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式筏型基础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33
(一)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方式进行表达。
2.当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时,应将其所支承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或混合结构的柱、墙平面与基础平面一起绘制。
3.通过选注基础梁底面与基础平板底面的标高高差来表达二者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明确其:“高板位”(梁顶与板顶一平)、“低板位”(梁底与板底一平)、“中板位”(板在梁的中部)三种不同位置组合的筏形基础。
4.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和编号;a)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等构成。
(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a)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平面注写,分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与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当仅设置贯通纵筋而未设置附加非贯通纵筋时,则仅做集中标注。
b)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应在所表达的板区双向均为第一跨(X与Y双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 向)板区划分条件:i当板厚不同时,相同板厚区域为一板区。
ii当因基础梁跨度、间距、板底标高等不同,设计者对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分区域采用不同配置时,配置相同的区域为一板区。
各板区应分别进行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内容规定如下:注写基础平板的编号。
‚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注写h=XXX表示板厚。
ƒ注写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
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在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
(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贯通纵筋的总长度注写在括号中,注写方式为“跨数及有无外伸”,其表达形式为:(xx)无外伸、(xxA)一端有外伸,(xxB)两端有外伸。
注:基础平板的跨数以构成柱网的主轴线为准;两主轴线之间无论有几道辅助轴线,均可按一跨考虑。
7、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7.1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衡阳市平安小学综合楼法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下部为粉质黏土,地下水位埋深1.500m。
基础面积为16m×61m,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5.2m,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底板厚800mm,钢筋采用HRB235级钢。
基础梁受力筋为HPB335,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见表7.1;基础平面布置图见图7.1;地质情况见第1部分第一节。
7.1.1.柱荷载图7.1竖向标准荷载分布图柱荷载基本组合kN柱号荷载(kN)柱号荷载(kN)柱号荷载(kN)柱号荷载(kN)合力(kN)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图7.2基础平面布置简图第 3 页共80页7.2设计尺寸与地基承载力验算7.2.1基础底面地下水压力的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防渗等级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5米处,此处不考虑水的渗流对水压力的影响。
查《混凝土防渗规范》将底板混凝土防渗等级确定为S6。
7.2.2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由柱网荷载图可得柱的标准组合总荷载为:iN ∑()22417291930811865⨯+++=()22934353037592340⨯++++ ()22839348836292135⨯++++()22525312530711722⨯++++=90398kN其合力作用点:0=c x ,基础左右两边均外伸0.5m3.6)22934235302375922340[(903981⨯⨯+⨯+⨯+⨯⨯==∑∑iii cNy N y7.8)22839234882362922135(⨯⨯+⨯+⨯+⨯+ ]15)22525231252307121722(⨯⨯+⨯+⨯+⨯+=7.5m基础下边外伸长度0.5m ,为使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总宽度为: ()()my b c 1625.75.025.0=⨯+=⨯+=则:基础上边外伸长度为:m 5.05.01516=-- 由以上计算,可得基础底面面积为:219760.6116m A =⨯=基础底面积为2976m ,上部基本组合总荷载为111916kN,基低净反力Pa AN p jk 7.114976111916===∑7.2.3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地基受力层不存在软弱粘性土的建筑物且不超过8层高度在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50007-2002 前提条件:1■上部结构的计算可以提供荷载和凝聚到基础顶面的刚度2■基本参数地基砥载力特征佰Fak I 亦-kFa地基承载力宽度修正系数血|0.3—地基承载力深度俺正系数釧d [il-基底以下土的重廩感浮重度)< 1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厲¥n [1 阈昭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置深度d --------- m室外目然地坪标鬲 sams基砒归并系数:0:2規凝土强厘等级c |55拉梁承担弯矩盅例 0结构重要性系数 I 1*拉毀承担穹矩比例只影响独基和桩承台的计算一层上部结构荷载作用点标高-也9基础埋置深度:一般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础也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其他情况如独基、条基、梁式基础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自动计算覆土重:该项用于独基、条基部分。
点取该项后程序自动按 20kN/m 2的混合容重计算基础 的覆土重。
如不选该项,则对话框中出现“单位面积覆土重”参数需要用户填写。
一般来说如条基、 独基、有地下室时应采用人工填写“单位面积覆土重”,且覆土高度应计算到地下室室内地坪处, 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计算正确。
一层上部结构荷载作用点标高 :即承台或基础顶标高,先进行估算,计算完成后进行修改。
该参数主要是用于求岀基底剪力对基础底面产生的附加弯矩作用。
在填写该参数时,应输入PMCAD 中确定的柱底标高,即柱根部的位置。
注意:该参数只对柱下独基和桩承台基础有影响,对其他基础没有影响。
地梁筏板该菜单定义了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需要的有关参数总信息:结构种类:基础基床反力系数:按默认按广义文克尔假定计算:若此项选择后,计算模型改为广义文克尔假定,即各点的基床反力系数将在输入的反力系数附近上下变化,边角部大,中部小一些,变化幅度与各点反力与沉降的比值有关,采用广义文克尔假定的条件是要有地质资料数据,且必须进行刚性底板假定的沉降计算,否则按一般文克尔假定计算。
在此处要与“基础梁板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中的“沉降计算参数输入”中参数相对应。
复习:钢筋砼基础构造要求?钢筋砼基础施工工艺?导课:随着对地下空间的开发日益加剧,很多建筑都需要地下车库、地下室,那么我们采用筏板基础或桩筏基础,因此今天我们来学习筏板基础的构造知识及施工要点。
筏形基础一、筏形基础的构造要求筏形基础有平板式、梁板式两类,其构造要求如下。
(1)确定筏形基础底面形状和尺寸时首先应考虑使上部结构荷载的合力点接近基础底面的形心。
如果荷载不对称,宜调整筏板的外伸长度,但伸出长度从轴线算起横向不宜大于1500mm,纵向不宜大于1000mm,且同时宜将肋梁挑至筏板边缘。
无外伸肋梁的筏板,其伸出长度宜适当减小。
如上述调整措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对上肋式、地面架空的布置型式,尚可采取调整筏上填土等措施以改变合力点位置。
(2)平板式筏基的板厚按受冲切承载力验算确定,可按楼层层数×每层50mm 初定,但不应小于400mm。
梁板式筏基底板的厚度按受冲切和受剪切承载力验算确定,且不应小于300mm,其厚度尚不宜小于计算区段内最小板跨的1/20。
而肋的高度宜大于或等于柱距的1/6。
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50≥50≥50450基础梁柱基础梁基础梁墙(a)(b)(c)(d)图6.27 地下室底层柱或剪力墙与基础梁连接的构造要求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mm。
(3)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选用,但不应小0.6MPa。
必要时宜设架空排水层。
(4)地下室底层柱、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连接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柱、墙的边缘至基础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图6.27);2)当交叉基础梁宽度小于柱截面边长时,交叉基础梁连接处应设置八字角,柱角与八字角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见图6.27(a);3)单向基础梁与柱的连接,可按图6.27(b),(c)采用;4)基础梁与剪力墙的连接,可按图6.27(d)采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型基础设计班级:土木1103班姓名:吕梁学号:指导老师:杨润林1、某建筑物双向板式片筏基础,上部结构传来的总轴力为N 总 =99330kN (学号为41112067,三班), 基础埋深1.8m ,修正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120kN/m2 ,混凝土强度等级用C20,钢筋用I 、II 级,试设计此基础。
2、基础形式的选择 选择筏板基础。
3、基础平面尺寸的确定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如将xoy 坐标系原点置于筏基底板形心处,则基底反力可按下式计算:(,)i yii xx y xyN eN G N eP d x y AI I γ+=+±±∑∑∑。
式中:x e ,y e 分别为竖向荷载i N ∑对x 轴和y 轴的偏心距;x I ,y I 分别为片筏基础底面对x 轴和y 轴的惯性矩;x ,y 分别为计算点的x 轴和y 轴坐标由于本结构为对称结构,故竖向荷载作用下基底反力计算公式可简化为:iNGP d Aγ+=+∑ 式中i N ∑为上部结构传至底层各框架柱底的轴向力标准值的总和;G 为包括底层墙重,地面恒载,活载等的重力荷载标准值。
根据KK Kk a F G F P rd f A A+==+≤ 可知2993301182.512020 1.8K a F A m f rd ≥==--⨯ 基地面积:为了不产生偏心弯矩,设计时使,分别处于平面中心处,从而使筏板基础更加均衡受力,假设柱平均分配总轴力。
取A=1500m 2按照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比例L=2b 来设计基础。
基础宽度27.39A b m L ==,取b=3*8.2+3=27.6m L=8*6.5+3=55m.最终A=1518m 24、筏板,基梁尺寸确定基础埋深1.8m, 120kpa a f =。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5.3.2规定,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板格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梁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应小于400mm ,且连续板板厚与板格的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14,故取板厚500mm 。
7、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7.1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衡阳市平安小学综合楼法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下部为粉质黏土,地下水位埋深1.500m。
基础面积为16m×61m,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5.2m,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底板厚800mm,钢筋采用HRB235级钢。
基础梁受力筋为HPB335,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见表7.1;基础平面布置图见图7.1;地质情况见第1部分第一节。
7.1.1.柱荷载图7.1竖向标准荷载分布图柱荷载基本组合kN图7.2基础平面布置简图精品文档7.2设计尺寸与地基承载力验算7.2.1基础底面地下水压力的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防渗等级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5米处,此处不考虑水的渗流对水压力的影响。
查《混凝土防渗规范》将底板混凝土防渗等级确定为S6。
7.2.2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由柱网荷载图可得柱的标准组合总荷载为:iN ∑()22417291930811865⨯+++=()22934353037592340⨯++++ ()22839348836292135⨯++++()22525312530711722⨯++++=90398kN其合力作用点:0=c x ,基础左右两边均外伸0.5m3.6)22934235302375922340[(903981⨯⨯+⨯+⨯+⨯⨯==∑∑iii cNy N y7.8)22839234882362922135(⨯⨯+⨯+⨯+⨯+ ]15)22525231252307121722(⨯⨯+⨯+⨯+⨯+=7.5m基础下边外伸长度0.5m ,为使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总宽度为:()()my b c 1625.75.025.0=⨯+=⨯+=则:基础上边外伸长度为:m 5.05.01516=-- 由以上计算,可得基础底面面积为:219760.6116m A =⨯=基础底面积为2976m ,上部基本组合总荷载为111916kN,基低净反力Pa AN p jk 7.114976111916===∑7.2.3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地基受力层不存在软弱粘性土的建筑物且不超过8层高度在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第5章桩筏和筏板基础设计1快速入门广厦建筑结构CAD安装后,在Exam子目录下有一个工程实例:基础.prj;工程师在用录入系统生成基础CAD 数据并用SSW计算后,可参考如下输入要点,快速掌握桩筏和筏板基础的设计方法;实例见:Exam\基础.prj,平面如下:进入“广厦基础CAD”;选择“读取墙柱底力”菜单,弹出对话框选择读取SSW计算的上部结构墙柱底内力;选择“总体信息桩筏和筏板基础总体信息”菜单,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N/m2;1.1平板式筏基设计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角点定边”,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边界挑出长度1000mm;确认后,光标点选点①、②、③和④,回车结束选择角点;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划分单元”,弹出如下对话框:确认后,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筏板”,光标点选所要计算的筏板;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简图”,光标选择“板节点正最大挠度线”,显示最大挠度等值线;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文本结果”,显示剪力墙下的地梁计算结果和柱对筏板的冲切验算结果,同时输出桩筏和筏板基础总体信息;剪力墙下没有地梁时CAD自动布置地梁,在计算时剪力墙底各工况轴力作为梁荷载参与计算,各工况弯矩作为梁两端节点弯矩参与计算,工程师可增加梁高以考虑剪力墙刚度对筏板的影响;柱对筏板的冲切验算不满足时,可局部加柱帽或加大板厚;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贯通板筋”,光标点选点①和②确定贯通板面筋和底筋的两端点,输入面筋D14200和底筋D12150,再点选点③和④确定标注起点和终点,最后点选点⑤指定文字标注的位置,输入标注值,回车即可,绘图板上出现:同理布置垂直方向的贯通板筋,绘图板上出现:1.2梁式筏基础设计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角点定边”,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边界挑出长度1000mm;确认后,光标点选点①、②、③和④,回车结束选择角点;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弹性地基梁布置和计算─轴线地梁”,弹出如下对话框,选择筏板肋梁选项,输入梁肋宽200mm;确认后,光标窗选整个平面,梁板的布置没有先后次序;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划分单元”,弹出如下对话框:确认后,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筏板”,光标点选所要计算的筏板;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简图”,弹出对话框,光标选择“板节点正最大挠度线”,显示最大挠度等值线;光标选择“梁配筋”,第一行显示梁的左中右截面的面筋cm2,第二行显示左中右截面的底筋cm2和端部箍筋cm2/0.1m;点按对话框中“清除显示”按钮,光标选择“板冲切和剪切比”,当数值小于1显示红色,不满足要求;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文本结果”,显示地梁计算结果和底板受冲切验算结果,同时输出桩筏和筏板基础总体信息;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贯通板筋”,光标点选点①和②确定贯通板面筋和底筋的两端点,输入面筋D14200和底筋D12150,再点选点③和④确定标注起点和终点,最后点选点⑤指定文字标注的位置,输入标注值,回车即可,绘图板上出现:同理布置垂直方向的贯通板筋,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一点底筋”,光标点选点①,点按“基础设计─弹性地基梁施工图绘制─生成梁图”,弹出对话框确认后自动生成梁的平法施工图;绘图板上出现:1.3桩筏基础设计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角点定边”,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边界挑出长度1000mm;确认后,光标点选点①、②、③和④,回车结束选择角点,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参数布桩”,弹出如下对话框:确认后,光标点选点①,布置多根桩,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划分单元”,弹出如下对话框:确认后,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筏板”,光标点选所要计算的筏板;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简图”,光标选择“板节点正最大挠度线”,显示最大挠度等值线;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文本结果”,显示剪力墙下的地梁计算结果和桩柱对筏板的冲切验算结果,同时输出桩筏和筏板基础总体信息;剪力墙下没有地梁时CAD自动布置地梁,在计算时剪力墙底各工况轴力作为梁荷载参与计算,各工况弯矩作为梁两端节点弯矩参与计算,工程师可增加梁高以考虑剪力墙刚度对筏板的影响;柱对筏板的冲切验算不满足时,可局部加柱帽或加大板厚;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贯通板筋”,光标点选点①和②确定贯通板面筋和底筋的两端点,输入面筋D14200和底筋D12150,再点选点③和④确定标注起点和终点,最后点选点⑤指定文字标注的位置,输入标注值,回车即可,绘图板上出现:同理布置垂直方向的贯通板筋,绘图板上出现:1.4梁桩筏基础设计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角点定边”,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边界挑出长度1000mm;确认后,光标点选点①、②、③和④,回车结束选择角点;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弹性地基梁布置和计算─轴线地梁”,弹出如下对话框,选择筏板肋梁选项,输入梁肋宽200mm;确认后,光标窗选整个平面,梁板的布置没有先后次序;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参数布桩”,弹出如下对话框:确认后,光标点选点①,布置多根桩,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划分单元”,弹出如下对话框:确认后,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筏板”,光标点选所要计算的筏板;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计算简图”,弹出对话框,光标选择“板节点正最大挠度线”,显示最大挠度等值线;光标选择“梁配筋”,第一行显示梁的左中右截面的面筋cm2,第二行显示左中右截面的底筋cm2和端部箍筋cm2/0.1m;点按对话框中“清除显示”按钮,光标选择“板冲切和剪切比”,若数值小于1显示红色,不满足要求;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文本结果”,显示地梁计算结果和底板受冲切验算结果,同时输出桩筏和筏板基础总体信息;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贯通板筋”,光标点选点①和②确定贯通板面筋和底筋的两端点,输入面筋D14200和底筋D12150,再点选点③和④确定标注起点和终点,最后点选点⑤指定文字标注的位置,输入标注值,回车即可,绘图板上出现:同理布置垂直方向的贯通板筋,绘图板上出现:点按“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一点底筋”,光标点选点①,点按“基础设计─弹性地基梁施工图绘制─生成梁图”,弹出对话框确认后自动生成梁的平法施工图;绘图板上出现:2详细功能2.1桩筏和筏板基础总体信息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输入修正前的承载力,可进行宽度和深度的修正;若输入修正后的承载力,则宽度和深度的修正系数值填为零;2)承载力修正用的基底埋深基础埋置深度m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时,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土抗震承载力用于承载力修正公式,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5)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用于承载力修正公式,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a.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b.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基础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取0;7)基础上土的重度用于计算土的自重;8)基础上土的厚度用于计算土的自重;9)0为柔性板,板按弹性变形计算;1为刚性板,板按刚板变形计算,满足平面外无限刚要求;梁筏基础必须设为柔性板,否则计算不出梁内力;11)桩顶和板的连接12)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到C80,可采用非标准混凝土,如C18,强度自动按插值计算;13)梁纵筋强度级别2为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00N/mm2,3为I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14)梁箍筋强度级别1为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210N/mm2,2为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00N/mm2,3为I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15)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16)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到C80,可采用非标准混凝土,如C18,强度自动按插值计算;17)板钢筋强度级别2为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00N/mm2,3为I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18)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19)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到C80,可采用非标准混凝土,如C18,强度自动按插值计算;预制桩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予应力桩不应低于C40;20)桩钢筋强度级别2为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00N/mm2,3为III级钢,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21)桩钢筋保护层厚度2.2确定筏板边界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角点定边功能:根据所选角点和每边的挑出长度确定边界线命令:Bound1)各边挑出长度相同点按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边界挑出长度指定边界第1角点或P边界挑出长度<退出>:点选边界第1角点指定边界第2角点<取消>:点选边界第2角点指定边界第3角点或P下一边界挑出长度<结束>:点选边界第3角点指定边界第4角点或P下一边界挑出长度<结束>:点选边界第4角点指定边界第5角点或P下一边界挑出长度<结束>:回车,结束,形成4边筏板2)各边挑出长度不同点按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第1边挑出长度指定边界第1角点或P边界挑出长度<退出>:点选边界第1角点指定边界第2角点<取消>:点选边界第2角点指定边界第3角点或P下一边界挑出长度<结束>:输入P,弹出如下对话框输入第2边挑出长度指定边界第3角点或P下一边界挑出长度<结束>:点选边界第3角点指定边界第4角点或P下一边界挑出长度<结束>:点选边界第4角点指定边界第5角点或P下一边界挑出长度<结束>:回车,结束,形成4边形筏板2.3移动筏板和洞口边界线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移动边线功能:根据移动距离,调整筏板和洞口边界线命令:MoveBound移动距离mm正值往外,负值往内<500>: 输入移动距离选择要移动的边界线或P移动距离<退出:单选、窗选和交选要移动的筏板和洞口边界线移动距离为正值时筏板或洞口增大,负值时筏板或洞口缩小;2.4板上开洞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板上开洞功能:选择角点,输入多边形洞口命令:Hole指定板洞口第1角点<退出>: 点选第1角点指定板洞口第2角点<取消>: 点选第2角点指定板洞口第3角点<结束>: 点选第3角点指定板洞口第4角点<结束>: 点选第4角点指定板洞口第5角点<结束>: 回车,结束,形成4边形洞口2.5划分有限元网格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划分单元功能:指定筏板,划分有限元网格命令:Cell点取此命令,弹出划分单元参数对话框;1)最大间距单元的最大边长;2)最小间距只用于矩形剖分,参数约束4边形单元的最小边长,所以程序不会划分出边长小于最小间距的单元;因此,柱中心点、桩中心点或者梁端点可能没有与之对应的节点,这时,柱中心点、桩中心点或者梁端点用最近的节点代替,并且在有限元计算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的偏心;另外,梁两个端点可能对应同一个节点,程序在有限元计算的时候会出错,所以最小间距不能太小;3)与水平夹角只用于矩形剖分,为划分后的4边形单元与X轴的夹角;4)筏板厚度剖分后单元的缺省厚度;5)剖分方式有两种方式选择,当一种自动剖分方法剖出的单元不理想时,可采用另一种剖分方法;确定后命令行提示:选择要划分单元的筏板或承台<退出>:选择要划分单元的筏板或承台2.6计算筏基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计算筏基功能:运行有限元计算模块命令:CompSlab选择要计算的筏板或承台<退出>:单选、窗选和交选筏板或承台2.7删除基础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删除基础功能:删除筏板、扩展基础和桩基础基础,并自动删除扩展基础表和桩剖面大样表中内容命令:DelFound选择要删除的承台<退出>: 单选,窗选或交选承台,自动删除所选基础选择要删除的承台<退出>: 回车,退出也可采用删除图元的Erase命令来删除;2.8内筒冲切和剪切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内筒冲剪功能:选择角点,计算和输出多边形内筒的冲切和剪切命令:PolyPunchShear指定内筒第1角点<退出>: 点选第1角点指定内筒第2角点<取消>: 点选第2角点指定内筒第3角点<结束>: 点选第3角点指定内筒第4角点<结束>: 点选第4角点指定内筒第5角点<结束>: 回车,结束,计算和输出多边形内筒的冲切和剪切2.9修改板单元厚度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修改板厚功能:修改板单元厚度命令:ModSlabT板厚mm<400>:输入厚度选择要修改板厚的单元或P板厚<退出>:单选、窗选和交选板单元2.10修改墙柱底内力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改柱底力功能:修改被选中的墙柱在单工况下内力,并自动修改相关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内力命令:ModColForc单选要修改内力的墙柱<退出>: 单选墙肢或柱,弹出如下对话框修改墙柱单工况内力和选择工况柱弯矩和剪力正向根据柱的局部坐标方向确定,墙肢弯矩和剪力正向根据墙肢的局部坐标方向确定,墙内点I到J为局部坐标的Y方向,选“录入柱号”时可显示墙内点号;修改后自动重新进行本墙柱的内力组合;2.11布置面荷载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面荷载功能:布置多边形面荷载命令:PolygonLoad弹出如下对话框修改荷载值和选择工况;指定面荷第1角点或P面荷值<退出>: 点选第1角点指定面荷第2角点或P面荷值<取消>: 点选第2角点指定面荷第3角点或P面荷值<结束>: 点选第3角点指定面荷第4角点或P面荷值<结束>: 点选第4角点指定面荷第5角点或P面荷值<结束>: 回车,结束,形成4边形面荷值在计算时,板单元只要有1个角点在面荷载围成的区域内,面荷值就被赋给板单元;2.12布置集中力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集中力功能:布置集中力命令:ConForce弹出如下对话框修改荷载值和选择工况;指定集中力位置或P集中力值<退出>:点选集中力位置在计算时,集中力就近赋给节点;2.13布置集中弯矩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集中弯矩功能:布置集中弯矩命令:ConMoment弹出如下对话框修改荷载值和选择工况;指定集中弯矩位置或P集中弯矩值<退出>:点选集中弯矩位置在计算时,集中弯矩就近赋给节点;2.14删除荷载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删除荷载功能:删除布置的荷载命令:DelLoad选择要删除的荷载<退出>:单选、窗选或交选荷载2.15布置矩阵排列的桩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参数布桩功能:按指定的参数在边界线内布置群桩命令:ParPile弹出布桩参数对话框,设置与水平夹角、X向间距和Y向间距;确定后命令行提示:指定布桩定位点或P布桩参数<退出>:P 输入P,弹出对话框输入桩参数指定布桩定位点或P布桩参数<退出>:用光标选择定位点,程序自动按指定参数布置群桩2.16在一条直线上布桩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两点布桩功能:按指定的参数在一条直线上布桩命令:TwoPile点取此命令,弹出布桩参数对话框,设置布桩数量和桩本身的参数;确定后命令行提示:指定布桩数量<1>:3 输入3根桩指定布桩起点或P布桩参数<退出>:用光标选择布桩起点指定布桩终点<取消>:用光标选择布桩终点,程序自动按指定数量等分布桩布桩位置不包括起点和终点;2.17选择一点布桩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一点布桩功能:在指定点上布桩命令:OnePile指定布桩点或P改桩参数<退出>:用光标选择布桩点,程序自动按当前桩参数在指定点布桩2.18删桩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删桩功能:删除指定的桩命令:DelPile选择要删除的桩<退出>:单选、窗选和交选桩,删除选中的桩2.19修改桩径、桩长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及计算─改桩参数功能:更改指定桩的参数桩径、桩身长度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命令:ModPilePar弹出布桩参数对话框,设置桩本身的参数;确定后命令行提示:选择要更改参数的桩<退出>:单选、窗选和交选桩,选中的更改为当前参数框内的参数2.20显墙柱底内力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显柱底力功能:弹出对话框显示墙柱在内力组合前后和计算基础的内力命令:ShowColForce选择“清除显示”按钮取消当前显示墙内力,只有在墙柱下布置扩展基础或桩基础后才能显示控制基础的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墙柱内力,否则内力显示为零,其它基础此选项无意义;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墙柱内力包含地震时,轴力后有“震”字;2.21显示计算简图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显示简图功能:弹出对话框显示桩筏和筏板计算简图命令:ShowSimple显梁编号:此编号对应文本结果中的梁编号,B12为12号梁,可点按屏幕左边工具栏中“寻找构件”按钮,根据编号定位梁的位置;显梁荷载:恒荷载值kN/m为梁上填充墙自重,是标准值,梁本身的自重由CAD自动计算;显梁尺寸:单位为cm,50100为500mmX1000mm矩形梁截面尺寸,5010020040为形或T形梁截面尺寸,梁肋宽500mm,梁高1000mm,翼缘宽2000mm,翼缘根部高400mm;显梁配筋:2-15-39-0-11/3.1第一行2-15-3显示梁的左中右截面的面筋cm2,第二行9-0-11显示左中右截面的底筋cm2,第二行3.1显示端部箍筋cm2/0.1m;显梁内力:35/-75/3089/-40/7028/T10/25第一行和第二行为弯矩包络图,第一行35/-75/30显示梁左中右截面最小弯矩kN.m,第二行89/-40/70显示梁左中右截面最大弯矩kN.m,第三行28显示梁左端剪力,25为右端剪力kN,T后的10为最大扭矩kN.m;板节点正最大挠度:为标准组合内力作用下的最大向下位移,求最大位移时,地震作用组合下的位移除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才与非地震作用组合下的位移比较,显示的位移已除过了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显示红色表示反力超过修正后的承载力;板节点负最大挠度:为标准组合内力作用下的最大向上位移,求最大位移时,地震作用组合下的位移除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才与非地震作用组合下的位移比较,显示的位移已除过了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设计应避免出现向上的位移;最大反力:为标准组合内力作用下的最大反力,单位kN/m2;求最大反力时,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反力除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才与非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反力比较,显示的反力已除过了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显示红色表示反力超过修正后的承载力,经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显示在右下角的说明中;板节点内力:为基本组合内力作用下的内力,节点弯矩和剪力的方向由整体坐标的X、Y方向确定,数值为每米范围的弯矩和剪力,弯矩符号按材料力学确定,弯矩单位为kN.m/m,剪力单位为kN/m;板节点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内力作用下的每米范围的配筋,单位为cm2/m;板的冲切比和剪切比:例如:4.32/3.224.32为板冲切比,3.22为板剪切比,数值小于1显示红色,不满足验算要求,需要增加板厚度,在文本计算结果中有验算过程;桩参数:显示桩径、桩长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桩内力:显示标准组合内力作用下的桩最大反力;板单元:显示单元网格;板重心和荷载中心的距离:荷载为墙柱底恒活载荷和用户布置的恒活荷载;板号:对应文本计算结果中冲切比和剪切比验算中的板号;桩号:对应文本计算结果中桩对板冲切验算中的桩号;2.22改变简图字高在“显示简图”的对话框内下方可控制字高,字高单位为mm;2.23输出桩筏和筏板基础文本计算结果菜单位置:基础设计─桩筏和筏板基础布置和计算─文本结果功能:输出桩筏和筏板基础文本计算结果命令:SlabResult自动生成文本形式的桩筏和筏板基础冲切计算结果、梁各截面计算结果,便于人工检查;输出桩筏和筏板基础总体信息;2.24同时布置板贯通面筋和底筋菜单位置:基础设计─筏板基础施工图绘制─贯通板筋功能:同时布置板贯通面筋和底筋命令:SlabRein1)布筋方向与板边界或直线垂直指定贯通面筋和底筋第1点<退出>: 单选贯通面筋和底筋起点指定贯通面筋和底筋第2点或N取消正交<取消>: 输入N,取消布筋方向与板边界或直线垂直指定贯通面筋和底筋第2点或Z正交<取消>: 输入Z,布筋方向与板边界或直线垂直2)布置板贯通面筋和底筋指定贯通面筋和底筋第1点<退出>: 单选贯通面筋和底筋起点指定贯通面筋和底筋第2点或N取消正交<取消>: 单选贯通面筋和底筋终点。
高层梁筏基础的设计及注意事项[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地基的承受力,高层梁筏基础能为高层建筑提供更大的承载力。
[关键词]高层梁筏;基础设计;注意事项一、前言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内容。
坚实的基础决定着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质量,因此,基础要能够承载整个高层建筑。
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地基需要承载的水平力和剪切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需要对地基进行梁筏基础进行优化和设计,本文主要就高层梁筏基础的设计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二、梁筏基础设计的意义梁筏基础设计首先是要进行梁型的选择,然后在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下进行梁筏基础细部的设计,包括确定梁基尺寸、梁的平面布置、筏板的设计与计算、承载力及沉降变形计算分析等。
在实际的设计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对于梁型的选择,各种梁型都有其适用范围,设计人员在选择梁型时往往与现场实际情况脱节,没有全面的考虑施工现场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或者是没有掌握好梁基础设计的关键技术,所选梁型不适用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比如武汉某小区发生群梁失稳而不得不爆破拆除的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梁型选择不理想而导致的结果。
或者是所选梁型增加了现场施工的难度,延长工期,造成了造价的增加。
对于梁筏基础细部的设计情况,由于目前对梁筏基础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具体统一的确切标准可参考,梁筏基础理论和实践尚存在一定的混乱,随着建筑高度不断地上升,梁筏基础的造价也随着不断的增加,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往往对造价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主动性,而更多的是关心结构的可靠性,不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比选,设计思想有时过于保守,设计的不是太合理,导致成本的上升,造成一定的浪费现象。
比如进行筏板设计时,筏板厚度的设计由于其相关理论还不是很成熟,设计人员一般是根据自身经验来确定,由于经验的差距,类似工程设计出来的厚度可能会相差很大。
筏板基础设计要点及计算示例
一、筏板基础设计要点
1、材料和结构: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湿法筏板基础可选用钢筋混凝土组合桩作为结构材料,其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由长期使用要求来确定。
结构厚度、网络布置等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环境条件:筏板基础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质、水位、温度等。
因此,对于不同环境条件,应通过地质勘查、湿度测定、电阻率测定等手段,建立筏板基础的环境参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设计及施工:筏板基础的施工应按照国家标准给出的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应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结构的厚度、网络布置等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施工前设计,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以保证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二、计算示例:
1、确定筏板基础中心距:
根据规范要求,筏板基础中心距应不小于基础宽度1/4、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宽为2m的筏板基础,其中心距不应小于500mm。
2、确定抗拔承载力: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组合桩的抗拔承载力可以建立如下的计算公式:Q=AφKs-Bp(φ-P)
其中,A和B是规定的系数。
8.4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8.4.1 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
【条文说明】 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确定。
与梁板式筏基相比,平板式筏基具有抗冲切及抗剪切能力强的特点,且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经大量工程实践和部分工程事故分析,平板式筏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8.4.2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布置、地下结构底层平面以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本规范第五章有关规定确定。
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e 宜符合下式规定:e ≤0.1W /A (8.4.2)式中:W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抗矩(m 3); A ——基础底面积(m 2)。
【条文说明】 对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基础底面的压力和基础的整体倾斜主要取决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产生的偏心距大小。
对基底平面为矩形的筏基,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抗倾覆稳定系数KF 可用下式表示:式中:B ——与组合荷载竖向合力偏心方向平行的基础边长;e ——作用在基底平面的组合荷载全部竖向合力对基底面积形心的偏心距;y ——基底平面形心至最大受压边缘的距离,γ为y 与B 的比值。
从式中可以看出e/B 直接影响着抗倾覆稳定系数K F ,K F 随着e/B 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容易引起较大的倾斜。
表16三个典型工程的实测证实了在地基条件相同时,e/B 越大,则倾斜越大。
表16 e/B 值与整体倾斜的关系高层建筑由于楼身质心高,荷载重,当筏形基础开始产生倾斜后,建筑物总重对基础底面形心将产生新的倾复力矩增量,而倾复力矩的增量又产生新的倾斜增量,倾斜可能随时间而增长,直至地基变形稳定F y B K e e e B γγ===为止。
筏型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筏型基础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2. 学生能掌握筏型基础的受力原理和设计方法;3. 学生能了解筏型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筏型基础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筏型基础结构,并进行简要分析;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筏型基础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筏型基础,培养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筏型基础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筏型基础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但尚未接触专业课程,对筏型基础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筏型基础概述- 筏型基础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筏型基础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2. 筏型基础的受力原理- 土体与基础的相互作用- 筏型基础的受力分析- 筏型基础的荷载传递规律3. 筏型基础的设计方法- 设计原则与步骤- 筏板厚度、配筋及构造要求- 筏型基础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4. 筏型基础的应用案例分析- 不同类型筏型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筏型基础的优缺点分析- 案例讨论与总结5. 小组合作设计实践- 分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简单的筏型基础结构- 对设计方案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部分进行安排,以教材相应章节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1.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衡阳市平安小学综合楼法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下部为粉质黏土,地下水位埋深1.500m。
基础面积为16m×61m,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底板厚800mm,钢筋采用HRB235级钢。
基础梁受力筋为HPB335,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见表;基础平面布置图见图;地质情况见第1部分第一节。
.柱荷载图竖向标准荷载分布图柱荷载基本组合 kN图2基础平面布置简图2设计尺寸与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地下水压力的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防渗等级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5米处,此处不考虑水的渗流对水压力的影响。
查《混凝土防渗规范》将底板混凝土防渗等级确定为S6。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由柱网荷载图可得柱的标准组合总荷载为:iN ∑()22417291930811865⨯+++=()22934353037592340⨯++++ ()22839348836292135⨯++++ ()22525312530711722⨯++++=90398kN其合力作用点:0=c x ,基础左右两边均外伸3.6)22934235302375922340[(903981⨯⨯+⨯+⨯+⨯⨯==∑∑iii c Ny N y7.8)22839234882362922135(⨯⨯+⨯+⨯+⨯+ ]15)22525231252307121722(⨯⨯+⨯+⨯+⨯+=基础下边外伸长度,为使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总宽度为:()()my b c 1625.75.025.0=⨯+=⨯+=则:基础上边外伸长度为:m 5.05.01516=-- 由以上计算,可得基础底面面积为:219760.6116m A =⨯=基础底面积为2976m ,上部基本组合总荷载为111916kN,基低净反力Pa ANp j k 7.114976111916===∑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地基受力层不存在软弱粘性土的建筑物且不超过8层高度在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仅演算一般情况下的地基承载力。
先对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k f 进行计算:查规范GB50007-2002,得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3.0=b η,6.1=d η 注:以上系数按照土孔隙比e 及液性指数l I 均小于的粘性土取值。
按照下部土层资料,土的平均重度为:()05.59)5.305.5(81.5-3.55.118⨯-+⨯+⨯=m r 3/28.1105.595.131627m kN =++=1(3)(0.5)a kb d m f f r b r d ηη=+-+-)5.005.5(28.116.1)36(183.0120-⨯⨯+-⨯⨯+=12.822.16120++= =由于上部竖向荷载作用于基础的重心,故基础为轴心受压基础。
基底处的总竖向力:kNG G F k k 10699097656.0976*******=⨯+⨯⨯+='++基底平均压力:kPaA G G F p k k k 6.109976106990=='++=所以kPa f kPa p a k 32.2186.109=<=,满足要求要求。
由于地基土层不存在液化性土层故可以不考虑液化影响。
3筏形基础底板抗冲切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验算验算底板受冲切承力:梁板式筏板基础的底板厚 为600mm ,单排布筋,板底 有150mm 素混凝土垫层,因 此取钢筋合力点至近边的距离mm 4021035s =+=α 则mm 56040600h 0=-=, 混凝土为C3022N/mm 43.1,N/mm 3.14==t c f f 图7.3.1底板冲切计算示意图验算底板受冲切承载力的 示意图如图7.3.1所示。
单向板板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07.0h u f F m t hp l β≤式中:l F --------作用在图上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 0h --------基础底板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t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 u ---------距基础梁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图7.3.1) 对于单向板:kN h h p F j l 8.56768.028.77.114)560.026.04.2()560.026.00.9(7.114)26.04.2()26.00.9(00=⨯⨯=⨯--⨯⨯--⨯=--⨯--⨯=当mm h 8000<时,取0.1=hp β满足)(kN 8.567kN 1.892456.096.7214300.17.0560.0)]560.06.04.2()560.06.00.9[(214300.17.07.00>=⨯⨯⨯⨯⨯=⨯--+--⨯⨯⨯⨯=h u f m t hp β因此,筏板的厚度满足要求。
验算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002hs s 27.0h h l f V n t -≤β ()s V ----距梁边缘0h 处,作用在图7.3.2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hs β----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410800⎪⎭⎫ ⎝⎛=h hsβ,板的有效高 图 底板斜截面受剪示意度0h 小于800mm 时,取mm h 8000=;h 大于2000mm 时,取mmh 20000=验算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示意图如图7.3.2。
对板进行斜截面抗剪验算: ⑴ 对×的板m l n 4.86.00.9l 1.8m ,0.6-2.4n21=-=== 0.1800410=⎪⎭⎫ ⎝⎛=h hs β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kN 6.27034.088.137.1145.0)560.028.1()560.028.14.82(0.7.11421)2()2(21010212=⨯⨯⨯=-⨯⨯--⨯⨯⨯=-⨯-+-⨯=h l h l l l p V n n n n j s()()满足要求kN V kN h h l f s n t hs 6.270408156.056.024.814300.17.0)2(7.0002=>=⨯⨯-⨯⨯⨯=-β综上所述:筏板底板厚度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
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7.8.1 ,其局部受压区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lbl nc l c l A A A f F =≤βββ135.1式中:1F ----局部受压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c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混凝土等级小于C50时,取,大于C50时取;1β-----混凝土局部受压时强度提高系数;lA ----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ln A ----- 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bA ------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只需验算竖向轴力最大值即可,柱下最大荷载为4648KN ,即kN F l 4648=。
计算示意如图7.3.3:2m 8.16.06.04)36.0()36.0(=⨯⨯-⨯⨯⨯=b A22ln m 36.06.0===A A l24.236.08.1===l b l A A βC30混凝土,0.1,N/mm 3.142==c c f βkN6.1556736.01430024.20.135.135.1ln =⨯⨯⨯⨯=A f c l c ββ而l c l c F kN A f =>464835.1ln ββ 故局部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
4基础梁内力计算用倒梁法计算梁的内力,即假定上部结构是绝对刚性的,各柱没有沉降差异,把柱脚视为条形基础的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的普通连续梁计算。
用结构力学求解器算出基梁内力(横向梁为次梁,纵向梁为主梁)。
JCL -4集中净反力:()m kN b p j /8.1775.005.17.1144=+⨯=总反力:kN R 1.10667608.1774=⨯=JCL -5集中净反力: kN b p j 9.2401.27.1145=⨯= 总反力: kN R 2.14452609.2405=⨯= JCL -6集中净反力: ()kN b p j 1.2582.105.17.1146=+⨯= 总反力: kN R 15486601.2586=⨯=35.145=R R 45.146=R RJZL -1中柱子荷载合力:∑=+++=kN99022112263128772282iN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ZL -1纵向基础梁的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是与JCL -4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4.9613.10990245.1235.14299022424444465414==⨯⨯+⨯⨯+⨯=⨯++=∑与JCL -5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128968.799021.12474.0299022425555565415==⨯⨯+⨯+⨯⨯=⨯++=∑与JCL -6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6.14147990229.047.0299022426566665416==⨯+⨯⨯+⨯⨯=⨯++=∑对JZL -1的中心取矩,可知0=∑M JZL -2柱子荷载合力:∑=+++=16699kN3775449146483785iN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ZL -2纵向基础梁的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是与JCL -4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3.16213.101669945.1235.142166992424444465424==⨯⨯+⨯⨯+⨯=⨯++=∑与JCL -5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3.217468.7166991.12474.02166992425555565425==⨯⨯+⨯+⨯⨯=⨯++=∑与JCL -6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6.238571669929.047.0299022426566665426==⨯+⨯⨯+⨯⨯=⨯++=∑对JZL -2的中心取矩,可知0=∑MJZL -2(2)柱子荷载合力:∑=+++=kN161243839432143713593iN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L -2(2)纵向基础梁的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是与JCL -4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15653.101612445.1235.1421669924244444654422==⨯⨯+⨯⨯+⨯=⨯++=∑与JCL -5相交处的反力:()()NR R R R R R R R NQ ik 210068.7161241.12474.021669924255555654522==⨯⨯+⨯+⨯⨯=⨯++=∑与JCL -6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230371612429.047.02990224265666654622==⨯+⨯⨯+⨯⨯=⨯++=∑对JCL -2的中心取矩,可知0=∑MJZL -3柱子荷载合力:13233kN3105352036342794=+++=∑iN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L -3纵向基础梁的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是与JCL -4相交处的反力:()NR R R R R R R R NQ ik 8.12843.101323345.1235.142166992424444465434==⨯⨯+⨯⨯+⨯=⨯++=∑与JCL -5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172368.7132331.12474.02166992425555565435==⨯⨯+⨯+⨯⨯=⨯++=∑与JCL -6相交处的反力:()kNR R R R R R R R NQ i189071323329.047.0299022426566665436==⨯+⨯⨯+⨯⨯=⨯++=∑对JZL -3的中心取矩,可知0=∑M次梁:JCL-4的受力图中各支座分别是竖向集中荷载、、1565kN 、、、、、,基底反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