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宏观部分优秀课件_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7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框架结构图12.2知识要点精讲一、第六版教材和第五版教材的差异1.对原教材第五版的第十二章中的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
具体有:增加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内容;补充说明了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区别;增加了“关于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一节;补充了国际、国内关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更新的内容。
2.将原教材第五版第十三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将原来的“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整合到后面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章当中。
3.将原教材第五版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两章内容合并、整合成“宏观经济政策”一章,并放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失业与通货膨胀”两章后面。
“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保留了原来这两章的主要内容,增加了泰勒规则的介绍,还增加了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和关于“供给方面的政策”的相关内容。
4.对原教材第五版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增加了牺牲率和痛苦指数的概念,还增加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等内容。
5.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调整为现在的第十九章“经济增长”,使主题更加明确。
6.将原教材第五版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调整为现在的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使相关内容更加紧凑。
7.更新了宏观部分的一些数据。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1.二者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概念核算GDP 的方法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名义GDP 和实际GDP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失业的衡量物价水平的衡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