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朝花夕拾》课外阅读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了他的哪个时期的经历?A. 童年B. 青年C. 中年D. 老年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感觉是怎样的?A. 有趣B. 无聊C. 恐怖D. 激动3.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A. 勇敢B. 聪明C. 懦弱D. 善良4.《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指谁?A. 鲁迅先生的母亲B. 鲁迅先生的保姆C. 鲁迅先生的妻子D. 鲁迅先生的老师5.下列哪篇文章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一部分?A. 《五猖会》B. 《二十四孝图》C. 《范爱农》D. 《狂人日记》二、简答题1.请简述《朝花夕拾》中《无常》的内容。
2.《二十四孝图》批判了哪些封建孝道的不合理之处?3.描述《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对鲁迅先生的影响。
三、论述题1.探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2.分析《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童年记忆的描绘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C4. B5. D二、简答题1.《无常》描写了鲁迅先生童年时看到的一场迎神赛会,特别是“活无常”的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常的形象是用来讽刺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和不公。
2.《二十四孝图》批判了封建孝道中的一些不合理和荒谬的行为,如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指出这些行为不仅无益于孝顺,而且有违人伦常情。
3.阿长不仅是鲁迅先生的保姆,还是他的启蒙老师。
她给鲁迅先生讲了《山海经》中的故事,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对知识的兴趣,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批判了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和压迫,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压迫。
例如,在《父亲的病》中,他批判了封建迷信对人的伤害;在《琐记》中,他揭露了衍太太的虚伪和狡诈。
2.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温馨地回忆了童年时光,这些回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精选100题及答案1.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有另一个名称是()A.《野草》B.《一觉》C.《旧事重提》D.《阿Q正传》2.在《朝花夕拾》的《狗·猫·鼠》一章中,狗和猫是因为什么成为了仇家?()A.猫和狗去参加动物会议,因为大象在会议中挑拨了他们的关系成为了仇家。
B.动物会议中缺少了大象,狗将弓着脊梁的猫当作大象介绍给大家,受到了大家的嗤笑,猫和狗也因此成为了仇家。
C.动物会议中,鸟、鱼、兽都集齐了,缺了狗和猫,会议结束后它们互相推卸责任,所以成为了仇家。
D.猫和鼠本就是天生的敌人和仇家,而狗和鼠的关系在动物会议中变得更好,所以最后狗和猫成为了仇家。
3.《狗猫鼠》中“我”以虫蛆来讽刺“正人君子”,表示虫蛆即便不干净,但它们至少怎么样?()A.为禽鸟提供食物B.翻动土壤令其肥沃C.不曾自鸣清高D.甘于在角落阴暗爬行4.接上题,鸷禽猛兽在“我”笔下也比“正人君子”更好些,它们纵使以较弱的动物为食,但也毕竟不曾怎样?()A.折磨羞辱牺牲者B.同室操戈,自相残杀C.以奸诈卑鄙手段取胜D.以正义之名哄骗牺牲者至死感谢它们5.《狗猫鼠》中,“我”谈起仇猫的原因,其一是猫对于雀鼠等捕食对象的态度,很像人类的那种坏脾气?()A.幸灾乐祸,折磨弱者B.贪得无厌,欲壑难填C.重利轻义,寡廉鲜耻D.欺瞒成性,毫无诚信6.《狗猫鼠》中,祖母为“我”讲故事,提到猫是老虎的先生,但传艺之时留了一手技能没有教,是()A.游水B.捕鼠C.爬树D.写轮眼7.《狗猫鼠》中,“我”讨厌猫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在他十岁上下之时,猫曾经做了什么事?()A.在他晚上在庭院听故事时,突然从树上跳下来惊吓到他B.“吃掉了”他饲养的可爱隐鼠C.他看书睡觉时,在他耳边嚎叫不停,让他心烦D.传播跳蚤,让他生病8.《狗猫鼠》中,隐鼠为“我”留下美好回忆。
“我”写字时,将它放在桌上,它会()A.过来亲昵地蹭我的手B.爬到我的肩头上睡觉C.舔舐墨汁D.用身体为我翻书9.《狗猫鼠》中,最后证实“我”心爱的隐鼠是死于谁的踩踏?()A.长妈妈B.衍太太C.父亲D.母亲10.《阿长与山海经》中,以下哪一点不是“我”不大“佩服”阿长的原因?()A.切切察察,比比划划地和人讲一些是非,造成“风波”B.不许我走动玩耍,和母亲告状说我调皮C.大夏天睡相不好,挤得我很不舒服D.不让我吃水缸里的薄冰11.《阿长与山海经》里,我说过新年吉祥话以后,长妈妈还将一种什么食物塞到了“我”嘴里?()A.平安果B.福橘C.喜柿D.花生12.《阿长与山海经》中,“我”第一次对阿长产生“特别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讲了什么故事?()A.义和团B.赤眉军C.长毛D.奥特曼13.下列对《阿长与山海经》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元旦迷信事件给小鲁迅带来了不佳回忆,但成年以后的鲁迅借由文章回忆过去的时候,却呈现出一种“陌生化”带来的温情。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5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露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C.《琐记》中长妈妈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作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的。
D.《朝花夕拾》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清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填空题。
《朝花夕拾》不仅仅是对往事的记录,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例如①《阿长与<___ > 》中写长妈妈除夕夜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就写得活灵活现。
②而“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表现了___(人名)愤慨已极而不知所措的书生意气,“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表现了他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人物性格棱角分明。
③在追忆日本老师_____(人名)时,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饱含鲁迅对先生深深地怀念之情,令人印象深刻。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_____)(2)《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变为姑娘、老翁、老妇来哄骗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
(_____)4.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_____)(2)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_____)(3)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_____)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有很多故事深受孩子们喜爱,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大战红孩儿、偷吃人参果、真假美猴王等。
朝花夕拾的练习题及答案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老舍答案:A2.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A. 读书和游戏B. 家庭变故C. 学校生活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3.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态度是什么?A. 支持B. 中立C. 反对D. 未提及答案:C4. 下列哪个不是《朝花夕拾》中的篇章?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 《阿Q正传》C. 《父亲的病》D. 《故乡》答案:B5. 《朝花夕拾》中,鲁迅对童年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怀念?A. 童年的无知与纯真B. 童年的自由与快乐C. 童年的友情与亲情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____作品,收录了他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文章。
答案:散文集7.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____》一文,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父亲的病》中,描述了父亲因____而遭受的痛苦。
答案:中医误诊9. 《朝花夕拾》中的《____》一文,鲁迅回忆了与儿时伙伴的友谊。
答案:故乡10.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____》中,回忆了童年时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答案:社戏三、简答题11. 简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对童年的总体态度。
答案: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童年的总体态度是怀念与批判并存。
他怀念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同时也批判了封建礼教对童年的束缚和影响。
12. 请列举《朝花夕拾》中的几个篇章,并简述它们的主题。
答案:《朝花夕拾》中的几个篇章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故乡》和《社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父亲的病》主题是批判中医误诊和封建迷信;《故乡》主题是对童年友情与亲情的怀念;《社戏》主题是表达对自然和童年游戏的热爱。
四、论述题13. 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如何通过个人经历反映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关于《朝花夕拾》中的短篇,下列错误的选项是(C)A.《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B.《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C.《二十四孝图》——赞扬封建孝道的美好D.《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批判2.关于“三味书屋”的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画着一只很肥大的老虎伏在古树下。
B.画着一只很瘦小的老虎伏在古树下。
C.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D.画着一只很瘦小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4.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谁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A.沈四太太B.我母亲C.阿长D.衍太太5.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D)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赞扬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6.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A)A.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B.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C.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D.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7.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C)A.《水浒传》中武松斗杀西门庆后被发配,途中在十字坡酒店险些被孙二娘所害。
B.《朝花夕拾》中在迎神会上描写的无常,名为鬼实为人,借鬼讽人,伸张正义。
C.《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岛上的统治者曾剥夺岛下居民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
D.《骆驼祥子》中虎妞如愿嫁给祥子,与刘四爷反目,可祥子觉得日子并不如意。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3篇)练习题一:《狗·猫·鼠》故事概述:文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题目:1. 请简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2.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期望不负责任,一味只知道复仇”的人是指谁?3. 请分析文章中“狗·猫·鼠”各自的象征意义。
答案:1. 作者仇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它吃了“我”心爱的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是“我”是不会对猫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2. “期望不负责任,一味只知道复仇”的人指的是墨子。
作者在文中提到墨子“兼爱”和“非攻”,但却觉得他的主张难以实现,因为人们往往是自私的,很难做到真正的兼爱。
3. “狗·猫·鼠”的象征意义:狗:象征那些善良、忠诚、勇敢的人,但往往因为过于直率而受到伤害。
猫:象征那些心机深沉、阴险狡诈的人,他们善于利用别人的善良为自己谋取利益。
鼠:象征弱小者,他们往往在社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受到欺凌。
练习题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事概述:文章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教育的思考。
题目:1. 请简述百草园的生活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回忆。
2.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哪些特点?3.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深意?答案:1. 百草园的生活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如: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等。
这些美好的事物使作者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2.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特点: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主要学习经书,不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老师的教育方法较为严厉,体罚现象时有发生,让学生产生恐惧。
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学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1.《朝花夕拾》是一部()。
A. 小说集B. 散文集C. 诗歌集D. 戏剧集答案:B。
2.《朝花夕拾》原名()。
A.《旧事重提》B.《童年回忆录》C.《岁月随笔》D.《回忆往事》答案:A。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回忆了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A. 有趣B. 枯燥C. 充实D. 丰富答案:B。
4.《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来了()。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聊斋志异》D.《山海经》答案:D。
5.《藤野先生》中,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是()。
A. 藤野先生B. 寿镜吾先生C. 章太炎先生D. 范爱农答案:A。
6.《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才能去看五猖会。
A.《千字文》B.《百家姓》C.《弟子规》D.《鉴略》答案:D。
7.《狗・猫・鼠》中,作者仇猫的原因不包括()。
A. 猫吃了作者饲养的小隐鼠B. 猫总是一副媚态C. 猫配合时的嗥叫令人心烦D. 猫的性格温顺答案:D。
8.《琐记》中,作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求学。
A. 南京B. 上海C. 杭州D. 北京答案:A。
9.《范爱农》中,范爱农最后()。
A. 落水身亡B. 生病去世C. 参加革命牺牲D. 回到故乡答案:A。
10.《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表达了对()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批判。
A. 过去生活B. 故乡C. 亲友D. 童年伙伴答案:A。
二、填空题。
(每题 3 分,共 30 分)1.《朝花夕拾》中,作者鲁迅原名______。
答案:周树人。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是作者的______。
答案:乐园。
3.《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作者的______。
答案:保姆。
4.《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作者在______留学时的老师。
答案:日本。
5.《五猖会》中,五猖会是一种______活动。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描述了哪位老师的形象?()A. 藤野先生B. 寿镜吾先生C. 长妈妈D. 父亲答案:A. 藤野先生2. 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先生表达了对以下哪种动物的喜爱?()A. 狗B. 猫C. 鼠D. 猴答案:C. 鼠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狗·猫·鼠》中鲁迅先生对猫的批判。
答案:《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批判了猫的虚伪、媚态和残忍。
他认为猫在表面上看似可爱,实则心机深重,善于讨好主人;同时,猫还虐待其他动物,如捕食鼠类、鸟类等。
2. 请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寿镜吾先生的描写。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寿镜吾先生的描写充满了敬意。
寿镜吾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敬业的老师。
他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但又关爱学生,教导他们要诚实、勤奋。
鲁迅先生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优秀教师的敬仰之情。
三、论述题1. 请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分析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感情。
答案: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感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不喜欢长妈妈的迷信、粗鲁和无知,认为她是一个“俗人”;另一方面,他又对长妈妈的关爱和照顾心存感激。
在文章结尾,鲁迅先生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展现了他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深厚感情。
2.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谈谈鲁迅先生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答案: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关注儿童教育问题,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批判了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提倡给儿童一个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
同时,在《五猖会》中,他通过描述自己儿时观看迎神赛会的经历,强调了民间文化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鲁迅先生认为,儿童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描述了作者童年的读书生活。
2.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3. 《父亲的病》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通过描写父亲的病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疾病的无知和迷信。
4.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藤野先生》一文,赞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二、选择题1.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哪一位老师怀有深厚的敬意?A. 阿长B. 藤野先生C. 三味书屋的老师D. 父亲的病中的医生答案:B2. 下面哪一项不是《朝花夕拾》中的内容?A. 《狗猫鼠》B. 《阿Q正传》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 《父亲的病》答案:B3.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哪篇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A. 《阿长与山海经》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 《父亲的病》D. 《藤野先生》答案:B三、判断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
(错误)2.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都是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
(正确)3.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都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主要内容。
答:《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鲁迅先生通过回忆童年时家中的女仆阿长,表达了对她的怀念。
文章中,鲁迅先生描写了阿长如何给他讲述山海经中的故事,以及阿长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请简述《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要内容。
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百草园玩耍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
文章中,鲁迅先生描绘了百草园的自然风光和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五、论述题1. 请论述《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答: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通过对童年记忆的回顾,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含答案)1.鲁迅原名,字,浙江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原题为《》,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共篇,是一部蕴含着和的作品。
2.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人物)。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二是。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和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和。
3。
《狗•猫•鼠》中,猫是的象征,“狗”是指鲁迅一样的的文人。
4.《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5。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作者在文中重点叙述自己的变化,暗含着对的批判以及对儿童天性的与.6.“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一文。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父亲却要“我”,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含蓄地批判了的不合理。
7.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
无常是一种具有的鬼。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和的生活两部分。
其中提到儿时的玩伴是。
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制度。
9.《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我”与几位“名医”打交道的过程,蕴含着有力的讽刺,在文章中他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和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10.“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一文。
在文中提到作者离开故乡后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
原名《________》,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答案:散文旧事重提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________》。
答案:无常3、《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劳动妇女。
答案:粗俗、好事、迷信但又心地善良、淳朴真诚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
答案:《鉴略》5、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__的藤野先生,________的范爱农。
答案: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倔强耿直、愤世嫉俗6、《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答案:“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回忆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在百草园里作者的乐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听油蛉和蟋蟀唱歌翻砖找蜈蚣按斑蝥脊梁拔何首乌藤摘覆盆子吃8、《父亲的病》中,庸医误人,揭示了这些人________、________的实质。
答案: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二、选择题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 《风筝》B 《无常》C 《父亲的病》D 《藤野先生》答案:A2、“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 形象好看B 活泼诙谐C 能勾摄恶人魂魄D 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答案:D3、《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不是阿长性格特点的一项是()A 迷信B 不拘小节C 马虎D 善良答案:C4、《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 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 先生不重视自己C 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 学医太难答案:C5、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推荐】一、选择题1. 《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一文,主要反映了以下哪种社会现象?A. 人性的扭曲B. 儒家的虚伪C. 社会的冷漠D. 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2.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鲁迅送的《山海经》是:A. 鲁迅一直想要的B. 长妈妈自己画的C. 鲁迅不感兴趣的D. 一个普通版本3. 《二十四孝图》主要揭示了:A. 古代孝道的虚伪B. 孝顺父母的困难C. 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D. 孝道的普遍价值二、简答题1. 请简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自然和教育的态度。
2. 《五猖会》中,鲁迅是如何描述家乡的迎神赛会的?三、分析题1. 分析《社戏》中,作者如何通过社戏的描写来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的风俗和人物性格。
2. 《无常》一篇中,鲁迅是如何借助“无常”这个角色来讽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四、论述题1. 论述《父亲的病》中,鲁迅如何通过回忆自己父亲的病和治疗方法来批判当时医学的落后和迷信。
2. 结合《琐记》和《范爱农》,谈谈鲁迅是如何描绘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
答案一、选择题1. C. 社会的冷漠2. A. 鲁迅一直想要的3. A. 古代孝道的虚伪二、简答题1.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批判态度。
他认为自然的百草园是儿童游戏和学习的好场所,而刻板的教育方式(如三味书屋的教育)则束缚了儿童的天性。
答案要点:对自然的热爱:百草园的描写、生物的多样性对教育的批判:三味书屋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2. 《五猖会》中,鲁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家乡迎神赛会的热闹场面,表现了民间信仰的盲目和封建迷信的盛行。
答案要点:热闹的场面:人群、装饰、活动迷信的盛行:对神灵的祈求、对赛会的执着三、分析题1. 在《社戏》中,鲁迅通过社戏的描写来反映当时农村社会的风俗和人物性格。
他通过戏中的人物关系、戏外的观众反映,展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人们性格中的矛盾。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一、引言(一)介绍《朝花夕拾》的重要性(二)简述本文的主要内容二、《朝花夕拾》练习题(一)选择题 1. 《朝花夕拾》是一部( ) A. 小说集 B. 散文集 C. 诗歌集 D. 戏剧集 2.《朝花夕拾》原名( ) A. 《旧事重提》 B. 《呐喊》 C. 《彷徨》 D. 《野草》 3.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4.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 A. 迷信 B. 不拘小节 C. 马虎 D. 朴实 5.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A. 范爱农 B. 藤野先生 C. 寿镜吾 D. 闰土(二)填空题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共收录了他的( )篇回忆性散文。
2.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3.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4.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 )的深切怀念。
5.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表达了对阿长的( )之情。
(三)简答题 1.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狗·猫·鼠》一文中,为什么不喜欢猫? 2.《朝花夕拾》中,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两个故事存在什么问题? 3.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无常》一文中,描述了无常的形象,请简要概括无常的形象特点。
《朝花夕拾》练习答案[共五篇]第一篇:《朝花夕拾》练习答案《朝花夕拾》参考答案(1)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无常③五猖会(2)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真理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二、判断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朝花夕拾班级:______姓名:______一、单选题1.藤野先生的全称是: ( )A.藤野B.藤野严C.藤野严九D.藤野严九郎2.《五猖会》中作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 ( )A.印象深刻B.印象一般C.印象模糊D.完全忘却3.《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 ( )A.去看社戏B.去百草园玩C.去三味书屋读书D.去仙台医专求学4.“五猖会”中的“五猖”指的是: ( )A.五通神B.五种人C.五种动物D.都不是5.《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A.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6.《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 (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7.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 )A.破釜沉舟B.卧薪尝胆C.卧冰求鲤D.中流击楫8.《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 )A.本书的写作过程B.本书的编纂过程C.本书的修改过程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9.《五猖会》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 )A.具体描绘了B.没有具体描绘C.形象描绘了D.详细描绘了10.《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 ( )A.一个人B.一种鬼神C.一个形容词D.一种动物11.《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憎恶她的时候”称“阿长”为:( )A.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12.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 )A.郑人买履B.黄香扇枕C.陆绩怀橘D.哭竹生笋13.《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 ( )A.地理著作B.天文著作C.神话(文学)著作D.历史著作14.下列项目中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 )A.高跷B.旱船C.秧歌D.舞狮15.鲁迅先生的籍贯是:( )A.浙江杭州B.浙江温州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16.《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 )A.日本B.仙台C.北京D.仙台医专17.《五猖会》中作者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 ( )A.印象深刻B.印象一般C.印象模糊D.完全忘却1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 ( )A.长工B.短工C.日工D.钟点工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 )A.少年B.青年C.壮年D.老年20.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 )A.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黄香扇枕D.闻鸡起舞21.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 )A.12B.10C.14D.822.下列各项中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 )A.鬼王B.黑旋风李逵C.阎王爷D.红脸关公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 ( )A.鬼王B.鬼卒C.活无常D.红脸关公24.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25.《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 ( )A.长妈妈B.阿长C.阿妈D.长妈2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 ( )A.蜘蛛B.蜜蜂C.蟋蟀D.蝎子二、多选题27.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A.《荡寇志》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三、判断题28.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宣纸绣像。
《朝花夕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4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五猖会》记叙了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十分兴奋却被父亲要求背书,一盆冷水浇灭了全部兴致,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C.《<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琐记》写到,衍太太与其他大人不同,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后来还教“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换钱,“我”很喜欢她。
2.填空题。
鲁迅的《朝花夕拾》,在《范爱农》中追述了在________(国名)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在《父亲的病》中回忆了少时父亲得了______(病名)却被江湖庸医耽误而去世;《琐记》中描写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看到_____(校名)和矿务铁路学的种种弊端。
3.填空题:(1)《朝花夕拾》中__________(篇名),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鲁迅《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此篇目中最令作者不解,甚至于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__________”两件事。
4.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中,《狗·猫·鼠》是鲁迅为了悼念自己的宠物小隐鼠而写的,他仇恨猫的主要原因是猫吃了他的隐鼠。
C.《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D.《父亲的病》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众生,用阴间讽刺阳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嘲讽和鞭挞。
二、选择
1.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 A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记录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B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段字描写的是:(B)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三、判断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
四、简答题:
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
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5、《范爱农》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
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描绣像
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狗•猫•鼠》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阿长与<山海经>》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1)《狗•猫•鼠》(2)《阿长与山海经》(3)阿长与山海经(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一位长辈的赠品。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1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阿长,衍太太。
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
文中的s城是?
绍兴城。
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4《狗猫鼠》主题是什么?
《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
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
“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
”它问。
“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
”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
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