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基础造型设计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677.50 KB
- 文档页数:2
《产品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案教学目的建立对于产品造型形态的认识观,树立产品设计的理性的设计基本理念;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备基本的造型技能。
学会应用形态创造之基本规律创造新形体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形态感知水平,锻炼学生对形态的塑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①认知产品,提高审美能力。
②形态的语言特征及其自身的规律性。
③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④形态的塑造和创新。
教学难点:将形态造型的理论、原则及法则等积极地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使设计出的产品既实用又美观。
授课要点第一章认识产品一、观察与思考二、感性与理性三、概念及释义第二章形态研究一、形体的构成二、形态与功能三、形态与结构四、形态与材料五、形态与语义第三章造型设计的基本规律及方法一、形式美法则二、造型基本规律三、方法及应用课题总结课堂讨论与练习课堂讨论题目:形态的认识与感受形态与材料的体验:《瓦楞纸坐具设计中结构与形态的表达》形态与功能的认识及体验感受:《形态在产品设计的重要作用》练习一:仿生学椅子设计,要求A4 快速表现5张石膏模型制作——任意自由曲面形体训练,要求延展和收缩为主题,每题两个方案产品形式美造型研究吊灯灯罩设计纸质材料笔筒设计材料不限用分割和积聚的手法完成瓦楞纸坐具设计练习二:用纸板为基本材料,使用契合分割设计出的拼板游戏玩具一副用卡纸为基本材料,设计出具有装水和倒水的茶具器皿一套设计一套包含刀、叉、勺的“握”的形态手柄,并提交一份形态分析报告:针对使用本形态的动作过程的分析。
备注1.教学总结作作业的点评及交流。
2.期末考试内容为:以瓦楞纸坐具设计记成绩。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指在美术、设计、时尚等领域中,通过对物体、人物或场景进行形态、比例、色彩等方面的处理,以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和表达目的的创作过程。
本指导书旨在为造型作业的进行提供详细指导和要求,以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二、任务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其造型表达的水平。
2. 掌握造型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对物体、人物和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创作。
主题可以涉及人物、动物、物体、风景等各种形式。
2. 创作形式: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雕塑、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的创作形式进行造型作业。
创作形式应与主题相匹配,表达清晰。
3. 创作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炭笔、油画颜料、黏土等。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创作的要求,并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特点。
4. 创作技巧:学生应熟练掌握所选创作形式所需的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设计等。
创作技巧的运用应符合作品的表达需求,并展现出学生的个人风格。
5. 创作过程:学生应按照创作计划,有序进行创作。
创作过程应包括素描、构思、实施、修饰等环节,确保作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6. 创作效果:学生的作品应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表达力,能够清晰地传达出所选主题的意境和情感。
作品应具备良好的构图、色彩搭配、形态表现等方面的表现力。
7. 创作报告:学生应编写一份创作报告,包括创作思路、技法运用、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等内容。
创作报告应清晰明确,能够展现学生的创作思考和实践经验。
四、评分标准1. 创意和主题选择:作品的创意独特、主题明确,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 技法和表现方式:作品的技法运用熟练、表现方式多样,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个人风格。
3. 构图和色彩搭配:作品的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一、模拟式仪表设计(自行选择用途),说明设计原因,画出效果图。
基本要求:1、观察距离:500mm或750mm,任选。
2、指针式警戒用。
设计内容:(要求对每一个设计内容说明计算过程或选择原因)1、刻度盘设计:选择形式(开窗/圆形/半圆形/直线型)、尺寸大小设计;2、刻度:大小,刻度线类型,宽度、长度(长/中/短)、刻读方向;3、指针:形状、宽度、长度、颜色;指针与刻读的间距;4、文字标记:内容、位置、尺寸;5、图形符号:选择;6、色彩匹配:刻度盘底色、被衬色;刻度标记颜色、字符及指针颜色的搭配;7、字符:形状、大小、颜色;8、刻度标记的数字设计;9、与其他刻度盘的搭配问题。
二、标记设计:三峡大学艺术节(运动会)标记已知:视距(D)为4m,三角框内/矩形框醒目的标记。
1、计算符号尺寸(s);2、计算细节本身的最小尺寸(w);3、计算最小线宽(mi):mi≥D/2000;4、计算符号外缘至框内缘的最小距离(dis):di≥1.5w;5、保持符号尺寸不变,计算所需三角框内缘长度(b):b≤1.7s;6、绘制标记;7、计算与公众正常视觉方向的中央线的最大偏移(x):x≤D/4 ;8、计算最醒目时的偏移量:x≤D/129、画设计图纸三、小学生学习座椅设计(按P10设计)1、设计理念,使用环境使用对象,人机尺寸要求;2、椅背曲线设计;3、伸缩结构;4、椅面曲线;5、支架伸缩,调控设计;6、座椅着地支撑;7、设计坐高坐面倾斜角度坐宽椅背对背角度坐深8、色彩设计;9、画效果图。
四、测量寝室及个人空间,用造型设计知识分析相关尺寸的合理与不合理性,提出改进方法。
1、测量寝室空间布局2、测量个人学习空间布局3、指出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4、提出改良方案5、画效果图五、电磁炉面板设计原则:用户无需阅读说明书即可方便操作要求:1、面板中出现以下设计要素:(1) 按键(触摸式\旋钮式\按键式)(2) 标设(文字\符号\文字+符号)(3) 指示(显示屏\灯光\声音)2、可实现的功能包括:(1) 电源开关(2) 火力的调节(至少五个档位)(3) 多种模式的选择(烧水、蒸\煮、炒菜、煲汤、热奶……),要求三种以上.3、设计的统一性:(1) 面板各设计元素之间的统一(2)面板设计与机身设计的统一4、美观性和人群定位相符合.要求:(1)A4幅面;(2)统一封面。
造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造型作业是指通过对物体形态、颜色、材质等方面的设计和处理,使其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过程。
本次任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造型作业指导书,以帮助他们完成高质量的造型作业。
二、任务目标1. 理解造型作业的概念和要求;2.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型元素,包括形态、颜色、材质等;3. 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和表达方式;4. 培养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任务要求1. 主题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一个主题,例如自然界、城市风景、人物形象等;2. 形态设计:学生需要通过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达主题,并注重形态的变化和层次感;3. 颜色运用:学生需要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运用色彩的对比、搭配和渲染等技巧;4. 材质处理: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进行造型,如纸张、布料、塑料等,并注重材质的质感和纹理;5. 创意表达:学生需要展现自己的创意思维,可以通过形象、符号、象征等方式来表达主题;6. 完成作品: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一份高质量的造型作品,并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展示。
四、任务步骤1. 确定主题: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一个主题,并进行相关的主题研究和素材收集;2. 设计草图:学生需要根据主题和素材,进行初步的造型草图设计,包括形态、颜色和材质的初步设想;3. 选择材料: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草图,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进行相关的材料采购和准备工作;4. 制作作品:学生需要按照设计草图和选定的材料,进行作品的制作和组装,注重细节和质感的处理;5. 修饰和展示: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适当的修饰和装饰,如涂饰、贴饰、加工等,并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摆放。
五、参考要点1. 形态设计:注重形态的变化和层次感,可以通过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达主题;2. 颜色运用: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并运用色彩的对比、搭配和渲染等技巧;3. 材质处理:选择不同的材质进行造型,注重材质的质感和纹理;4. 创意表达:展现自己的创意思维,通过形象、符号、象征等方式来表达主题;5. 细节处理:注重作品的细节和质感,如表面处理、装饰物的添加等;6. 展示方式: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如摆放、悬挂、照明等,以突出作品的效果。
《线材造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线材造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材的基本性质和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对线材造型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线材造型》的相关理论材料,理解线材的种类、特性以及在造型中的作用,并做好笔记。
2. 观察实践:学生需观察身边的线材造型实例,如绳索、铁丝网等,并尝试分析其结构特点和造型规律。
3. 基础练习:学生需使用各种线材材料进行基础练习,如利用不同粗细、软硬、弹性的线材进行弯曲、扭曲、编织等操作,探索线材的造型可能性。
4. 创意设计: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以线材为主要材料的造型作品,要求作品具有创意性和实用性。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认真阅读相关理论材料,并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线材的基本性质和造型技巧。
2. 观察实践部分:学生需仔细观察身边的线材造型实例,并做好记录,分析其结构特点和造型规律。
3. 基础练习部分: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础练习,注意安全操作,积极探索线材的造型可能性。
4. 创意设计部分:学生需在理解线材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作品应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同时注意作品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5. 作业提交时,学生需将理论学习笔记、观察记录、基础练习作品和创意设计作品一并提交,并附上简要的创作说明。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线材的基本性质和造型技巧。
2. 观察实践部分: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并记录了身边的线材造型实例。
3. 基础练习部分:学生的基础练习作品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要求,是否积极探索了线材的造型可能性。
4. 创意设计部分:学生的设计作品是否具有创意性和实用性,是否理解了线材特性的运用。
5. 作业整体性:学生的作业是否按时提交,是否整洁规范。
《汽车的造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汽车造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一:观察并描述汽车造型学生需观察不同类型、风格的汽车,如轿车、SUV、跑车等,记录下它们的造型特点,包括车身线条、车灯、车窗、车门等部位,并尝试用文字描述出来。
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收集一些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汽车图片,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作业二:创作汽车造型画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汽车造型特点,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如彩色铅笔、马克笔、水彩等),创作一幅汽车造型画。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尝试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汽车造型。
作业三: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在作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创意想法。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作业需认真细致,记录要全面、准确;2. 创作画时,绘画技巧要熟练,造型要生动、形象;3. 小组讨论时,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4.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形式要按照课程安排进行。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作品,结合观察记录、创作画的质量和小组讨论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作业成绩;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3. 评价内容:包括创意、审美、技术、合作等多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对作业的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平台或线下交流的方式,向教师反馈自己在作业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2. 教师对作业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美术学习。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汽车的造型特点,还能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作业背景设计基础作为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完成了多份设计基础作业,以下是对这些作业的总结。
二、作业内容1. 造型基础作业造型基础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图形、色彩、构图等基本能力。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美,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创意表达。
2. 实物设计作业实物设计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功能需求,进行产品造型设计。
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我学会了如何分析产品特点,如何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3. 空间设计作业空间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对一定的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
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空间特点,如何运用设计手法提升空间品质。
4. 创意设计作业创意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创意表达。
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我学会了如何挖掘生活中的灵感,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设计作品。
三、作业总结1. 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完成设计基础作业,我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设计思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我能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使设计更具逻辑性和创新性。
2. 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设计基础作业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评价设计作品。
这使我在欣赏设计作品时,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完成各种设计基础作业,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使我能够在实际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设计质量。
4. 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在设计基础作业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这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展望在设计基础作业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创新意识不够强烈、设计思维不够成熟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展望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各类设计比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为我国设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前言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门涉及美学、工程学、市场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学科,通过对产品外形、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在提升产品功能的同时也能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设计目标1. 了解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作业设计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成果展示。
1. 理论学习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学习和文献阅读等方式了解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学习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重点包括:产品概念生成、设计分析、造型构思、效果展示等内容。
2. 实践操作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实际产品进行造型设计,按照设计流程分工合作,进行概念生成、构思设计、三维建模等实践操作,通过手绘、模型制作、软件仿真等方式展示设计成果。
3. 成果展示学生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作品,并通过书面报告、口头展示、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成果。
老师和同学将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成长。
四、任务分配1. 小组组建: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各小组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自行选择设计产品;2. 任务分工:每个小组根据设计流程分工合作,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和责任;3. 作业提交:每个小组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作品,并提交书面报告、设计图纸、模型等成果;4.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需要进行口头展示,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五、评价标准1. 设计创意性:设计作品是否具有创新的思路和独特的风格;2. 设计表现力:设计作品是否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3. 设计实用性:设计作品是否符合产品功能和市场需求;4. 设计团队合作:小组成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 设计成果展示:书面报告是否清晰明了,口头展示是否自信流畅。
运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对水龙头的改良设计1.奥斯本检核表法对水龙头的分析本设计主要是运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对水龙头进行改进设计.具体的分析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奥斯本检核表法2.改良设计分析报告经过奥斯本检核表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创新改进设计点:(1)水龙头作为,但与现在的带视频功能的电话的区别,可以考虑将显示装置和电话机进行分离,例如采用电视作为显示装置;这款时尚的 LED 变色水龙头灯有粉,蓝,红三种颜色,并且可以根据水温自动调整颜色显示.当水温在0度-25度之间,显示绿色;水温在25度-35度之间,显示蓝色;水温在35度-45度之间,显示红色;当水温超过45度时,它会发出红色闪烁的光来提醒你小心烫伤。
(2)视频的显示借用电影投放的显示原理,利用“投影方式”来显示视频。
可以借用墙面、手掌或其他的物体作为显示界面,这样可以减少液晶屏幕的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电话机的体积;(3)电话造型可以有很大的变化,可以考虑将手机这种便携性考虑到电话中中。
例如做成耳机形状,方便的塞在耳朵上;或者是做成挂式的电话,可以挂在耳朵上,这样在打电话时就可以解放双手;(4)由电话的铃声扩大发展到带MP3功能的电话。
可以将现在的MP3播放其融合到电话中,可以存储大量歌曲,既可以作为电话铃声,也可以单独播放音乐;(5)用铝合金或钛合金作材料作为电话的机壳,增加抗摔、耐磨性,更加结实、轻便,更加耐用;(6)录音功能的电话,加入存储介质,存储谈话内容或可以单独作为录音设备使用.经过总结,综合以上各种创新改进设计点,我们可以设计一款微型的视频电话,电话带有视频显示、存储和MP3音乐的播放功能,电话造型微型化,能够方便的挂在耳朵上.电话的造型设计成挂在耳朵上的耳机的形状,可以方便的挂在耳朵上,也可以折叠起来放在口袋里。
材料采用硬质铝合金作为外壳,抗摔、耐磨性,更加结实,而且铝质材料可以使电话更加的轻便。
电话的外壳表面再加一层丝质的外套,这样带在耳朵上,皮肤会感觉很舒服,不会造成不适感。
整模造型的基本过程整模造型是指将一个物品的外形、尺寸、比例等完整地呈现出来,以便于制作出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产品。
整模造型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确定设计方案在进行整模造型之前,需要先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指对于要制作的产品,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产品的外观、功能、材料等要素。
在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整模造型工作。
二、制作手绘草图在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需要进行手绘草图的制作。
手绘草图是指通过手工画笔对产品进行简单的描绘和勾勒,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产品的外观和结构,并为后续的3D建模提供参考。
三、3D建模3D建模是整模造型中最关键的一步。
它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将手绘草图转化为具有尺寸和比例关系的数字化文件。
常用的3D建模软件有SolidWorks、Pro/Engineer等。
四、打印原型在完成3D建模之后,需要将数字化文件转化为实体原型。
这一步通常采用3D打印技术,将数字化文件输入到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制作出与设计方案相符合的实体原型。
五、修整和加工在制作出实体原型之后,需要进行修整和加工。
这一步是指对于原型进行细节处理和表面修整,以便于更好地展示产品的外观和细节,并为后续的量产做好准备。
六、制作模具在完成了实体原型的修整和加工之后,需要制作模具。
模具是指用来生产产品的工具,它可以将产品的形状、尺寸等特征复制到生产过程中。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塑料、金属等。
七、试模在完成了模具制作之后,需要进行试模。
试模是指将生产材料注入到模具中进行生产,并对于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检测和测试。
通过试模可以检测出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八、量产在完成了试模之后,可以开始量产。
量产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大规模生产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
通过量产可以使得整个造型过程得以完美结束。
总结:整模造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和环节的协同作业,才能制作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