用电驱动形式,也可以采用蒸汽驱动形式,两种形式原理类似,只是驱动能源不同,电驱动机组占地面积较小,其能效比也比蒸汽驱动热泵高。
热力站设计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目前在热力站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排水沟、不凝性气体、凝结水回收管道、补水箱液位测量等方面。
为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对策,提高排水沟、不凝性气体、凝结水回收管道、补水箱液位测量的设计水平,并增强设计人员综合素质、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标签:热力站;设计;排水沟;不凝性气体;凝结水回收管道引言热力站在城市供热,满足人们采暖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首先就得做好设计工作,对各项设施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
但一些设计单位的技术水平较低,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在设计过程中难以有效提高设计水平,对热力站以后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结合热力站设计实际情况,探讨分析常见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下面将以汽-水热力站为例,探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1 热力站设计的常见问题尽管很多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认识到设计工作在推动热力站施工建设,促进热力站更好运行和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排水沟存在的问题热力站换热机组多数实现自动化控制,工作人员在监控室开展各项操作时,监控室与换热机组通过通信电缆传输控制信号。
但由于施工质量不到位,监理工作被忽视,或者后期出现工后沉降现象,导致排水沟内积水向电缆沟内渗流。
当积水过多或湿度过大时,对热力站各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一旦出现渗流现象,进行处理是十分困难的工作。
1.2 不凝性气体排除存在的问题供回水管道最高处都设置自动排气阀,一般设置一个就能排除管内不凝性气体,但在供暖初期或中途检修后,管道最高处聚集大量不凝性气体,并且在回水管道最高处积聚最多。
浅谈热力公司供热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我国的城市集中供暖带动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居民冬季的供热质量,热点行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了比较普遍的供热应用。
为了有效的保证在冬季居民的供热需求,必须要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加大管控措施。
文章重点从供热中的常见问题开始分析,进而进行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供热;常见问题;处理措施1前言随着现代供热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城市供热在当前社会条件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供热问题也时有发生,找出问产生的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最终认真地落实到供热事业的各项工作中,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当前供热系统常见问题2.1供热用热管理体制滞后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这些市政供给行业中,水、电、气的商品化及市场化较早,计量收费缴费被广大居民用户所接受。
但供热脱胎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供暖,市场化较晚,“供暖”这个计划经济下的名词仍在行业中普遍使用,“热”的商品属性一直未被完全确立,“供热”这个商品化名称尚未被正确认识。
由于是按面积收取热费,部分供热企业为追求利润,长期坚守室温达标即可的态度。
居民热用户只能被动接受按面积缴费及18摄氏度的合格室温,造成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2.2能源消耗大直接材料以及燃料是供热企业的重要成本支出,部分供热企业尚未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对原料的消耗较大,把控不严格。
在管理不完善、欠费严重的情况下,企业设备维修、资金链均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管网超期限服役、设备老化、因资金不足导致的供热不充足等问题。
最后,供热企业水、煤、电等耗量过大也增加了供热企业的运行成本;2.3稳定运行能力需要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对集中供热的有效保障,对于集中供热运行能力的影响主要有几方面的因素:第一,自然环境对于供热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室外环境的不稳定很多的设备都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发生故障,这也就造成了问题的长期存在。
热力站换热机组技术及安装报价要求1、所有热力站均采用换热机组,换热机组设备选型根据设计图纸及甲方建议机组主要设备及管道配置自主选型。
2、热力站热媒参数要求:一次网温度110/70℃,压力1.2/0.35MPa;二次网(暖气片系统)温度80/60℃,压力0.6/0.35MPa;二次网(地板辐射系统)温度55/45℃,压力0.8/0.6MPa;二次网(风机盘管系统)温度65/55℃,压力0.8/0.6MPa。
3、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传热板片为316L不锈钢板片,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工作温度150℃,工作压力1.6 MPa。
4、循环泵、补水泵参数参考设计图纸及甲方要求,均为清水型立式离心泵,介质温度小于80℃,循环泵选用低转速泵(1450或1480r/min);循环泵、补水泵均按一用一备设置;水泵品牌南方泵业。
5、水处理系统取消,不参与报价,补水箱材料为不锈钢现场制作,补水箱容积参考图纸及甲方容积要求。
6、暖气片采暖系统换热机组一次管网设置电动调节阀旁通控制二次网温度;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一次管网设置电动调节阀旁通控制二次网温度,调节阀品牌只能选西门子。
7、机组上所有阀门耐压1.6MPa,耐温425℃;蝶阀必须是金属硬密封热力专用,一次管网供水、二次管网总回水设置Y型过滤器,公称直径同管径。
8、机组管道均为无缝钢管,循环泵母管管径同外网总供回水管管径,二次网总回水母管做成分水器,分水器管径应大于一次网管径两个型号,循环泵进出口母管须设置防水击的止回阀。
9、机组仪表设置包括一次网母管、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压力显示;二次网母管、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压力显示;过滤器前后压力显示;循环泵前后压力显示。
10、机组电气控制柜应有总电度表、总电压表、单台水泵电流显示表、水泵运行或停止状态指示灯及紧急合闸按钮等。
实现循环泵变频启停、差压控制;实现补水泵变频恒压自动控制;实现水箱液位保护控制;地下热力站应有污水泵自动提升控制功能。
大温差机组术语
大温差机组术语是指一种能够利用温度差异产生能量的设备。
它通过有效地利用高温和低温之间的温差,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温差机组的工作原理。
大温差机组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热源和冷源。
热源是一个高温区域,而冷源则是一个低温区域。
两者之间的温差越大,机组产生的能量就越高。
大温差机组的核心是热机,它利用温差来驱动工作物质(例如气体或液体)的循环。
工作物质在高温区域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冷却系统将热量释放到低温区域。
这个过程中,工作物质会发生相变,从而驱动涡轮、发电机或其他设备,产生机械能或电能。
大温差机组有很多应用领域,其中之一是地热能利用。
地热能是指地壳深处蕴藏的热能资源,通过大温差机组可以将其转化为可用能源。
另一个应用领域是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无限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大温差机组可以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大温差机组还可以用于废热利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
通过大温差机组,可以将这些废热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大温差机组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温差产生能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温差机组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
通过持续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大温差机组将会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一般常见换热器结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浮头换热器结构:两端管板中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壳体自由移动,称为浮头。
浮头由浮头管板,钩圈和浮头盖组成,是可拆连接,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
管束与壳体的热变形互不约束,不会产生热应力。
优点:可抽式管束,当换热管为正方形或转角正方形排列时,管束可抽出进行机械清洗,适用于易结垢及堵塞的工况。
一端可自由浮动,无需考虑温差应力,可用于大温差场合。
缺点:结构复杂,造价高,设备笨重,材料消耗大。
浮头端结构复杂影响排管数。
浮头密封面在操作时,易产生内漏。
适用范围:适用于壳体和管束之间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浮头换热器在炼油行业或乙烯行业中应用较多,由于内浮头结构限制了使用压力和温度一般情况Pmax≤6.4MPa,Tmax≤400℃。
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相焊。
优点:结构简单紧促,能承受较高压力,造价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方便堵管或更换。
排管数比U 形管换热器多。
缺点: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的线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壳体和管束中将产生较大热应力,为此应需要设置柔性元件(如膨胀节)。
不能抽芯无法进行机械清洗。
不能更换管束,维修成本较高。
适用范围:壳程侧介质清洁不易结垢,不能进行清洗,管程与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侧压力不高的场合。
管壳式换热器的管子是换热器的基本构件,它为在管内流过一种流体和穿越管外的另一种流体之间提供传热面。
根据两侧流体的性质决定管子材料,将具有腐蚀性,水质差的海水放在管内流动,水质较好的除盐水放在管子外壳侧,这样管子只需采用耐海水腐蚀的钛管,同时清洗污垢较为方便,管径从传热流体力学角度考虑,在给定壳体内使用小直径管子,可以得到更大的表面密度但大多数流体会在管子表面上沉积污垢层,尤其管内冷却水水质较差,泥沙和污物及海生物的存在,都可能会在管壁上形成沉积物,将传热恶化并使定期的清洗工作成为必要,管子清洗限制管径最小约为20 mm,钛管一般采Φ25 mm,对给定的流体,污垢形成主要受管壁温度和流速的影响,为得到合理的维修周期,管内侧水的流速应在2 m/s左右(视允许压降的要求)。
换热机组工作原理换热机组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热量传递的方式,实现不同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达到冷却或加热的目的。
换热机组通常由换热器、泵、阀门等部件组成,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换热机组的工作原理。
首先,换热机组中的换热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热器是用来传递热量的装置,它通常由一系列的管道和散热片组成。
当工作介质进入换热器内部时,通过管道和散热片的设计,使得热量能够顺利地传递给另一个介质。
换热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对于换热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材料。
其次,泵是换热机组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件。
泵的作用是将介质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保证介质能够顺利地在换热机组中循环流动。
在换热过程中,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流体动力,使得介质能够在换热器内部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
因此,泵的选型和运行状态对于换热机组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阀门也是换热机组中不可或缺的部件。
阀门的作用是控制介质的流动和压力,保证介质能够在换热机组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流动。
在换热过程中,阀门能够根据需要调节介质的流量和温度,从而实现对换热过程的精确控制。
因此,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阀门对于换热机组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工作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换热机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换热器、泵、阀门等部件的协同作用,实现不同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和需求,合理选择和配置换热机组的各个部件,以确保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同时,对于换热机组的运行状态和性能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长期稳定地运行。
通过对换热机组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和维护,从而提高换热机组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大温差”冷热输配系统摘要:本文通过大温差冷热输配系统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法,对大温差冷热输配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大温差可行性设计大温差小流量是一个减少空调系统投资,降低能耗的先进观念。
大温差的目的是优化空调系统各设备间的能耗配比,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少冷量输配的能耗,或是减少冷却塔和末端空调箱的能耗,同时降低系统初投资。
1“大温差”冷热输配系统可行性分析大温差系统较常规温差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和节省管网、水泵等的初资。
在过去的30 年内,冷水机组的效率几乎提高了一倍,冷水机组占整个系统能耗的比例已降低了20%,而冷却塔和水泵的能耗比例提高了10%。
在输送一定量冷量的前提下,由公式Q = M*Cp*DT可知,提高供回水温差,可以大大减少循环水量,从而减少水泵能耗。
同时,由于循环水量减少,水泵的大小、管道的大小、阀门的大小都可以减少,在初投资方面会有一定的减少。
大温差的目的是优化空调系统各设备间的能耗配比,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少冷量输配的能耗,或是减少冷却塔和末端空调箱的能耗,同时降低系统初投资。
大温差可以在冷水侧或冷却水侧实现,也可以在空气侧实现。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冷水机组的技术改进和机载控制技术的革新,冷水机组的单位冷量能耗大大下降。
当效率接近卡诺循环这一极限,即COP接近8.33时,机组的材料成本将会剧增,其原因在于,为了使效率得到微小的提高,不得不在换热器中增加很大的传热面积。
因此,即使机组效率可以继续提高,其代价也是十分高昂的。
因此我们把目光转向系统,把70年代冷水机房与现在机房的能耗进行比较,无论是满载还是部分负荷,当今机房内水泵、冷却塔的装机容量所占的百分比都高于70年代。
与冷水机组配套的水泵、冷却塔是否还有进一步下降能耗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
实施大温差可以有效地优化系统,达到运行节能的效果,它不是着眼于系统中的某一设备,而是作通盘的考虑,追求系统总效率的提升和初投资的降低。
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技术换热站应用案例分析付国栋;谢争先;肖常磊;赵然【摘要】For applied plate heat exchanger in a heat transfer station of Dalian, and at the end of the pipe network of power plant,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is poor. In 2017, the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By analyzing the data, it was found that high temperature backwat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widening,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75.5 ℃, and the required water cuts. At the same time,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the subordinate branch lines has been improved, which provides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the accurate regulation of heating in this heating season, and is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control of pipe network heat index. The heating effect of several stations after the thermal sta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大连某单位热力站采用传统的板式换热器换热, 由于处于热电厂管网末端, 换热效果差.2017年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大温差换热技术.通过数据跟踪分析, 一次供回水温差明显拉大, 最大温差达75.5℃, 所需一次水流量大幅减少.同时所属支线水力平衡得到改善, 为本采暖季供热精确调节提供便利条件, 对管网热指标控制大有裨益, 该热力站之后几个站的供热效果均有明显改善.【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9(038)002【总页数】4页(P70-72,83)【关键词】换热站;大温差;吸收式换热【作者】付国栋;谢争先;肖常磊;赵然【作者单位】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技术是为了协调城市增长的热负荷需求以及已有的供热管网供热能力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供热技术。
大高差长输管线热水供热管网系统性节能和优化研究本文基于供热系统是由供热管网、热源以及热用户等组成的枝状管网系统,在热源结构,热负荷分布和大小及热力站位置已知的情况下,供热系统的改进方式即是热网的优化,进而,对大高差长输管线设置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优化设想。
标签:大高差;热力站;长输管线;热泵在常规热电联产模式中,供热半径一般不超过20公里,超过20公里之后,供热成本将趋向不合理。
利用大温差输送、余热利用技术,可以使得供热成本明显降低。
大高差供热中由于地形高差大常常需要设置隔压站,防止系统的超压出现。
本文通过对隔压站的优化分析研究,实现大高差长距离输送供热管网系统的节能和成本降低。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大高差长距离供热系统中的隔压站优化进行探讨。
1、隔压热力站特点隔压热力站通常设置在主干线上,目的是隔绝系统压力,经隔压热力站换热后的二级侧温度应与一级侧温度尽量接近,否则易影响设置在支干线上的常规热力站的换热效率。
根据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当单台换热器串联的换热板片超过一定数量后,易出现末端板片失效的问题,因此单台换热器的板片数量不宜过多。
隔压热力站的供热能力通常大于常规热力站,为满足隔压热力站的换热要求,换热机组通常设置多台换热器,因此隔压热力站的占地面积通常大于常规热力站。
2、隔压站的设置存在的问题隔压站的设置解决的系统超压的问题,但是却带来的端差损失,提高了热源回水的温度,这尤其在热电厂回收余热时,将会出现电厂大量余热无法回收的问题,这不仅给电厂带来了损失,还会使得热源供热能力出现下降。
3、工程实例3.1工程概况某工程为热电联产供热项目。
电厂是发电容量1800MW的纯凝火力发电厂,发电的同时大量的汽轮机乏汽余热通过空冷岛排掉。
将电厂改造为供热机组,并配合余热回收及末端燃气调峰,可承担太原市8000万㎡供热面积的供热量。
电厂距离市区37.8km,采用传统集中供热技术难以解决长距离热量输送所造成的高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