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30.91 KB
- 文档页数:9
《城市设计》讲义目录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9)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0)第三讲、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17)第四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一)——(24)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二)——(27)第六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32)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42)第八讲、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48)第九讲、城市设计实例分析——————(58)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一讲、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一.城市设计为何古已有之——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1.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2.城市理想的不懈追求3.地域特色的相对稳定二.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城市设计的发展背景1.传统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学的主导作用-古代城市2.近代城市中城市规划学科的逐渐形成-近代城市3.现代城市中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分野-现代城市4.从CIIC DESIGN 到URBAN DESIGN-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形成“建立城市设计概念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恢复对一个基本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Towns and Cities》(A.I.A. 1965)5.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6.美国的城市创造7.中国的城市形象工程三.城市设计的丰富与发展-体形环境到公共策略1.体形环境思想---城市设计对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的继承2.文脉、形态、机能、感知…---城市设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四.城市设计的再认识-传统的积淀、纷繁的理论、多样的设计、管理的政策、工程的实践、发展的观念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一.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 ---城市与城市设计1.“城”与“市”----城市的历史特征“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
” ----吴良镛“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01 文明肇始:城市的产生城市设计原理课程介绍的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城市+设计,城市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对象,是设计的主体,而设计呢,就是我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是干预的工具,显然,只有在充分认识主体的基础上才可能开展恰当的干预,也就是说认知城市是我们开展设计的基本前提。
今天,城市已经成为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聚居地,全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在2008年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11年末终于也达到了这一代表着城市发展重要节点的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整个世界和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城市时代,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部分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城市具备了相当完备甚至复杂的空间形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更是大不一样。
认识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显然,今天的城市不可能成为我们认识的着眼点,纷繁复杂的城市表象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回到起点,回到城市最开始的时候,将所有的外加因素都归零,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把握城市的价值和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被称为第二自然的城市并不只是简单的客观存在,城市如同人和自然生物一样,是具有出生、成长、疾病、衰败、乃至于死亡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
认识城市就是要认识城市的内在机理、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
如果让大家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城市,你会怎样描述呢?我们可以有上百种的描述方式,但城市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理解,他是人类生活的聚落。
作为与乡村共同存在的,人类最主要的两种聚落形式,他们是我们人类所有活动的发生地和承载地,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节点和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的发展史,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发生过程和他们在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断的探索和寻找适应自身需求的生存场所,地球上差异化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条件、价值观念等共同影响着城市聚落的营建方式和空间形态,伴随历史发展进程,每个区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又成为影响空间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第一章基本概念1.1 “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1.1.1 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沙里宁“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的组织艺术”,“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
丹下健三“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多样化时对人类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英国城市设计小组“城市设计是为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1.1.2 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早期的城市设计主要是被看作是艺术的处理。
“是创造性的活动。
在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变化的环境中,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设计、修改和控制城市环境的形式和特征,体现地方特色”。
戈斯林“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设计是针对视觉环境满足任何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愿望的尝试”。
英国建筑与建成环境委员会“城市设计是为人们创造场所的艺术。
它包含场所作用的方式和例如社区安全、形象的问题。
它关注人与场所之间、运动与城市形态、自然与建成肌理的关系,以及保证乡村、城镇和城市成功发展的途径”。
1.1.3 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拉艾“城市设计是建筑形式与开放空间在社区环境中的合成”。
卡坦尼斯“简言之,城市设计是有关城市化地区的形态的学科”。
林奇城市设计要处理“可能的城市环境的形式”,“为聚居地或其重要部分的使用、管理和形成创造可能性的艺术”。
1.1.4 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美国建筑师协会“城市是由建筑和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
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林奇“城市设计是对于一个广阔地区内的活动和物体的总体空间布局”。
“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
1.1.5 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的城市设计十人小组(TEAM 10)“城市设计必须首先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视觉联系和其他感知关系,重视人们对时间及场所的感受,创造舒适与安宁的感觉”。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设计§1-3 城市设计的本质一.城市设计的范畴城市设计范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从城市空间范畴,即从城市空间构成来进行分析,城市空间是有三类不同性质空间所构成,他们是1.骨架空间(framework space)下分:(1)流动:主要是为人、车服务的各类道路、站场等空间。
(2)服务:包括为能源、信息、消防等所提供的空间。
2.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或称目的空间(objective space)指为居住、工业、商业、行政、公共设施、娱乐、教育、卫生、文化以及农业等所提供的空间。
3.象征空间(symbolic space)指对体现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包括水、绿化、广场、历史纪念物、公共建筑视觉对象等。
城市设计就是对以上三类空间按功能和美学原则进行综合设计。
上述三类空间也不是截然分开,有时还互相渗透。
如北京长安即是骨架空间(交通干道),又是目的空间(游行、庆典活动),更是象征空间(体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中华第一街)。
此外,上述三类空间不仅有“质”的区别,还有“量”的区别。
量是指空间使用强度,如速度、密度、高度、容积率等。
城市设计针对不同“量”的空间也应量体裁衣,区别对待,使其合身得体。
(二)从城市设计范围和尺度来划分,又可分为下列三个范畴: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的城市设计。
1.宏观城市设计,即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资料集称为区域发展战略和总体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总体风貌和特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规划教科书称之为城市总体规划艺术布局,是宏观范围的城市设计,难度较大。
总体城市设计是在对自然、现状特点,以及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提炼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对城市形态和总体空间布局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古今中外不乏城市设计的佳作。
如中国古都北京、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等都能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特色和鲜明的特色。
城市设计概论(五)城市设计相关理论概述戛涅与“工业城市”法国人戛涅(Tony·Ganier,1917)发表《工业城》,认为工业应在城市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工业生产规律各工业部门应该集聚在一起相互协作。
在戛涅的设计方案中,他把一个不大的城市同一大群工业部门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业部门包括铁矿、高炉、炼钢厂、锻压车间、造船厂、农机厂、汽车厂和许多辅助设施。
这些工业企业布置在一条河流的河口附近,下游还有一条更大的河道,可以用来进行水上运输。
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地上。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一个铁路总站,与铁路总站相邻的是旅馆、百货商店、市场等公共建筑。
戛涅的工业城布局是依据工业生产的要求而定的,而且首次把不同的工业企业组织成若干群体,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例如高炉,尽可能使其远离居住区,而让纺织厂靠近居住区。
他把城市中各种用途的用地划分得相当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
马塔与“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阿尔图罗·索里亚伊·马塔(1882)在马德里的杂志《LE Progress》上提出了他的“带形城市”模式。
带形城市的主要出发点是城市交通,马塔认为这是设计城市的首要原则。
在他设计的城市中,各要素都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而且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这两条原则。
马塔以一条宽度不小于40m的干道作为城市的“脊梁骨”,电气化铁路就铺设在这条轴线上,两边是一个个街坊,街坊呈矩形或梯形,其建设用地的1/5用来盖房子,每个家庭都有一栋带花园的住宅。
工厂、商店、市场、学校等公共设施按照城市具体要求自然分布在干线两侧,而不是形成旧式的城市中心。
“只有一条500m宽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它的两端可以位于卡迪斯和彼得堡,北京和布鲁基尔”。
马塔写道:“带形城市将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它们将在西班牙的地图上建立起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城市网”。
赖特与“广亩城市”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1924年提出“广亩城市”概念,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从社会组织方式上看,霍华德是一种“公司城”的思想,在花园城内试图建立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而赖特则是“个人”的城市,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从城市特性上看,“田园城”是一种既想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想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是一种折衷方案,而赖特则抛弃城市的所有结构,真正融入自然乡上之中,从对后世的影响上看,“田园城市”模式导致后来的新城运动,而赖特的“广亩城市”成为后来欧美中产阶级的居住梦想和郊区化运动的根源。
城市设计讲义具体内容⏹专题一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概念与地位;城市设计性质与任务.⏹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学习的重要性.⏹专题二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具体内容⏹专题三城市设计的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城市总体设计案例;⏹分区级城市设计案例;⏹历史地段保护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实际案例具体内容⏹专题四案例调研分析或小案例设计⏹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城市设计案例调研分析的方法专题一城市设计的概念本节主要内容1.1城市设计的理解1.2城市设计的概念(重点)1.3城市设计的任务1.4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5 与其他专业的关系(重点)1.1 城市设计的兴起1.2 城市设计的概念⏹关于城市设计的定义,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有很多权威性的阐述,下面是典型的例子: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城市设计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所作的构思,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研究对象:城市环境型体。
2.英国前皇家规划学会会长梯勃兹领导的小组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有关人们工作、生活、游憩以及随之受到关心和维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成区内的设计,是城市空间和景观,并与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和物质结构不断变化过程相联系。
城市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3.《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中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进行的设计。
4.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于1981年推出的城市设计理论巨著《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
从城市的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体环境结合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结构的交织。
”进而从城市空间结构上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的共存。
5.Team10的主要成员PeterSmithson⏹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提出“门阶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Doorstep)特别强调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
⏹“城市规划的艺术必须重新定义—与功能主义的艺术分析方法相联系”。
⏹“建筑师—城市规划者”——“建筑师—城市设计者”,强调文脉的概念,拓宽了城市设计发展理论视野。
6.牛津大学的莫伦教授认为:城市设计是有关公共领域的物质形体的设计。
7.《城市设计》(E.D.培根)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
8.美国的索斯沃斯《当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定义: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分支,并且注重建设物的自身特点,注重使用者如何感知、评价和使用场所方面,同时,满足各使用者阶层的不同要求。
9.美国哈米德·肯瓦尼在《城市设计程序》中指出:城市设计活力:寻找制定政策性的框架及城市诸要素在空间角度的排列配置,并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建设。
10.徐恩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定义: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它是从整体出发,具体的对某一城市、某一地段、某一街道、某个中心、某个场所进行的综合设计。
11.日本的国吉直行在《横滨市的城市设计工作》中提到:城市设计是各种活动,尤其是在城市空间形态方面涉及到城市形成的那部分。
12.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建三先生认为:城市设计是建筑向城市的扩大,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的空间概念,创造出空间秩序。
13.日本大谷幸夫认为:城市设计是控制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空间为设计对象。
14.美国城市设计家莫兰纳在《城市设计实践》书中提到: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那一级设计。
15.我国的陈秉钊教授在北京城市设计学会研究中提到:城市设计是以人为先,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目的是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16.陈为邦总规划师在《积极开展城市设计,精心塑造城市形象》一文中写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进行的设计,对城市空间体型环境在美学艺术上的规划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认识人的位置——第一位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用地效率为动态目标,综合组织城市系统各要素,建立合理且优美的城市形态环境的综合性创造活动。
城市设计的设计范围:宏观层面:单系统设计,中观层面:对象是多层面、多类别的组合,而城市区段层面是典型的客体对象.微观层面:节点设计.1.3 城市设计的任务我国城市设计的基本任务⏹对象:城市空间。
⏹目的:提高城市物质形态环境质量。
创造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人工环境。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
保护城市的历史遗迹,使城市文脉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
⏹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与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和各项专项规划相衔接。
1 城市设计在各种有关环境专业之间占中心位置,且活动于各种专业机构之间。
城市设计把公共空间环境资源的创造和维护放在重要的位置。
2 重视环境使用者的不同选择。
3 设计者认识和理解社会公共的需求和期望。
4 城市设计是城市开发过程中进行的,必须运用行政和经济的步骤和方法来实现。
5 城市设计者是城市开发的操纵者、促进者、实现者。
1.4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是应用型的多学科综合领域使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把人与环境视为统一系统。
⏹具有:⏹地域性.⏹政策性.⏹创新性.1.5与其他专业的关系1.5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1.5.1.1城市设计就是城市规划主要主张:⏹城市设计的目标、任务与城市规划基本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也是城市三维空间的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无本质区别。
⏹赞成在城市规划中吸纳新的城市设计的思想、方法,贯穿在各层次的规划中,尤其详细规划。
⏹担心城市设计在我国法定规划程序中无法定地位。
1.5.1.2城市设计不是城市规划⏹主张分离---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1.5.1.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结合⏹美国经验:城市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工具。
⏹澳大利亚的经验:战略规划直接影响城市设计。
⏹我国:城市设计应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在详细规划层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是控制性详细规划。
1.5.1.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结合二者的关系:⏹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形象。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续和具体化。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同点:⏹在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上的一致性。
⏹特性: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学科特点上:多学科的交叉。
⏹在工作上: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合作。
⏹在成果形式上:图件和文本为主。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异点1.5.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二者的关系:⏹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建筑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1.5.2.1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环节⏹位置:确定建筑物本身的位置,确定建筑物在空间的角色和地位。
⏹容量:建设量和空间容量。
⏹高度:对地块建筑物的高度提出限度和建议,天际线,城市尺度。
⏹色调:建筑物的色彩、风格、格调等方面。
1.53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区别1 研究对象的不同:人与物⏹城市设计强调“人本主义”精神.即以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以及历史文脉连续。
⏹控规则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
2 形态维度的不同:⏹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
⏹控规: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
3 关系整合与要素分离⏹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
⏹控规是城市各子系统的分述罗列,而且偏重于各项子系统的分别研究。
4 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控规:注重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其主要运作媒界是技术指标和工程问题,理性逻辑是其主要属性。
结论城市设计既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同时又是规划转向建筑设计的必要中介过程。
2、城市意象五要素⏹1)通道\道路(path)⏹2)边缘\边界(edge)⏹3)区域(district)⏹4)节点(node)⏹5)标志(landmark)道路(Path)2.1道路(Path)道路是行人或交通工具沿着它移动形成的路线,如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等。
⏹种类: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铁路线或河道。
⏹作用:意象中的主导元素。
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它的环境元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
主导因素——人们从事活动必须的。
2.2 边界(Edge)⏹边界是线性要素,是两个面的边界线。
⏹实例:如河岸线、铁路路基、开发区的边界、用地的边界、围墙等,是横向的参照。
⏹栅栏作用:渗透,分开。
⏹概念:分界线,是指不同区域的界限。
⏹分类:实——城墙、围墙、门及牌楼。
虚——柱子、围墙、门。
⏹边界设计:明显,实用。
举例分析⏹请举例说明你熟悉的边界。
⏹举例说明边界在设计时的重要性。
2.3区域(District)⏹区域是二维的面状空间要素;具有共同特征,表现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区域来组织自己的城市意象.⏹不同之处:道路和区域谁是主导地位,与特定的城市有关.⏹特征:1)自身的特征。
2)区域在整体某一方面具有特征。
3)区域的界面易识别。
4)区域的边界易识别,引人注意。
2.4节点(Node)⏹1)节点:地标,是视觉目标;⏹2) 是城市中的一些点,可是大型广场或延伸的线性空间; 也可是整个城市中心区。
从一个国家或国际范围看,一座城市也可看成是一个节点。
2.4 节点(Node)⏹概念: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区域的重点;⏹线的交叉点,连接点,或是终点;⏹或是人流汇聚点;⏹驻足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方向的交换处;⏹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或地铁站等运输起讫点;⏹可大到城市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
⏹特点:主题、特征和形成空间力场。
⏹节点是组成城市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标志物或是控制整体空间环境的视觉中心。
⏹作用:1)标志作用。
2)强调作用。
2.4 节点(Node)⏹某些功能或物质特征的浓缩,比如街角的集散地或是一个围合广场。
某些集中节点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其影响由此向外辐射,成为区域的象征,被称为核心。
⏹特征:⏹连接:节点与道路的概念相互关联,典型的连接指道路的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