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 格式:ppt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32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音律美、情趣美、意境美。
2.反复吟咏,让学生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以情导读、以诵读贯穿。
教学过程:一、导语温婉秀丽的西湖胜景、晴空排浪的钱塘大潮、馥郁芬芳的三秋桂子、摇曳多姿的十里荷花,美丽的景致、迷人的画面、繁华的都市、祥和的生活,在柳永的《望海潮》中一一展现。
江南自古令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望海潮》,一起领略情歌王子柳永别样的才华,欣赏人间天堂杭州迷人的美景。
二、感知先找一位同学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字音与节奏。
(教师点拨)学生齐读课文。
三、导读请同学们盘点自己的知识库存,回想自己学过的关于杭州西湖的古典诗歌。
【明确】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诵读指导】请同学们说说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整首词作者描绘了古都杭州的人烟生聚、湖山清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赞叹与艳羡。
【诵读指导】优美的风景,要读出审美的激情。
节奏鲜明、感情饱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明确】【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些描写杭州风景的诗句既要读得婉转清丽,又要透露出作者的惊艳赞叹之情;“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既要读出钱塘江潮的壮观,又要读出观赏者的惊叹之情;“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语气不仅要上扬还要回味无穷。
【下片】“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些写西湖美景,百姓温馨游乐的句子,文字优美,要读出舒缓婉转之感;“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许辉(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邯郸056008)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5-0057-03 . All Rights Reserved.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些写官员宴酣之乐,山水之乐的诗句,要读出心中的陶醉、精神的愉悦。
柳永、秦观《望海潮》比较赏析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
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
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
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
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
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
尽管秦观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这首《望海潮》却是反驳的最好证据。
李清照《词论》中评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但秦观这首词,故实甚多,也颇具富贵之态。
这种长于铺叙的手法,难道不正是柳永词的特点吗?当然,秦观此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柳词有不同之处,也是高明之处。
在秦词的下片,词人将隋炀帝时之扬州与词人时之扬州作出对比,在一盛一衰的变迁中抒发古今兴亡的感叹,起伏跌宕,感慨良深。
昔日的纸醉金迷如东流之水随时光而流逝,时过境迁,情绪悲凉。
而最后一句“一饮弃千钟”,又颇具豪逸之气,展示了秦词的不同气象。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望海潮[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2],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
天堑无涯[5]。
市列殊玑,户盈罗绮[6],竟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7],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约叟莲娃[8]。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9]。
异日较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 注释 ][1]此词描写杭州的繁盛和西湖的佳丽。
《望海潮》:词调名,首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2]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
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墉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一作“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参差:大约、将近。
一说形容楼房殿阁高下不齐。
[4]云树:高耸入云的大树。
堤:指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霜雪:比喻浪花。
[5]天堑:天然的壕沟、险阻。
旧称长江为天堑,此处指钱塘江。
[6]珠玑:此处泛指珠宝等珍贵商品。
罗绮:泛指丝织品。
[7]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云“重湖”。
迭:重迭的山峰。
清嘉:秀丽。
三次:阴历九月。
桂子:荷花。
[8]羌管弄晴:晴日吹奏羌笛。
菱歌泛夜:采菱船上传出的歌声。
泛,浮起、飘荡。
莲娃:采莲的姑娘。
[9]高牙:高高的牙旗。
此处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水色山光。
[10]图将好景:把这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
风池:即凤凰池。
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
此处泛指朝廷。
[ 古今点评 ]1.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2.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
柳永《望海潮》赏析柳永《望海潮》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词作鉴赏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柳永词两首|《柳永词二首》《望海潮》《雨霖铃》的课堂教学实录导入:北宋词人柳永,有人说他是浪迹江湖的游客,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有人人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进展宋词的巨匠,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日就来学习柳永的《望海潮》和《雨霖铃》,走进他的情感世界。
首先我们来学习《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传奇金主完颜亮读罢这首《望海潮》,非常艳羡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入侵南宋之志。
请同学一齐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索这样个问题: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同学齐读《望海潮》)师:请同学瞧一瞧屏幕上的思索题,(出示幻灯片:思索:词中的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哪位同学思索好了就可以发言。
生:我认为“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句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南宋的野心,由于大家都把珠宝陈设在市面上面,而且相互攀比自己家的富庶,就可以看出这里是多么富庶,是多么有钱,那完颜亮发觉这里是如此富庶,他自然就起了入侵南宋的野心。
师:也就是物质生活的这种诱惑,家家户户是绫罗盈柜,珠宝玉石遍陈于室,人们都在比阔气,讲豪华。
特别好.生:还有哪位?来,你说说。
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句话描写当时杭州风景美丽,地理形势很优越。
假如侵占之后,可以占据地理优势,应当可以勾起他入侵南宋的野心师:哦!我听出来了,他除了艳羡这里物质生活的富有之外,还对这里风景的美丽引起他精神上的愉悦所憧憬。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生:“千骑拥高牙,沉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会引起他入侵的野心,由于高牙是个官,然后在这里过的这么闲适拘束,太舒适了,他假如统治了这里,就是这里最高的统治者了,所以他活的会更好。
师:治理有方,高牙并不是一个官,高牙是官员出行的仪仗队,那么也就是他非常艳羡这里的地方官。
他为什么艳羡这里的地方官,或者说这里的地方官为什么如此闲适拘束?哪位同学可以就他说的这句话深化地理解一下?生:我觉得他之所以艳羡这里的地方官主要有以下几个缘由:第一,钱塘也就是杭州这里历史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都市。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争取背诵全词。
2、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3、领会柳永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用他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京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图景,同样是北宋的另一位文学家,他用文字为我们记录了北宋繁荣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他的名作《望海潮》被人们称为描写杭州美景的绝唱。
他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这首词。
让我们通过柳永的文字来领略杭州之美。
板书:美二、整体感知1、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一名同学读,读后其他学生纠错)注意容易出错的字。
ppt展示2、再读,初知情感,读出语气。
请大家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词,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学生质疑3、齐读,注意重音、节奏。
从这首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杭州的的感情主要是?对杭州的热爱赞美和讴歌。
所以朗读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高昂的、愉快的。
4、请一名同学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遍,读出这种赞美之情。
三、合作探究前人曾评价柳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原因除了语言通俗外,内容上也贴近百姓生活。
那这首《望海潮》他会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个角色互换。
假如你是杭州市民,你可以为自己选择不同的身份,比如普通百姓,商人,或者是文人、官员、或者是初到杭州的游客,什么身份都可以,你读到这首词,你会对杭州的哪个方面感兴趣?你会发现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请分组讨论,深入赏析,小组代表发言。
提示:抓住词中的具体意象。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小结:我们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鉴赏体会到了柳永对杭州描写的全面,作者发现了杭州城的美丽,向往并享受着这种美,深深为这座城市的魅力所折服,深切表达了作者对于杭州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也是我们鉴赏诗词的一个重要方法,作者通过意象,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
如果有特殊的手法也要指出来。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对美的体验,齐背这首词。
四、结束语在柳永的眼中,杭州就是最美的,怎样极致夸张的语言都不足以表达他对杭州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望海潮〔洛阳怀古〕赏析【宋】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
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
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
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
“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
“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
“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
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
但本篇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
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
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