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
- 格式:ppt
- 大小:551.50 KB
- 文档页数:9
《建筑抗震设计》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
2、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
3、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叫做震中距。
4、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度量。
5、地震波: 地震时,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是地震波。
6、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7、地震动及三要素: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通常称为地震动。
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通常称为地震动的三要素。
8、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二、简答题:1、简述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准则?答: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作为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
2、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答: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
3、建筑抗震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有哪些?答:建筑抗震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章场地与地基一、名词解释:1、卓越周期:在岩层中传播的地震波,本来具有多种频率成份,其中,在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称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2、液化: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易发生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
3、覆盖层厚度:原意是指从地表面至地下基岩面的距离。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型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 7 8 9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 21 7 21 7 21 7 18 6 15 5 12 4 多孔砖24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 多孔砖190 21 7 18 6 15 5 15 5 12 4 ——小砌块19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 22 7 22 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作者:李立军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19期李立军(德州市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山东德州 253000)摘要:砌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由于其原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取材、生产和施工,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热性、隔音性和耐久性,在城乡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7(a)-0099-011 砌体结构概况砌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由于其原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取材、生产和施工,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热性、隔音性和耐久性,在城乡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
在已有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不仅在7、8度区,甚至在9度区,砖混结构房屋经历震害后受到轻微损坏,或者基本完好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通过这些砌体房屋的调查分析,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要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构造得当,保证施工质量,则在中、强地震区,砖混房屋是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破坏形式根据四川地震灾区的震后灾害调查情况,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房屋局部及整体倒塌;(2)预制板楼、屋盖破坏;(3)楼梯间墙体破坏;(4)外纵墙破坏;(5)纵墙在室外地坪处产生水平裂缝;(6)外纵墙洞口间墙体X型裂缝;(7)其它破坏。
3 砌体抗震措施基于砌体结构本身特点以及其震害的多样性和严重性,工程人员在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3.1 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对于多层砌体而言,如果可以做到正确选择承重体系、科学进行结构布置、合理选择楼(屋)盖形式、正确设置防震缝等等的话,就会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3.1.1 正确选择承重体系根据传递荷载的路线不同,砌体结构的墙体承重体系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纵横墙承重三种形式。
砌体结构1 一般规定1.1砌体结构可采用粘土实心砖和多孔砖及非粘土类烧结砖,如页岩烧结砖、粉煤灰烧结砖,和蒸压类的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以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石料等。
粘土类烧结砖,除240mm×115mm×53mm实心砖以外,应优先选用多孔砖,如KP1型(240mm×115mm×90mm)和M型(190mm×190mm×90mm)模数多孔砖。
蒸压类砖仅限采用240mm×115mm×53mm的实心砖,其抗剪强度较烧结类砖低30%,多孔和空心砖不得用于承重墙体。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导块型为390mm×190mm×190mm,以及与此相匹配的辅助块型。
不得采用非标准的混凝土砌块。
砌体块材的强度等级,砖不应小于MU10,砌块不应小于MU5;对烧结类砖和石材宜采用普通砂浆,蒸压类砖宜采用粘性较好的专用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大于块材的强度等级。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
武汉地区已禁用粘土类制品,但在其他部分地区仍有采用,故应根据当地法规选择适合的砌体材料。
1.2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在施工图中加以说明,其中B级即相当于我国目前一般的施工水平,当采用其它等级时,应对砌体的强度指标进行调整。
1.3考虑到大部分地区均有抗震的要求,建议不采用对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及构件,如多层多排内框架结构、墙梁等。
1.4多层砌体及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遵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l(2008年版)中的规定,详见该规范表1.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及其注。
关于层数和总高度的几点具体规定:1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以及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必须严格按规范1.2条控制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
其中横墙较少一般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40%-80%以上者;横墙很少一般指大于4.2m开间的房间占该层面积的80%以上者,故当涉及到多层教学楼、食堂、俱乐部和会议楼等应特别注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天然地震主要有()与().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最快,()次之,( )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
6、4。
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A.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抗震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什么?2。
多层砌体房屋在抗震设计中,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宜遵守哪些原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构造地震、火山地震2、纵波、横波、面波3、峰值、频谱、持续时间4、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5、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6、顶点位移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7、梁铰机制、柱铰机制8、n=N/(f c A c)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 10、√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答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
1、什么是砌体结构?砌体结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砌体结构: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1、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1)易于就地取材:可以利用工业废料(如矿渣、粉煤灰等)生产各种新型砌体,来源方便,价格较便宜。
(2)具有良好耐火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满足房屋耐久性要求(3)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节省木材、钢材和水泥。
(4)具有良好隔热、保温性能:节能效果明显。
(5)采用砌块和大型板材作墙体时,可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2、砌体结构的缺点(1)强度相对较低、自重大:需要采用较大截面的构件,材料用量多。
(2)手工砌筑:施工繁重、条件差。
(3)砖石块体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较低: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差,无抗震措施情况下,抗震能力较差。
2、砌体结构有哪几种承重方案?各承重方案有什么特点?砌体结构承重方案1、横墙承重方案荷载传递路径:板→横墙→基础→地基特点:(1)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作用,受力较小,对设在纵墙上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的限制较少,建筑设计上容易满足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2)每一开间均设有横墙,数量较多、间距较密(通常3~4.5m),并与内外纵墙拉结,房屋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利于抵抗风载、水平地震作用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
(3)结构布置比较简单和规则,施工比较简单方便;房间布置的灵活性差,墙体材料用量比较多。
适用范围:多用于横墙间距比较密、房间开间比较小的房屋,如宿舍、招待所、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
2、纵墙承重方案荷载传递路径:板→纵墙→基础→地基;板→梁→纵墙→基础→地基特点:(1)纵墙是主要承重墙,设置横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房屋空间刚度和结构整体性的要求,横墙间距可以相当大,容易满足使用上大空间和灵活布置平面的要求。
(2)由于纵墙承受较大荷载,在纵墙上一般不能随意开设门窗洞口,门窗洞口的大小和位置受到一定的限制。
砌体房屋结构设计砌体房屋是指由砖砌体、砌块砌体及砌体为主要承重材料,也即通常所称混合结构房屋混合结构房屋是指屋盖、楼盖等水平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木材,而墙、柱、基础等竖向构件采用砌体材料的房屋。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结构布置与选型、墙体设计、基础设计、楼梯设计、雨篷设计、过梁设计等一、结构布置与结构选型:1、墙体方案及布置按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不同即纵墙承重体系,横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和内框架承重体系,在要求抗震设防地区进行砌体房屋设计时,承重方案应优先采用抗震性能好的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多层房屋的纵横墙布置,在平面内宜均匀对称,静力计算方案整体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刚性方案 S<32 刚弹性7232≤≤S 弹性S>72mS ——房屋横墙间距,2、构造查构造手册:砼构造手册、砌体结构构造手册二、梁板设计计算1、砌体房屋中的梁、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计算板按钢混凝土有关章节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2、墙体验算:砌体房屋的墙体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墙厚除满足建筑热工性能的要求还应满足强度与稳定性要求。
A 、 墙、柱受压承载力计算承重墙体受着本身的自重和楼盖、屋盖传来的恒荷载及活荷载,其承载力按下式计算N Af ϕ≤N ——荷载设计值产生的轴向力f ——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MU10、M10、1990KN /㎡MU10、M7.5、1790KN /㎡MU10、 M5、1580 KN /㎡A ——墙体计算截面面积,对于有门窗洞口的纵墙按窗间墙截面计算对于横墙可按1m 墙宽考虑ϕ——高厚比β和轴向力的偏心距,e 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B 、墙、柱的高厚比验算:1) 墙、柱的计算高度H 0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 0 砌体有计算图表 H 0=1.50H 弹性 刚弹性1.20H2) 墙、柱的高厚比应满足下式要求:β=[]βμμ210≤hHh ——墙厚或矩形截面的较小边长,偏心受压时取偏心方向的边长1μ——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提高系数:当墙厚采用240㎜时,1μ=1.2当墙厚采用120㎜时,2μ=1.4上端为自由端时,还可以提高30%2μ——有门窗洞口的墙,允许高厚比的降低系数:7.04.012≤-=sb s μ s ——相邻窗间墙或壁柱之间的距离b s ——在宽度S 范围内的门、窗洞口的宽度 当洞口高度等于或小于墙高的51时可取2μ=1.0 []β——墙、柱的允许高厚比≥M75 []β墙=26[]β柱=17C 、 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梁端一般都支撑在砖墙或砖壁柱上、混凝土的强度远比砌体强度高,砌体与梁端底部接触的局部面积将承受由梁端传来的压力梁端支撑处的砌体不仅要承受梁端传来的荷载,还要承受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梁端支撑处,砌体局部受压面积上由荷载产生的支撑压力设计值应满足:10fA N N l ηγϕ≤+N 0——局部受压面积范围内,上部荷载引起的支撑压力设计值(KN )N 0=l A 0σ0σ——上部平均压力设计值N l ——局部受压面积上,由本层梁端传来的支撑压力设计值(KN )ϕ——上部荷载的折减系数 05.05.10≥-=lA A ϕ A 0——影响砌体局部抗压强度的计算面积(㎡) A 1——局部受压面积(㎡)b ——梁宽 η——梁端底面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一般可取0.7,对于过梁和墙梁可取1.0γ——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γ≤-+=135.0110A A []γ按以下不同情况确定限值:hA0=(a+c+h)h[γ]=2.5h[γ]=1.25A0=(b+2h)h[γ]=2.0 hb[γ]=1.5A0=(a+h)h+(b+h1-h)h1[]γ按以下不同情况确定限值:(1)梁端支撑处砌体局部受压的计算:当梁端直接支撑在砌体上时,梁端的有效支撑长度a0abfNa l≤=θtan38a=梁端实际支撑长度(m)f——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KN/㎡)tanθ——梁变形时,梁端轴线倾角的正切,对于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当251=lw时,可取tan781=θ,w是梁的最大挠度、l0是梁的计算跨度对于跨度小于6m的钢筋混凝土梁,则:afha c≤=10h c——梁的截面高度(m)(2)梁端与垫块现浇成整体:当梁端与垫块现浇成整体时,可以把垫块看成是梁的一个组成部分,仍按上式计算:此时,式中的梁宽b用垫块宽度b b代替blbaA=(3)梁端设置预制刚性垫块:当梁端支撑在刚性垫块上,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b l fA N N 10ϕγϕ≤+N 0——垫块面积A b 内上部轴向力设计值000A N σ=ϕ——垫块上N 0及N l 合力影响系数1γ——垫块以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响系数1135.018.001≥⎥⎦⎤⎢⎣⎡-+=b A A γ A b ——垫块面积 A b =a b b b , a b 为伸入墙内的长度 b b 为垫块的宽度构造要求查相关书籍 伸缩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或隔热楼盖间距50m无保温或隔热楼盖间距40m二、基础设计参观地质报告基础埋深:基础底面至地面(一般指设计地面)的距离,室外算起(一) 埋的确定:A 、 设计冻深与基础埋深的确定Zd=Z0e w s 222ψψψZd ——设计冻深 Z0——标准冻深 zs ψ——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zw ψ——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e ψ——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B 、 计算基础的最小埋深: max min h Zd d -= m ax h ——基础底面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二)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三) 地基承载力特征修正:f a 只作深度修正=a f )5.0(0-+d f b ak γη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 a f 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d ——基础埋置深度,m d η——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0γ——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KN/m 3 地下水以下取浮重度(四)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AG F P k k k += P k ——基底压力平均值KP a F k ——上部结构传至地面标高处的竖向力KNG k ——基础及其上方回填土所受的重力KN3/20m KN AdG G G k ==γγA ——基础底面积m 3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积A 的计算公式Gda k f F γ-=A 对于方形基础Gd Q k f F A bl γ-≥= 条型基础 沿基础长度方向取1m 作为计算单元Gdk fa F b γ-≥ b ——条型基础宽度 F k ——沿长度方向1m 范围内上部结构传至地面标高处的竖向力KN/m例:条形基础1、 b ≥df F a k 20- 2、基础抗剪切强度:计算地基净反力设计值F=1.35Fk Pn=F/b3、剪力设计值:V=½Pn(b-a) b 为条形基宽 a 为墙宽4、基础所需有效高度h0≥V/0.7ft5、实际有效高度h0=h-as-φ/26、底板配筋验算:M=1/8 Pn(b-a)27、As=M / 0.9h0fy独立基础γ1、 A ≥F/ fa –γd2、 基础底面地基净反力Pn = Fk /b ×l Fk 为设计值3、 确定基础高度C=2B(A-ac)-(B-bc)0.7βhpftX10001+1.35(fa-γGd)2IIB短边IA长边4、基础底版配筋计算PnI I M=24(L-ac)(2b+bc)AS=MI/0.9hofyII---IIPn2M=24(b-bc)(2L+ac)AS=MII/0.9hofy构造要求;条形基础底版钢筋采用HPB235钢混凝土C30,独立基础底板钢筋采用HRB235 混凝土C30楼梯采用现浇板式楼梯:计算楼梯板时取出1米宽板带为计算单元1、楼梯板:Mmax=1/8(g+q)l2o 最大剪力:Vmax=1/2(g+q)lncosαq+q为作用在梯段板上,沿水平投影方向的恒载及活荷载设计值L0、Ln为梯段板的计算跨度及净跨的水平投影α为梯段板的倾角2、平台梁Mmax=1/8(g+q)l2o 支座最大剪力Vmax=1/2(g+q)ln 属于第一类型T型截面梁墙体承载力计算例题一、荷载资料(1)女儿墙自重(厚240㎜,高600㎜)5.24×0.6×4.5=14.15KN(2)屋面荷载屋面层2.9KN /㎡40㎜厚叠合层1.0KN /㎡预制空心板2.86KN /㎡20㎜板底抹灰0.3KN /㎡恒载7.1KN /㎡活载0.5KN /㎡(非人上屋面)2.0 KN /㎡(上人屋面)楼面荷载楼面层 1.0 KN /㎡40㎜叠合层 1.0 KN /㎡预制空心板 2.86 KN /㎡20㎜板底抹灰0.34 KN /㎡恒载 5.2 KN /㎡活载 2.0 KN /㎡塑窗重:0.55 KN /㎡墙体荷载标准值:双面抹灰240砖墙5.24 KN /㎡双面抹灰370砖墙7.85 KN /㎡(3)荷载计算墙:首层墙体自重:0.55×1.8×2.4+7.85×(4.31×3.5-1.8×2.4)=116.66 KN二~四层墙体自重[0.55×1.8×2.4+5.24×(3.6×4.5-1.8×2.4)]×3=193.88 KN总310.54 KN板:楼面传来竖向荷载:5.2×4.5×3+7.1×3=91.5 KN活载2×3×4=24KN总恒载标准值;F=310.54+91.5=402.04 KN总活载标准值:F=24 KN恒+活=426.04 KN开间6米线荷载426.04 /4.5=94.67 KN参考书:钢筋混凝土教材,( 工业大学出版社),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砌体结构设计手册,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大学,结构荷载规范,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砌体规范,抗震规范,钢筋混凝土规范,抗震规范结构图:基础平面图,条形基础剖面图,独立柱基础剖面图,一层梁布置图,一层板布置图(标准层结构布置图),柱布置图,框架立面图、剖面图,楼梯配筋图,雨蓬过梁圈图,配筋图计算书不得少于35页,施工组织另记490墙: 10.1 KN /㎡370墙: 7.85KN /㎡240墙: 5.24KN /㎡120墙: 3.0KN /㎡。
砌体结构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材料 (4)3.1 一般规定 (4)3.2 块材 (4)3.3 砂浆和混凝土 (7)3.4 砌体强度 (7)4 设计 (13)4.1 一般规定 (13)4.2 多层与单层砌体结构 (16)4.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 (19)4.4 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抗震墙结构 (20)4.5 自承重墙 (23)5 施工及验收 (24)5.1 一般规定 (24)5.2 砌筑砂浆 (24)5.3 承重砖砌体 (25)5.4 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 (26)5.5 承重石砌体 (26)5.6 自承重砌体 (27)5.7 砌体结构检测 (27)5.8 验收 (28)6 维护与拆除 (29)附:起草说明 (30)1 总则1.0.1为在砌体结构工程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中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等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砌体结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验收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中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尙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0.1砌体结构方案应布置合理、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对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其立面和平面应简单、规则、均匀、对称。
2.0.2承受吊车荷载的单层砌体结构应采用配筋砌体结构。
2.0.3单层空旷房屋大厅屋盖的承重结构,在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砖柱:1大厅内设有挑台;26度时,大厅跨度大于15m或柱顶高度大于8m;37度(0.10g)时,大厅跨度大于12m或柱顶高度大于6m;47度(0.15g)、8度、9度时的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