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11
兽医寄生虫病学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的概念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活,并从宿主身上取得营养物质的动物。
2、宿主概念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的动物都称为宿主。
3、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从寄生部位来分:凡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称为内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称为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
4、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来分: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称为单宿主寄生虫(也称为土源性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称为多宿主寄生虫(也称为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5、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从寄生虫寄生的宿主范围来分: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就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
例如马的尖尾线虫只寄生于马属动物,鸡球10、保虫宿主虫只感染鸡等。
有些寄生虫能够寄生于许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称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虫、旋毛虫等。
6、终未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所以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 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配子生殖) 寄生于猫的小肠内,所以猫是弓形虫的终未宿主。
7、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褒尾蚴寄生于猪体内中,所以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弓形虫的无性生殖阶段 包囊)寄生于猪、羊等动物体内,所以猪、羊等动物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8、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后一个中间宿主(第二个中间宿主)有时就称为补充宿主。
如双腔吸虫在发育过程中依次需要在蜗牛和蚂蚁体内发育, 充宿主就是蚂蚁。
9、贮藏宿主(转续宿主)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称为贮藏宿主或转续宿主。
如鸡异刺线虫的虫卵被蚯蚓吞食后在蚯蚓体内不发育但 保持感染性,鸡吞食含有异刺线虫的蚯蚓可感染异刺线虫,蚯蚓是鸡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
⼀、寄⽣⾍的⽣活史及其类型 寄⽣⾍的⽣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完成⼀代的⽣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寄⽣⾍的种类繁多,⽣活史有多种多样,繁简不⼀,⼤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型 完成⽣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卵或幼⾍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
如⼈体肠道寄⽣的蛔⾍、蛲⾍、鞭⾍、钩⾍等。
2.间接型 完成⽣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
如丝⾍、旋⽑⾍、⾎吸⾍、华⽀睾吸⾍、猪带绦⾍等。
在流⾏病学上,常将直接型⽣活史的蠕⾍称为⼟源性蠕⾍,将间接型⽣活史的蠕⾍称为⽣物源性蠕⾍。
有些寄⽣⾍⽣活史中仅有⽆性⽣殖。
如阿⽶巴、阴道⽑滴⾍、蓝⽒贾第鞭⽑⾍、利什曼原⾍等。
有些寄⽣⾍仅有有性⽣殖、如蛔⾍、蛲⾍、丝⾍等。
有些寄⽣⾍有以上两种⽣殖⽅式才完成⼀代的发育,即⽆性⽣殖世代与有性⽣殖世代交替进⾏,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疟原⾍、⼸形⾍以及吸⾍类。
有的寄⽣⾍⽣活史整个过程都营寄⽣⽣活,如猪带绦⾍、疟原⾍。
有的只有某些发育阶段营寄⽣⽣活,如钩⾍。
有的寄⽣⾍只需⼀个宿主,如蛔⾍,蛲⾍;有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宿主,如布⽒姜⽚⾍、卫⽒并殖吸⾍。
寄⽣⾍完成⽣活史除需要有适宜的宿主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
寄⽣⾍的整个⽣活史过程实际包括寄⽣⾍的感染阶段侵⼊宿主的⽅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或达到寄⽣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部位、离开宿主机体的⽅式以及所需要的终宿主(及保⾍宿主)、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种类等等。
因此,掌握寄⽣⾍⽣活史的规律,是了解寄⽣⾍的致病性及寄⽣⾍病的诊断、流⾏及防治的必要基础知识。
⼆、寄⽣⾍与宿主的类别 (⼀)寄⽣⾍的类别 根据寄⽣⾍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寄⽣⾍分为: 1.专性寄⽣⾍(obligatory parasite)⽣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活,如丝⾍;或⽣活史某个阶段必须营寄⽣⽣活,如钩⾍,其幼⾍在⼟壤中营⾃⽣⽣活,但发育⾄丝状蚴后,必须侵⼊宿主体内营寄⽣⽣活,才能继续发育⾄成⾍。
一、《兽医寄生虫病学》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兽医寄生虫病学》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为保障动物健康和养殖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保护人类及其伴侣动物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公共卫生水平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服务。
因此,学习《兽医寄生虫病学》,应突出重点、难点,注意一下四个方面:1、系统学习,突出重点:要全面了解寄生虫学基础知识,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病的基础;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重点掌握。
2、明确目标,诊断防治:有效防治寄生虫病是学习兽医寄生虫学的目的,要掌握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诊疗技术,为制订切实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奠定基础。
3、高度重视,多看多记:动物寄生虫种类众多,尤其寄生虫形态结构和生活史,要结合病原体和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实物标本和图解等多看、多学、多记。
4、重视实践,学以致用:为有效防控寄生虫病,要结合临床工作和寄生虫病诊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实践工作能力。
二、各章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掌握寄生虫、宿主和寄生虫病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免疫寄生虫学和分子寄生虫学的发展概况和应用前景。
重点和难点:本章是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重点为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难点为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
主要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了解兽医寄生虫学的概念、地位和任务、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原则和分子寄生虫学进展。
理解寄生生活、宿主与寄生虫的关系、寄生虫生活建立和寄生虫的演化、流行病学和寄生虫免疫及免疫特点。
掌握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寄生虫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流行病学概念及诊断和防治要点。
熟练掌握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相关术语、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要素和诊断、防治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措施。
第二章吸虫病学教学目的:掌握吸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特点、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依据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分别代表的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衣藻等。
2.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寄生虫通过皮肤接触或性接触传播,如头虱、阴虱等;食物传播主要指人类或动物摄入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如蛔虫、钩虫等;媒介传播是指寄生虫依赖另外一种生物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直接生活史和间接生活史。
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与一个宿主相关,如头虱;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在其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参与,如疟原虫。
4.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消化不良等。
严重的感染还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问题。
5.绿色医学寄生虫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改善。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对寄生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疟药物、抗血红线虫药物等;环境卫生改善是指清理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6.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上。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影响机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是对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防治措施以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对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第六版)(供临床医学、预防、全科医学、影像专业用)前 言人体寄生虫学属病原生物学范畴,是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根底。
要求学生以寄生虫生活史为重点,掌握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发病机制、流行状况及防治原那么,为今后从事医疗、预防工作打下根底。
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多种手段如课堂讲授、录像、多媒体教学等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
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不都在课堂内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学。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课12学时,实验课28学时。
理论教学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寄生关系及其演化 第三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 第四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 第五章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第六章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第七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制 第八章 医学原虫概论 0.5第九章 叶足虫 1.5 第十章 鞭毛虫 1 第十一章 孢子虫 3 第十二章 纤毛虫自学第十三章吸虫4第十四章绦虫2第十五章线虫4第十六章猪巨吻棘头虫自学第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概论0.5第十八章昆虫纲 1.5第十九章蛛形纲1参考资料:1. 赵慰先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出版19942. 沈一平主编寄生虫与临床〔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出版19993. 于恩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第1版〕. 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 石佑恩主编病原生物学〔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o引言【预习要求】预习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
【目的要求】1. 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研究的范畴。
2. 熟悉人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3. 了解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
1. 人体寄生虫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2. 寄生虫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寄生虫学的开展方向。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寄生虫第一章绪论1、★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门科学,更确切的说是研究寄生虫和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学科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描述寄生虫学阶段,实验寄生虫学阶段,现代寄生虫学阶段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1、共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三种方式2、★寄生生活:是生物间相互的一种类型,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采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并对被寄生物造成损害,在上述关系中,寄生的一方就是寄生虫,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
3、寄生虫: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4、★土源性寄生虫:是指随土、水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是指通过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而传播的寄生虫5、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虫体出现大量的反之而后强致病力,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6、★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及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及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7、贮藏宿主:是指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的宿主8、保虫宿主:如果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之为这种家畜的保虫宿主9、传播媒介:通常指在脊椎动物宿主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低等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10、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损伤,继发感染11、★通过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的幼虫,有时误如一个非专性的宿主体内,进行一个时期的发育之后,终因环境不适而死亡,这种情况称为通过寄生现象。
12、★人畜共患病: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2、蠕虫包括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等;原虫包括:锥虫,弓形虫,巴贝斯虫,球虫等第四章寄生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一、吸虫1、无体腔,无肛门,体壁负责代谢活动,原肾管型排泄系统,除分体科外,均为雌雄同体,虫体有两个吸盘2、生活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注:日本血吸虫没有雷蚴期)二、绦虫(雌雄同体)1、无体腔和呼吸器官,没有消化系统,体壁负责代谢,全身分为头节,颈节,链体三部分★解离:绦虫随着新节片的不断生成,老的节片逐节或逐段从虫体后端脱离,保持绦虫每个虫体的固有长度,这种现象叫做解离,圆叶目是真解离,假叶目是假解离2、生活史:虫卵(圆叶目的卵无卵盖,假叶目的卵有)→中绦期→成虫★假叶目的中绦期:原尾蚴(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实尾蚴或裂头蚴(在第二中间宿主)★圆叶目的总绦期:似囊尾蚴型,囊尾蚴型(包括囊尾蚴,多头蚴,棘球蚴)三、线虫(雌雄异体)(大多数雄虫尾部有交合伞)1、消化道完全,分口,咽,肠,肛门,单管型生殖系统,排泄系统有肾型和管型两种大多数为卵生,少数为卵胎生(如后圆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兰氏类圆线虫)或胎生(旋毛虫)★感染性虫卵:感染性幼虫仍然停留在卵壳内而不孵出的虫卵★感染性卵囊:与感染性虫卵一样,只是感染性卵囊是针对原虫而言披鞘幼虫:蜕化后的旧角质皮仍包裹在身体表面的幼虫2、生活史: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旋毛虫型,旋尾线虫型,原圆线虫型,丝虫型,龙线虫型、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型,蛲虫型,毛尾线虫型,钩虫型,圆线虫型四、棘头虫1、虫体为椭圆形、纺锤形或圆柱形等不同形态,前端有一个与身体成嵌套结构的,可以伸缩的吻突,其上有有小棘或小钩,体不分节,有假体腔,无消化系统2、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昆虫。
寄⽣⾍的五⼤分类湖南医疗卫⽣招聘考试,⼀般较多的都是考岗位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医学基础知识。
湖南郴州地区主要就是考基础知识,因此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对⼤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湖南卫⽣⼈才⽹为⼤家整理了医学基础知识中,寄⽣⾍的知识点。
更多医学基础知识可访问湖南卫⽣⼈才⽹现在很多⼈谈起寄⽣⾍就恨得⽛痒痒,觉得沾上寄⽣⾍这三个字就是对⼈体有害的。
其实,不是所有寄⽣⾍都对⼈体有害的,有的寄⽣⾍对⼈体有害,⽽有些对⼈体反⽽有益。
所以我们把寄⽣⾍学化作了单独的⼀门学科,来研究它的体系。
今天就带⼤家看看寄⽣⾍的分类吧。
寄⽣⾍可以分为专性寄⽣⾍、兼性寄⽣⾍、体内寄⽣⾍、体外寄⽣⾍、体外寄⽣⾍、机会性致病寄⽣⾍五⼤类。
咱们先来看⼀下专性寄⽣⾍。
专性寄⽣⾍指寄⽣⾍⽣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活,不然就不能⽣存的寄⽣⾍。
如钩⾍,其幼⾍在⼟壤中靠⾃⽣⽣活,但发育⾄丝状后,必须侵⼊宿主体内靠寄⽣⽣活,才能发育⾄成⾍。
接下来咱们再看⼀下兼性寄⽣⾍。
有些寄⽣⾍主要在外界营⾃⽣⽣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宿主过寄⽣⽣活,此类寄⽣⾍为兼性寄⽣⾍。
如粪类圆线⾍⼀般在⼟壤内过⾃⽣⽣活,但也可侵⼊⼈体,寄⽣于肠道营寄⽣⽣活。
所以说,兼性寄⽣⾍就像游戏⾥的⼤BOSS,你不去推它的时候,它⽼⽼实实的待着,也不招惹你。
⼀旦你去推BOSS了,那它⼀定会给你⼀个教训。
体内寄⽣⾍指寄⽣于宿主体内器官或组织、细胞内的寄⽣⾍。
如寄⽣肠道的蠕形住肠线⾍,幼⾍寄⽣于横纹肌组织的旋⽑形线⾍,寄⽣于各种有核细胞内的刚地⼸形⾍。
体外寄⽣⾍其实⼤家会⾮常的熟悉。
像蚊⼦这种当它刺吸⾎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后便离开的寄⽣⾍就是⼀种体外寄⽣⾍。
也可称暂时性寄⽣⾍。
机会性致病寄⽣⾍是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永远在等待机会,伺机⽽动。
机会致病性寄⽣⾍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体⼤量繁殖致病⼒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好滴,今天的寄⽣⾍的分类就普及就到这⾥,如果想要了解其它内容,还请继续关注我们呀~。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 基本概念:寄生生活,寄生虫,宿主,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贮藏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传播媒介,移行,生活史,土元性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
2. 寄生虫的类型。
3.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4.寄生虫完成生活史的条件。
5.寄生虫的分类方法和命名,寄生虫病的命名。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 基本概念:感染来源,感染途径,易感宿主,寄生虫区系,季节动态,疫源性寄生虫病,自然疫源地,驱虫诊断,治疗诊断,预防性驱虫,成虫期前驱期。
2. 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3. 动物寄生虫的感染途径。
4. 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内容。
5. 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6. 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据此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
7. 动物寄生虫病诊断的方法,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诊断方法。
8. 病原学诊断有哪些方法,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地位及原因。
9. 防制寄生虫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10. 控制和消灭感染来源有哪些方面,在防制寄生虫病中的意义。
11. 寄生虫病的主要危害。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 吸虫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
2. 所讲述的吸虫病的病原体、虫卵特征、中间宿主、补充宿主、终末宿主及寄生部位(可列表说明)。
3. 试比较当地流行主要吸虫病的病原形态构造特点以及生活史的异同。
4. 当地重要吸虫病的诊断、治疗及防治措施。
5. 列出本地流行主要人兽共患吸虫病,阐明防止人体感染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 基本概念:六钩蚴,梨形器,副子宫,棘球砂。
2. 圆叶目绦虫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史。
3. 反刍动物绦虫病病原体形态构造特点、发育过程、流行病学特点、治疗及防制措施。
4. 鸡和水禽绦虫病病原体形态构造特点、发育过程,流行病学特点、治疗及防制措施。
5. 猪囊尾蚴病病原体形态构造、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防制措施。
6. 肉食动物绦虫病的治疗和预防及其意义。
7. 人兽共患绦虫病病原体形态构造特点,中间宿主,补充宿主,终末宿主,以及在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寄生部位。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案第一章:病原生物学的概念和重要性1.1 病原生物学的定义1.2 病原生物学的重要性1.3 病原生物学的分支和领域1.4 病原生物学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2.2 细菌的代谢和生长2.3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2.4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第三章: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1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3.2 病毒的代谢和复制3.3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4 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第四章: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4.1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4.2 真菌的代谢和生长4.3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4.4 真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第五章:寄生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5.1 寄生虫的形态和结构5.2 寄生虫的代谢和生长5.3 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5.4 寄生虫的感染和致病机制第六章: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6.1 免疫学的定义和重要性6.2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3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6.4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阶段第七章:特异性免疫应答和抗体7.1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原理和过程7.2 B细胞和T细胞的作用与分化7.3 抗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7.4 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第八章:感染过程和免疫预防8.1 感染过程的阶段和特征8.2 免疫预防的策略和方法8.3 疫苗接种和免疫接种8.4 免疫干预和免疫调节第九章:病原生物学的诊断和治疗9.1 病原生物学的实验室诊断方法9.2 病原生物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9.3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9.4 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第十章: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实际应用10.1 传染病流行和公共卫生10.2 病原生物学的生物安全和生物防护10.3 免疫学在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0.4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病原生物学的定义和重要性难点解析:病原生物学的定义容易与其他生物学分支混淆,理解其重要性需要对公共卫生和疾病传播有一定的了解。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病和微生物学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细菌和古菌两类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对人体的感染机制以及细菌引起的典型疾病。
第三章:真菌学本章主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真菌感染的分类、真菌的培养方法、真菌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学本章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机制以及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
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疫苗的研制等内容。
第五章:寄生虫学本章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活史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寄生虫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感染的防控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快速诊断方法(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检测等)以及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方法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章兽医寄生虫学地位、作用和任务一、名词解释1.兽医寄生虫学二、问答题1.简述寄生虫学在兽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2.简述兽医寄生虫学的基本任务。
3.What subjects do Parasitic Diseases include ?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及其相互关系一、名词解释1.共栖2.互利共生3.寄生4.宿主5.宿主的免疫应答二、问答题1.寄生虫的寄生生活方式有哪些?2.How many kinds of parasites? What are they? 3.宿主的类型有哪些?4.What bad effects do the parasite cause to host? 5.宿主受到寄生虫的感染后,会对寄生虫产生哪些影响?6.简述外界环境对寄生虫所产生的一些影响。
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一、名词解释1.种2.属二、问答题1.简述寄生虫的分类阶元有哪些。
2.简述寄生虫的命名规则。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一、名词解释1.先天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3.寄生虫循环抗原系4.免疫逃避5.ADCC二、问答题1.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包括哪些?2.Compendiu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asitic antigen. 3.简述抗原的处理与呈递的机制。
4.寄生虫的可溶性抗原对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干扰的表现有哪些?5.简述寄生虫免疫逃避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6.简述寄生虫感染的变态反应的分类。
第五章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一、名词解释1.Epidemiology2.Prevalence of infection3.感染强度4.感染源二、问答题1.根据其传播来源的不同,可将寄生虫分为哪几类,其特点分别是什么?2.简述家畜感染寄生虫的途径。
3.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4.简述寄生虫病在某一地区流行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一、名词解释1.PCR2.PCR-SSCP二、问答题1.简述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
动物寄生虫分类寄生虫的定义寄生虫是指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寄生并以其为生活基地的生物。
寄生虫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和动植物等各种生物体内。
这些寄生虫通过寄生,从宿主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存条件,对宿主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寄生虫的分类方法寄生虫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寄生虫的形态、寄生位置和传播方式等。
形态分类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蠕虫:如蛔虫、钩虫等,扁长而柔软,体表多为光滑或有纵纹。
2. 蚤、虱:体呈扁平状,具有强壮的附肢和触角,适应于吸吮宿主的血液。
3. 疥螨、蜱螨:呈圆形或椭圆形,寄生在宿主皮肤表面或毛囊内。
寄生位置分类根据寄生虫寄生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内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如肠道寄生虫、肺寄生虫等。
2. 外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如皮肤螨虫、蝇卵等。
传播方式分类根据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直接传播: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食物传播等,宿主与寄生虫相接触或通过空气、食物等途径传播给宿主。
2. 间接传播:包括媒介传播、传染媒介和矢媒传播等,寄生虫通过中间物传播给宿主,中间物可以是昆虫、动物或其他物体。
常见动物寄生虫动物寄生虫种类繁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寄生虫及其特点:蝇蛆•形态特点:蝇蛆为蝇类的幼虫,体呈白色,形似小蠕虫,寄生位置一般为宿主体表。
•传播方式:蝇蛆通过食物上的蝇卵或幼虫进入宿主体内,也可以直接通过蝇类的传播来感染宿主。
•危害:蝇蛆会在宿主体内产生组织破坏和感染,引起发炎、溃疡等症状。
红蜱•形态特点:红蜱是一种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的蜱虫,有八只脚,体呈红色或棕色。
•传播方式:红蜱通过跳跃或爬行到宿主体表,并通过咬吸宿主的血液进行寄生。
•危害:红蜱可传播疾病,如布鲁氏菌病和脑膜脑炎等,对宿主的健康造成威胁。
绦虫•形态特点:绦虫是一类长而扁平的蠕虫,寄生虫体内含有称为鳞片的结构。
寄生虫学中的关键概念寄生虫的分类和生命周期寄生虫学中的关键概念:寄生虫的分类和生命周期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并从中获取营养和生存的生物。
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的起源、形态、生态学、分类学以及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寄生虫学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概念,如寄生虫的分类和生命周期,这些概念对于研究和了解寄生虫至关重要。
一、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根据其寄生方式和寄生的宿主类型可以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寄生方式,寄生虫可以分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
内寄生虫指寄生在宿主体内,如蠕虫类寄生虫;外寄生虫指寄生在宿主体表面或寄生在宿主体外,如虱子类寄生虫。
根据寄生的宿主类型,寄生虫可以分为动物寄生虫和人类寄生虫。
动物寄生虫指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如猪蛔虫、犬疫螨等;人类寄生虫指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二、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指的是寄生虫在不同宿主之间的生命发展过程。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直接生命周期和间接生命周期。
直接生命周期指寄生虫只依靠一个宿主来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例如,疟原虫就是通过蚊子叮咬人体后,进入人体内完成生命周期的。
在人体内,疟原虫经历红细胞感染、破裂和再感染等不同的阶段,最终形成新的感染性虫体继续寄生在蚊子体内,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
间接生命周期指寄生虫需要经过多个宿主的交替寄生来完成生命周期。
例如,血吸虫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两个宿主——螺旋蚴和人类。
成熟的血吸虫在人体内产出卵子,这些卵子随着人的排泄物进入水体,孵化出螺旋蚴。
螺旋蚴寄生在某些淡水生物(如螺类)体内,当人接触到带有感染性螺旋蚴的水后,感染性螺旋蚴通过人的皮肤进入人体,最终发展成成熟的血吸虫,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
总结:寄生虫学中的关键概念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和生命周期。
寄生虫根据其寄生方式和寄生的宿主类型可被分类为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动物寄生虫和人类寄生虫。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直接生命周期和间接生命周期,分别指寄生虫只依靠一个宿主和寄生虫需要经过多个宿主的交替寄生来完成生命周期。
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 3. Taxonomy andDenominationof Parasites第一节寄生虫的分类Section 1. Classification of Parasites一、寄生虫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parasite)寄生虫是一类小型的寄生动物。
动物的分类系统是以动物的外形(shape)、解剖特征(structural features)作为主要标准,结合生态学(ecology)、免疫学(immunology)、遗传学(genetics)以及个体发生(ontogenesis)与种族发生(historical development)等特点,将动物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类,以反映各类群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演化过程。
现行的动物分类系统有7个分类等级(taxa),即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All animal organisms are related to one another,closely or remotely, and the study of the complex systems of inter-relationship is called systematics. When organisms are examined it is seen that they form natural groops with features, usually morphological,in common. A group of this sort is called a taxon, and the study of this aspect of biology is called taxonomy. The chief taxa are:kingdom,phylum,class,order,family,genus and species.寄生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学特性的生物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