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内能
- 格式:docx
- 大小:16.94 KB
- 文档页数:4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量是执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温度是一状态量,能说“高低”,但不能“传递”和“转移”,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热量是一过程量,物体不具有热量,要用“吸收”、“放出”来表达,不能用“含有”、“具有”来表述;热量是物体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就增加,放出了热量,内能就减少;只有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才有“热量”概念。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内能改变的多少。
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而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就是“热量”。
题目解释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热量是内能改变的一种量度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3、同一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晶体的熔化4、同一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收热量()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6、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7、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8、0℃的冰块内能为0J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9、温度越高,分子内能越大()内能是物体的内能,分子没有内能10、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温度、质量等因素都影响内能11、内能较大的物体,温度一定较高()温度、质量等因素都影响内能12、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物体不含热量13、内能越大的物体,所含热量越多()物体不含热量14、热量由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温度差是热传递的唯一条件16、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标志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16、物体内能越大,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才是标志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17、温度从高温的物体向低温的物体传递()温度是状态量,不能传递18、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一定升高()提起物体,对物体做功,温度不升高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量是执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温度越高,赋予分子的能量就越大,分子的运动就越激烈,他的动能和势能就越大,从而该物体的内能就越大,而温度升高一般是由外界赋予它能量,分别为热传递和做功,所以物质本身能量只会散失使温度降低,而不会自己由于分子运动使温度升高。
所以说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1、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用木板搭斜坡将货物推上汽车车厢,修盘山公路使汽车驶上高耸的山峰等.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物理模型属于同一种简单机械,即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的优点是省力但不能省功考点: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功的原理.专题:简答题.分析:盘山公路、用木板搭斜坡,都是要使物体向高处运动,所以我们可以从斜面模型上分析.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但同时越费距离;不仅不省功,还要多做额外功(克服摩擦做功).解答:解:斜面模型加长了运动距离,但可以省力,故盘山公路修成了斜面形;在使用斜面时,要多做额外功(克服摩擦做功),所以不省功.故答案为:斜面,省力,省功.2、月槐花盛开,香飘四野.我们能闻到花香,说明花朵中的芳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气温高时香气更浓,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用寒暑表测沸水的温度,不合适的原因是沸水的温度超过寒暑表的量程分析: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被测温度一定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如果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时,不能准确测量温度,如果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大值时,会把温度计涨破.解答:解:寒暑表的测量范围是-20℃~5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高于寒暑表的最大测量值,会把温度计涨破.故答案为:沸水的温度超过寒暑表的量程.点评:一定要根据测量需要选择量程合适的测量工具,否则不能准确测量或损坏测量工具.4、(2005•上海)如图所示,常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此时它的示数为25℃.解答: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0+5=25℃;5、(2004•贵阳)物质之间存在空隙;物质中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答:解:分子动理论中提到三点:1、物质之间存在空隙;2、物质中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6、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食品放进电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减少了食品的内能;电冰箱里的压缩机,在压缩液体的蒸气时,蒸气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了蒸气的内能.分析:要做本题需要掌握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是能的转移,做功是能的转化.解答: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食品放进冰箱里,食品温度高,冰箱内温度低,有温度差,发生能的转移,所以食品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食品的内能.压缩机在压缩液体的蒸气时,是压缩气体对蒸气做功,发生能的转化,所以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了蒸气的内能.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热传递,做功.7、图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解答:解:活塞迅速向下压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8、内能有不同的用途,图1和图2的共同之处都是通过燃烧酒精获得内能,不同之处在于图1中烧杯中的水获得的内能用来对试管加热.图2试管中的水获得了内能变为水蒸气用来对活塞做功.解答:解:图1中烧杯中的水获得的内能用来对试管加热,使其内能增大;图2试管中的水9、如图所示内装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1)观察到的现象:瓶口有雾生成;(2)产生的原因是: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原因:用打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水蒸气对瓶塞做功,使水蒸气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减低的影响,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飘散在空中,就是看到的雾.10、2004年4月22~26日,天琴座流星以49 km/s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形成“天琴流星雨”.流星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这个过程中使流星发光的能量是由机械能(填“化学能”、“机械能”或“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解:“流星”进入大气层后,流星和空气之间有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因此流星发光的能量来自流星的机械能.故答案为机械能.点评:不计阻力时,机械能守恒,考虑阻力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答题:fhp826老师隐藏解析体验训练收藏试题。
温度与内能1. 引言温度和内能是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理解物体的热学行为以及制定热力学定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而内能则是物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
本文将探讨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2. 温度的定义温度是描述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的零th 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不存在热能的净交换,而只存在微小的热能交换。
由此可得出温度的定义: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开尔文温标的零点,即绝对零度,是热力学中温度的最低可达点,对应着分子的最低动能状态。
3. 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指物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
它包括物体的微观能量以及宏观性质所引起的能量,如物体的热能、机械能等。
内能是物质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量,它与物体的热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内能的单位通常是焦耳(J)。
在热力学中,内能常常通过改变物体的温度或者在物体上做功来进行转化。
4.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的经验性法则,内能与温度有以下关系:$\\Delta U = C_m \\cdot \\Delta T$其中,$\\Delta U$表示内能的变化,C C为物体的摩尔热容量,$\\Delta T$为温度的变化。
这个关系表明,温度的变化将导致物体内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与物体的热容量有关。
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它们的热容量可以近似视为常数。
而对于气体而言,热容量则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变化。
5. 温度与热平衡温度是热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
当物体与外界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之间的温度相等,而当它们的温度不相等时,就会存在热能的净交换。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物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时,其内能的变化可以表示为:$\\Delta U = Q + W$其中,$\\Delta U$表示内能的变化,C表示从外界传给物体的热量,C表示物体对外界做的功。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内能、热量和温度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一、三者之间的区别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一、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内能又称热能,是物体内全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分子数量)、温度(分子动能)、体积(分子势能)、物态(水结冰,温度不变,但需要放热,因此内能减少)、物质的种类(分子的大小、结构不同)。
内能的表述词: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
2)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交换的那部分内能,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但不能说物体具有。
表述词:吸收放出
3)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和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放热内能减少,但温度不一定变化(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及逆过程)
表述词:升高、降低、升高了、降低了。
二、选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
1、0℃的冰没有内能。
2、正在沸腾的水吸热,温度和内能都不变。
3、物体温度越低,含热量越少。
4、一个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物体温度不变,内能就不变。
5、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含有的内能多。
6、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7、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热量温度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量、温度、内能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
热量是指能够流动到物体之间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温度是表征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K)。
内能是指物体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热量=温度×热容×物体的质量
其中,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热量时的温度变化,单位为焦/(千克·℃)。
上式表明,温度、热容和物体的质量是决定热量大小的三个因素。
而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物体内粒子的数量。
温度越高,粒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也就越高。
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内能、热量和温度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一、三者之间的区别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二、知识总结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三、跨越障碍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正确答案:(A)、(B)、(C)。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影响内能的因素
影响内能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 温度:温度是内能的直接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也就越大;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内能也就越小。
2.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影响内能的因素之一。
物质的量增加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物质的量减少时,内能也会减少。
3. 动能的分布:分子运动越混乱,内能越大。
例如,在固体中,分子的运动相对较有序,内能较小;在气体中,分子的运动相对较混乱,内能较大。
4. 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对内能也有影响。
如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内能也会增加;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弱,内能也会减小。
5. 压力:对于气体而言,压力与内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当压力增加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也会增加,内能也会增加。
影响内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物质的量、动能的分布、相互作用力和压力。
不同的因素会对内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辨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含义。
一、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势能。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其单位是“焦耳”。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
热量定义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因此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才能谈及热量,所以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梳理:1、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小;2、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物体一定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降低,则物体一定放出热量;3、物体内能增大,则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物体内能减小,则物体的温度一定降低;4、物体内能增大,则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减小,则物体一定放出了热量;5、物体吸收热量,则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则物体的温度一定降低;6、物体吸收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小;7、如果对物体做功,则物体内能一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则物体温度一定降低。
过关检测: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2、关于内能与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水的内能大于1g水的内能B.0℃水比100℃水具有的热量一定少C.内能的多少决定于它吸热或放热的多少D.物体吸热或放热多少,它的内能就增加或减少多少3、关于内能与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 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C. 0℃的冰与0℃的水内能相等D.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可能不升高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物体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8、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9、关于热量、温度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10、关于内能、热量、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物体内能大小的标志 B.温度是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C.温度是物体所含热量多少的标志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11、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D.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12、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冰没有内能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13、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14、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5、关于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温度不变,没有吸热和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16、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不一定增加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19、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20、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与内能
初三1-8物理
一
一
§12.1新
认知目标:
了解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增加时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少时物体温度降低。
了解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方法。
了解热传递,知道热量是热传递传的热的多少。
能力目标:
理解内能的概念,热量的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用内能解释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积极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内能的概念,热量的概念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演示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讨论法
.烧杯、酒精灯、冷水、热水、红墨水。
.内能演示器、乙醚、棉花、钳子、铁丝。
一、复习上节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提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三、提出问题:把红墨水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中,哪一杯水最先变红?
通过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分析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并得出内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这个物质的内能。
内能大小跟温度有关,当一个物质的温度升高时,该物质的内能增大。
四、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改变内能方法。
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
坐滑滑梯臀部会有灼热的感觉。
冬天手冷时,你会怎样做?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热传递
其国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辐射
五、结合上一章物态变化与本章的内能变化,引入热传递。
分析热传递,归纳总结热传递作为能量转移的一种形式,
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热传递的条件: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或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把热量传给温度低的部分。
六、在分析热传递的基础上,引入热量的概念。
热量: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1.课本
完成《同步提速训练》P12-14
板书:
§12.1
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这个物质的内能。
内能大小跟温度有关,当一个物质的温度升高时,该物质的内能增大。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热传递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热传递
其国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辐射
四、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或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把热量传给温度低的部分。
五、热量: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