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Ⅱ型窦房传导阻滞.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9.00 KB
- 文档页数:1
窦房传导阻滞主要依靠心电图进行诊断,而窦房传导阻滞根据心电图特点可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叁度窦房传导阻滞。
然而此病中的二度心电图特点是怎样的呢?1、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又称文氏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房间期递增型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间期(SP间期)是指窦房结(S)的激动通过窦房交接区传到周围心房肌(P)的时间,亦称窦房传导时间(SP传导时间)。
但是窦房交接区的传导,不能像房室传导阻滞有P—R间期可供参考,而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只有依靠P-P间期的变化来分析.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依据P—P间期的变化特点可分为3型,即典型文氏型、变异型文氏型、不典型文氏型。
①典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又称OkadaⅠ型窦房阻滞。
A。
发生机制: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在下传过程中,传导速度呈进行性减慢,直到完全被阻滞不能传入心房,这是一种传导功能逐渐衰减的表现。
也可能系窦房交接区的相对不应期及&不应期发生病理性延长,尤其是相对不应期发生病理性延长所致。
此现象周而复始地出现。
B。
心电图特点:a。
必须为窦性心律、窦性P波.b.有P-P间期逐渐缩短而后出现长的P—P间期,并且周而复始.c。
长P—P间期小于较好短P—P间期的2倍。
在规则的窦性心律中出现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时,其每一周期的规律性很易识别,但在大多数窦性心律存在不同程度的节律不齐时,就增加了对阻滞周期诊断上的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P—P间隔呈长、短、更短、较好长的规律性变化时,可按以下步骤去分析:a。
测量一个阻滞周期的时限:即连续两个阻滞周期(长P—P间期)后第一个窦性P波的距离.此时限在每个阻滞周期中应相等或成倍数关系。
b。
测量一个阻滞周期中较好短的P—P间隔的距离。
c。
用较好短的P-P间隔的距离去除阻滞周期的时限:即得出此阻滞周期内的窦性周期数(如为小数,则进位为整数)。
d。
从c中得出的窦性周期数中减去一个阻滞周期中已知的P—P间隔数:等于脱落的P-P间隔数。
传导阻滞名委(blocking)一.窦房传导阻滞名委(sinoatrial block)——(一)Ⅱ度窦房传导阻滞(Ⅱºsinoatrial block. ⅡºSB)1.ⅡºⅠ型窦房传导阻滞(文氏现象)①P-P间期逐渐缩短,继以一个较长的P-P间歇,周而复始。
②长P-P间歇<两个基本P-P间期之和。
③长间歇后的第一个P-P间期>该周期中的任一个短P-P间期。
2.ⅡºⅡ窦房传导阻滞①出现长短两种P-P间期。
②长P-P间期是短的整数倍(≥2)。
二.房内阻滞(intra-aural block)——(一)不完全性房内阻滞(incomplete intra-aural block)①P波时限增宽≥0.11秒,呈双峰状,峰距≥0.04秒,为左房阻滞。
②规律的P-P间期出现间歇性的高尖P波,与呼吸无关,无肺疾原因,多为右房阻滞。
(二)弥慢性完全性心房肌传导阻滞(diffuse complete auricle muscles block) /窦-室传导节律(sinoventricular conduction rhythm)/高钾血症(hyperkaliemia)①P波消失,QRS波群宽大畸形,T波高耸对称。
②室率在60次/分左右。
(三)局限性完全性房内阻滞(focal complete intra-aural block)/心房脱节(auricle sublation)此心律失常较少见,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临终前的患者。
①出现两种形态和频率互不相同的P波。
②一组P波有下传QRS波群,另一组无下传,频率30~50次/分。
③异位P´- P´间期不很规则,较窦性P波小而畸形,无房性融合波,可有重叠波。
三.房室传导阻滞名委(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 block)——(一)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ºAV block)/房室传导延迟(AV delayed conduction)①P-R间期≥0.20秒。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摘要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和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是心电图上常见的两种传导阻滞类型。
本文介绍了1例同时出现这两种传导阻滞的患者的病例报告,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患者信息本次病例报告的患者为一名61岁男性,因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3天入院就诊。
患者既往无心脏疾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史。
入院时查体发现血压为160/100mmHg,心率为60次/分钟,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和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患者经过多科联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出院前行颈部大血管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随访1年,患者一直保持规律的心律,未出现复发。
文献综述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是窦房结与心房传导组织在传导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阻滞,通常表现为窦性P波呈2:1、3:2或4:3传导,即每隔1-3个窦性搏动,就有1个P波不能传导到心房。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是心房与心室传导组织在传导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阻滞,通常表现为不规则的P波(心房搏动)与QRS波群(心室搏动)呈2:1或3:2传导,即每隔2-3个心房搏动,就有1个QRS波群不能传导到心室。
两种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不同,但二者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罕见。
造成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的原因较多,如窦房结病变、窦房结缺血、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等,经常与老年人、心脏病患者等人群有关。
对于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的患者,通常需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严重的窦房传导阻滞,可考虑应用起搏器等方式进行治疗。
造成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也比较多,最常见的为房室结病变、房室结缺血。
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常可靠药物治疗缓解。
但对于症状严重或频繁发作的患者,需要考虑药物治疗和心脏起搏器治疗等方法。
讨论本次病例报告的患者同时出现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和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说明其病情较为严重,且治疗难度较大。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心电图表现,应考虑窦房结和房室结都可能存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