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16
铁路笔试公共基础知识一、铁路的发展历史铁路是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运输方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交通运输网络中。
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对于运输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铁路作为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应运而生。
二、铁路的组成部分铁路由铁轨、列车、信号设备、牵引装置等组成部分构成。
1. 铁轨铁轨是铁路的基础设施,用于支撑列车行驶及分散列车载荷。
铁轨通常由钢材制成,分为固定轨和可变轨两种。
固定轨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道床上,而可变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变化,用以调整轨距。
2. 列车列车是铁路上运输货物和乘客的工具。
列车通常由机车和车厢组成,机车负责牵引车厢行驶。
根据用途的不同,列车可分为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两种。
3. 信号设备信号设备用于确保列车在铁路线上行驶的安全。
铁路信号系统通常包括信号灯、信号机、信号标志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向列车驾驶员传递行驶指示和警示信息。
信号设备是铁路安全的关键。
4. 牵引装置牵引装置是机车用来牵引列车行驶的设备。
常见的牵引装置有电力机车、柴油机车、蒸汽机车等。
牵引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列车的质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
三、铁路行车规则为了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和顺畅,铁路行车有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
1. 行车信号行车信号是指铁路上的信号设备用来向驾驶员传递行车指示和警示信息的灯、旗、符号等。
驾驶员根据行车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列车前方的情况和速度限制等。
2. 限速制度限速制度是为了适应铁路线路和设备的条件,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
根据铁路线路的条件和列车的类型,限速制度规定了列车在不同路段应保持的最高速度。
3. 优先级和交叉调车优先级是指列车在铁路线上行驶时的优先级别。
高优先级列车通常具有优先通行权,而低优先级列车则需要等待高优先级列车通过。
交叉调车是指在两条或多条铁路线上的列车相互交叉行驶的情况。
4. 列车时刻表列车时刻表是在铁路上确保列车按时到达和离开的规定时间表。
时刻表的制定需要考虑列车之间的间隔以及各个车站的停车时间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其中管道暂不适用于旅客运输。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计量单位分别是人公里和吨公里;统计周转量时, 1换算吨公里 =1旅客人公里 =1货物吨公里。
3.铁路线路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三大部分。
4.我国铁路线路分为三个等级:Ⅰ级铁路、Ⅱ级铁路和Ⅲ级铁路。
5.车站线路的种类:正线,站线(到发线、牵出线、调车线、货物线、机走线和机待线等),段管线,岔线和特别用途线(安全线和避难线)。
6.线路平面是由直线和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所组成。
7.线路纵断面是由平道和坡道所组成。
8.铁路基本限界有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物接近限界两种。
9.最常见的两种路基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10.桥隧建筑物主要包括桥梁、涵洞和隧道。
11.轨道的组成包括钢轨、轨枕、道床、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六个主要部分。
12.钢轨的断面形状为工字形,有轨头、轨腰和轨底三部分。
13.钢轨类型是用其单位长度的重量来表示的。
我国现行的标准钢轨类型有75 kg/m、60 kg/m、50 kg/m、43 kg/m 和 38kg/m 等,后两种基本已经淘汰。
14.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12. 5m 和25m 两种。
15.轨枕按其制作材料的不同,主要有木枕和钢筋混凝土枕两种。
16.我国铁路普通轨枕的长度为 2. 5m,岔枕及桥枕长度为 2.6 ~ 4.85 m 多种规格。
17.每公里线路铺设轨枕的数量一般在1440~ 1840根之间。
18.道岔的形式主要有:普通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及交分道岔。
19.轨距是两股钢轨轨头顶面向下16mm 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20.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采用 1435mm 的标准轨距。
与标准轨距相对应的还有宽轨距( 1524mm)和窄轨距( 1067mm 和1000mm)。
21.铁路线路上的分界点有三种:车站、线路所和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机,其中车站是有配线的分界点。
铁路概论基本知识第一章绪论一、课本:铁路线路2、什么是运输业的产品?叙述运输业产品的特殊性?运输业的产品是“位移”特殊性:它在生产出来的同时就已经被消费了。
4、铁路运输业有何特点?铁路运输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自身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第二章一、课本:1、什么叫铁路线路?由哪几部分所组成?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由路基、桥遂建筑物和轨道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3、什么叫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它们的组成要素分别是什么?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平面。
线路中心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纵断面。
铁路线路平面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铁路线路纵断面组成要素:平道、坡道、和竖曲线。
6、曲线半径大小对列车运行速度有何影响?一般情况下,曲线半径愈大,行车速度可以愈高,但工程费用愈高。
7、什么叫限制坡度?限制坡度的大小对铁路运输有什么影响?在一个区段上,决定一台某一类型机车所能牵引的货物列车重量的坡度,叫做限制坡度。
限制坡度小,列车重量可以增加,运输能力就大,运营费用就越省;但过小不符合地形,工程量增加,造价也贵。
9、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形式是什么?其基本组成包括哪些?路堤和路堑路堤:路基面、边坡、护道、取土坑或纵向排水沟。
路堑:路基面、边坡、侧沟、弃土堆和截水沟。
12、什么叫轨道?其基本组成有哪几部分?轨道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或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
轨道由钢轨、联结零件、轨枕、道床、防爬设备、道岔组成。
13、我国现行的标准钢轨类型有哪几种?钢轨的标准长度有哪两种?现行的标准钢轨类型有:75kg/m、60kg/m、50kg/m、43kg/m 。
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25M和12.5M两种。
14、道岔是一种什么设备?普通单开道岔组由哪三大部分组成?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能从一股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铁路基础知识第一节铁路线路一、铁路线路的组成及等级划分铁路线路是轨道、路基和桥隧建筑物(桥梁、隧道和涵洞)等的总称。
新建铁路和改建铁路的等级,应根据它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年客货运量来划分。
我国铁路线路共分为三个等级,即Ⅰ级、Ⅱ级和Ⅲ级。
Ⅰ级铁路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Ⅱ级铁路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小于20Mt者;或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10Mt者;Ⅲ级铁路是为某一区域服务,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小于10Mt者;各等级铁路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Ⅰ级铁路:120-200km/h;Ⅱ级铁路:80-120km/h;Ⅲ级铁路不超过100km/h。
二、铁路线路的分类铁路线路按用途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人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到发线是为办理列车到达或出发的线路。
调车线是为进行列车编组与解体作业的线路。
牵出线设在调车场的一端,并与到发线相连接,专供列车解体、编组及转线等作为牵出车辆的线路。
货物线为进行货物装车和卸车的线路。
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是指站内救援列车停留线、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整备线、禁止溜放车辆停留线、轨道衡线、加冰线、倒装货物线、车辆洗刷线、驼峰迂回线及车辆站修线等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房产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避难线。
第二节桥隧建筑物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隧道和涵洞等。
一、桥梁(一)桥梁分类1 .按桥梁的长度分类( l )特大桥:桥梁长度在 500m 以上;( 2 )大桥:桥梁长度在 100m 以上至 500m ;( 3 )中桥:桥梁长度在 20m 以上至 100m ;( 4 )小桥:桥梁长度在 20m 及以下。
中国铁道基础知识1、我国铁路的作用和特点?中国铁路是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的主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我们的国情有自己的特点。
就自然条件而言,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就经济发展而言,他们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在产业布局上,东部地区发展迅速;这种独特的自然和经济形势决定了中国铁路的运营特点。
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铁路的发展需求。
可以说,我国铁路运输将处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具有运距远、运量大、增长稳定的优势。
这将使包括运输组织在内的中国铁路得以运转,并且必须创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
2、我国铁路技术发展的总原则和总目标是什么?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总方针是: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运力、质量和效益,注重技术的综合集成,充分发挥整体效益,推动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铁路现代化,建设大容量、高质量、效益好、安全可靠、全面信息化的现代化铁路;实现高速客运、重载运输、运营管理信息化、安全装备系统化、施工技术现代化、科学运营管理。
3、铁路由哪几种主要技术设备?构成铁路的技术设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铁路路基和轨道、包括车站在内的各种线路、轨道,和为铺设这些轨道而修建的构筑物,如桥梁、涵洞、隧道和各种防护、支撑建筑物等。
(2)铁路机车和车辆,以及为保持这些设备正常运行和良好状态而修建的维修和保养设施。
-1-(3)为保证铁路正常运营和列车运行安全而设置的通信和信号设备。
(4)为办理客、货运输,维持运营工作,修建的各种为客、货运服务的各类生产设备和货物装卸设备等。
上述设备的经济合理使用和运行构成了铁路密切配合和配合的运输和生产过程。
4、什么是限界,目前铁路有几种规定限界?净空是指铁路周围必须没有障碍物的最小空间。
靠近铁路的任何建筑物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该范围。
同时,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也应限制在一定的轮廓范围内,即规定的建筑接近限界和车辆限界。
一.铁路基本知识1.什么是铁路?答:铁路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
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铁路运输过程的特点是独特的轨道运输和列车运输方式.从运输设备方面来说,它有相应的线路(桥梁和隧道)、机车、车辆、车站、供电和通信信号设备等组成。
铁路是一个现代化的运输企业。
铁路是由许多不同工种和部门组成,又有一整套管理体制的物质生产部门。
铁路有完善的组织列车运行的组织措施,按运行图组织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
2.什么是铁路线路?答: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它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桥梁、涵洞、隧道等)和轨道(主要包括钢轨、连接零件、轨枕、道床、道岔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后者叫做上部建筑,前者叫做下部建筑.3.什么是铁路轨道距离?答:轨道距离是指铁路线路两根钢轨间的距离,简称轨距。
这个距离应在钢轨头部内侧顶面下16毫米处测量。
国际铁路有三种轨距,即宽轨轨距1524毫米;标准轨距1435毫米;窄轨轨距1000毫米。
我国铁路使用的轨距标准为1435毫米,容许误差为加6减2毫米。
但在个别线路仍保留有轨距为1000毫米的窄轨.4.铁路线路分为几种?答;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五种。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编组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内的线路.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并在该线内未设有车站。
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避难线。
5.钢轨分几类?什么叫重型纲轨?答:钢轨类型是以每米钢轨的重量来划分的.每米重60公斤及其以上的称为重型,50公斤的为次重型,43公斤的为中型,38公斤的为轻型。
钢轨越重越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所以,行车速度越高,列车重量越大,越要求使用重型钢轨.每一根钢轨的长度,旧标准是12。
5米,新标准是25米。
将许多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起来,即为长钢轨,亦称无缝线路。
基本铁路知识点总结大全1. 铁路的历史:铁路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随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和美洲等地。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京张铁路和秦皇岛港铁路,建成于20世纪初。
铁路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安全密切相关,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2. 铁路的构造:铁路由轨道、轮轨、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轨道是铁路的基础设施,是列车行驶的轨迹,分为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轮轨是列车的基本部件,支撑列车行驶,减少摩擦力。
铁路车辆一般由机车和车厢组成,机车负责牵引车厢行驶。
3. 铁路的运行原理:铁路列车行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轨道条件等。
列车的牵引力由机车提供,通过牵引车轮滚动行进。
运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信号制度,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供电系统和通信信号也对铁路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4. 铁路的分类:铁路根据用途和运行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客运铁路和货运铁路。
客运铁路是指用于旅客运输的铁路,包括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等。
货运铁路则是专门用于货物运输的铁路,包括集装箱铁路、敞车铁路等。
此外,还有矿用铁路、工业铁路等专用铁路。
5. 铁路的优势:铁路运输具有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
铁路运输可以实现大宗货物长距离、大批量、高速度的运输,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铁路运输还具有环保、节能、减排的特点,有助于减少环境影响。
6. 铁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也在不断发展。
高速铁路、智能铁路、磁悬浮铁路等新型铁路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不少国家还加大了对铁路的投资力度,加快了铁路建设的速度。
7. 铁路的维护: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保证其安全和稳定运行。
轨道维护主要包括轨道调整、轨面磨削、轨道更换等;车辆维护包括车辆检修和保养;供电系统和通信信号也需要定期检修和更新。
8. 铁路的安全:铁路运输是国家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安全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其中管道暂不适用于旅客运输。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计量单位分别是人公里和吨公里;统计周转量时,1换算吨公里=1旅客人公里=1货物吨公里。
3.铁路线路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三大部分。
4.我国铁路线路分为三个等级:Ⅰ级铁路、Ⅱ级铁路和Ⅲ级铁路。
5.车站线路的种类:正线,站线(到发线、牵出线、调车线、货物线、机走线和机待线等),段管线,岔线和特别用途线(安全线和避难线)。
6.线路平面是由直线和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所组成。
7.线路纵断面是由平道和坡道所组成。
8.铁路基本限界有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物接近限界两种。
9.最常见的两种路基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10.桥隧建筑物主要包括桥梁、涵洞和隧道。
11.轨道的组成包括钢轨、轨枕、道床、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六个主要部分。
12.钢轨的断面形状为工字形,有轨头、轨腰和轨底三部分。
13.钢轨类型是用其单位长度的重量来表示的。
我国现行的标准钢轨类型有75 kg/m、60 kg/m、50 kg/m、43 kg/m和38kg/m等,后两种基本已经淘汰。
14.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12.5m和25m两种。
15.轨枕按其制作材料的不同,主要有木枕和钢筋混凝土枕两种。
16.我国铁路普通轨枕的长度为2.5m,岔枕及桥枕长度为2.6~4.85m多种规格。
17.每公里线路铺设轨枕的数量一般在1440~1840根之间。
18.道岔的形式主要有:普通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三开道岔及交分道岔。
19.轨距是两股钢轨轨头顶面向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20.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采用1435mm的标准轨距。
与标准轨距相对应的还有宽轨距(1524mm)和窄轨距(1067mm和1000mm)。
21.铁路线路上的分界点有三种:车站、线路所和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机,其中车站是有配线的分界点。
22.车站和线路所把铁路线路划分成若干个长度不等的段落,这些段落就叫做区间。
铁路安全基础知识(三)工务安全知识1.铁路线路类别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
2.线路标准轨距与曲线线路加宽、超高限度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
曲线线路轨距加宽限度:300m≤半径≤350m,加宽5mm;半径≤300m,加宽15mm。
曲线地段外轨最大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 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3.机车车辆上部限界最高、最宽的限度机车车辆不管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其上部高度自钢轨顶面的距离不得超过4800mm;其两侧最大宽度不得超过3400mm。
4.铁路线间距的基本规定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同意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与与其相邻线间为5000mm;线路同意速度14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000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6500mm。
(四)电务安全知识1.信号机的基本类型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与机车信号机。
信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告、遮断、驼峰、驼峰辅助、复示、调车信号机。
2.连锁设备的基本类型连锁设备分为集中连锁(继电连锁与计算机连锁)与非集中连锁(臂板电锁器连锁与色灯电锁器连锁)。
3.信号机的显示距离规定各类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情况下的显示距离: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000m;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不得少于200m。
4.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的基本条件集中连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不可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可能开放(引导信号除外)。
一.铁路基本知识1.什么是铁路。
答:铁路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工具。
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铁路运输过程的特点是独特的轨道运输和列车运输方式。
从运输设备方面来说,它有相应的线路(桥梁和隧道)、机车、车辆、车站、供电和通信信号设备等组成。
铁路是一个现代化的运输企业。
铁路是由许多不同工种和部门组成,又有一整套管理体制的物质生产部门。
铁路有完善的组织列车运行的组织措施,按运行图组织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
2.什么是铁路线路答:铁路线路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它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桥梁、涵洞、隧道等)和轨道(主要包括钢轨、连接零件、轨枕、道床、道岔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后者叫做上部建筑,前者叫做下部建筑。
3.什么是铁路轨道距离]答:轨道距离是指铁路线路两根钢轨间的距离,简称轨距。
这个距离应在钢轨头部内侧顶面下16毫米处测量。
国际铁路有三种轨距,即宽轨轨距1524毫米;标准轨距1435毫米;窄轨轨距1000毫米。
我国铁路使用的轨距标准为1435毫米,容许误差为加6减2毫米。
但在个别线路仍保留有轨距为1000毫米的窄轨。
4.铁路线路分为几种答;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五种。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编组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内的线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并在该线内未设有车站。
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避难线。
5.钢轨分几类什么叫重型纲轨答:钢轨类型是以每米钢轨的重量来划分的。
每米重60公斤及其以上的称为重型,50公斤的为次重型,43公斤的为中型,38公斤的为轻型。
钢轨越重越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所以,行车速度越高,列车重量越大,越要求使用重型钢轨。
每一根钢轨的长度,旧标准是米,新标准是25米。
将许多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起来,即为长钢轨,亦称无缝线路。
第一节概述车站既是铁路办理客、货运输的基地,又是铁路系统的一个基层生产单位。
在车站上,除办理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各项作业以外,还办理和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工作。
为了完成上述作业,车站上设有客货运输设备及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技术设备,还配备了客运、货运、行车、装卸等方面的工作人员。
一、区间与分界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必要的线路通过能力,铁路上每隔一定距离(10 公里左右)需要设置一个车站,车站把每一条铁路线划分成若干个长度不同的段落,每一段落则称为区间,而车站就成为相邻区间之间的分界点,因此,区间和分界点是组成铁路线路的两个基本环节。
由于车站上除了正线以外,还配有其他线路(到发线、牵出线等),所以我们把各种车站称为有配线的分界点。
此外,还有无配线的分界点,它包括非自动闭塞区段的两车站间设置的线路所和自动闭塞区段的两车站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处所设置的通过色灯信号机。
区段通常是指两相邻技术站间的铁路线段,它包含了若干个区间和分界点,区段的长度一般取决于牵引动力的种类或路网状况。
从上述可知,区间也有不同的分类。
车站与车站之间的区间称为站间区间,车站与线路所之间的区间称为所间区间,自动闭塞区段上通过色灯信号机之间的段落称为闭塞分区。
二、车站的作用与分类车站是办理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基地,旅客的上下车和货物装卸车及其有关作业都是在车站上进行的。
车站通过办理上述业务,使铁路运输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也是铁路和旅客、货主联系的纽带。
车站还是铁路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
在车站上,除了办理旅客与货物运输的各项作业外,还要办理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作业。
如:列车的接发、会让与越行;车列的解体与编组;机车的换挂与整备;车辆的检查与修理等。
车站不仅是铁路内部各项作业的汇合点,也是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的保证。
目前,我国铁路上有大小车站几千个。
根据它们所担负的任务量和在国家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共分为六个等级,即:特等站、一、二、三、四、五等站。
车站按技术作业的不同可分为编组站、区段站和中间站。
编组站和区段站总称为技术站。
按业务性质又分为货运站、客运站和客货运站等等。
三、车站线路种类与线间距(—)车站线路种类车站应设有正线,根据车站作业的需要还需配置各种用途的站线。
正线:连接区间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段管线:铁路机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电务段等专用并管理的线路。
特定用途线:为保证安全而设置的安全线和避难线。
站线包括了到发线、牵出线、调车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
到发线:供接发旅客和货物列车的线路。
货物线:用于货物装卸作业的货车停留线路。
调车线、牵出线:用于车列解体和编组并存放车辆的线路。
岔线: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主要有机车走行线、机待线、车辆站修线、驼峰迂回线及驼峰禁溜线等。
(二)线间距线间距是指两相邻线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线间距应能保证行车和车站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安全,它是根据铁路限界、线路是否通过装载超限货物的列车,以及股道是否装设信号机、水鹤等设备,并考虑留有适当的余地来确定的。
站内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正线和到发线与其他站线之间的最小线间距为5 米;相邻两股道均需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线间设有高柱信号机时,最小线间距应为5.3 米;此外,复线区间正线的最小线间距规定为4 米,曲线部分的线间距应根据计算进行适当加宽。
车站线路图Ⅱ-正线;1 , 2 , 3 -到发线;5 , 6 ,7 ,8 -调车线;9 ,10 -站修线;11 ,13 -牵出线;12 -货物线;机1 -机车走行线。
(三)安全线安全线是进路隔开设备之一。
设置安全线的目的是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运行的进路,避免发生冲突事故。
如下图所示。
安全线有效长一般不小于50m 。
进路汇合处安全线的设置安全线的设置条件及其位置如下:1 、各级铁路线以及岔线在区间或站内与正线、到发线接轨时,均应铺设安全线,如下图(a )、( b )、(c )。
岔线与站内到发线接轨时,当站内有平行进路或隔开道岔并有联锁装置时,可不设安全线。
2 、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的换算坡度超过6 ‰下坡道时,为使车站能办理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应在下坡方向的接车进路末端设置安全线,如上图( d )( e )。
在办理客运列车与客运列车,客运列车与其他列车同时接车或同时接发列车的车站,接车线的末端应设隔开设备。
设置安全线时应尽量避免将其尽端设在高填方、桥头及大型建筑物附近,以防机车车辆脱轨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节中间站中间站是为沿线城乡人民及工农业生产服务,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的车站。
它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务。
中间站设备规模虽然较小,但是数量很多,它遍布全国铁路沿线中、小城镇和农村,在发展地方工农业生产,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间站的设置位置,既要符合线路通过能力的要求,又要适当满足地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并应考虑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
一、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中间站的主要作业有:1 、列车的到发、通过、会让和越行;2 、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承运、保管与交付;3 、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4 、沿零摘挂列车的车辆摘挂和到货场或专用线取送车辆的调车作业。
有的中间站如有工业企业线接轨或加力牵引起终点以及机车折返时,尚需办理工业企业的取送车、补机的摘挂和机车整备等作业。
为了完成上述作业,中间站应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工作重大小而设置以下设备:、1 、客运设备:包括旅客站舍(售票房、候车室、行包房)、旅客站台、雨棚和跨越设备(天桥、地道、平过道)等;2 、货运设备:包括货物仓库、货物站台和货运室、装卸机械等;3 、站内线路:包括到发线、牵出线和货物线等,它们分别用于接发列车、进行调车和货物装卸作业;4 、信号及通信设备。
此外,某些中间站还设有机车整备设备和列车检查设备等。
必要时还设置安全线和存车线等。
下图为单线和复线铁路中间站布置图。
单线铁路中间站布置图复线铁路中间站布置图车站咽喉区是指车站两端道岔集中的地方。
咽喉区的长度通常是指进站最外方道岔基本轨接缝(顺向道岔为警冲标)至最内方站机(或警冲标)的距离。
二、会让站和越行站、在我国铁路上,还有数量不多的,主要用来提高线路通过能力而设置的车站,称为会让站和越行站。
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会让站和越行站均包括在中间站之内。
(一)会让站会让站设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和会让,也办理停车,等待反方向的列车到达本站。
两个列车互相交会,叫做会车;先到的列车在本站停车,等待后一个同方向的列车通过本站或到达本站停车后先开,叫做越行。
(二)越行站越行站设在复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业务。
因此越行站砬应有到发线、旅客乘降设备、信号及通信设备、技术办公房屋等。
三、站界、股道和道岔的编号及股道有效长(一)站界及警冲标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分清工作责任,车站和它两端所衔接的区间应有明确的界限。
在单线铁路上,以车站两端进站信号机柱的中心线为界,外方是区间,内方则属于车站范围,通常称为“ 站界”。
在复线铁路上站界是按上下行正线分别确定的,即一端以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另一端以站界标中心线为界。
警冲标是信号标志的一种,设在两会合线线间距为 4 米的中间,用来指示机车车辆的停留位置,防止机车车辆的侧面冲撞(下图)。
4m 是根据机车车辆限界再加一些安全余量确定的。
警冲标(二)股道和道岔编号为了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一的编号。
1 、股道编号方法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 、2 、3 ……)。
( 1 )在单线铁路上,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如下图所示。
单线铁路车站线路、道岔编号( 2 )在复线铁路上,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如下图所示。
双线铁路车站线路、道岔编号( 3 )尽头式车站,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如下左图所示。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如下右图所示。
尽头式车站铁路车站线路、道岔编号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2 、道岔编号方法( 1 )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向里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一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一端用单数。
( 2 )站内道岔,一般以车站站舍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和双数号的分界线。
( 3 )每一道岔均应编为单独的号码,对于渡线、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则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 4 )当车站有几个车场时,每一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示车场号码,个位和十位数字表示道岔号码。
应当避免在同一车站内有相同的道岔号码。
(三)车站线路全长及有效长车站线路的长度可分为全长及有效长两种。
全长是指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如尽头式线路,则为道岔基本轨接头至车挡的长度。
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叫铺轨长度。
确定线路全长,主要是为了设计时便于估计造价,比较设计方案。
站内正线不另计全长。
有效长是指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信号显示、道岔转换和邻线行车的部分。
股道有效长度的起止范围由下列因素确定:( 1 )警冲标;( 2 )道岔的尖轨尖端(无轨道电路时)或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有轨道电路时);( 3 )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 4 )车档(为尽头式线路时)。
上述各项因素怎样确定股道有效长度,视股道的用途及连接形式而定,如下图所示。
( a )无轨道电路( b )有轨道电路股道有效长度的确定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应根据规定的列车长度及列车停车时的附加距离(规定为30 米)等因素确定。
我国铁路采用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在Ⅰ、Ⅱ级铁路上为1050 米、850 米、750 米、650 米,Ⅲ级铁路上为850 米、750 米、650 米或550 米。
开行重载列车为主的铁路可采用大于1050 米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采用何种有效长度根据运输能力的要求,机车类型及所牵引列车长度,结合地形条件,并与相邻各铁路到发线有效长度的配合等因素确定。
第三节区段站区段站多设在中等城市和铁路网上牵引区段(机车交路)的起点或终点。
区段站的主要任务是为邻接的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为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办理规定的技术作业,并办理一定数量的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
相邻两个区段站之间的距离:当采用蒸汽牵引时,一般为100 ~200km ;采用内燃或电力牵引时,一般为200 ~400km 。