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朱光潜 谈美 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1)《谈美》的作者____________,晚年时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_”。
《谈美》全书共15个话题,全部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娓娓道来。
(2)朱光潜在《谈美》的末篇《_______________》中表达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光潜认为对待同一个事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以__________为最高目的的“___________的态度”,以___________为最高目的的“_____________的态度”和以___________为最高目的的“____________的态度”。
(4)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它不包含_______________,它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养成“美感的态度”,就要学会__________________,在审美过程中求得__________________。
2.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板桥集·题画·竹》)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选择题3.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4.“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一定的()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5.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6.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A.读B.悟C.观D.品7.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谈美》书评刚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内心对美的解析感觉又深入了几分。
朱光潜,笔名孟实、盟石。
中国著名美学家、教育家。
谈起朱先生,说来算是有缘,我的老师曾是他的学生的学生,那朱先生也算是我的师公。
但是对先生的生平、著作并不是很了解,除了高中学习的《咬文嚼字》。
只觉先生是一位严谨之人。
至现在读完了《谈美》,不觉对先生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谈美》完成于中国动乱不堪的政治混乱的时期,国家内忧外患。
在国人提心吊胆的时候,朱光潜先生写下了自己对美的看法,也是实属不易。
但是先生自己也说“现在青年不应该再有复杂错乱的心境了。
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贴清凉散。
”证明先生并不是不担忧国情,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来给处于混沌状态的中国青年们一记警钟。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写给朱自清先生的信。
以信的形式作为一本书,读者读来更能感觉亲切,无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先生明确表示“这封信里我只有一个很单纯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免俗’。
”先生希望人生的美化,坚定要洗刷人心。
我想通过我比较感兴趣的、记忆深刻的章节来描述我对此书的看法。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先生采用了古松这样一个寻常的视野作为切入点。
分别写出木商对古松实用的态度、植物学家对古松科学的态度和画家专持美感的态度。
通过这三种态度的对比,突出了美感是以美为最高的目的。
是一种集中注意力,抛开一切对古松的别的想法,只是用美的角度来观察古松,单纯的、纯粹的欣赏,并不带别的目的。
有人说吃饭、睡觉,吃好穿暖便已足矣,这便是国人的欠缺点。
当物质层面满足后,便应自觉的向更高的境界追求。
美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没有美感的活动,是一种人生的缺乏,会感到精神上的饥渴。
所以,真善美这三者都要具备,这才算是完整的人。
在第一节,先生便已揭示了这一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
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开篇选了《庄子》里的名篇,惠子与庄子的著名辩论。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句话说出了,人总爱以自己的想法去强加在别人身上,即“以己度人”。
朱光潜《谈美》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7年第16期【作者简介】朱光潜,字孟实,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作品简介】《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更是振聋发聩。
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经典名句】1.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2.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人世的事业。
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在利害关系方面,人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
3.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朱光潜《谈美》主要内容简介及读后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朱光潜《谈美》主要内容简介及读后感朱光潜《谈美》主要内容简介及读后感:这是一本朋友推荐的书,他推荐的时候特地说,“你也能成大师,去买朱光潜的小册子《谈美》看。
朱光潜《谈美》简介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
《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
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
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
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目录: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德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附: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尝试
精彩解读;
《谈美书简》一书凡十三封信,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比如马列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形象思维等;也有就具体的美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问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题、悲剧性与戏剧性等;同时还总结自己切身的体会,对某些错误思想和观点进行批判,比如号召大家冲破人性论、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等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等等。
说是清理过去的美学言论,其实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种新的认识,强调自己新的思维的突破。
朱光潜在文中说:“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范围的美学批判和讨论中,我才开始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美学观点的错误。
”这本《谈美书简》的产生由来,也就是他在这些年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认识。
朱光潜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和研究美学,一定要把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放在首位,反复强调说“研究美学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那就会走入死胡同”。
在他看来,马列主义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其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因为以往的美学大师,每一个人都是有一套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只不过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形而上学的还是辩证的问题。
就马克思来说,其美学体系作为哲学这个大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以及这里生发出来的认识来自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朱光潜在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理解和吸收马列主义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提出自己的“物甲物乙”说,也即是“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观点。
这个观点体现在,在以后关于美学的论述中,朱光潜一直恪守马列主义,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美学体系。
在《谈美书简》中,还有的是关于美学具体问题的论述,以及提出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中的禁区,这对于我们初学美学、开始接近美学的青年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排除疑惑的重要作用。
比如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作为文艺流派和作为创作方法,是应该分别清楚的;但是同时,注意到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是没有必要机械地给某个作家或具体作品贴上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的标签,他非常赞同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高尔基这样一句话:“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再比如,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的经历,特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文革”中收到极大的破坏和干扰,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让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一起来冲破禁区吧。
”具体说来,要冲破的禁区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以及“共同美感”等等这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划定为禁区,被认为是作品中不能表现、研究中给予否定的。
我们突破禁区,表现在创作要表现它,研究中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讨论。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
正如他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