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专业学生
- 格式:ppt
- 大小:655.00 KB
- 文档页数:6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会计基础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知识点: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相同点及不同点总结● 详细描述:例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相同之处的有()A.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B.各种明细分类账的登记C.对账要求D.会计报表的编制正确答案:A,B,C,D解析:企业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等。
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2.会计凭证方面,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比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增设了三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汇总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以填制通用记账凭证;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期末,将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
A.原始凭证汇总表B.汇总原始凭证C.科目汇总表D.汇总记账凭证正确答案:C解析: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指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明细账登记依据的是()。
A.原始凭证B.原始凭证汇总表C.记账凭证D.科目汇总表正确答案:D解析:科目汇总表只能用于登记总分类账。
4.汇总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主要相同点是()。
A.记账凭证的汇总方法相同B.汇总凭证的格式相同C.登记总账的依据相同D.都可以简化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正确答案:D解析:二者都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单位,都可以简化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将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计量、核对、汇总、报表等一系列流程,最终形成会计报表的软件系统。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则是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1、采集业务数据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首要任务就是采集企业的财务交易数据。
企业的财务业务信息来源包括会计凭证、收据、发票、银行对账单、现金流水等,这些信息需要经过采集、分类、审核、录入等环节处理后才能被账务处理程序识别和运用。
2、分类计量对于采集到的财务交易数据,账务处理程序会自动进行分类、计量和计算处理。
企业的会计科目众多,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可以自动将这些交易数据进行归类,并根据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计算。
3、核对汇总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进行核对和汇总。
在录入和自动处理的过程中,有些业务数据会出现错误、遗漏等情况,需要进行核对、调整和挂账等操作。
同时,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汇总,生成流水账、科目余额表、总账等报表。
4、报表输出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最终目的是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这些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也是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会自动生成这些报表,并提供打印、导出、邮件发送等功能,方便管理层进行查阅和分析。
1、降低人工操作成本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如手工记账、复核、汇总、分类等,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采用自动化处理方式,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业务数据处理和分析,减少了人工操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加快处理速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采用自动化处理方式,能够极大地加快处理速度,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遵循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更加注重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
3、提升数据准确性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采用先进的处理方式和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处理财务交易数据,避免了人工操作时的误差和疏漏。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强调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讨论会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
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解释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会计账户的设置和使用。
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记账方法与记账凭证介绍记账方法,如借贷记账法。
解释记账凭证的编制和应用。
2.2 会计账簿与账户记录讨论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
解释账户记录的方法和规则。
2.3 试算平衡与账务处理程序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讨论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账户式会计报表3.1 资产负债表解释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2 利润表解释利润表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3.3 现金流量表解释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会计循环与会计分期4.1 会计循环解释会计循环的概念和步骤。
强调会计循环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4.2 会计分期解释会计分期的概念和目的。
讨论会计分期的方法和原则。
4.3 会计期末调整介绍会计期末调整的概念和原因。
解释会计期末调整的具体操作。
第五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5.1 会计政策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讨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
5.2 会计估计解释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
讨论会计估计的方法和原则。
5.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介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等。
强调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财务报表分析6.1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解释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和工具。
6.2 偿债能力分析介绍偿债能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计算并分析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等指标。
6.3 运营能力分析解释运营能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
计算并分析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学时数:76学时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______ 适用专业:会计事务________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会计课程的入门课。
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章绪论(4学时)(一)教学内容:任务一:认知会计基本知识(1学时)任务二:会计基本假设(1学时)任务三:会计基础及核算方法(1学时)任务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会计对象现目标;理解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假设;掌握企业会计概念有会计核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会计概念;理解并掌握会计假设;理解运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8学时)(-)教学内容:任务一:财务状况会计要素(3学时)任务二:经营成果会计要素(3学时)任务三:会计等式(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掌握会计等式及相关原理;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掌握会计等式;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6学时)(一)教学内容:任务一:会计科目(2学时)任务二:账户(2学时)任务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会计科目及账户的概念,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掌握账户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科目设置的意义,会计科目名称,账户与科目的区别,账户的性质与其结构。
第四章复式记账(8学时)(-)教学内容:任务一:复式记账(2学时)任务二:借贷记账法(2学时)任务三:会计分录及试算平衡(4学时)(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熟练编制会计科目。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主要相同点。
A、记账凭证汇总的方法相同B、登记总账的依据相同C、都可以做到试算平衡D、可以大大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2、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一般应采用()记账凭证。
A、一借多贷B、多借多贷C、一借一贷D、一贷多借3、以下关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B、不能反映账户间的对应关系C、能反映各账户一定时期内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D、由于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手续复杂,所以只适用于小规模、业务少的企业4、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下,记账凭证不可以用来()。
A、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B、登记总分类账C、登记明细分类账D、编制科目汇总表5、甲公司是一家小规模企业,选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工作流程涉及如下环节:①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②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③根据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④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⑤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⑥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下列流程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⑤⑥③C、①⑤④②③⑥D、⑤④①②⑥③6、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缺点是()。
A、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B、不利于会计分工C、不反映各科目的对应关系D、总分类账不能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7、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是()。
A、总账格式不同B、登记明细账的依据不同C、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D、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不同8、一家小型商业流通企业,主要经销家电产品,其账务处理使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则月末登记总账的依据是()。
A、原始凭证B、原始凭证汇总表C、记账凭证D、记账凭证汇总表9、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会计账簿对账与结账1.对账对账,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也就是核对账目。
对账工作一般在记账之后结账之前,即在月末进行。
对账的内容对账一般可以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1)账证核对是指将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核对,核对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做到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账账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总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总分类账簿各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存在对应平衡关系,各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和贷方余额合计也存在平衡关系。
通过这种等式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总账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②总分类账簿与所辖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与其所辖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之和核对相符。
③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之间的核对;主要是指库存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与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之间的核对。
④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例如,会计机构有关实物资产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定期核对,以检查余额是否相符。
核对方法一般是由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定期编制收发结存汇总表报会计机构核对。
(3)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
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逐日核对是否相符;②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③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定期核对是否相符;④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是否相符。
【例题·单选题】对账时,账实核对不包括()。
A.总账各账户的余额核对B.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的核对C.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核对D.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答案】A【解析】账实核对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的核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账面记录的核对。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会计学时数:60执笔者:陈立新编写日期:2010年8月修订日期:2013年6月审阅者:一、课程的性质与学习目的本课程为三年制专科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会计学的基础原理与方法,把会计知识、方法和程序与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具有针对性强、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懂得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我国会计制度的基本规定,而且较为深入地了解我国企业单位的具体会计制度,掌握企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能够运用会计学基本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经济管理专业中涉及资金和价值运动核算的实际问题。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企业综述教学目的:本章阐述企业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企业,掌握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过程,理解企业的治理结构及相应的会计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企业的概念及企业的分类(重)企业目标和企业行为(难)企业主要经济活动(重、难)企业资金运动过程(重)教学内容:了解:什么是企业;理解:企业的会计环境,现代公司治理与融资;掌握:企业主要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过程。
第二章会计学科与会计职业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与会计学科和会计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制度环境。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会计,掌握会计整体框架以及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了解财经相关白领职业、会计职业相关知识结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了解会计学主干课程情况,重点掌握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的定义及会计的性质(重)会计的作用及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重)会计的环境及会计的整体架构(重、难)会计职业的知识结构(难)教学内容:了解:与会计相关的职业,会计学主干课程;理解:会计职业的知识结构,会计的整体架构;掌握:会计的性质,会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第三章会计基础理论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会计要素。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会计专业学时: 108 学时(包括复习与测试)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制定人:一、教材和参考资料1、建议使用教材:《会计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第五版。
二、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内容会计基础是金融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专业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盒财务收支进行核算盒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让学生:(1)熟悉会计:熟悉会计的特征、发展、分类、职能、及相关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科目:熟悉使用运用会计科目,针对会计科目准确分类。
(3)掌握账务处理程序:熟练把各经济发生的业务,可以准确的按照账务处理的程序完成所需要的财务数据。
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成绩分配比例教学内容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记账法借贷法下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报表综合复习与教学计划匹配讲授学时4464644448860训练学时24612序号1234567891011 总计总学时448410444481472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教学要求】 1. 熟悉会计的概念 2. 熟悉会计对象 3. 熟悉会计目标 4. 熟悉会计准则体系 5. 熟悉会计的核算方法 6. 熟悉收付实现制 7. 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 8. 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 9. 掌握会计基本假设 10. 掌握权责发生制 11. 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教学内容:会计的概念: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对象与目标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职能与核算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 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将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面向会计工作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明确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取得会计相关资格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双证课程”,即将学历证书课程的内容与会计相关资格培训课程的内容整合而成。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从审核原始凭证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编制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实际工作程序。
我们的教学项目就是以完成这一工作流程中的工作任务展开,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能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进行对账和结账。
会更正错账。
4.能编制简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
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2.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要求,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能够编制基本会计报表。
(三)素质目标1.了解会计基本法规制度及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树立法制观念。
2.具有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具有团结协作和创新意识。
3.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师资条件要求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2.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网中网教学软件3.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学好基础会计课的基础。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会计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会计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原理、原则及一般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管理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1 会计学总论1.2 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课程目标2: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行业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1 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2.2 企业会计账户分类2.3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4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2.5 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环节2.6 财产清查2.7 财务会计报告2.8 会计管理(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含义和会计的特点。
(2)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
(3)掌握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的职能、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难点:会计核算方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对象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第四节会计法规第五节会计工作组织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1.教学目标(1)了解资金平衡原理和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2)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概念。
(3)掌握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科目、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2)难点:借贷记账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资金平衡原理第二节会计科目第三节会计账户第四节复式记账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平衡关系?(2)试述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