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宏观经济分析 2020
- 格式:ppt
- 大小:299.50 KB
- 文档页数:19
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分析一、宏观经济形势自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但是,在中国政府及各方努力下,经济依然保持着稳中向好的态势。
1. GDP增长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0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
虽然增长率相对较低,但是考虑到全球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长已经是相当优秀的表现。
2. 消费市场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仍然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万亿元,同比下降3.9%。
但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消费市场的复苏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 外贸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2万亿元,同比下降1.9%。
但是,中国的外贸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
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20年保持着全球最大贸易国的地位,成为全球商品贸易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4. 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逐渐减弱,服务业、创新等新经济产业正在兴起。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5%,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政策分析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1. 减税降费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中国政府采取了减税降费的措施。
2020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了2.6万亿元人民币。
这些减税降费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稳就业为了应对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就业市场。
其中包括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就业保障金标准、加强技能培训等。
这些措施减轻了就业市场的压力,帮助了失业人口重新就业,保证了经济稳定发展。
3. 促进消费为了刺激消费市场,中国政府鼓励消费,推动消费升级。
其中,采用了推进新基建、促进数字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相关政策。
世界银行中国研究论文系列(第九期)202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情景分析高路易1/摘要本文勾勒了2010年到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情景。
通过增长核算我们认为,尽管资本深化仍将维持可观的规模,但随着今后劳动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放缓,未来10年潜在GDP的增长可能会有所放慢。
实际GDP与潜在GDP将大致保持同步增长,并延续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的增长轨迹。
受到预期中结构调整的影响,消费占GDP的比重可能会触底,但到2015年这个比例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同时投资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
鉴于世界经济的前景,尽管出口仍将具有不错的竞争力,但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在2010年到2015年间将会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将会对进口形成支持,同时贸易顺差相对于中国经济的规模而言可能会有所缩小,但即使如此,外部盈余将会继续增加。
到2020 年,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即人均GDP)将和拉丁美洲、土耳其及马来西亚目前的水平大致相当。
经购买力调整后,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是美国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
以现行价格和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追赶速度将取决于实际汇率升值的幅度。
国际经验表明,通常只有在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才会出现实质性升值。
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仍然很高,然而,展望未来,人口构成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加速劳动力市场的趋紧。
为了反映出这种不确定性,我们给出了以现行价格和市场汇率计算的两个情景分析,来研究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经济的追赶情况;分析显示按照这个计算方法,中国可能在2020年到2030年间的某个时间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关键词:中国预测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银行中国研究论文第9期,2010年6月1/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经济部,电子邮件:********************。
作者真诚感谢韩伟森(Ardo Hansson),赵敏和Ivailo Izvorski给本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第一章:全球宏观经济形势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扑朔迷离的特点。
首先,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内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包括贸易摩擦、全球负利率、产能过剩、债务危机等问题。
其次,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受到巨大冲击。
最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二章: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2.1 美国经济形势:美国经济在2019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却出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陷入了衰退,并出现了高失业率的现象。
美国政府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
2.2 欧洲经济形势:欧洲经济经历过多年危机的阴影,虽然在2019年经济出现了回暖现象,但新冠疫情肆虐后,欧洲又再次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泥潭,欧元区的GDP和就业率持续下滑。
2.3 亚洲经济形势:亚洲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虽然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部分国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中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出现了回升。
第三章:全球行业形势3.1 金融行业形势:新冠疫情对金融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央行相继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扩大货币供应量、延长股权市场交易时间等,但仍存在着金融体系脆弱、市场波动剧烈、机构经营困难等问题。
3.2 能源行业形势:2020年是能源行业普遍深陷低迷和多重危机的一年,主要表现为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走低、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碳中和的压力不断增加等。
3.3 制造业行业形势:制造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但当前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价值链重构、自主创新能力弱、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深度融合等挑战。
第四章:中国经济形势4.1 经济增长情况: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但整体增长态势依旧较为平稳。
工业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持续升级。
4.2 新基建、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中国大力推进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数字化和智慧化,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领域,打造了一批重要的数字城市示范项目。
2020年政府四大宏观经济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一)内在韧性支撑宏观经济较快修复1.宏观经济增速逐季转好。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GDP增速呈左偏V型态势。
一季度国内疫情集中暴发,宏观经济出现短暂的断崖式负增,GDP同比下降6.8%。
二季度,国内疫情形势稳定控制,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工业生产、投资率先修复,带动当季GDP同比增长3.2%。
三季度,消费和出口全面发力,经济延续向好,单季GDP同比增速加快至4.9%,累计增速转正至0.7%,较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
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全年GDP增速收于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评价2020年我国经济,重点不在于全年增速,而在于经济运行能于年内迅速恢复至疫情前的合理增长区间。
这一点意义重大。
因为这意味着疫情冲击导致的临时性失业、市场微观主体生存压力、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现象、居民消费信心受创等风险大大降低。
换言之,我国宏观经济这艘航船捱过了巨浪、越过了险滩,经济运行未受到持久性创伤,增长结构未出现严重失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期完成。
这为“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2.工业率先复苏,第三产业基本恢复,第一产业总体平稳。
与疫情防控形势几乎同步,二季度以来,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增速均明显反弹,并且复苏态势愈加明朗——其中工业最为亮眼,部分行业率先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提振工业生产增速二季度即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疫情对服务业打击最为明显,但受益于国内精准防疫措施带动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以及线上服务爆发式增长、压抑需求释放等因素,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逐月回升,至年末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四季度第三产业GDP同比实现超预期增长,并成为当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农业同比增速总体稳定,其中生猪出栏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存栏呈恢复增长态势。
2012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再一次展现出复杂性严峻性的特点,到6月末,CPI 直降至2%,PPI这个重要的先行指标在4月、5月、6三个月每月递跌0.7个百分点至-1%,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0.3%、1~6月全国发电量同比仅增长7%,6月份发电量零增长。
所有这些数据都引发了国外一些关注中国经济问题研究者的担心,他们又重新提出了“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这样的老问题。
而在国内,目前也相继出现对如下一些问题的分歧看法(1)中国目前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威胁?(2)中央政府是否应当采取适当的刺激政策?(3)宽松政策组合应包括哪些内容?(4)怎样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所需的货币条件?我多年来以宏观经济为主要关注方向,在这里也简要陈述一下个人观点。
一、应当把通货紧缩倾向视作当前主要威胁在是否应当将通货紧缩视作当前主要威胁问题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7月13日的表态似乎代表了官方立场。
据盛称,上半年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GDP增长8%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5%的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1~6月份增长20.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进出口保持适度平稳增长,因此,从这些指标“很难得出通缩的结论。
”盛的表态代表官方,因而颇具影响力,但温总理7月13日至15日在成都调研期间主持召开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发言表达的看法明显比盛更全面更切近实际,温总理明确提出“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我认为温总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国经济还可能继续下行走势,通货紧缩趋势业已出现,而经济困难主要是指外需疲弱,内需不足。
对外需疲弱的威胁我们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危机后美国经济一直回升乏力,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的欧盟又深陷债务危机,日本经济持续疲软,这些因素是中国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主要依赖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重中之重方针的形势判断基点,最近三四年的经济形势变化证明中央的中长期判断和方针都是正确的。
2020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202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总体较为明朗,然而连续实施了近七个季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因素也开始抬头,主要表现是财政风险的迅速积聚。
基本判断之一:世界经济初放晴———已经恢复增长基本判断之二:经济复苏又遇阴霾———金融风险财政化经济危机和反危机政策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是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掣肘,尤其是目前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困扰,在发达国家表现为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通货膨胀。
基本判断之三:驱散迷雾的法宝———政策持续、政策退出与政策协调后危机时期,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是两难选择———经济增长和财政安全。
如果持续刺激政策,将难以保证财政安全,也可能进一步诱发通货膨胀;如果启动刺激政策退出程序,则整个经济刺激计划难以收效,甚至牺牲经济增长,发生“二次探底”。
我们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是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但必须考虑财政安全,财政政策酌情收紧或不再出台新的宽松措施,同时,为了不影响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政策的敏感度较强,经济复苏的过程较短,但也同时诱发了通货膨胀,为了防止其转为恶性,只能将安全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收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但同时必须考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
因此,后危机时期,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视情况有弹性地退出,由于遇到的问题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方向也应有所不同。
目前各国的实际做法虽然还没有完全走上这一轨道,但已初露端倪。
美国一方面坚持刺激政策持续,另一方面有重整财政的行动目标,地方政府已经启动了紧缩政策。
日本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紧缩并列为经济复苏的首要难题,其宏观经济政策只能走结构性调控之路:刺激政策持续和退出并进,一边紧缩财政,一边放松银根,做好政策的协调配合。
欧盟集中全力治理财政风险,为了保持复苏势头,宽松的货币政策须持续。
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是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宏观经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以及贸易活动等。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而不是个别行业或企业的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五个方面: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和货币政策。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活动的状态和走势。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核心指标。
GDP可以分为实际GDP和名义GDP。
实际GDP根据相对价格调整得出,反映了实际物质和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则是以当前价格计算得出的经济总量。
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性。
其次,通货膨胀是衡量物价水平总体上升的指标。
通货膨胀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活动。
通过对通货膨胀率的分析,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通货膨胀对个人和企业的购买力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情况的指标。
失业率的上升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失业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第四,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通过对国际贸易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
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会面临来自外部经济环境的风险。
最后,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并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走向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分析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分析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和货币政策等因素,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状况和走势,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与预测过去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包括国际贸易摩擦、内外需的失衡、经济增长下滑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发展。
在新的一年中,中国宏观经济将继续面临许多挑战,未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一、2020年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看,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0.7%,其中,一季度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从经济结构看,第一产业增长1.8%,第二产业增长0.9%,第三产业增长1.3%;从国内需求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个百分点,投资贡献率为0.8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为-1.8个百分点。
虽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表现较为稳健,并且在疫情后的复苏过程中,得到了快速恢复。
同时,在国际上,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2021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1. 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21年,新一届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值得关注,中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产业布局和国际市场开拓,将是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2. 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的转型升级。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因为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增长只能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成为中国崛起的新动能。
3. 内部需求的失衡中国内部需求结构失衡问题长期存在,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新一年中,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部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打破制度壁垒、激活市场潜力,成为中国取得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建议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新一年的发展阶段中,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稳增长和扩大内需,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2020年受疫情冲击,在各项积极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逐渐好转,但当前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较大,未来需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金融部门年内信用快速扩张。
2020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M1显著回升,M1上涨可能会推动经济以加速度的方式扩张到2021年4季度,信用扩张增速呈现上半年快速攀升、下半年逐渐放缓的特点。
同时,资产价格呈现债熊股强房热的结构性特征,利率债价格疲弱,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达到全球危机以来最高水平,信用债风险暴露,而股票市场走强,一线房市的资产泡沫有所抬升。
另外,全年资金面由松渐紧,年末波动尚存不稳定、不平衡特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分层现象凸显,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负债端压力明显抬升。
■实体部门复苏进展分化。
第一,产业方面,随着疫情受控、价格稳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供需冲击逐渐缓解,但是第二产业的需求冲击仍然明显,需求依然处于不足的状态,投资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消费严重拖累经济增长,1至3季度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低于货物消费。
第二,物价方面,受产业结构调整、中美脱钩、疫情冲击等一系列长、中、短期因素影响,年内核心CPI和PPI延续通缩格局。
第三,部门方面,企业部门货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但年内存在明显的货币窖藏现象,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经营较为稳定,小微企业经营仍较困难;居民部门收入增速恢复较慢,消费需求仍显疲软,就业虽有所好转但依旧不容乐观。
■财政货币政策重点正在由“稳增长”开始转向“防风险”。
从财政层面来看,2020年“积极有为”财政政策重在稳增长,但经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后,需要警惕不断膨胀的财政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过快,多地偿债压力较大,财政的央地不平衡和区域不平衡性不断加剧,因此2021年“提质增效”财政政策应重在防风险。
从货币层面来看,当前货币政策稳中偏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MLF的利差保持历史高位,实体经济真实的借贷成本明显上行,信用风险已先行在债券市场暴露,因此需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转弯的时点与力度,谨防货币政策急转弯。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注意:(1)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例题1--07年单选】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
A.不变价格B.现行价格C.平均价格D.预期价格 【答案】B 【例题2--06年多选】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答案:BDE 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A错误,E正确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正确 GDP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C错误 绿色GDP是第五章教材40页的内容,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