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
大桥小学四年级备课组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四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神医华佗发明麻醉剂麻沸散的故事,要学习的是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的医德。
文章思路清晰,抓住两次手术,讲述了华佗发明麻醉剂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对课题、课文内容等提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阅读本文时,我们可以就课题抓住关键词“发明”进行提问:谁发明了麻醉剂?为什么发明麻醉剂?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阅读文本,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二、指导朗读理解文本
“书声朗朗”来形容语文课的特点。
确实,朗读是非常有效的理解文本的途径。
课题抓住关键词读;了解华佗时,疑问句和反问句对比朗读;体会两次手术中人物不同表现时情景朗读。
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层层递进并进行有效整合,从了解内容——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体会这篇课文的所要表达的情感目标。
朗读形式要多样: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
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积累文本语言,运用文本语言。
教师抓住关键词(著名、高超、搜集、麻醉剂),让学生介绍华佗。
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的读音,更是掌握了词语的运用,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进行说话训练:“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围绕这句话展开合理想象,华佗是怎样制成麻醉剂的?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课后把它写下来。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紧密结合起来。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肺”;读准多音字;理解积累“撕心裂肺、乱蹦乱跳”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围绕课题、课文内容、重点词句提出问题,通过朗读和品味课文语言,解决问题。
4、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华佗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通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你对华佗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流程:一、发问关键词梳理课文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高超胳膊毒疮顺利挣扎呻吟勉强沉思折了腿乱蹦乱跳撕心裂肺任人摆布2.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多音字。
4.指导书写“肺”字。
5.师读课题,抓住课题中不同的关键词提问,初步梳理课文内容。
二、理解关键词关联上下文1.出示关键词“深感不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深感不安是什么意思。
2.指名交流。
3. 联系下文,华佗深感不安是什么原因?4. 出示第三自然段,生齐读。
5.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说一说什么时候的感觉是撕心裂肺的?6. 积累像“撕心裂肺”这样形容极度痛苦、难以忍受的四字词语。
7.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华佗的深感不安。
8.出示句子: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发出惨叫。
华佗叫来几个大汉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把手术做完。
9.和原文进行比较,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华佗的深感不安。
三、对比关键词理解人物1.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2.比较两次手术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3.指名交流。
4.出示表格,学生在书中圈出两次手术的关键词,第二次手术圈出的关键词要和第一次形成对比。
5.学生利用关键词说一说两次手术的情况。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德州一村小学四年级备课组《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结合我校开展的微型课题活动,我们年级组确定了培养学生词语理解和运用的研讨方向,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从抓关键词入手,以词解句,以句学文,并利用板书穿起全文脉络。
教学伊始应该牢牢抓住深感不安四个字进行突破,弄明白什么事让他不安,为什么不安,以此为下文重点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就是具体描写华佗行医中的两件印象深的事,让学生明白这两件事是如何引发他的思考的,又是怎样思考的。
第一件事中那个孩子因动手术没有麻醉药的惨状,可以紧紧抓住乱蹦乱跳和撕心裂肺两个词语,从中看出这如何给神医华佗带来困惑,又如何促使他深深思考。
随后的心想一词,不仅揭示出华佗善于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了他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优秀品质。
而第二件事则从另一个角度引起了他大胆的设想,那个喝醉酒而折了腿的汉子身上所表现出的与那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
此时抓住沉思这个词,将它和第一件事中的心想一词串连起来,让学生从中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勇于创造发明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思考并敢于大胆设想的人,进而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的填空,同时完成文道统一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抓住这部分当中的一个疑问句、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句子教学,也理清了这部分文章的脉络,作者思路与教学思路有机统一起来。
文章最后两小节交待了麻醉剂研制过程,同样紧紧抓住时时、处处和慢慢三个叠词,结合课后练习三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区别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也是这世界上第一次研发成功麻醉剂的重要前提。
最早使用麻醉剂的人
华佗
据史料记载和后世的考察,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用来手术的人,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开始时的麻醉药品是麻沸散,经过逐渐的演变,才有了现在的各种麻醉的方式。
麻沸散的发明在古代世界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早于欧美国家1600多年,是我国在医学界的一大创举。
华佗在医学上的影响是深远流长的。
根据纪传体《史书后汉书》记载,华佗遇到了需要动手术的患者,便让病人先用酒服下麻沸散,当病人失去知觉时,他便开刀做手术,然后缝合涂上药膏,四到五天之后伤口愈合,一个月之后病人便可康复。
手术前,病人用酒送服的麻沸散,就是医学史上记载的最早用药物麻醉的配方,成功的麻醉效果保证了华佗外科手术的实行。
华佗对麻醉学的贡献已经得到国际医学的承认。
四年级下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大夫华佗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故事。
课文中对于华佗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华佗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
课题既清晰地点名了课文的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有一些很好的字词适合学生积累,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文中有许多动词可让人加深体会,学习本文时主要抓住课文着重描写的两件事,通过一些提示,训练四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尤其是想象说话的练习,由读引申到写,做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从课文中学习主人公善于思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于文本的对比学习,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了解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2.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含义,体会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
【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1【课前预习】(1)轻声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学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深感不安撕心裂肺任人摆布(2)用一句话介绍你所了解的华佗。
(3)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件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最早用麻醉剂的是谁“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的麻醉剂,由东汉末年和三国年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所创造,公元2世纪我国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进行剖腹手术。
近代最早发明全身麻醉剂的人是19世纪初期的英国化学家戴维。
东汉时期,即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麻沸散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麻醉剂;华佗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人。
麻沸散创造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一个世界之最。
近代最早发明全身麻醉剂的人谁是:汉弗里·戴维汉弗莱·戴维是英国化学家。
1778年12月17日出生于康沃尔郡彭赞斯,1829年5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去世。
农业化学始于1802年。
1807年,钾和钠被电解分离。
1808年,钙、锶、钡和镁被分离出来。
1813年,他在法国研究碘,指出碘是一种类似氯的元素,并制备了碘化钾、碘酸钾等多种碘化合物。
还证实了钻石和木炭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
1815年,发明了矿井安全灯。
1817年发现铂能促进空气中酒精蒸气的氧化。
麻醉药的发展历史古代麻醉药麻药是我国古代外科的成就之一。
早在2000年前,就有麻醉剂和醒药的实际应用了。
《列子·汤问篇》中记述了扁鹊为公扈和齐婴治病,“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
”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术再用“神药”催醒的故事。
作为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剂,据《后汉书》记载,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这段关于割除肿瘤或肠胃吻合手术的描述与现代外科手术的情景惊人地一致,也难怪华佗一直被尊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药进行胸腔手术的人。
中药麻醉剂“麻沸散”问世,对外科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华佗发明和使用麻醉剂的时间,比西方医学家使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时间早约1600年。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顾路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一、课文内容解读《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突出了华佗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观察的人,也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课文。
二、课文语言解读《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比较典型的叙事文章,事情的起因是华佗看到动手术时由于没有麻醉药,孩子痛得连声惨叫,勉强做完了手术,产生了如何减轻动手术病人痛苦的念头;后来在给一个喝醉了酒而跌折了腿的汉子动手术时发现汉子毫无痛苦,于是产生了发明麻醉剂的想法。
事情的经过是华佗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合成了麻沸散。
事情的结果是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但又与一般的叙事文章不同,作者没有在事情经过部分花大力气,而是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华佗为什么要发明麻醉剂的,这就突出了华佗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观察的人,也表现了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
在描写两次手术时,作者其实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两次手术中病人的不同表现,以及华佗的两次想法,突出华佗的品质。
具体来说:在描写孩子的痛苦时用了“乱蹦乱跳、撕心裂肺”这两个词突出了这种痛苦是无法忍受的,用“死死、按住、捆、勉强”等词写出了不但孩子痛苦,而且手术的困难。
在描写汉子时则写道:“没有挣扎、呻吟、软绵绵、任人摆布”。
手术结果是手术顺利地做完,汉子还在发出昏睡的鼾声,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正是前后两次手术截然不同的情况,引起了华佗的沉思,激发了发明麻沸散的决心,通过对华佗的两次心理描写,可以看出华佗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观察的人,也表现了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