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 格式:pdf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1
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小头Mason Ⅲ、Ⅳ型骨折的早期疗效李贺;黄立新;蒋定华;张勇;唐茂廷【摘要】目的探讨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小头Mason Ⅲ、Ⅳ型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采用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9例,根据Mason分型,7例为MasonⅢ型,2例为MasonⅣ型,其中有1例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1例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6°~130°,前臂旋前/旋后平均为(80±2.02)°/(78±1.26)°,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平均分91.3分,优5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89%.结论桡骨小头置换对于治疗桡骨小头Mason Ⅲ、Ⅳ型骨折早期可取得满意效果,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3(019)010【总页数】3页(P879-880,890)【关键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置换【作者】李贺;黄立新;蒋定华;张勇;唐茂廷【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1桡骨小头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约占成人肘部骨折的30%。
对于无法修复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以往常选用桡骨小头切除术,但长期临床随访发现桡骨头切除会产生肘关节疼痛、不稳等并发症,效果不尽人意。
桡骨小头置换的出现,为严重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采用桡骨小头置换术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Ⅲ、Ⅳ型骨折9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发表时间:2016-02-24T14:36:15.72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金耀1通讯作者许运1陶卫建1简争光1孙雪峰1欧阳林[导读]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骨科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并不少见,文献报道50-70%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年龄超过了50岁。
金耀1通讯作者许运1陶卫建1简争光1孙雪峰1欧阳林志1唐天驷21.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0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7个月,平均26.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4.6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评分标准:优7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0%.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皮瓣坏死、1例延迟愈合、复位丢失膝畸形1例.结论手术治疗中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以免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老年人; 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90-01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并不少见,文献报道50-70%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年龄超过了50岁[1].由于骨质疏松、存在基础性疾病以及老年人膝关节本身的病变,给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献报道[2]手术治疗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然而,对于复杂移位的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评价的报道较少.我科2010年12月至2015年4月,对20例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2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0例, 男15例,女5例;年龄55-76岁,平均62.25岁.开放性骨折2例.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1例,骑电动车摔伤7例.依据Schatzker分型:1例IV 型,V 型6例,VI型13例.依据“三柱理论”分型[3],其中2例胫骨平台骨折发生后外侧柱+后内侧柱骨折,6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半月板的损伤, 无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合并颅脑损伤3例,腹腔脏器损伤1例.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行X线片、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形态及关节面塌陷的程度,做好术前计划.抬高患肢,消肿治疗.待7-10d左右,无张力性水疱, 肿胀消退,皮肤皱缩皮纹出现,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选择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10例患者行内外侧联合切口双侧钢板固定,6例患者采用单前外侧切口单侧钢板固定;1例正中切口;1例选择后内侧切口固定,2例胫骨平台骨折发生后外侧柱+后内侧柱骨折,采用膝后倒“L”形切口[4]固定.术中骨折复位时用骨刀撬拨、抬高压缩或塌陷的关节面,用复位钳钳夹恢复胫骨双髁平台的宽度,同时恢复胫骨平台高度和关节面的平整性,纠正膝内外翻畸形,克氏针临时固定维持复位.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大部分患者骨缺损较严重,因此,大量丰富植骨,加压填满,形成坚实的支撑,能够避免术后关节面复位丢失.本组自体髂骨植骨10例,异体骨植骨4例.为达到坚强固定,选择外侧解剖锁定钢板、“L”支撑钢板、内侧“T”钢板、重建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辅助拉力螺钉或中空螺钉内固定.探查并修补损伤的半月板及韧带3例.行外侧半月板摘除术2例.1.3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感染,消肿对症处理,术后24-48h拔除伤口引流管.术后第3天,行CPM 被动功能锻炼,加强股四头肌训练.6周后允许扶双拐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行走. 1.4随访方法及疗效评价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5].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6].随访时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度数[7].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度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受伤至手术时间0-20d,平均8.55d,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40.5min.失血量50-600ml,平均282.5ml.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7个月,平均26.5个月.20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Rasmussen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评分标准:优7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0.0%.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皮瓣坏死、延迟愈合1例,复位丢失膝畸形1例.图2.59岁,女性,车祸伤,左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VI型,双髁粉碎性骨折伴有干骺端的骨折,采用前外侧切口,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A -D:CT三维重建;E-F:术前X线正侧位片;G-H:内固定术后一年,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无断裂、骨折已愈合;I-J:内固定取出后示骨折愈合、无内外翻畸形、胫骨平台关节面无塌陷.3讨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目标:解剖复位、重建下肢力线、纠正膝关节的内外翻畸形、坚强固定、允许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软组织保护、减少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软组织损伤情况、骨质量、患者的特殊需求. 老年人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处理比较棘手,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骨量丢失明显,且伴有膝关节退变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条件差,切口并发症多.尽管有文献报道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对老年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报道甚少.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62.3岁,均为高能量损伤, 损伤类型为SchatzkerIV、V、VI型骨折,19折例患者为双髁胫骨平台骨折,大部分病例双髁粉碎性骨折,且伴有干骺端骨折.因关节面塌陷、骨缺损见于大部分患者,术中丰富植骨,填充骨缺损区.充分植骨尤其是自体髂骨植骨,能够有效维持骨折复位,促进骨折愈合.为达到坚强固定,内固定选择锁定支撑钢板固定,并辅助拉力螺钉或中空螺钉内固定.随访结果显示:本组20例患者影像学及膝关节功能结果的优良率分别为:85%及80%.患者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大部分患者能够有效维持复位与固定. 本组20例患者1例行双钢板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其主要原因与患者多发损伤、软组织受损严重致切口皮瓣坏死有关.软组织并发症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较为常见,且难以处理.例如深部切口感染、皮瓣坏死、裂开,如处理不当,常常需取出内植物,导致骨折复位丢失,骨折不稳定、畸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发生.Ruffolo[8]等报道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手术后深部感染率为23.6%,而开放性骨折的深部感染率高达43.8%.本组20例患者切口感染率15%,深部感染率达到10%,另一例开放性骨折行双钢板固定发生膝内侧切口坏死,钢板外露,内固定取出,复位丢失、骨不连,表明开放性骨折与切口并发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1] RasmussenPS.Tibialcondylarfractures.Impairmentofkneejointstabilityasanindicationforsurgicaltreatment.JBoneJointSurgAm.1973;55(7):1331[ -50.2] HsuCJ,ChangWN,WongCY.Surgicaltreatmentoftibialplateaufracturein[ elderlypatients.ArchOrthopTraumaSurg.2001;121(1-2):67-70.3] 罗从风,胡承方,高洪等.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01-205. [4] Wei-JianQiu,YuZhan,HuiSun,etal.AposteriorreversedL-shapedapGp(roachforthetibialplateaufractures—Aprospectivestudyofcomplications [ 95cases)I.njury.2015;46(8):1613-8.5] InsallJN;RanawatCS;AgliettiPAcomparisonoffourmodelsoftotalknee[replacementprostheses.JBoneJointSurgAm.1976,58(6):754-765.6] RasmussenPS:Tibialcondylarfractures:Impairmentofkneejointstabilityasanindicationforsurgicaltreatment.JBoneJointSurgAm.1973;55(7):1331[ -50.7] LuoCF,KoshinoT,TakeuchiR,etal.Reliabilityofthetransepicondylarline[ asaparameteroffemoralaxialalignment.JOrthopSci.2001;6(5):373-7.8] RuffoloMR,GettysFK,MontijoHE,etal.Complicationsofhigh-energybiGCondylartibialplateaufracturestreat。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创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时称“苏州博习医院”,1954年10月易名为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57年成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医院更名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994年医院通过江苏省首批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江苏省卫生厅直属的省级重点医院,并成为苏南地区医疗指导中心,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平安医院”和苏州市“文明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并连续第三年获得省厅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荣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等称号。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设在该院。
医院分为本部、南区和平江院区,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642张。
2011年,门急诊量192万人次,住院量5.96万人次,年手术2.26万台次。
医院现有职工2590人,其中正高级专家193人,副高级专家344人。
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4个,医技科室6个,临床医学教研室23个,中心实验室、骨科、脑神经、心血管疾病等实验室15个。
医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内科血液病学、骨外科学),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骨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和血液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临床免疫实验室),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血栓与止血实验室),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HLA配型实验室落户在医院;拥有省“科教兴卫工程”临床医学中心2个,省“科教兴卫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科教兴卫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省“科教兴卫工程”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2个;移植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为苏州市重点实验室;有校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专业17个。
近年来,医院在异体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及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自身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颅内肿瘤CT立体定向内放疗、脑血管动脉瘤夹闭术、脑胶质瘤和垂体瘤临床治疗、异体肾移植、亲体肾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经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椎体后凸成形术、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肿瘤、人造小血管的研制和临床应用、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腹腔镜手术等项目分别达到省内、国内先进水平。
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对比发表时间:2018-01-11T10:22:29.3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梁效潘铭敏徐五汪凌骏毛海青(通讯作者)[导读] 单纯髓核摘除术的优势在于病变髓核摘除彻底、减压明确。
因此,术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明确不同的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随访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之间行PELD与单纯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29例,其中PELD组17例,单摘组12例,主要通过电话随访,主要随访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复发,下地活动时间等内容。
比较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并按照改良macnab评分将患者术后恢复分为优、良、可、差。
同时收集相关手术资料,对术中资料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PELD组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单纯髓核摘除组,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术后1年均得到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
按照Macnab对术后疗效进行评级,PELD组优良率为88.0%、单摘组优良率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ELD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均可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其中PELD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神经功能不易受损等优点。
【关键词】PELD;单纯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224-03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问题及对于腰背部健康的忽视,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群所特有的疾病,同时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步,微创脊柱外科学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也趋于成熟。
包某某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9.21【案件字号】(2020)苏05民终3070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沈军芳孙楚楚郭锐【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包小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事人】包小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事人-个人】包小燕【当事人-公司】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代理律师/律所】周维北京市隆安(苏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周维北京市隆安(苏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周维【代理律所】北京市隆安(苏州)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原告】包小燕【被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院观点】上述材料中,本案一审判决、赔偿费明细及包小燕本人情况并不属于证据;对于材料1、3-11、13、16,一审中包小燕已经提供,不属于二审新证据;对于包小燕要求调取的材料,经本院与苏州市医学会沟通,苏州市医学会表示因为时间关系专家听证会录音已被覆盖;对于材料18,包小燕没有提供录音材料,也未说明证明目的。
包小燕认为其在苏大附一院行脑膜瘤切除手术后,因医方过错导致其出现术后右侧偏瘫和癫痫,故提起本案诉讼,要求苏大附一院赔偿相应损失。
首先,包小燕一审中提供的王光杰与吴建东录音中,通话对方并未明确苏大附一院医生有何种行为或其鉴定时受到苏大附一院影响,主要内容为建议包小燕一方到省里鉴定,该证据不。
【权责关键词】无效法定代理过错法定代理人鉴定意见证据不足新证据质证罚款拘留限制出境诉讼请求维持原判迟延履行金强制执行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更新时间】2021-11-13 01:30:26包某某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苏05民终3070号当事人上诉人(原审原告):包小燕。
2022.05祝守护“内忧外患”的脊柱——访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杨惠林、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邱勇教授◎ 车 翀杨惠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微创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分会名誉主委等。
邱 勇 南京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院士。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副会长、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SRS)会员。
擅长脊柱畸形、颈椎病、椎间盘病、脊椎脊髓创伤及炎症的诊断与治疗,尤擅长各种脊柱侧凸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四下午(著名专家会诊中心),每月第一个周三上午(江北院区著名专家门诊)专家介绍专家介绍6您健康2022.057祝您健康特别策划本刊视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所有组织都会被时光烙下印记——衰老。
这种衰老是发生在微观层面的,但却会造成所有组织器官功能的衰退、下降,我们的运动系统也不例外。
不仅仅是衰老本身带来的运动系统组织修复、防御能力下降,我们的骨骼、关节也在多年的活动中承受了长期的负荷与损伤,这使得运动系统病变几乎是中老年人的“标配”,腰腿痛、关节炎、行动能力下降是那么的稀松平常。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骼关节健康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在自身病变与外力消耗这二重打击下,人体的脊梁也会不堪重负。
对此,笔者有幸采访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杨惠林教授,与南京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医师,知名脊柱矫形专家邱勇教授。
淫羊藿苷抑制钛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崔京福,徐耀增,朱世军,朱锋,付稳,邵洪国,耿德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Icariin inhibits titanium particle-induced inflammatory reactionCui Jing-fu, Xu Yao-zeng, Zhu Shi-jun, Zhu Feng, Fu Wen, Shao Hong-guo, Geng De-chu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Jiangsu Province, China摘要背景:体外实验表明,淫羊藿苷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炎,其抗炎作用在磨损颗粒存在的条件下是否依然有效?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淫羊藿苷对磨损颗粒诱导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方法:①体内实验: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钛组和钛+淫羊藿苷组采用钛诱导小鼠颅骨无菌炎症模型,对照组、淫羊藿苷组也进行相同手术过程,但不植入钛,淫羊藿苷组、钛+淫羊藿苷组建模当天灌胃给予淫羊藿苷200mg/(kg·d),对照组、钛组灌胃给予等量的安慰剂,2周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或mRNA的表达量。
②体外实验: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与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淫羊藿苷、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及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淫羊藿苷共培养72 h,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RT-PCR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基因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体内实验:在钛颗粒存在的条件下,口服淫羊藿苷可明显减少颗粒诱导的炎症细胞浸润,使炎性增厚的骨膜变薄,抑制颅骨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
DOI:10.16659/ki.1672-5654.2023.16.170PBL结合CBL创新型双轨教学模式对骨科教学的影响褚耿磊,王欢,袁章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 目的探讨在骨科教学中使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teaching model, PBL)结合基于病案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teaching model, CBL)创新型双轨教学模式的临床影响。
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习的医学生60名,数字随机表法均分成两组,各3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PBL结合CBL创新型双轨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及临床思维出科考核成绩总分为(93.30±4.25)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效果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总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为96.67%,比对照组73.33%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BL结合CBL创新型双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骨科教学质量,有利于为临床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实习生。
[关键词] PBL;CBL;创新型双轨教学模式;骨科;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3)08(b)-0170-04The Impact of PBL Combined with CBL Innovative Dual-track Teaching Model on Orthopedic TeachingCHU Genglei, WANG Huan, YUAN Zhangqi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6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impact of an innovative dual-track teaching model using problem-based teaching model (PBL) combined with case-based teaching model (CBL) in orthopedic teaching.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60 medical students intern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3.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people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an innovative dual-track teaching model of PBL combined with CBL. Com⁃pared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s theoretical knowledge, clinical operations and clinical thinking examination scores was (93.30±4.25)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cores of internship ef⁃fect evaluation and student self-evalu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BL combined with CBL's innovative double-standard teach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rthopedic teaching and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interns with higher comprehensiv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