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 格式:ppt
- 大小:7.60 MB
- 文档页数:24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后的金属有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由于在工业生产中,凝固后的金属多为晶体,所以凝固又称为结晶。
结晶的实质就是金属原子由液相不规则排列过渡到固相规则排列,形成晶体的过程,这是一个相变过程。
所有通过熔炼和铸造得到的金属材料都必须经过结晶过程。
结晶决定了金属材料的铸态结构、组织和性能。
对于铸态条件下使用的铸件来说,结晶基本上决定了它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对于需要进一步加工的铸锭来说,结晶既影响到它的工艺性能,又影响到制成品的使用性能。
因此,研究和控制结晶过程,已成为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合金相比,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比较简单。
本章主要介绍纯金属的结晶。
§2.1金属结晶的现象一.金属结晶的宏观特征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可以用冷却曲线来描述,冷却曲线是用热分析法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绘制的。
如图2.2是纯金属结晶过程的冷却曲线,从冷却曲线可以看出两个重要的宏观特征。
1.液体金属必须具有一定的过冷度,才能结晶。
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问题:1)什么是过冷度?2) 过冷度和冷却速度的关系3)结晶是否能在理论结晶温度进行?2.金属结晶过程中有结晶潜热的释放。
本部分内容重点问题:1)什么是结晶潜热?2)纯金属结晶的冷却曲线上的两个转折点分别代表什么?●这两个宏观特征是从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得到的,但合金的结晶同样具有这两个特征,只是合金的结晶冷却曲线上不会平台,因为合金结晶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二.金属结晶的微观过程是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的过程缓慢冷却条件下,小体积液态金属的结晶微观过程可用图2.3描述出来。
从图中可见,液态金属在某一过冷温度下,结晶并不马上开始,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出来,这段时间称为孕育期。
结晶开始时,首先在液相中形成一定尺寸的微小晶体,它们被称为晶核。
然后这些晶核会逐渐长大,在此过程中液相又有其它新的晶核源源不断地形成、长大。
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液体金属全部消失为止,结晶就结束了。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答案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与其体积V之间关系式为△Gk=V△Gv/2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与V之间的关系如何?答: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试求出△Gk和a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比球形晶核要大。
答: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由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如图所示,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由于液态金属原子排列混乱程度比固态高,也就是熵值比固态高,所以液相自由能下降的比固态快。
当两线相交于Tm温度时,即Gs=Gl,表示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可以同时存在。
所以如果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在Tm温度以下某一温度Tn,才能使Gs<Gl,也就是在过冷的情况下才可自发地发生结晶。
把Tm-Tn的差值称为液态金属的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金属材质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材质和纯度一定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会。
原因:与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的原因相似,只有在过热的情况下,Gl<Gs,固态金属才会发生自发地熔化。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形核驱动力都是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形核阻力都是表面能的增加。
具有相同的临界形核半径。
所需形核功都等于所增加表面能的1/3。
不同点:非均匀形核的△Gk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Gk,随晶核与基体的润湿角的变化而变化。
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
两者对形核率的影响因素不同。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除了受过冷度和温度的影响,还受固态杂质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答: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为:正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情况。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一.名词解释结晶、过冷度、临界过冷度、结晶潜热、结构起伏、能量起伏、晶胚、晶核、枝晶、晶粒度、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形核功、形核率、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变质处理二.填空题1.在金属学中,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而把金属从一种结构的固态向另一种结构的固态的转变称为。
2.金属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
3.金属冷却时的结晶过程是一个热过程。
4.过冷是金属结晶的条件。
5.过冷度是。
一般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晶粒越。
6.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阻力是。
7.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和。
8.纯金属结晶必须满足的热力学条件为__________ _ 。
9.液态金属结晶时,获得细晶粒组织的主要方法是和。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为。
10.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
11.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铸件的晶粒比砂模浇注的__________,高温浇注铸件的晶粒比低温浇注的_____________,采用振动浇注铸件的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
12.影响非晶体凝固的主要因素是和。
三.选择题1.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
A、边形核边长大B、先形核后长大C、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D、突发相变2.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____________。
A、比理论结晶温度越低B、比理论结晶温度越高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同理论结晶温度相等3.液态金属结晶时,___________越大,结晶后金属的晶粒越细小。
A、形核率NB、长大率GC、比值N/GD、比值G/N4.纯金属结晶过程中,过冷度越大,则_____________。
A、形核率增大、长大率减少,所以晶粒细小B、形核率增大、长大率增大,所以晶粒细小C、形核率增大、长大率增大,所以晶粒粗大D、形核率减少、长大率减少,所以晶粒细小5.若纯金属结晶过程处在液-固相平衡共存状态下,此时的温度同理论结晶温度相比_____________。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一、名词: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的热量。
孕育期:当液态金属过冷至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时,晶核并末立即出生,而是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出现第一批晶核。
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称为孕育期。
近程有序:液态金属中微小范围内存在的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远程有序:固态晶体中存在的大范围内的原子有序排列集团。
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晶胚:过冷液体中存在的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为晶核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相同的形核方式。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的液态金属处理方法。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各微观区的能量此起彼伏、变化不定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正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
负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状况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体积收缩,不再能填满原来铸型,如没有液态金属继续补充而出现的收缩孔洞。
二、简答:1. 热分析曲线表征了结晶过程的哪两个重要宏观特征?答:过冷现象、结晶潜热释放现象2.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影响的?答:金属的本性、纯度和冷却速度。
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3. 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1)界面结构;2)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4. 晶体长大机制有哪几种?1)二维晶核长大机制;2)螺型位错长大机制;3)垂直长大机制5、结晶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什么?答:结晶是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6、均匀形核的条件是什么?答:①要有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②液态金属要过冷,且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③结晶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