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结构图(14)
- 格式:dwg
- 大小:257.20 KB
- 文档页数:2
模具采购必备基础知识之二: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图解说明: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
具体原理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塑胶成形产品。
塑胶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
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塑胶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胶品种和性能、塑胶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一、塑胶模具结构按功能分,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系统、排气系统、导向系统、顶出系统等组成。
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1.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
主流道前模架前模仁塑胶件产品行位油缸定位导柱行位定位导套方铁顶针固定板前模架底板6.顶出系统:一般包括:顶针、前后顶针板、顶针导杆、顶针复位弹簧、顶针板锁紧螺丝等几部分组成。
当产品在模具内成型冷却后,模具前后模分离打开,由推出机构--顶针在注塑机的顶杆推动下将塑料制品及其在流道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模具开腔和流道位置,以便进行下一个注塑成型工作循环。
二、塑胶模具按结构分一般由模架、模仁、辅助零件、辅助系统、辅助设置、死角处理机构等几个部分组成。
1、模架:一般都不需要我们设计,可以直接从标准模架制造厂商那里订购,大大节约的设计模具所需时间,所以称它为塑胶模具标准模架。
它构成了塑胶模具最基本的框架部分。
2、模仁:模仁部分是塑胶模具的核心部分,它是模具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塑胶产品的成形部分就在模仁里面,大部分时间的加工也花费在模仁上。
不过,相对有些比较简单的模具,它没有模仁部分,产品直接在模板上面成形。
第十一章抽芯机构当制品具有与开模方向不同的内侧孔、外侧孔或侧凹时,除极少数情况可以强制脱模外,一般都必须将成型侧孔或侧凹的零件做成可移动的结构。
在制品脱模前,先将其抽出,然后再从型腔中和型芯上脱出制品。
完成侧向活动型芯抽出和复位的机构就叫侧向抽芯机构。
从广义上讲,它也是实现制品脱模的装置。
这类模具脱出制品的运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开模时优先完成侧向抽芯,然后推出制品;二是侧向抽芯分型与制品的推出同时进行。
11.1 抽芯机构的组成和分类1、抽芯机构的组成抽芯机构按功能划分,一般由成型组件、运动组件、传动组件、锁紧组件和限位组件五部分组成,见表11-1 抽芯机构的组成2、侧向抽芯机构的分类及特点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按其动力源可分为手动、机动、气动或液压三类。
(1)手动侧向分型抽芯模具结构比较简单,且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抽拔力有限。
故在特殊场合才适用,如试制新制品、生产小批量制品等。
(2)机动侧向分型抽芯开模时,依靠注塑机的开模动力,通过侧向抽芯机构改变运动方向,将活动零件抽出。
机动抽芯具有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虽然模具结构复杂,但仍在生产中广为采用。
机动抽芯按结构形式主要有:斜导柱分型抽芯、弯销分型抽芯、斜滑块分型抽芯、齿轮齿条分型抽芯、弹簧分型抽芯等不同形式。
其特点见表11-2所示。
(3)液压或气压侧向分型抽芯系统以压力油或压缩空气作为抽芯动力,在模具上配置专门的油缸或气缸,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来进行侧向分型、抽芯及复位的机构。
这类机构的主要特点是抽拔距长,抽拔力大,动作灵活,不受开模过程11.2 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1、模具抽芯自锁自锁:自由度F≥1,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以及驱动力方向问题,有时无论驱动力如何增大也无法使滑块运动的现象称为抽芯的自锁。
在注塑成型中,对于机动抽芯机构,当抽芯角度处于自锁的摩擦角之内,即使增大驱动力,都不能使之运动,因此,模具设计时必须考虑避免在抽芯方向上发生自锁。
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塑料模具依总体功能结构可分为﹕成型系统﹐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一.浇注系统﹕定义﹕模具中从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流动信道。
其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及泠料穴组成。
相关的一些中英文对照CAV.NO 第几号模窝RUNNER浇道GATE 浇口CAVITY型腔(一).主流道﹕1.定义﹕主流道是指从注射机喷嘴与模具接触的部位起﹐到分流道为止的这一段。
2.设计上的注意事项﹕(1).主流道的端面形状通常为圆形。
(2).为便于脱模﹐主流道一般制作都带有斜度﹐但如果主流道同时穿过多块板子时﹐一定要注意每一块块子上孔的斜度及孔的大小。
(3).主流道大小的设计要根据塑料材料的流动特性来定(4).主流道在设计上大多采用圆锥形.(如图标)制作时要注意﹕A.小端直径D2=D1+(0.5~1mm)B.小端球半径R2=R1+(1~2mm)(其中D1﹑R1分别为注射机射出口的直径及注射头的球半径)3.浇口套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塑料及喷嘴接触和碰撞﹐所以模具的主流道部分通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衬套﹐简称浇注套或浇口套(1).其作用主要为﹕A.使模具安装时进入定位孔方便而在注塑机上很好地定位与注塑机喷嘴孔吻合﹐并能经受塑料的反压力﹐不致被推出模具B.作为浇注系统的主流道﹐将料筒内的塑料过渡到模具内﹐保证料流有力畅通地到达型腔﹐在注射过程中不应有塑料溢出﹐同时保证主流道凝料脱出方便。
(2)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和分体式整体式﹕即台肩与构成主流道部份做成一体分体式﹕即台肩与构成主流道部份分开制作日本的工业标准﹕JIS中国的工业标准﹕SJB(二)。
分流道﹕定义﹕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一段﹐它是熔融塑料由主流道流入型腔的过渡段也是浇注系统中通过断面面积变化及塑料转向的过渡段﹐能使塑料得到平稳的转换。
1.截面设计A.一般设计截面为圆形B.从加工方便性来看一般设计为U形﹐V形﹐梯形﹐正六边形C.分流道的断面形状及尺寸大小﹐应根据塑件的成型体积﹐塑件壁厚﹐塑件形状﹐所用塑料工艺特性﹐注射速率﹐分流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绘模具结构图一、当把成品图调进模图时,成品图必须乘缩水。
(模具尺寸=产品尺寸×缩水)必须把成品图MIRROR(镜射)一次,即模圈里的成品图是反像的(成品是完全对称的除外)在前模,应把不属于前模的线条删除在后模,应把不属于后模的线修删除。
二、成品在模具里应遵循分中的原则,特别是对称的,成品如果不分中,到工场加工时很可能出错。
三、所有枕位之模具,枕位必须避开入水,无法避开时要加水口铁。
四、成品之间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3mm)当入水为潜水时,应有足够的潜水位置,成品至CORE边15-50mm,成品至CORE的边距与制品的存度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制品的厚度(mm)成品至CORE边数值(mm)2015—2020—3020—3030—4030—40﹥4050五、藏CORE(内模料)深度28mm以上,前后模内模料厚度与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CORE料边至回针应有10mm距离。
制品矫嫱队懊婊 澳D谀A虾穸華+型腔深度后模内模料厚度B+型腔深度SP、CMmmMm﹤77253277—1163238116—1543850154—1934464≧1935076CORE料宽度一般比顶针极宽或窄5—10mm,最低限度成品胶位应在顶针板内不影响落顶针,CORE料边至模胚边一般应有45—80mm六、当在一块内模料上出多个CAVITY时,内模料大小不超过200×200mm。
七、模内镶入模框中圆角一般取10mm,如要开精框时则取16mm或更大,铍铜模模内不倒圆角。
八、任何一种塑胶入水位置应避免从唧咀直行入型腔。
九、镜面透明之啤塑(K料、亚加力、PC等)应注意,冷料井入水流量及入水位置不能直衡(冲),一般作成“S”型缓冲入水,扇形浇品,使成品表面避免产生气级流雲。
(15)选模胚的一般原则:当模胚阔度在250mm(包括250mm)以下时,用工字型模胚口型,模胚阔度在250—350mm时,用直力有面板模胚(T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