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课件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2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村长今天带了一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
请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几块?(1块) (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41块)(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个?(21)小结:1块饼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21。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21吗?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21。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21吗?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21。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1来表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1。
2.教学例2。
谈话:如果村长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那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出示6个桃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苏教版三年级下《认识分数》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认识分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
它为孩子们打开了数学世界中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他们开始接触到一种不同于整数的数的表达形式。
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可能是一个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孩子们能够逐渐掌握这一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分数。
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比如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写作 1/4 。
这里的关键是“平均分”,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来准确地表示每一份的大小。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分数,老师通常会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具,比如圆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纸片。
例如,拿出一张圆形的纸片,对折一次,就把它平均分成了 2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写作1/2 。
再对折一次,圆形纸片就被平均分成了 4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孩子们能够亲眼看到分数的产生过程,从而对分数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
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也是重要的内容。
以 3/5为例,读作“五分之三”,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写分数时,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当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概念后,就可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例如,1/3 和 2/3 ,分母相同,分子 2 大于 1 ,所以 2/3 大于 1/3 。
再比如 1/4 和 1/5 ,分子相同,分母 4 小于 5 ,所以 1/4 大于 1/5 。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比如,在分水果、分蛋糕、分配任务等场景中,都可能用到分数。
假设家里有 3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个人能得到 3/4 个苹果。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分数的知识,老师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