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详解一、药剂学相互作用二、药动学相互作用三、药效学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其中一种或几种药物作用的强弱、持续时间甚至性质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现象。
临床上,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有三种情况:有益、无关紧要和有害。
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有益的药物相互作用,避免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避免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极为重要。
从机理上主要可分为:药剂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
一、药剂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制剂在吸收之前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
本类药物在药物配伍应用过程中,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剂、赋形剂、容器之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出现沉淀,发生颜色变化,或产生气体等,也有某些药物的反应没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对药效或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使得药物的活性减弱或毒性增强属于药物配伍禁忌,常用于液体制剂和静脉输液。
四、拮抗作用指两药联合应用时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的效应。
包括:药理性拮抗:作用于同一受体产生的阻断作用。
如氯丙嗪与肾上腺素合用,氯丙嗪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为降压作用。
功能性拮抗:作用于不同受体产生的阻断作用。
如:氯丙嗪长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中枢胆碱能作用相对增强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而苯海索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可减轻椎体外系反应。
临床常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进行药物中毒的治疗,见表4。
结语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了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解救,防止出现耐药性。
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因此,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各种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可以趋利避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第一节药物相互作用概述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系指一种药物因受联合应用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的影响, 其原来效应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包括效应强度的变化, 也可能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通常是指体内的药效变化。
在临床上还常把一些药物混合给予, 如在输液中添加多种注射药物。
此时, 除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可能发生体外的理化变化。
欧洲医药评价署/专利药品委员会(EMEA/CPMP)1998年6月颁布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定义药物相互作用为“由于合并用药、饮食因素或社会习惯等引起了药物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学改变”。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是探讨两种或多种药物不论通过什么途径给予( 相同或不同途径, 同时或先后给予) , 在体内所起的联合效应。
但从目前水平来看, 多数情况下只能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超过两种以上的药物, 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 目前研究的尚不多。
所以当前主要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
如一种药物口服给药后,可与静滴或皮下注射的另一种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如果一种药物对代谢酶或转运蛋白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如红霉素不可逆地抑制细胞色素P450(CYP)3A4),即使停用此种药物后也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机体才能恢复该酶的活性,如果在恢复期内给予此种酶的底物药物,尽管两种药物没有同时共存于体内,同样可以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药物相互作用分类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对临床的影响, 可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
联合用药时若得到治疗作用增强或副作用减轻的效果, 则此种相互作用是有益的;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疗效降低、副作用和毒性增强, 以及疗效作用过度增强等均可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干扰药物的使用, 因此称为不良的相互作用。
实际上, 绝大多数药物相互作用都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属于潜在性的不良相互作用, 是研究的重点。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同时使用时所产生的
影响。
它可以是药物之间的相互增强作用,也可以是相互抑制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药物之间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药效学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效的增强或减弱,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后或空腹服用,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前服用。
同时,有些药物与某些食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5. 药物之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或加重。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总之,药物相互作用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对于临床医生来说,
需要对药物相互作用有深入的了解,以提高药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相互作用
在现代医学中,药物治疗是非常普遍的方式,但人们往往
忽视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同时服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时,其中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药效,促进或抑制其作用,甚至导致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食物
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饮酒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情况。
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干扰,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增加风险。
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常见,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有些药物与某些食物会产生不良反应。
而饮酒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需要引起重视,酒精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作用的强度以及代谢速度。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不仅限于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
安全造成风险。
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预防药物相互作用的关键在于充分沟通医生、药师和患者
之间的信息,了解正在使用的药物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自行更改药物的用量或服用时间,加强对药物使用知识的学习,及时向医生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只有通过积极的预防和管理,才能有效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风险,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第二章药物的理化相互作用展开全文第一节作用类型一、范德华力(1)取向力(dipole-dipole attraction):因极性分子取向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2)诱导力(induction force):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和非极性分子的瞬间诱导偶极之间产生的静电相互作用力(3)色散力(despersion force):瞬间偶极和瞬间诱导偶极间相互作用力二、氢键(hydrogen bond):定义:氢原子与其他电负性大的原子形成一种较强的、具饱和性和方向性的范德华力键分类:1、分子间氢键 2、分子内氢键三、传荷络合作用(charge transfer complex)定义:两个电性差异大的分子接触时,电子多的向电子少的转移部分电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四、离子键(ionic bond)定义:阴、阳离子接触到一定距离时,引力与斥力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化学键离子型药物+极性溶剂=离子-偶极作用离子型药物+非极性溶剂=离子-诱导偶极作用力五、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s)定义:非极性分子在极性水中倾向于积聚的现象如有盗版,举报属实免费赠送本书内容,客服微信Y1778837892第二节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制剂的影响一、药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性质的影响(一)溶解度:1、结构相似者溶(分子化学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大小)2、溶质、溶剂结构不相似者不溶3、形成分子间氢键任意比例互溶,分子内氢键在非极性溶剂中增大、极性溶剂中降低(二)溶、沸点影响分子间氢键:上升,需要破坏该键消耗能量分子内氢键:降低,该键降低了范德华力(三)对药物稳定性影响制成络合物可提高稳定性二、对剂型形成的影响(一)液体制剂:1、混合溶剂可提高溶解度2、高分子溶液等电位稳定性提高(二)固体制剂:范德华力、氢键在压片的正作用和储存时的负作用(三)其他:1、环糊精包合物2、离子交换树脂:带有酸性或碱性高分子基团的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可通过离子键与正/负电荷的药物形成水不溶聚合物盐,达到延长作用时间,稳定释药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